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校外培训鉴别指南出炉,智能学习硬件会被划入学科类培训吗?

作者:张雯 发布时间:

校外培训鉴别指南出炉,智能学习硬件会被划入学科类培训吗?

作者:张雯 发布时间:

摘要:校外培训鉴别指南中提到的教师包括虚拟者和人工智能。

321.jpg

图源:视觉中国

芥末堆 张雯 11月18日

11月15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各地加强学科类校外培训项目鉴别工作,明确要建立分级指导机制和专家鉴别制度,同时强化机构行业自律。

“双减”意见下发以来,教育部和各地相继出台鉴别指引并成立专家组,指导校外培训分类鉴别工作。从各地经验和公布的案例来看,目前基本明确作文、阅读、国学、新概念、英语舞台剧、英语绘本等属于学科类;戏剧表演、演讲口才、编程、电脑软件等属于非学科类。

此外,智能学习硬件似乎也面临合规性的问题。《指南》中提到的学科类培训的特征包括“培训方式重在进行学科知识讲解、听说读写算等学科能力训练,以预习、授课和巩固练习等为主要过程,以教师(包括虚拟者、人工智能等)讲授示范、互动等为主要形式”。

在上述特征中,“教师”的范围扩大到虚拟者和人工智能等,关于搭载相关课程的智能学习灯、家教机、智能手表、学习平板等智能学习硬件以及一些AI课程是否会被划入学科类培训也引发讨论。

学科类培训鉴别标准进一步明确,“双减”落地操作性增强

7月24日,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不再审批新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自“双减”意见下发以来,关于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培训的界定问题一直受到极大关注。

7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以贯彻落实“双减”意见,指导各地做好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治理工作。

上述通知提到,在开展校外培训时,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

在开展校外培训时,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在此基础上,教育部11月15日发布的《指南》则进一步明确了学科类培训的鉴别依据,特别强调要结合校外培训的实际情况,从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评价方式等维度进行综合考量、科学鉴别。《指南》还提到要建立分级指导机制和专家鉴别制度。

“总体考虑是从严把握,重在看校外培训项目是否是围绕上述学科展开,是否以学科知识与技能培训为导向等,强调要根据培训项目实际情况综合研判。”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有关负责人就《指南》答记者问时表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指南》的发布使“双减”措施更具操作性。“《指南》主要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工作,是一份参考依据。而地方在执行时也要依据实际情况,发挥专家的作用,不能一刀切。”

“明晰对校外培训项目的鉴定,主要是为了防止一些机构‘打擦边球’,把学科类培训包装为非学科类培训。也传递明确的信息:‘双减’的治理目标是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并不是反对对学生进行素质拓展。”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道。

多地公布经验和案例,编程、国学、英语舞台剧等培训类别逐渐清晰

事实上,“双减”意见下发后的一段时间内,社会上对编程、国学、数理思维、英语舞台剧等的“归属”问题一直比较模糊,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门的发布会以及网站留言板上也经常被问及相关问题。

在教育部8月30号举行的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少儿英语、数理思维、国学等是否属于学科培训”。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回复称,如果培训实质上是对语文、数学等9类学科中的学科相关内容进行专门的学习,强调学科的知识导向,为升学考试服务,片面强化相关学科的听、说、读、写、算方面技能培训,就应按照学科类来进行管理。

据天津广播电视台报道,天津市滨海新区9月2日举行发布会,对“双减”之后涉及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若干问题进行答疑,明确作文、阅读、国学、新概念、英语舞台剧、英语绘本属于学科类;街舞、戏剧表演、演讲口才属于文化艺术类非学科类;乐高、编程、电脑软件属于科技类非学科类。

天津市滨海新区表示:“其他一时难以判断的,新区教体局会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组织相关专家综合研判。”除了天津,还有许多地区也陆续印发指引文件,成立鉴别专家委员会,指导校外培训鉴定工作。

教育部网站公布的各地经验显示,作为全国试点城市,上海率先研制《上海市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类别鉴定指引》。据介绍,上海已经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并下发至各区教育局作为参考。经验详细介绍了上海对机构申请的《英语阅读与表演》和《古文鉴赏课》项目进行鉴定的过程,提到专家组经过综合判断,认定其均属于学科类培训。

9月27日,浙江省教育厅也公布了《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和非学科类项目鉴别指引(试行)》,明确了“成立鉴别专家委员会、机构自主申请、属地专家鉴别、鉴别结果备案”的校外培训鉴别程序。

据教育部网站,为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培训的分类管理,浙江省搜集总结一批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素材,作为典型推广,供全省参考借鉴,共搜集已界定案例14个,疑难案例12个。

值得注意,前述各地区案例中,专家组在培训项目的鉴定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如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提到的,现实中培训项目内容繁多、形式多样,而且涉及很多学科专业内容,有时候难以直接作出分类判断,因此《指南》特别要求各地建立专家鉴别制度,依靠专业力量,确保鉴别工作的科学性。

“在实际开展鉴别工作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专家组可通过资料审查、实地查看、课堂观察、人员访谈等多种方式,综合研判培训目的、内容、方式、评价等具体情况,一案一判,提出培训项目属于学科类或者非学科类的鉴别意见。”上述负责人透露。

智能教育硬件是否属于学科类培训引发讨论

“双减”后,包括K12机构在内的多家教育公司入局或加码智能学习硬件,此前被当做流量入口和课程载体的智能学习灯、学习平板等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又承载起机构的转型期望,多家机构都曾明确表示接下来将发力智能学习硬件。

不过,《指南》公布后,关于智能学习硬件是否会被划入学科类培训也引发讨论。

芥末堆注意到,《指南》中提到的学科类培训的特征包括“培训方式重在进行学科知识讲解、听说读写算等学科能力训练,以预习、授课和巩固练习等为主要过程,以教师(包括虚拟者、人工智能等)讲授示范、互动等为主要形式”。在上述特征中,“教师”的范围扩大到虚拟者和人工智能等。

有声音指出,按此标准,搭载相关课程的智能学习灯、家教机、智能手表、学习平板等智能学习硬件,以及一些AI课程似乎也符合学科类培训的特征,或许将会被划入此范畴。对此,熊丙奇表示:“一些硬件学习机按照《指南》的确属于学科类培训,将纳入统一治理。”

关于AI课的界定问题,储朝晖告诉芥末堆,“不能一概而论地说AI课是或不是学科类,具体到某一个案例,需要走《指南》中的鉴定程序,由此来判定它是否属于学科类培训。”他举例解释,“如果只是用AI做‘外衣’,内容还是为了提高考试分数,那肯定还是属于学科类培训的。”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校外培训鉴别指南出炉,智能学习硬件会被划入学科类培训吗?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