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上海“一枝独秀”?长三角地区国际学校几家欢喜几家愁

作者:Sophie 发布时间:

上海“一枝独秀”?长三角地区国际学校几家欢喜几家愁

作者:Sophie 发布时间:

摘要:国际教育行业洗牌加速。

微信图片_20210218083245.jpg

此前,新学说发布了《京圈国际学校家长“大逃亡”是真的?各国际学校“冷暖自知”》一文。文中指出国际化学校虽然“冷暖不一”,但多数学校人数与往年基本持平,并未出现大批学生“逃离国际学校”的现象。

在国际教育发展繁荣的长三角地区,是否存在“逃离国际学校”的现象?对此新学说连线了来自长三角地区的国际学校校长。本篇文章将重述长三角地区国际学校疫情后的现状。

长三角地区并未出现大批学生逃离现象

新学说通过与上海、宁波、昆山、杭州等地区的部分国际学校连线发现,长三角地区虽然存在部分学生回流至公办学校的现象,但并未出现传闻中的大批学生逃离国际学校现象。

较为成熟的民办双语学校对学生仍有较强的吸引能力,其中部分学校的招生人数仍可以保持稳定增长。整体上看,长三角地区的国际学校招生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上海的国际学校,幼小阶段报名人数上涨

在2020年国际学校学生的流动中,不仅存在从民办转回至公办的现象,还出现了较为明显民办流向民办的情况。这意味着,整体上长三角地区的国际学校人数有所下降。但在这种流动中,上海地区部分学校学生数量维稳,某些成熟学校仍能保持学生人数稳定增长。

据上海融育学校校长王普介绍,融育学校的招生工作仅在疫情初期受到影响,在2020年秋季学期的报名人数已恢复正常。

上海协和教育集团(下称:协和)学生人数仍保持稳步上涨。协和总校长卢慧文介绍,虽然2020年出现了部分学生转至公办学校的现象,但申请转入协和的学生明显增加,其中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同类型的民办双语学校。目前,协和的幼小阶段还有很多学生处于排队候选阶段。卢慧文表示,2021年协和的招生人数将继续保证15%的稳定增长。

微信图片_20210218083215.jpg

上海地区的招生情况整体呈现出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报名数较多,初高中报名人数较少的情况。卢慧文认为这侧面反映出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择校家庭更向往接受双语教育。在初高中阶段,也有家庭逐步走向偏国际的方向,但受到多重叠加因素的影响,初高阶段的报名人数有所下降。

但据卢慧文介绍,由于协和旗下的双语学校普遍为幼小初高一贯制,每年校内有85%的学生选择直升,校外招生人数所占比例较低,因此招生人数与毕业生及转出学生总人数持平,相应的生源结构也比较稳定。

部分上海以外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报名人数下降

与上海不同,上海以外地区的国际学校招生情况不一。部分学校的实际招生人数与计划招生人数持平。杭州市萧山区惠立学校校长辛国岚表示,2020年的招生人数与2019年制定的招生计划相吻合。在中学阶段,该校招收了部分因疫情无法到校进行线下授课,而从英国、美国、香港等地回流的小留学生。

但新学说也了解到,浙江地区的部分国际学校咨询人数出现下滑,部分学校的下滑比例达到30%。浙江宁波的情况则为义务教育阶段进入国际学校的人数都出现了明显减少。据宁波赫威斯肯特学校校长徐未华介绍,2020年该校的小、初、高阶段的生源下降了25%以上,生源结构性的变化明显。

徐未华表示,出于安全性的考虑,择校家庭的心态发生变化,生源部分减少的情况并不会在几年内有所好转。新学说认为这或许与部分国际学校学生从非一线城市流向一线城市有关。如协和在2020年的招生中,出现了集团内上海以外校区的学生申请转往上海校区现象。

长三角地区整体呈现高中生源量少质优现状

虽然在义务教育阶段招收的学生数量、生源结构方面,上海地区与长三角其他地区存在差异,但在高中阶段长三角地区整体表现为量少质优。

如宁波赫威斯肯特学校的国际高中所招收的头部学生减少了50%。徐未华认为,这可能与国外留学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关,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继续选择国内高考。

上海协和教育集团也出现了高中报名学生人数较少,但质量较优的情况。卢慧文认为可能因为整体大环境的影响,“打酱油”的学生有所减少,精准度提高。

“长三角”和“京三角”,有何异同?

