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冲上热搜!奥运夺金的清华姑娘,背后的“马约翰班”不简单

作者:Mina 发布时间:

冲上热搜!奥运夺金的清华姑娘,背后的“马约翰班”不简单

作者:Mina 发布时间:

摘要:清华附中不仅培养学霸,而且还产出体育尖子。

25d6e12677729353c5a0e64eda6dacf3.jpg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迟来的东京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截止发稿前,中国健儿一共斩获11金、5银、8铜奖牌,暂列奥运奖牌榜总数第2名。

本届奥运会上,中国队金牌得主多以“新生代”为主,00后成为生力军。而在目前的金牌得主中,杨倩、施廷懋均毕业于清华附中。因为两名奥运选手夺冠,清华附中迅速上了热搜——原来不仅培养学霸,而且还产出体育尖子。

清华学子,奥运夺冠

7月24日上午,00后姑娘杨倩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东京奥运会开赛首日,她在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以251.8环一举夺魁,为中国代表团拿下首枚金牌,十分吸睛。

站在领奖台的C位,杨倩做出了一个大大的比心动作,超萌可爱。

比赛后,她在接受媒体收集时兴奋地说,拿到这块金牌感到非常自豪和开心,并直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也是为祖国送上了最好的礼物。”

其实,对于2000年出生的杨倩来说,并不缺少“冠军”经验。

2019年,杨倩就曾获得了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女子10米气步枪个人冠军,亚洲锦标赛女子10米气步枪个人冠军;2020年获得全国射击冠军赛女子10米气步枪个人冠军;而在今年的东京奥运会赛场上,她不仅在奥运会开幕首日拿下中国队首枚金牌,还在7月27日与队友杨浩然在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赛中摘得另一枚金牌。

小小年纪,震惊四座!

在观众眼里,可爱的小黄鸭发夹,美美的精致美甲,00后杨倩看起来跟其他的新生代没什么两样,爱美,活泼。但其实,小小年纪的她,却有着十足的定力和强大的抗压能力。这几天,她“持枪闭目养神照”在网络上成为热图。

不仅火遍全网,她还是个清华学霸——人们在赞叹这位00后小将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同时,也对她清华大学大三学生的身份充满好奇。

7月27日,杨倩在夺得第二枚金牌后再次接受媒体收集,其间谈到了自己在清华求学的感受:“能够进去清华大学学习非常幸运,非常感谢我的教练,把我送到清华,让我一边学习,一边训练。也谢谢学校的教练、队友以及家人,是他们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励,让我高考的时候更加努力学习,最后成功考入清华大学。”

杨倩的射击生涯始于2011年,小学四年级的她被选入宁波体校射击队,很快就展现出了不俗的射击天赋。2016年被清华大学射击队选中,进入清华附中马约翰体育特长班,每天上午在附中上课,下午到清华训练。2018年,她通过高考考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既是“神枪手”,又是“清华学霸”,怎么这么厉害?!于是,目前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质疑声。一些网友认为体育特长生属于“假学霸”。

其实学霸与否,并不重要。但令人钦佩的是,杨倩在日常紧张的训练之余,还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业并取得不错的成绩,实属不易。

除了杨倩夺金之外,另一位清华附中毕业的奥运健儿施廷懋在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三米板决赛中,与搭档王涵夺得该项目的金牌,成为中国跳水队实现这一项目的奥运五连冠。

74909f73b03c1640bb73b0356f8bb932.jpg

▲ 施廷懋(左),王涵(右);图源:视觉中国

清华附中,随着这几天两名奥运健儿的夺冠,也吸引了很多人关注的目光。原来,这所京城久负盛名的学校不仅培养学霸,而且还出奥运冠军啊!

以马约翰教授命名的“马班”

杨倩、施廷懋两位奥运金牌得主都来自清华大学,而高中时期又都就读于清华附中。在教育圈,“无体育,不清华”的清华文化一直为人称道。在清华附中,除了全体师生在平日学习生活中践行体育之外,不得不提的是一个拥有优良传统的体育特长班“马约翰班”,也被称为“马班”。

马约翰班,以清华大学著名教授马约翰先生命名。主要为清华大学以及其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提供优秀生源。说起马约翰教授,还是很有意思的。

这位拥有“洋名”的先生,1882年出生于福建厦门,是中国第一位体育教授。在少年时期,他受够了中国人被外国耻笑为“东亚病夫”的骂名,发奋强身健体,一直是学校里的短跑冠军。

1904年,他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预科,在入校的第二年参加了上海“万国运动会”,并获得了一英里赛跑的冠军,令日本和欧洲的运动员刮目相看。

20e3cb282faf8606d8df60a0311a9464.jpg

▲ 马约翰指导学生上体育课

1914年,马约翰受聘于清华大学,起初担任化学系助教。但彼时,他观察到高校学子并不注重体育锻炼,“体质很差”。遂与当时同样致力于增强清华学子身体素质的校方领导力荐发展体育,马约翰于1920年接替美国人成为了清华的体育部主任。

自担任体育部主任以来,马约翰制定了颇为严厉的体育考核标准:学生在校学习8年,(注:1911至1928年,清华正式名称为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生12-14岁入学,学制8年),必须通过“五项测验”指标,从百米跑,到铅球,到足球篮球的基本常识——不过关者不能出国留学。

以下实例为证:

