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为何如今的教育让男孩缺少“阳刚之气”?

作者:杨东平 发布时间:

为何如今的教育让男孩缺少“阳刚之气”?

作者:杨东平 发布时间:

摘要:需要转变教师的性别结构以及过于女性化的评价方式。

大家好,我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杨东平,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关于男孩的教育。

不久以前有政协委员提供了一个提案,叫做《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教育部很快就提案做了个回复,这个回复马上就上了热搜,它的基本的举措就是说:要加强体育教师的配备,要加强学校体育教育的顶层设计,严格落实学生体质健康的标准,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中小学健康教育以“体育与健康”为主要课程载体等等。总而言之,它的措施集中在加强体育。

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关注度非常高,问题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是具有敏感性的,因为涉及到一个性别平等、性别歧视概念。如果我们说“男孩就应当像男孩、女孩就应当像女孩”时,就会被批评为是一种“性别刻板印象”或者“政治不正确”。

如果我们不加这个标签,这个问题是国内外都非常受关注和重视。但是在国外关注的主要是男生的学业落后,所以他们的主题通常叫“拯救男孩”、“男孩危机”或者叫“弱男生”现象。他们分析了很多原因,譬如说其中有一个原因,在美国的中小学校园里面,流行了一种所谓叫“蓝领文化”,也就是说不崇尚学业,认为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是“书呆子”,崇尚在操场上运动好的那些男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社会文化在校园的反映。

微信图片_20210509201723.jpg

那么在中国,问题就不太一样。我们关注的主要的还不是学业问题,而是男性所谓缺乏“阳刚之气”。

这个问题要展开说,是一个挺深刻的问题。因为我们要意识到社会现代化本身是一个“女性化”的过程,也就是说由于机器对体力的替代、男女分工的变化,性别的模式也逐渐多样化,改变了过去男主外、女主内或者男强女弱这样子的分野,同时在专业领域、事业领域女汉子、女强人也不断出现,这是一个外在的现实。

教育的“阴盛阳衰”现象

教育领域的“阴盛阳衰”的现象的确是值得重视的。过去考试成绩的“阴盛阳衰”主要表现在小学和初中,“女生到中学就后劲不足了”的传言还给男孩和男孩父母一线希望。但现实啪啪打脸,如今的女生不但小学初中一路优秀,高中后劲十足,甚至有在大学一统江湖之气概。大概从两千零几年以后,高校女生人数连年超过男生。一些文科院校都出现了这种性别差异。尤其是在一些语言类的和小语种的学科,招不到男生了。

女大学生居多,这同样也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无论是在美国、俄罗斯,在北欧,在其他国家都是这样。美国教育统计国家中心数据显示,在2015-16年度,无论白、黑、黄、棕、混血任何人种,无论专科还是本科,获得学历的女性人数都超越了男性。

这是什么原因呢?简单地说,男生落后是不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教育现象或者社会现象,我们觉得还是应该关注。因为尽管我们强调男女平等,不应该有这种刻板印象,但是我们还要意识到男女有别。

生理上的原因:男孩的发育滞后

从学习和学业能力的角度而言,有一个非常基本的研究就显示,男孩的发育要比女孩要迟缓,尤其是婴儿的大脑的发育速度要更为迟缓。到了上小学的年龄,通常男孩的大脑发育也还是落后于女孩。

这比较突出的表现在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大家都非常习惯这个现象,就是女孩开始说话的时间要普遍的早于男孩。很多男孩到两三岁了还是口齿不清的。到了小学,女孩在课堂上是对答如流,男孩子吭吭哧哧的。然后女孩到老师面前去告状,男孩子张口结舌,在跟女孩的口仗当中男生肯定是居于下风的。这个现象其实持续到成年,就是男性吵架是吵不过女性的。

微信图片_20210509201729.jpg

另外一个大脑发育的迟滞是体现在男生他在大动作(Gross Motor Skills),像跑、跳这些方面的发育比女生更早,而在精细动作(Fine Motor Skills)方面就明显的不如女生。这种精细动作,譬如搭建积木、使用剪刀、穿针引线,包括书写等等。这就是男孩通常落后于女生的一个生理性的原因。

这种能力的落后还体现在阅读能力上,尤其是在低龄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因为阅读它是一个需要安静的活动,孩子首先要能够坐得住。而对于在大动作发育比较强的男孩,他是很难安静坐住的,包括在阅读过程中的指读,用手指来读字、读图和手眼协调,包括正确的执笔抄写生字,这些都是精细动作,在这些方面都是落后于女生的。

我们通常把它归为叫男生的粗心大意、不认真、不努力,其实这是一种男孩的特点。由于男生的阅读能力滞后,所以对他而后的学业成就有很大的影响,就是阅读落后的话会导致他以后学业成就的掉队。

