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花100万测试一个售课弹窗,真的值吗?

作者:李宇徒 发布时间:

花100万测试一个售课弹窗,真的值吗?

作者:李宇徒 发布时间:

摘要:怎么挽留不感兴趣的用户?

VCG41N1044944800.jpg

图源:视觉中国

“较真”是对“广告费”最基本的尊重

假如你是一个卖saas产品的销售,现在有两个客户供你选择:

A客户是一家行业龙头,一家的合同额能帮你完成半年的业绩任务,但是过往的同行说,他们买完产品后,并不会认真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束之高阁; 

B客户是一家年轻的成长型企业,合同额只有上一家的1/5,但是他们特别喜欢你的产品,对产品使用非常较真,甚至会给你提出非常多的产品需求;

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人,有选A的,也有选B的。

但其实,我觉得没有什么可选的,因为,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当然是全都要!

不过,我更尊重那家“较真”的客户,不是因为他们高频使用我们的产品,而是因为“较真”是对“广告费”最基本的尊重。 

一个弹窗的提升空间能有多大?

我们有一个成长型的客户,在合作初期的一个月里,这位客户花了近百万的广告费,只是为了测出落地页里一个非常小的功能——“挽留弹窗[1]”的具体效果。

“What?花100万,测一个破弹窗?”

说句实话,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但是随着项目的深入,我渐渐理解了这个客户的做法,“花100万,测试弹窗”只是一个表象,他们较真的是整个探索流程以及产生效果的真正原因。

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归纳法,一种是演绎法。通过归纳法,我知道了“挽留弹窗”是能够提升转化率的,但是只有找到“提升转化率的真正原因”,我们才能够通过演绎法,将原理应用到其他地方,从而把提升效果从1放大到100。

所以,一个“破弹窗”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又是如何测算出来的呢?

[1]挽留弹窗是一项能够在用户准备退出网页时弹出弹窗,对即将流失的用户进行挽留的功能。

没学会走路之前,千万不要尝试奔跑

凡是练过拳都知道,最容易惹是非的就是初学者了,刚学了两招就急不可耐的想要找人比划比划。于是在第一次试验的时候,我们和客户制定了一个激进的计划,期待在转化率上能有一个巨大的变化。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是骨感的,结果数据显示,实验组的转化率不仅“提升”不明显,而且不可信。 

这次试验对象是一个小额支付落地页,卖的是集训营小课包,页面逻辑和转化流程相对比较简单,机构并不收集学员手机号,学员点击“报名按钮”后,会直接调起微信支付,支付完成后,会被要求关注“公众号”。

WechatIMG2526.png

在实验组里,我们为进入落地页的学员,设定三道挽留弹窗,分别会在三种情况下弹出,其中有两道弹窗的内容是一模一样的,另外第三道则不一样。

  • 第一道弹窗,首次支付挽留弹窗,在用户第1次支付失败后弹出,引导用户继续支付9.9元;

  • 第二道弹窗,二次支付挽留弹窗,在用户第2次支付失败后弹出,引导用户报名0元课程;

  • 第三道弹窗,退出挽留0元弹窗,在用户准备退出落地页时弹出,引导用户报名0元课程;

屏幕快照 2021-03-25 下午12.02.23.png

WechatIMG2543.png

对结果的期待越高,则落差带来的失望越大,特别是当你一顿操作猛如虎后,发现自己就在原地杵。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带弹窗)相对对照组(无弹窗)的转化率提升不到5%,并且由于样本数不够,在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验证时,发现统计P值[2]高达0.363,远大于0.005,也就是说测试结果并不显著,我们无法确信“转化率”的提升是因为设置了弹窗,或许纯粹就是因为运气好。

[2] P值是用来判定假设检验结果的一个参数,P值(P value)就是当原假设为真时,比所得到的样本观察结果更极端的结果出现的概率。如果P值很小,说明原假设情况的发生的概率很小,而如果出现了,根据小概率原理,我们就有理由拒绝原假设,P值越小,我们拒绝原假设的理由越充分。总之,P值越小,表明结果越显著。

3.png

我们还发现,在被转化的人群里,有一部分用户是看过“首次支付挽留弹窗”,但不是在“首次支付挽留弹窗”上直接完成转化的,也就说弹窗对这部分人的转化有助攻的作用。这部用户在落地页上的旅程可能是这样的: 