当年,著名学者吴宓跳远只能跳到3米5,而3米65是及格线。吴在被马约翰扣了半年,体育及格后才得以去美国留学。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刚入学时,身高只有1.49米,体重不到50公斤。在马约翰的督促下,钱伟长在大学期间从没停过一天运动,成为清华著名中长跑运动员。

作家梁实秋在毕业前的体育测验中,游泳一直不过关,补考时,他拼尽全力游完全程,才得到马约翰的肯定:“好啦,算你及格了。”

科学家周培源也是在马约翰的调教下,获得过清华三个中距离赛跑项目的全校冠军。

71bd26e1c6e1154d9b06a7152439edca.jpg

▲ 电影《无问西东》中
马约翰教授带领清华学子雨中跑步的情景

就是这位“教体育的化学老师”,先后在清华成立了足球、篮球、网球、曲棍球、棒球、垒球、水球、长跑、游泳、滑冰、拳击等十多个代表队,为清华成为一所真正的“现代型”大学打下了基础。

1929年底,马约翰率领清华足球队参加华北体育联合会第六次比赛大会,夺得冠军。当年校刊这样记载:夺冠消息传来,全校像大海里的波涛似的欢腾,每个人内心都是愉快的火焰在燃烧,到处贴着大标语,‘我快乐得要打滚’、‘我愿为你们脱靴’。球队回校时,人们把马约翰等从学校大门一直抬进大礼堂,以示庆祝。

1931年,马约翰在清华大学《向导》专刊上发表文章,明确概括了学校体育的两个目的:一是使学生身体健壮成长;二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也是中国最早把“体育”与“教育”视为同等位置的教育观点。

148e55a053cc5da1f963d6fcad227c14.jpg

▲马约翰与学生们图源:网络

而清华附中的“马约翰班”,也继续坚持着马教授的“体育与教育一体”的教育宗旨,践行着“体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

“体教融合”,清华附中“马班”的成功模式

追溯起来,“体教融合”并不是什么新概念。

早在1995年5月,原国家教委办公厅就曾颁布《关于部分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通知》,确定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53所高校试办田径、足球、篮球、游泳等项目的高水平运动队,明确指出这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是“努力提高我国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逐步实现由国家教委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此后,随着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等高水平竞赛活动的开展,以“体教结合”为主导的运动员培养模式进一步发展完善。

a75d637f288787d98881aeda916c2b31.jpg

▲ 清华附中队球员张天意(上左)在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而清华附中的马约翰体育特长班创建时间更早,始于1986年。其招生对象是“有体育特长,有培养前途的中学生”,并且一直以来就坚持体育与文化学习两者缺一不可的培养方针。

现任清华附中校长的王殿军曾对媒体说过,“马班”的理念是不要让有体育天赋的孩子过早离开正常的学习环境。“体育是个小世界,而人生不能太单调。如果太单一,对孩子的身心成不利。”

他认为,“体教融合”的模式更符合人才的成长规律,让运动健儿可以进入到普通学校学习,而不是专门集中到体校持续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对于身心还在成长发育的未成年人来说更科学。

“在世界范围内,不存在体育和文化课不能共存、必须二选一的情况。体育和教育的结合,像清华大学、清华附中、清华附小这样大、中、小学衔接的方式,适合几乎所有体育项目的人才培养,我们要把可复制的要素总结出来。”王殿军说。

5b60b9ec77535f8a27730834eb2611ec.jpg

▲ 图源:清华附中

当前,正值国家提倡发展体育。根据国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倡议,体育和美育在中考的比重开始上升。

那么,学校发展体育教育,可以从清华附中的成功模式中获取哪些参考信息呢?王殿军校长此前在接受新华社收集中做过如下总结:

学校体育有三个层次。首先是体育教育、育人、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这对所有孩子而言都是受益终身的事。体育的教育价值最为综合,包括意志品质、团队合作、集体主义等。NBA里最牛的队伍也不是光靠个体,詹姆斯单打独斗也拿不了冠军。参与体育,还会懂得规则的意义,包括对“误判”的适应,以前裁判判界内、界外不能挑战,那也需要适应、接受。

学校体育的第二个层次是在中学阶段开设不同项目的体育社团、选修课,而这个层次是面向那些有兴趣的孩子。“体育中考的项目面比较窄,清华附中有10多门体育选修课。爱好要从中学培养,每个人要有一两项受益终身的爱好和体育项目,业余爱好也要有模有样。”

第三个层次,就是培养有特长和天赋的孩子,也就是未来的高水平运动员。“体育的金字塔,应该是从大众参与,到有兴趣的孩子‘扎堆’,再到校队,通过高水平运动队又能带动底下的普及和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清华附中的“马班”创办至今,已培养6名国际健将、30名运动健将、273名一级运动员,包括何姿、施廷懋、周吕鑫、李翔宇、王宇、郭凯、王少杰、韩旭等明星运动员。其中,清华附中男篮也是一个十分耀眼的存在,在最近13年的中国高中男子篮球联赛中12次获得总冠军。

清华附中自带清华基因,也自有明星效应、示范效应。虽然其他学校不能像清华附中的“马班”这样强悍,但想要把体育与教育的结合做好做透,在当下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清华经验还是非常宝贵的。

参考资料:
1.马约翰:中国第一位体育教授,清华校友总会—水木清华,张卓
2.清华附中“马约翰班”的成功模式,新华社,王镜宇、李博闻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顶思“(ID:idingsi),作者Mina,编辑Chris_guo。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顶思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顶思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冲上热搜!奥运夺金的清华姑娘,背后的“马约翰班”不简单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