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高校弱市“二次竞争”,东部地区的胜利?

作者:吴林静 发布时间:

高校弱市“二次竞争”,东部地区的胜利?

作者:吴林静 发布时间:

摘要:高校“东南飞”

屏幕快照 2021-02-20 下午3.16.51.png

*来源: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作者:吴林静

2月初,东南大学宣布落地苏州校区,升级了过去16年仅在地方设立“研究院”的合作关系。

作为我国经济最强的地级市,苏州高校实力与经济实力一直不匹配。但也不只是苏州,仅以我国39所985高校为例,大部分都布局于副省级城市。

另辟蹊径,引进高校是不少“高校弱市”的选择,“南深圳”“北青岛”都是这当中佼佼者。除了引进省内或者国内知名高校的入驻,它们甚至还吸引港澳台和海外高校的入驻,形成了一定的高校规模。

事实上,“双一流”建设高校走出原来办学的所在省份和城市,到异地尤其是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设立分校、研究院等“机构”,近年来已呈星火燎原之势。

城市之间的高校竞争,本质上就是“人”的竞争。而让高校新设“机构”不断东移、南移的,是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

高校“东南飞”

屏幕快照 2021-02-20 下午3.28.22.png

图片来源:摄图网

2020年12月,《中国高教研究》刊发了《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扩张模式与区域走向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简称《研究》),搜集自2000年到2020年4月底共5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异地办学的资料,勾勒出国内高校的扩张模式与区域走向图谱。

扎实的统计数据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的20年时间,“东南飞”是我国高校建设最突出的地域变动特征。

屏幕快照 2021-02-20 下午3.28.56.png

图片来源:《研究》

53所案例高校,占“双一流”建设高校总数的39%。其中,39所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占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总数的93%;14所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占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总数的15%。

过去20年,这5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异地共设立了166个机构,《研究》一文将“机构”分为研究院、研究生院、分校区及附属医院4种形式。

研究院居多,分校区次之。

屏幕快照 2021-02-20 下午3.29.33.png

具体而言,166个机构中,研究院119个,占比72%;分校区35个,占比21%;研究生院10所,占比6%;附属医院2所,占比1%。

随着异地“机构”的设立,高校在细分领域的科学研究有机会融入更多的城市。

《研究》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先期成立的研究院逐步向研究生院过渡,从科研向人才培养过渡,从研究生教育再向本科生教育过渡,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

高校的“机构”扩张,分为省内和省外两种。

从省内来看,江苏、广东、浙江三大经济强省的高校省内扩张比较明显,主要是从省会城市向经济发达但高校资源不足的地市扩散。

比如南京的高校,在苏州、无锡建分校区或研究院;广州的高校,在深圳、佛山、珠海、东莞设立“机构”;杭州的高校,向宁波、温州、嘉兴、台州扩张。

从省外流动来看,“机构”向东部沿海地区集中的现象十分明显。东部地区新设了145个“机构”,占总数的87%,其中,东部内部流动97个,西部高校流入东部有20个,东北高校流入东部有13个,中部高校流入东部有15个。

屏幕快照 2021-02-20 下午3.30.11.png

这145个“机构”主要集中在广东(59个)、江苏(28个)、山东(22个)、浙江(14个)、福建(7个)五个省份,进一步在深圳(38个)、苏州(20个)、青岛(17个)、珠海(7个)四个城市聚集。

《研究》发现,“东部高校到中西部省市设立机构的寥寥无几,西部高校到东部设立机构的逐渐增多”,东部沿海地区利用经济和政策优势“吸附”了一大批高水平大学,尤其是各省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

“异地办学”补短板

屏幕快照 2021-02-20 下午3.30.42.png

图片来源:摄图网

高校向经济发达省市扩张的趋势,与这些“抢人”城市近年来的主张,相互印证。

城叔统计了23个“万亿俱乐部”城市所拥有的普通高等学校数量,排名靠后的8座城市都是非省会城市,其数量不及对应省会城市的一半。

屏幕快照 2021-02-20 下午3.31.17.png

广东省内尤其明显,广州82所,深圳仅8所、佛山仅6所;江苏省内,南京是除京沪以外的“中国高教第三城”,高教资源在江苏无出其二,所以苏州、无锡、南通与南京相距甚远。

更多城市通过“异地办学”的方式弥补短板,增加高校数量成为一项明确的工作计划,而且多数情况是地方主政者亲自带队签署协议。

2019年,苏州争取到南京大学首个“异地办学”点;今年初,东南大学在苏州落地分校区。

除了有本省两所985的加盟,国内外高校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利物浦大学等,均在苏州设立分校区或合作办学。

另外,中国农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也在苏州设立了研究院。

深圳补“高校”短板的速度更快,通过与国内外名校合作办学,力图改变高教资源与经济实力不匹配的现实问题。

《深圳市教育局2021年工作要点》中提到,今年深圳将争取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5所高校纳入第三轮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

此前,深圳已经定下到2025年高校达到20所的目标,其中3至5所高校进入全国前50,一批学科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前列。

对于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而言,一方面,“异地办学”向东部聚集,增加人才流失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高校的本省就业率持续走低,也加剧着人才流失的问题。

哈工大是比较明显的例子。

在2019年毕业生去向统计中,仅有不到12%的毕业生选择在黑龙江省就业,硕士毕业生的本省就业率甚至低于6%。统计表明,有19.5%的哈工大毕业生去广东省就业,去北京就业的毕业生也有17.13%。

而且2019年、2020年,哈工大深圳校区的录取分数线已经连续两年超越了哈尔滨本部。这意味着分校已开始面向全国争抢优秀生源。

再如东北林业大学、辽宁大学等高校,表面上看2020年它们的本省就业率在40%以上,但结合这些高校拥有50%甚至60%的本省生源率的背景,就能看出人才流失的问题了。

从最初的东北高校“东南飞”,到之后诸多东部高校“向东飞”,再到近几年,中西部高校为了加快发展,也加入了“东扩”行列。“扩张潮”之下,东北和西部地区可能逐步成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流出地”。

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高校流入地基于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已有经济实力,有动力也有能力为高校提供充足而优越的办学条件和各项政策支持。

但因求贤心切,不顾城市发展水平,盲目大量引进多所高校,以至于出现超负荷运转的现象也并非没有。城市发展需要的是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如果盲目“跟风扩张”,也会造成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闲置浪费。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作者吴林静。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城市进化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城市进化论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高校弱市“二次竞争”,东部地区的胜利?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