芥末堆芥末堆

中国真的需要那么多大学生吗?

作者:我是陈大夫 发布时间:

中国真的需要那么多大学生吗?

作者:我是陈大夫 发布时间:

摘要:90后,00后大学生毕业起薪远低于同龄中专生收入,甚至不到后者的一半,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新常态。

9246451a7881373faa67fff203289ccb.jpg

*来源:大学声(collegesay),作者我是陈大夫

今天,我想跟同学们聊聊一个和很多同学人生前途有关的话题:
 
中国真的需要那么多大学生吗?
 
对于很多同学来说,上大学是不是一个错误的人生决定?

教育部:高中教育不会实行免费

日前,针对有人大委员建议:高中阶段应该逐渐推行免费教育,教育部回应明确表示了反对。
 
这个新闻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0176号建议的答复中称:

“关于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的建议,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明确始终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

要求各地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坚持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严禁随意扩大免费教育政策实施范围。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会同财政部等相关部委,进一步加大学生资助资金投入力度,同时指导、督促各地统筹中央资金和自有财力,切实落实高中阶段学生资助政策,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教育部这次的这个表态,实际上是否定了社会上对于高中免费教育的呼声,以及部分地方对于高中“全免费”的自行探索。
 
事实上,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实行近三十年,惠及整整一代人之后,社会上对于高中阶段实行“免费教育”,甚至纳入“义务教育”的呼声是相当高的。
 
最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每年都会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提案、建议的方式,希望能够在这个问题上往前推动一点。

6bd1d48da183968f3d226dc1cf7bd912.jpg

而在全国的一些地方,对于实行高中免费也一直在进行探索:
 
2007年秋季,珠海在全国率先实施高中教育免学费;其后,陕西神木、江西德兴等地纷纷跟进,
 
2019年9月10日,江西革命老区宜春市铜鼓县在全县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宣布,从今年秋季开始,高中教育全部免学费,本学期高中生已交的学费全部退还。

这件事还在舆论场和教育行业掀起了一阵讨论,不少专家、行业内人士都发表了意见。

380cd8e7bf193a5c75350b84c63ba53f.jpg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新疆、青海、云南、四川、广西、河南、江西部分地区,以及陕西全省、内蒙古全区在内的多个省区实现普通高中免学费。
 
这些惠民政策几乎无一例外地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但这些地方上的自发探索,并没有得到上级的认可和支持。
 
在社会公开的舆论上,对于这些“德政”从来不会主动宣传,甚至有些地方在搞这些“土政策”时,还要尽量低调,以避免来自一些方面的阻力

高中不免费,不是因为国家没钱

国家对于九年义务教育要不要延长,高中要不要免费的问题,前后的口径不是完全统一的。
 
2016年时,时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在面对记者提问时是这样回答的:

49c21ce30500cd30ebb771709371437d.jpg0208c321e9e84612d9c6548e19f73fd9.jpg 
出于一些原因,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在内,在很多时候采取了刻意模糊的策略,一直没向公众把这个问题背后的逻辑说透,这在客观上导致:社会上的错误理解和以讹传讹相当严重。
 
比如有一种很流行的意见认为,高中免费教育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目前国力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国家财政支撑不了这样的支出。
 
事实上,缺钱绝不是高中不能免费的主要原因。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平均每个高中生每年,享受的国家及各级地方财政补贴金额为22115元,比上年增长8.10%;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在每个高中生身上花的财政教育支出,更是高达五六万元。

c7826133a0415950abfbb7f9ff704e69.jpg

来源:教育部官网

而目前全国大多数地方公办高中的学费水平,则普遍是每学期一两千元,每学年两三千元。
 
高中教育成本的接近九成,一年两万多国家已经帮你出了,剩下的一成两三千块却出不起?这显然不符合逻辑。
 
目前全国中职教育已经实现了全部免费。如果真的是因为国家没钱的话,都是同等层次的教育,中职能免费而高中免不了,这在道理上也说不通。

国家一直避免给民众以“高中就要免费了”的预期,实际原因并非为了省那点钱。

0ffd9eed268eae047751ac08a6c1ae2c.jpg

公立高中学费标准

 
事实上,我们的社会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学生去读高中。

在中国式的教育制度下,上高中的唯一目的就是准备高考考大学,和高考无关的内容基本都被视为鸡肋。

而社会不需要人人都去上大学当白领,而是需要一定比例的人去汽修厂做修理工,去电子厂生产线当装配工,去做护工照顾失能老人,去做建筑工人建新房子,去做环卫工维护城市清洁卫生......
 