新学说发现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在各学段的招生情况方面,差异明显:

幼儿园阶段,上海学生数量上涨

在对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访谈中,新学说发现作为京津冀和长三角的核心,北京与上海国际学校在幼儿园阶段招生人数的变化上差异明显。新学说认为这主要与两地的疫情现状有关。

北京地区家长认为由于幼儿园阶段的幼童自我保护意识较低、安全防控能力较弱,选择等待疫情缓和后再让孩子入学。而上海地区由于疫情相对稳定,家长的心态也较为放松,并未影响学生入学。

义务教育阶段,长三角地区学生数量下降

京津冀地区的小、初、高三个阶段的学生数量按各自学校的特色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与之相反,长三角地区内,上海初高阶段学生数量下降,上海以外城市小、初、高三个学段学生数量均出现下滑。

这不仅与学校自身特色、留学生受阻、成熟学校对周边城市学生的吸引有关,还受到小留学生回流人数的影响。据新学说了解,京津冀地区的部分国际学校2020年招收了部分滞留在中国或主动选择回归国内学校的小留学生。但这一趋势在长三角地区并不明显,部分学校的回流小留学生数量尚不足10人。

国际教育行业洗牌加速

因疫情产生的趋利避险心理,让部分有出国计划的学生,选择继续国内升学的路线。在这一点上,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情况相似。两地的国际学校均认为,疫情帮助国际学校对学生进行了“提纯”。继续选择国际学校、接受国际教育的家庭信念更坚定、更纯粹。

同时,疫情也加速了国际教育行业的“洗牌”。在访谈中,新学说发现两个地区国际学校的转入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均来源于其他同类型的国际学校。这说明,仍然坚持选择国际教育的家长盲目跟风选择的情况变少,在择校时更趋于理性。在此环境下,优质、成熟的国际学校才能生存。

应对未来,长三角地区学校有何后招?

对于国际学校来说,疫情带来的影响还远未结束,很多学校学校已在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保持自身特色,提高教育品质

针对目前国际学校的生存现状,徐未华表示,疫情远远没有结束,国际化学校还需坚持做出自身特色,提高教育品质,进行一体化办学。

在特殊时期最为重要的是,避免国际教育发展的“内卷化”,从升学、成绩中摆脱出来,通过国际学校自身的特色与其他的学校相区分。国际学校可以适度考虑双轨办学,但要控制好规模,以免失去自身特色。

开拓特色班型,适应多样化需求

2020年学生赴英美等热门留学地的留学计划受阻,很多学校开始拓展特色班型。据华东康桥国际学校校长庄胜利介绍,该校将在2021年增设Alevel课程,在校内开设预科课程、日语特色课程。

宁波赫威斯肯特学校也将在2021年开设德语、日语两个特色班,以应对升学出口多样性的需求。

2020年长三角地区的国际学校招生虽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并未出现大批学生逃离国际学校的现状。在上海、杭州等地的部分国际学校中,甚至出现了部分学段报名人数增加的情况。上海地区较为成熟的国际学校对周边地区生源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新学说认为,疫情帮助国际学校过滤掉了理念不一致的择校家庭,也促使国际学校做出改变和创新。疫情短期内并不会结束,国际学校还需坚定自身的办学理念,避免失掉自身特色。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学说”,作者 Sophie。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新学说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新学说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上海“一枝独秀”?长三角地区国际学校几家欢喜几家愁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