5.png

假设我是一个客户,“我”刚刚已经明明拒绝了支付,“你”弹出一个弹窗来挽留“我”,在潜意识里,“我”想“你”应该会换个方式来讨好“我”,但是当“我”点击报名按钮后,依旧还是唤起了支付,此时“我”可能就会生气了,怀疑“你”是不是在耍“我”?当然,以上仅是我的猜测,可能需要做进一步的测试。 

在这次试验里,我们做了三个弹窗,而三个弹窗的作用相互交叉,难以辨别。导致我们最后根本分辨不出,哪个弹窗是有效的,哪个弹窗是充数的,哪个弹窗是有害的?也不知道,这些弹窗到底对哪群人生效了,这些人又有什么共同特征?做这个试验需要多少的样本量才够?

弹窗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为了解决上一次试验中新发现的问题,我们和客户又进行了第二轮试验。在这次试验中我们去除了所有的弹窗,做了一个“裸版”落地页进行投放,目的只有一个——找到“人群分布”的基准值。

根据机构以往的经验,按照“支付动作”可将用户分为三类:

(1)未发起支付

(2)发起1次支付

(3)发起多次支付(2次及以上)

按照“转化转态”可将用户分为2类:

(1)未转化

(2)已转化 

结合这两类动作,理论上可以将用户分成6(3x2)类,但是实际上,这两个动作是有依赖的,“未发起支付,已转化”这类人群是不存在的。所以,实际上只有五类人群,分别是:

(a)未发起支付,未转化

(b)发起1次支付,未转化

(c)发起1次支付,已转化

(d)发起多次支付,未转化

(e)发起多次支付,已转化

为方便大家阅读,下文中我将用“代号”来代指这5类人群,对照表入下表所示:

屏幕快照 2021-03-25 下午12.05.13.png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进入落地页的用户,都会落入到这5个分类里。但是,从不同的时间点来看,你会发现,在不同的时刻,各类人群的比例是变化的。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状态值是可以转变的,并且这种转变是单向的,例如你可以从“00(未发起支付,未转化)”状态,转变成“10(发起1次支付,未转化)”,但是不能从“10状态”转变成“00”状态。

依据这种人群分类方式和用户旅程,我们就可以绘制出“用户状态流转图”了。结合投放结果数据,透过这张图,我们就可以轻易的找到适合放置“弹窗”的人群,并计算出挽留弹窗真正的影响范围。

屏幕快照 2021-03-25 下午12.05.46.png

(1)找到适合放置“弹窗”的人群

以第2次试验为例,我们发现各类人群的占比入下表1所示,00状态和10状态的人,占未支付转化人群的(60%+20%)/(60%+20%+2%)=97%,所以,针对这两部分人群设置弹窗是比较有意义的,而N0状态的人群比较少,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级可以降低一些。

屏幕快照 2021-03-25 下午12.06.23.png(2)计算挽回弹窗的影响范围

挽留弹窗的触发条件主要是由浏览器控制的,不同的浏览器有不同规则。在移动端,每个APP都是一个浏览器,这些浏览器一般只允许对“有交互”的用户发起挽留弹窗。 

若试验中发现“00”状态的用户中,大约50%的用户会产生“交互”。那么就意味着,假如针对“00状态”的用户设置弹窗,最多只有60%x50%=30%的用户会受弹窗的影响。 

此时,若实验组转化率相对“对照组”提升了3%,那么弹窗效果=3%➗ 30%=10%

总结成公式就是:

弹窗效果=转化率差值➗ 弹窗触发率

转化率差值=弹窗效果✖️ 弹窗触发率= 弹窗效果✖️ A人群UV占比✖️ A人群互动率 

假设“弹窗效果”和“A人群UV占比”一定,那么就可以计算“转化率差值”的范围了。

Max(转化率差值)=弹窗效果✖️ A人群UV占比✖️ Max(A人群互动率)

Min(转化率差值)=弹窗效果✖️ A人群UV占比✖️ Min(A人群互动率) 

其中:

转化率差值={实验组转化率 - 对照组转化率}

屏幕快照 2021-03-25 下午12.17.06.png

怎么挽留不感兴趣的用户

计算出挽回弹窗的影响范围后,我们就可以开始针对不同状态的人群进行挽留弹窗测试。在上一次试验中,我们知道“00状态”的用户占60%,“10状态”的用户占比15%,占未支付转化人群的97%,针对这两部分人群,我们可以分别做两次控制试验,分别测试出这两部分人群弹窗的效果。