而由于90后00后年轻人,大都去挤考大学的独木桥了,目前国内蓝领行业的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呈现出严重的整体老龄化。

 尤其是支撑起中国经济的顶梁柱“中国制造”,“招工难”成为企业经营的最大难点之一。

13812a9d9e3d26ba703a69a04c275e1c.jpg

长三角地区的不少电子厂由于工资待遇一般,加班多工作累,靠社会招工已经基本招不到合适的工人,而变成主要靠被学校逼来强制实习的学生工来当顶梁柱。
 
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丑恶现象,比如老师卖学生,层层倒卖的人头交易;比如学校负责人员在其中收取贿赂,有时女生甚至需要以身体来交换不用去工厂实习的名额等等。
 
之前大学声也写过不少文章,来报道这类侵害学生权益的事件,呼吁相关部门对于学生”顶岗实习”加强监管。

但不少事件中,涉事高校和当地劳动监察部门的态度都很暧昧,他们担心如果对这种滥用“学生工”的现象严肃打击,将会有许多工厂很快变得空空如也,不少企业会因此破产关门。

ac40257aa83f81d8ef08e088c33ee11e.jpg 
国家对于“高中全免费”的呼声一直反应消极,主要并不是出于省钱的考虑,而是通过积极推进中职全免费,而高中则坚持不免,人为地提高中职教育的比较优势。
 
能省这一年几千块的费用,对于东部地区城市,社会中高收入阶层家庭来说可能没什么;

但对于中西部贫困地区,中低收入阶层,孩子的学业成绩又在边缘地带的家庭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屡被吐槽的“强制分流”政策

最近这几年,不少中小学生家长都逐渐听说了一个新词“职普比”。
 
国家就会规划一个比例,强制一部分学生去读高中考大学,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去读中专、职高,毕业直接去工作。
 
目前教育部红头文件中的职普比目标是1:1,一半的学生在中考这个关口分流去读中职,一些地方执行的比例是按6:4,六成去高中,四成上中职。
 
但在很多地方,强制分流的政策多年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大多数省份的高中比例都超过50%,像山东、河南这样民众思想较传统的省份,高中和中职在校生比例更是接近2:1。

19c55e4975b8de7693dedab10ad85ad0.jpg

但从2018年开始,湖北、广西、江苏等多省市开始严格执行职普比目标是1:1的中考教育分流政策。
 
陕西宝鸡发布了“中考复读禁令”,禁止公立中学、民办初中、普通高中、校外培训机构招收初三复读生。
 
湖南怀化20多所民办高中的上千名学生,刚开学就被强制清退:
 
以往当地在民办校的招生指标上放得比较宽,给这些未上线的学生提供了读高中的机会,但今年指标突然收缩,他们就成了变动的牺牲品。

在一些地方的一些学校,甚至不允许成绩较差的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以达到强制其分流到高职的目的。

5fd75b25659d2cb312f48936ad7e85f3.jpg

在强制分流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遭遇了相当的阻力,最激烈的反对声音来自学生家长群体:
 
如果你去对城市初中阶段的学生家长进行一个调查,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家长都对高中/中职强制分流政策持强烈的抵触情绪。
 
每年中考后,“上普高有多难”这个敏感问题都会再次出现,并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掀起一波讨论。

e6eee0a27e01327574d5605b199788ed.jpg

而在教师群体里,甚至一些教育管理者,乃至主管一方教育的主要官员,都对“强制分流”并不认同。
 
导致“强制分流”政策争议巨大的真正原因是:国内中职教育的名声,以及实际水平都实在是太差了。
 
相当一部分中专、职高不仅教学水平令人堪忧,校风也有严重的问题,年轻人进去时间不长就学坏了,在真正想学点东西的学生和家长眼里信誉甚低。
 
相当一部分因强制分流政策,不允许上高中也不允许中考复读的初中毕业生,即使选择辍学在家啃老,或者去打工,去混社会也不去读职高;
 
陈大夫接触过的一些在职高毕业的学生也表示,这个学上得没意思,要花家里的钱还学不到东西,还不如当初直接出来打工。

中专、职高为啥不受民众待见?

