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高等教育的「微证书」之解

作者:Renee 发布时间:

高等教育的「微证书」之解

作者:Renee 发布时间:

摘要:微证书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证书生态。

f37a6360550d9c6e646b0080ce39c6a2.jpg

图片来源:pexels

2020 年 6 月,时任澳大利亚教育部长的丹·特汉(Dan Tehan)和就业部长迈克尔·卡什(Michaelia Cash)宣布斥资 430 万美元成立一个全国性的微证书(Microcredential)学习平台,以便于衡量不同教育体系下的学习成果、学时制度、教育方式和学分价值。

丹·特汉表示:「微证书可以帮助那些无法接受传统高等教育的成年人获取替代性的学习机会,它解决了人们接受教育面临的两个最大障碍——时间和成本。

该声明发布时,正值澳大利亚采取疫情防控锁边措施,众多高校因为无法招收国际学生而遭遇严重的财务危机。面对当时的窘境,澳大利亚政府并没有选择直接向高等教育部门提供财务援助,而是将更多精力投入构建微证书平台,寻求解决问题的开源之法。

不仅是澳大利亚,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掀起了一股微证书「投资热潮」。在爱尔兰,爱尔兰大学联合会(Irish Universities Association)与都柏林城市大学达成合作,获得了政府人力资源计划(Government’s Human Capital Initiative) 1,200 万欧元的经费支持,用于建设一个全国大学微证书系统。在新西兰,新西兰高等教育委员会(New Zealand Tertiary Education Commission)启动微证书公共资金资助系统,国内所有高等教育机构都可以申请资助,从而更好地建设微证书课程。

微证书如此受到政府和高等教育部门青睐,它是如何做到的?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它的运作方式?

热捧背后的认知迷局

在全球,微证书项目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几乎每个月都会有新的项目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各国政府卯足力气解决日益严重的技能短缺问题,引导更多劳动力朝着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序流动,加上人们对短期教育的兴趣骤增,微证书模式逐渐走上教育领域的舞台中央。

「微证书」模式泛指学时相对较短的教育形式,不受课程类别、学习方式的限制,一般设置在高校、职业教育学校和私立教育机构。在欧洲唯一承认了微证书模式的国家爱尔兰,学生们甚至可以通过叠加微证书来换取传统高等教育的「大证书」。从主题上来看,受到热捧的主要是商业、管理和领导力相关的微证书项目。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选择学习社交媒体、航天工程技术、语言、文化和体育教育训练等内容。

顺利完成全部学习任务后,微证书项目会为学生提供数字化的教育资格认证。学生们可以获得一枚数字徽章,其中包含着全部课程内容和培养方案的元数据。这些数字徽章会和学生们的个人信息关联起来,并展示在 LinkedIn 等社交媒体平台上。要想获得一个「微学位」,学生们至少需要付出 1 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尽管每门微证书课程的学习量各不相同,但相比传统学习形式来说,微证书模式学习单元更小、时间成本也更低。但同时,也正是这种特性造成了微证书定义的乱象。

国际上对「微证书」的认知并不准确,甚至可以说是混乱的,概因该领域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飞速发展和变化的阶段。很多情况下,微证书可以和其他术语互换使用,例如「短期课程」(Short Courses)、「在线证书」(Online Certificate)、「替代性证书」(Alternative Credential)、「纳米学位」(nano-degree)等。

今年 10 月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份征求意见稿,文件中将微证书描述为「一种将会有效提高人们专业技能的学习途径」,是「一种向善的力量」,可以作为「传统教育系统的有效补充」。欧盟则给出了 3 种微证书必须包含的特质,即可评估性、教学质量保证和全公开、易理解的价值衡量标准。

