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预聘?长聘?准聘?校聘?特聘?

作者:青塔人才 发布时间:

预聘?长聘?准聘?校聘?特聘?

作者:青塔人才 发布时间:

摘要:准聘和预聘虽然叫法不同,但内涵大致相同,仅从“准”和“预”字面意思也可看出,二者有都有“临时性”的意味。

图虫创意-533157088203767816.jpg

*来源:青塔人才(ID:gh_35ddc3c47ee3)

预聘、长聘、准聘、特聘、校聘......这些五花八门的专用名词经常会出现在招聘公告中。初次接触这些词汇很容易混淆,有的词意思相近,但叫法不同,有的叫法相同,但各校描述又有差别,求职者们往往看得云里雾里。

字越少,高校操作空间就越大。例如提到“特聘”时,湖北和广东某两所高校会心一笑:这个我懂啊。部分学校“骚操作”,导致很多求职者听到“特聘”心里就犯嘀咕,总感觉要被坑。所以只有搞清楚每个名词背后的真实含义才能吃下定心丸。

01预聘-长聘

对于预聘-长聘,想必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国内“预聘→长聘”实际是对 “Tenure-track”制度的本土再造,形式基本相似,均将教师聘用分为预聘和长聘两个阶段。

预聘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长试用期,通常以3年为一个聘期。试用考察期最长可达两个聘期共6年。若考察通过,则授予教师长聘终身教职———只要未出现违法违规的严重情形,则可聘用至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但若考核不通过,则予以解聘或退出长聘序列。

用一句话来概括“预聘→长聘”的特点就是高风险高回报,通过长聘考核如同飞升,不通过则赶紧卷铺盖走。

除此之外,国内“预聘→长聘”制还有几个特点需要求职者们注意。

首先是聘前“一人一议”,聘期内的考核目标、违约责任等内容通过双方协商确认,并写入合同,教师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后果十分了解,所以对于预聘阶段临时工的属性,高校在聘用时一般不给予编制,以免求职者产生没通过考核也能留下的误解。

屏幕快照 2020-12-28 下午12.53.22.png

来源:青塔人才网(https://job.cingta.com)

既然走“预聘→长聘”轨的青椒承担了较高的风险,那么相应的会在待遇上进行补偿,高校一般的做法是采用年薪制。一般来说新体制教师薪资往往高于旧体制教师,所以可能会出现同一个学校里,新体制下助理教授(博导)的薪水远高于旧体制正教授(硕导)的情形。

最后关于预聘到长聘的考核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长聘轨教师的晋升轨迹为“助理教授—预聘/长聘副教授—长聘教授—讲席教授”,其中长聘考核是一个专门环节。当助理教授获得职称晋升,但未进行长聘考核时,只能晋升为预聘副教授。只有通过了长聘考核,该预聘副教授方可转化为长聘副教授,进入长聘岗位。如果再算上年度考核和三年聘期考核,走新体制的青椒可谓不是在考核、就是在考核的路上。

02准聘

准聘和预聘虽然叫法不同,但内涵大致相同,仅从“准”和“预”字面意思也可看出,二者有都有“临时性”的意味。

以“昆明学院2020年公开招聘准聘制教师岗位工作人员简章”为例,其中对该校预聘制做了明确说明:

准聘制岗位是为有潜力获得长聘制岗位的教师所设置的预备阶段岗位,是指学校编制内教学、科研单位因引进博士困难、尚有空余岗位,且直接从事学校全日制本科、硕士研究生教学或专职科研工作的岗位。

屏幕快照 2020-12-28 下午12.54.45.png

来源:青塔人才网(https://job.cingta.com)

如果从岗位的学历要求和非升即走的形式看,昆明学院的预聘制像是一种“低配改良版”预聘→长聘制,派遣期内考取博士即可进入事业编长聘岗,可以说是非常人性化的设计了。

还有的高校准聘制相当于本土化的预聘→长聘制,例如厦门大学在2021年度党政管理人员和辅导员招聘启事中提到:

屏幕快照 2020-12-28 下午12.55.21.png

来源:青塔人才网(https://job.cingta.com)

连行政管理岗和辅导员都玩起了类似非升即走的形式,那么对于这两类岗位该以什么标准来量化考核呢?欢迎知情人士在评论区进行补充。

03校聘and特聘

校聘和特聘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多变,主要是因为各校有各校的“特”法,各校也有各校的校情,不可一概而论。

例如成都大学在2020年校聘(人事代理)岗位招聘公告中提到:校聘岗位以人事代理方式聘用,属于编外人员。

屏幕快照 2020-12-28 下午12.56.16.png

来源:青塔人才网(https://job.cingta.com)

而更多时候,“校聘”出现在招聘中是象征一种待遇上的优待,以唐山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网络招聘公告为例:新引进的博士校聘为副教授,奖励绩效工资可执行副教授标准。

屏幕快照 2020-12-28 下午12.57.00.png

来源:青塔人才网(https://job.cingta.com)

在华东交通大学在其今年发布的《校内聘任教授、副教授暂行办法》中还有更加详细的解释说明:

屏幕快照 2020-12-28 下午12.57.33.png

我们能看到,对于很大一部分高校来说,校聘的意义就在于解决高级职称编制不足的问题,给予那些达到标准但暂时没有职称名额而无法晋升的教师待遇上的补偿,虽名为副教授,实际职称还是讲师。

而“特聘”更像是学术资源的倾斜,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了“特聘研究员”,就可申请和主持3个项目,从青年基金到重点、重大都行;如果没有这个标签,就只能主持1项,能拿个面上就谢天谢地了。

这样一来学校既突破了编制受限,又扩大了科研体量,还可视情况淘汰一批产出不达标的学术民工 ,可谓一举多得。

还有人调侃“特聘研究员”就是“弼马温”。因为“特聘研究员”就像孙悟空一样,本事再大,也没被纳入天庭体系,看似一入职就拥有最高级职称,实则不被体制内认可。

至于“特聘”坑不坑,还是要看具体学校具体政策,多看多了解才能避坑。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青塔人才”。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青塔人才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青塔人才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预聘?长聘?准聘?校聘?特聘?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