所以,第三次试验中,我们决定针对“00状态”的用户,设置“挽留弹窗”,进行测试。在这次试验里,我们设置了一个对照组,对照组的用户将不会见到“挽留弹窗”,只用于确认本次实验中,“00、10、11、N0、N1”这5类人群分布的基准值。

屏幕快照 2021-03-25 下午12.17.47.png

假设试验结果如上表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实验组转化率提升了“(22%+3%)-(20%+3%)= 2%”,相对提升了 8.7%= 2%/(20%+3%)。

屏幕快照 2021-03-25 下午12.18.08.png通过上面的用户旅程我们可以知道,若挽留弹窗起作用了,那么被挽留来的用户,只会被分流到“A”和“B”中。

在介绍人群分类的时候,我们讲过“用户状态转变是单向的”,“11状态”的用户一定是从“00”状态用户转化过来的。实验组中 “11状态”人群,比对照组增加了2%,则这个2%的人一定是从“00”中过来的。而N1转态的人群比例并没有改变,说明没有用户从“10状态”转化过来。所以,我们可以确定,在本次试验里,挽留弹窗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将部分“00状态”的用户,导向了“11状态”,从而提升了转化率。

在这次试验中,挽留弹窗的弹出率为20%(10%+7%+3%),也就是说只有20%的人,被弹窗影响到了,而这部分人群的弹窗效果,如下所示:

挽留弹窗的效果=转化率提升值/总弹出率=2%/(10%+7%+3%)= 10%

所以,假如针对“00状态”的用户设置弹窗,则:

转化率提升空间=弹窗效果✖️ 弹窗触发率 = 10%✖️ 弹窗触发率

临门一脚应该怎么踢

在第三次试验中,我已经测试出“挽留弹窗”对“00状态用户”的效果,那么接下来,我可以开始对“10状态”的用户,设置“支付挽留弹窗”,在这群用户关闭支付时,进行挽留。

同样,在这次试验里,我们也设置了一个对照组,对照组的用户将不会见到“支付挽留弹窗”,只用于确认本次实验中,“00、10、11、N0、N1”这5类人群分布的基准值。

屏幕快照 2021-03-25 下午12.19.18.png

假设试验结果如上表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实验组转化率提升了“(20%+3%)-(20%+6%)= 3%”,相对提升了 13%= 3%/(20%+3%)。

屏幕快照 2021-03-25 下午12.19.41.png

通过上面的用户旅程我们可以知道,若支付挽留弹窗起作用了,那么被挽留来的用户,只会被分流到“N1”状态和“N0”状态中。

在这次试验中,支付挽留弹窗的弹出率为12%(8%+1%+3%),也就是说只有12%的人,被弹窗影响到了,而这部分人群的弹窗效果,如下所示:

支付挽留弹窗的效果=转化率提升值/总弹出率=3%/12%= 25%

所以,假如针对“10状态”的用户设置“支付挽留弹窗”,在用户关闭支付时弹出,则

转化率提升空间=弹窗效果✖️ 弹窗触发率 = 25%✖️ 弹窗触发率

现在回答一下,这100万花的值吗?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花费了将近100万的广告预算,但是这一系列的弹窗试验远没有结束。我们知道“挽留弹窗”和“支付挽留弹窗”是有效的,也知道他们对转化率的提升受“弹窗触发率”的影响。那么如何提升“弹窗触发率”呢?如何在提升“弹窗触发率”的情况,不影响自然转化率呢?这都是我们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很多人眼中,落地页制作只是“广告投放”中一个不起眼的环节,而“弹窗”又是落地页中一个不起眼的元素,但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元素,构成了转化率的基石。所以,这100万不仅仅是为了买一个结论,更是在这个过程中,建立科学的测试流程,探求挽留弹窗起效的真正原理。 

“较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有些人只对别“较真”,而真正的高手只会对自己“较真”。这就是为啥高手,总是下笨功夫,而却笨人却喜欢寻找捷径。 

作者注:本文中的案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为保护客户数据,其中数据为虚构。

作者:李宇徒   编辑:南墙

本文来自于投稿,不代表芥末堆观点。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花100万测试一个售课弹窗,真的值吗?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