尽管享有全免费的优待政策,各种政策倾斜和宣传鼓动,社会对于中专、职高的热情依然缺缺。
 
高中阶段中职、中专的学生就学比例实在太低,甚至逼得一些地方不得不靠造假来应付上面的指标要求。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官方数据,2005-2010年,15-17岁学生的高中阶段教育(包含中专、职高)入学率从52.7%上升到了82.5%。
 
但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家许霓妮(Niny Khor)与多位中外学者,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有水分,这个年龄段学生实际入学率,只从48.6%上升到了52.9%。

d1416599d26ccff7de33392bc90e0c68.jpg

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家许霓妮

52.9%和82.9%,这之间近30%的惊人数据水分,就是出在虚高的职业高中入学率上:
 
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中央提出的,2020年把职高入学率从20%提高到50%的目标,故意上报了虚高的入学数字,以获得中央拨付的补贴。
 
国家每年在每个中专生身上要投入两万多元的教育经费,学生数量巨大,这里面就存在着相当的寻租利益。
 
在农村地区,这样的问题尤其严重。根据专注于中国农村发展研究三十年的斯坦福大学教授斯科特·罗斯高(Scott Douglas Rozelle)与陕西师范大学合作进行的研究:
 
2013年中国农村年轻人的实际高中阶段(包含中专和职高)入学率仅有37%,而在某些地方向上汇报的报表上,却并不是这样的比例。

817f58f266c140b77ed6f42fcd404591.jpg

罗斯高教授

很多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的农村孩子,在自己不一定知情的情况下就“被上中专”了,成了某些人套取国家补贴的工具。
 
一些职高在纸面上的学生数量和实际在校读书人数,是2:1,3:1的比例,学校能够从这个局里分到一杯羹,也乐于配合去造这个假。
 
反正也不需要他们去思考,去钻研怎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只要数据上吹吹水,再往工厂里多倒卖一些学生的人头,大家一样可以过得很滋润,小钱钱赚得比认真搞教育还要多,何乐而不为呢?

574fb5096ce30cf1526b710bbb5067a8.jpg798e2f78ad5798659f2d25288ab0e78b.jpg7d1b0c7d1fd7af06bf83ddeb7904df64.jpg

 就好像那个脍炙人口的谚语: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它喝水;
 
现在已经几乎是强摁着马头,恨不得直接下手灌了,它还是不喝,你还能咋办?

目前在不少学生家长眼里,读中专就不算正儿八经上学,你跟别人说自己的孩子去读高职了,和说他去混社会了的区别也不大。
 
在目前的阶段,阻碍更多学生进入高职学技术的,既不是来自普通高中的竞争压力,也不是国家政策不够支持;
 
而是怎么让学生家长相信,把孩子送到你们那不会直接学坏了,沉迷于游戏,或者借了一屁股网贷,再或者成了什么帮派里的古惑仔小太妹。

9246451a7881373faa67fff203289ccb.jpg 
搞“强制分流”,不允许人家上高中,人家直接辍学打工去了,打死也不上高职,那你还能咋办?还能让警察把人家抓起来,把这些年轻人都关到学校里吗?

这些主动用脚投票,对目前的中职教育表示不信任的年轻人,占目前初中毕业生的近三成,在一些农村地区更是达到近一半的比例。

怎样将这批年轻人吸引到校园里来,让他们觉得了来职业院校读书不是浪费时间,而是能实实在在提升其就业议价能力,才是职教从业者面前最直接的挑战。

72c2be69c401240292c052ec22046ed3.jpg

本科高校也应该实行“强制分流”

国内民众谈起职业教育,首先想到的往往还是那个靠“挖掘机哪家强”魔性广告洗脑,被美国安全部门宣称为中国军方黑客培训基地的“布鲁弗莱皇家科技学院(蓝翔技校)”。
 
以蓝翔、新东方(不是那个高大上的英语培训机构,而是那个培训厨师的)、北大青鸟为代表的,以非学历教育起家,经历过激烈市场竞争脱颖而出的教育机构;
 