文化的原因:流行文化的影响

除了生理上的原因,生理发育的迟滞以外,就是文化的原因。刚才讲到在美国,他们通常认为是一种崇尚体育的蓝领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巨大。所以我听我一些朋友,他的小孩在美国长大,他说他们这些亚裔的学生,通常都成绩比较好,但在篮球、足球方面没什么表现,经常会受到同学的歧视甚至霸凌。

那么在中国,这种流行文化的影响对男性的塑造——我觉得这些年来主要是由于大众媒体尤其是娱乐文化,包括对小鲜肉的这种追捧和塑造。这个问题很大,也很复杂。就是为什么在韩国 、中国,出现了这么一种男性文化的塑造。在西方好像没有这个普遍的趋势,主体还是对硬汉、对男子汉的推崇。总而言之就是它有心理上的原因,也有社会文化的原因。

学校教育中的女性化的过程

那么就男孩的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女性化倾向而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校园之内,就是我们教育系统自身的原因,就是学校教育的女性化倾向。

那么学校教育的女性化首先表现在教师队伍的女性化,现在的幼儿园、小学几乎是清一色的女教师,初中也是女教师为主,男老师很少,这个原因很复杂但这是一个现实。那么我们到国外的校园去看的话,包括幼儿园就没有这种现象。像在欧洲,幼儿园里面,男老师非常普遍,因为他们认为一个正常的社会对于儿童来说,就应该同时能够接触到男老师、女老师。

如果是女性的“一统天下”,就会导致一个后果——就是我们的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的女性化。也就是说,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要听话、要乖、要干净、要安静、要细心、要不犯错误等等;在这种管理文化当中,男生的好动、粗心大意等等,就从一种男孩的特点变成了弱点,他在学校当中就会受到压力或者受到批评,他就产生对他的一些负面的影响。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在中国的中小学,无论是班干部、三好学生等等,基本上是女生占垄断地位,男生很少获得好评,获得好评的也是那种又乖又听话的,永远不会犯错的符合女教师标准的学生。那这个显然是跟我们的所谓“阳刚之气”的这种培养是背道而驰的。

教育当中的女性化,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考试标准。以高考为例,我们现在高考的三门主科当中,有两门是语言类的,大家都知道女生的语言优势,所以在高考当中,女生分数优于男生。这个就表现在我们的很多文科院校,外语类的院校,尤其是小语种像德语、日语、俄语,必须要降分才能录取到男生,如果按分数面前平等的话,你招不到男生。但降分了,女生的家长就抗议,就是性别不平等。所以这其实是我们的考试科目的设置上出现了问题。我想这也是有人要求把英语挪出高考主科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学校管理的“女性化”有一点要变本加厉,也就是说由于我们现在的学校人数太多,出于校园安全的考虑,很多学校对于学生的限制越来越多。比如说下课不许跑、不许跳、不许叫、不许下楼、不许离开教室,只许坐在课桌前等等这些清规戒律,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种伤害,但是对于好动的男生伤害可能更大一些。

微信图片_20210509201734.jpg

另外,我们的教学过程如何设置,本身也反映了一种性别的特点。据有些老师的观察,和单纯传授知识的这种所谓填鸭式课堂相比,在批判性思维学习的课堂上,允许大家主动发言、小组讨论交流这样子的场合,男生的表现就会更为活跃,就有更强的参与意识,也会获得更多的好评。所以通过改变我们的教学也是一个方面。

应对之策

为了有利于男生的健康成长,培养阳刚之气,不仅仅是学校的体育活动,尤其不仅仅是大课间30分钟做广播操,那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减少在教室里的时间、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要让孩子每天有一定的时间能跑、能跳、能够宣泄他的体力、能够通过一个强度的运动来把他积累的精力和体力能够转移掉。

第二个方面,就是要转变教师的性别结构,转变这种过于女性化的评价方式

还有一点其实也很重要,因为男孩的养成也不能完全靠学校。因为学校是一个对所有孩子提供大一统的教育的地方。家庭教育中父亲的缺席也是导致我们的男孩缺乏阳刚之气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如果一个父亲能够经常带领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参加体育活动、参加一些探索性的活动,那对于男孩的个性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很多人提一个建议,我也同意这个说法。就是鉴于男孩在心理上的发育要比女生迟缓,所以我们的很多家长可以做出一个评价,如果你的孩子,你的这个小男生在生理上发展的比较迟滞、比较弱小,那不妨推迟一年入学。我也认识有一些朋友,就是让他们的儿子推迟一年上小学,效果就很好,他马上就能够和女生并驾齐驱。所以我想男孩的教育还是有一些自己的特点的,是值得我们共同关注的。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教育思想网”(ID:eduthought),作者杨东平。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教育思想网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教育思想网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为何如今的教育让男孩缺少“阳刚之气”?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