不难看出,在行业热度持续攀升的背后,仍存在着野蛮发展引发的微证书认知迷局。要想微证书模式继续走深走实,统一的行业规范和严谨的指导原则必不可少。

“想学就学”的未来教育生态

毫无疑问,这场「微证书运动」来源于人们需要更好、更完善的就业前景和学习机会。借助微证书平台,人们能够获得适合工作需要或职业发展的技能成就,真正实现「想学就学」「随时随地学」,进而让一个公平、公正、繁荣的学习型社会照进现实。

全球对微证书的投资兴趣也大多在此。当前时代演变出太多的不确定性,「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新时代催生了新就业形态,也相应地淘汰掉了许多传统职业,帮助人们提升专业技能迫在眉睫。在微证书项目的支持下,人们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接受更好的教育,群体之间的技能鸿沟正在缩小,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得到提升。

高校承担了重要的开发职责。以澳大利亚来说,2020 年澳大利亚的 42 所高校中已有 36 所正在开发或已经开发微证书项目。如今,澳大利亚已经在护理、教学、卫生、信息技术(IT)、工程学和科学等领域为学生们开设了数百门课程。

知名企业也纷纷入局。2020 年,Google 面向全球推出了 3 项职业微证书项目(Google Career Certificates),分别是 IT支持(IT Support)、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和用户体验设计(User Experience (UX) Design)。如果学习者可以在 6 个月内完成课程并获得相应的微证书,就有机会入职 Google 的高薪职位。这类职业微证书一方面向社会输送了低门槛要求、高产业关联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也能帮助企业招聘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在国内,微证书模式也开发出了广泛的应用土壤。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创造性地将微证书模式应用于师范生在线教学能力认证,将在线教学能力解构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微能力,师范生可以进阶式地学习课程设计、活动组织和评价反馈等知识。目前,这种模式也已应用于多个省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与评估。企业方面,华为发布「华为云微认证」体系,提供云计算、软件开发等多个领域的在线学习与实践资源,通过认证即可获得优先面试推荐等权利。

虽然微证书模式的兴起属于疫情之下的应急措施,但它也预示着高等教育向校外场景转移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人们将不必拘泥于单一的学位,而是在有需要时通过更小块的课程结构来学习知识。

「我认为,未来的教育生态将是想学就学。」南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校长杰拉尔丁·麦肯齐(Geraldine Mackenzie)表示。

损害公益性或加速私有化?

尽管微证书的发展已势不可挡,但也并非没有批评的声音。

其一,国际社会上接连涌现了各种各样的微证书、供应商和平台,一部分微证书项目具备行业认可的教学资质,但其他项目或许并没有很强的业界关联性或从教背景,这就让微证书项目的整体价值打上了问号。

其二,一些学者担心高校通过微证书项目创收,会损害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或者影响传统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也有人直接否定了微证书的主要目标,认为这些「微不足道的短期课程」并不足以改善人们的专业技能。他们认为,微证书只不过是教育机构一条新的敛财途径,并不能教会人们「如何学习」。

其三,另有一些担心的声音认为,微证书已经成为零工经济(gig economy)模式下的零工凭证(gig credentials),这会加速教育的私有化,把原本属于雇主的培训成本转移到雇员身上。

其四,越来越多人担心,微证书模式并不能带来教育改革。一方面,他们认为微证书模式并不能算是一项创新,因为这种「微型单元课程」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被开发出来,并且应用于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了。另一方面,教育数字化加速演进背景下,人们有了更多灵活的学习选择,可以接触不同阶段的专业知识。相比之下,最受欢迎的微证书模式仅仅停留在入门阶段而已。

尽管微证书领域确实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近年来发生在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多个国家的大规模投资事件已经表明,国际社会对高等教育的看法已经发生了转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工作变动更加频繁、更希望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情况下,人们对微证书模式的课程需求还将进一步跃升。

微证书模式能否实现诸如促进全民教育这样的崇高目标还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微证书的出现已经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证书生态,在不久的将来,微证书模式将会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多鲸”(ID:DJEDUINNO),作者Renee Desmarchelier,编译佳琪。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多鲸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多鲸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高等教育的「微证书」之解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