虽然近年来也积极向学历教育靠拢,纷纷从“技工学校”改成了“技师学院”,但毕竟不是主管部门的亲儿子,很难得到官方的信用背书和强力政策支持。

cc87a8e28db7a93075686af7a0f992f7.jpg

目前在国家、主管部门都急需向社会鼓吹宣传职业教育先进性的时候,职教院校却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几乎找不到能够拿出来宣传的先进案例。

实际上,在上世纪90年代,社会上还有一批实力口碑都相当不错的公立中职院校,凭借毕业即可分配工作,比上高中考大学早几年实现就业的优势,中考录取分数甚至比高中还要高。
 
但从1998年开始的十年里,绝大多数这些做得比较好的职高、中专,都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通过合并、升级等方式,摇身一变成了大专甚至本科高校。
 
你去百度查,那些校名是XX学院的高校的校史,八成都是这么组建而成的。
 
而目前还剩的公立中专、职高,像是相亲相了100次却从来没被对方挑中过的单身男女,要么就是长相过于歪瓜裂枣,要么就是家庭背景或个人性格有问题。

2cfc112b3035c4630a0512bcf8ed1356.jpg

大学扩招大跃进的始作俑者:
汤敏和左小蕾

这场持续了十年的大学运动式扩招,在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历史性的扩容同时,对职业教育则造成了“竭泽而渔”的沉重打击,至今未能恢复。

中国教育行业目前面临的一大半问题和危机,追根溯源都是都是在给当年的“大扩招”收拾残局擦屁股。

实行强制“普职分流”政策,最具代表性的成功案例是德国和新加坡。
 
在德国,学生的分流甚至比中国还要提前好几年,四年的小学之后就要分流到基础职业中学、实用专科中学、文理中学3种分流方向。
 
德国的实科中学、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学校,很多也都拥有悠久的校史和远近驰名的学风,包括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社会地位并不比一般的文理高中、大学差。

df6e3dc45a0d7f3c2394dc04c4483c30.jpg

 陈大夫认为,从现实主义的视角来看,根据“普职比”进行中考强制分流的政策,在逻辑上是完全合理而且必要的。
 
近年来,大学生平均收入还不如农民工,已经是越来越明显的社会现实。

很多同学上完高中,考个二三本高校,读个本来已经就业率被挂红牌的文科类专业(此处点名法学、工商管理),毕业后找份与所学专业毫无关系的文员工作,每月开两三千块钱的死工资;
 
这样的发展路径,对于个人和家庭显然并不理想,对于社会来说也是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5ea2f29e4186e9da81885fe4d378e4cd.jpg 
而如果TA高中阶段分流到一所不错的职高,学一门手艺,不论是做厨师,安装空调,还是操作精密机床,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上,不难走出学校两年内,拿到每月七八千以上的收入。

90后,00后大学生毕业起薪远低于同龄中专生收入,甚至不到后者的一半,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新常态。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加剧,社会劳动力供给逐渐减少,蓝领工作岗位工资高于白领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个人对社会的价值也远远高于白领。
 
但问题是:在中国社会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目前一是缺模式,二是缺典型,而目前的公立职教院校都提供不了。

51c7a04e1bd9a2440fe6d18deba80b9d.jpg 
陈大夫认为:除了强制部分学生进入职业教育轨道之外,目前已经明显过剩的独立学院、民办高校、二三本大学,也应该强制其中一部分转型职业教育。
 
对于那些教育质量不高,学生就业困难的本科院校,国家应该收回其本科招生的权利,让其回归职业教育轨道。
 
坚持每年淘汰1%-2%的本科院校,并积极鼓励他们和现有职业院校合并,十年下来中国职业教育的水平就会大有改观。
 
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国内职业教育的质量,才能解决家长不认可,学生不愿上的问题。

对于同学们个人来说,在被十几年的学校教育灌输“唯学历论”之后,可能只有少数人才能客观地思考自己的选择是否能实现个人价值,能符合社会的需求。

中国真的并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尤其是文科专业的大学生。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学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大学声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大学声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中国真的需要那么多大学生吗?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