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刘擎:哲学回暖的原因在于现代人的精神疾病越来越明显

作者:冯燕 发布时间:

刘擎:哲学回暖的原因在于现代人的精神疾病越来越明显

作者:冯燕 发布时间:

摘要:从小被困在束缚中,背负着爸爸妈妈的梦想的孩子,如何可以轻装上路呢?

1605178780834024.png

图片来源:《小欢喜》剧照

学者许纪霖称刘擎为“中国知识界一个独特的存在”,罗振宇称刘擎为“教授中的教授”,刘擎撰写的西方思想界年度述评,被陈嘉映誉为“国内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写出来”,这些充分印证着他在学界公认的才华和分量。

2020年12月,刘擎凭借《奇葩说》从象牙塔走进大众娱乐视野,开始了“破圈”之旅。他从哲学角度出发,为观众思考日常生活提供了理论性视角。为什么现在大多数学生都不快乐?如何让学生快乐成长?父母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刘擎教授对此作出回答。

文 | 冯燕,编 | Chelsea

学生的身份是多重而矛盾的,一方面,他们承受着深重的学业压力,现实生活被父母严格把控;另一方面,他们又处于人生自我意识最强的阶段,从心理上将自己视为具有事件决定权的成年人。

时代赠与学生自由,又催化着他们迷茫。

现在的学生不快乐

20世纪80年代,刚上大学的刘擎描述身边的一切“像高速摄像机下绽放的花”--人的衣着变得鲜亮,精神世界亦丰富多彩。

而现在的生活,所有的事情都被数字化,可以被添加标注。孩子的爱好不再单纯是爱好,“连街舞都开始考级”,由此那种暧昧不清、昏暗不明、野蛮生长的领地越来越少,而这些领地正是可以逃逸、放松的地方。学生的周末成为了周一至周五的延续,他们无处可逃。

在“十三邀”官方微信公众号,《坏消息是我们好像没有办法,好消息是我们仍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十三邀×刘擎》这篇推文下,一条长篇评论吸引了我的注意。

评论是一个对前途迷茫焦虑颇深的00后,看似享受着一流的教育,读着令人艳羡的专业,实际却因为选择“向钱看”的专业“一面迎合一面挣扎”,面对7位数的学费“觉得疲惫......”

396707a968bc0c630e002012f11a8c6d.jpg

或许家庭条件优渥是个例,但“现在的学生不快乐”早已成为普遍现象。《中国心理健康报告白皮书》显示,中国约27%的年轻人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有这样一个细节:以前很多学校免费给学生做心理咨询,但现在因为需要排队,每天只有八个免费的咨询名额。

无独有偶,有父母发现自己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喜欢玩减压玩具。深入观察得知,减压玩具在小学生中非常流行,文具店里面有大量的减压日记、减压笔、减压玩具。

刘擎分析道,在这个一切都可以数字化的时代,同学之间有比较,老师之间有压力。学生所在的赛道非常明确:把分数放在第一位,毕业之后就是财富、工作第一位。职场和社会逻辑早已入侵学生生活,毕业就业只是学业的延续,在比较之中跑着一辈子的马拉松。

反观刘擎所成长的八十年代,“人的物质没有满足,中国经过巨大混乱时期突然开放之后,学生相对单纯,相信学业的重要性,相对比现在更集中精力在学业上。现在的孩子比较心猿意马,发展人脉为先的倾向越来越强。对未来就业的紧迫性和生活压力的焦虑,有期待和落差。”

当下学生更容易感受精神贫瘠,心理受创。他们没有掩体,因为他们被精细到分钟。哲学回暖的一大部分原因,就是现在人的精神疾病越来越明显。人的精神压力,面临着意义匮乏的问题。

256fc10dfbf46f1eb0470b821170b4a2.jpg

早慧代替不了阅历,快乐在于获得价值

“知道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在刘擎看来,这是因为这些道理不是自己的道理,想要知道很多道理,必须要储备阅历。

很多道理我们都有所耳闻,但是没有实践过。所以这些道理都是浮于表面的认知,并非知行合一的结果。有“知”没有“行”,所认知的道理只能停留在脑海中,并不作用于生活中。

刘擎除读书之外,一直活跃在作家、话剧、戏剧、演讲等圈子里,寻找自己的热情。他曾上过八十年代的杂志、获得萌芽文学奖,笑称自己本该走上“赖声川之路”,也拥有过很多“半途而废的灿烂”。

15c14c29d13eb31462c16ba277875496.jpg

刘擎陶虹排练话剧《万尼亚舅舅》

他表示,一个人的学识、经历、见过的人、遇到的事,这些经验的汇集以及对这个经验做的反思,凝结成他自己的判断力。经历过更多的事,有更好的智识,从而更有可能有好的判断力。

93e9c2482ed8e9357478a2ddeda7785b.jpg

不得不提的是,现在大部分孩子的睡眠时间、户外活动时间是不足的,尽管相关部门提出了要求,为学生减负,但真正能达到孩子所需要的空白时间依然很少。老师和家长喜欢去问孩子“你将来要从事什么工作”,但不太去问孩子“你将来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而从小被困在束缚中,背负着爸爸妈妈的梦想的孩子,如何可以轻装上路呢?

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人才培养,而人才常常是在某项具体功能上表现良好的能力,当学生往这个方向发展,的确会有显著的成果,但引发的情绪危机也恰恰在此:人不是简单的功能性“工具”,人是一个丰富的、全面的、复杂的存在。

当教育只关注一个人的“功能”,而忽略了其与世界,作为一个共同体的情感、价值、归属感、人际关系,甚至道德,那么教育就会为这样的工具主义付出代价。今天教育真正的问题根源:目标被简化了,人被简化成某种功能。功能越单一,从孩子到父母,就会越来越焦虑。

在被问到,“过去十多年,社会达尔文主义愈演愈盛,面对这种现象有怎样的感受。”刘擎毫不犹豫“我会震惊。”在他看来,一部分年轻人,相信实力、强力,这种想法是已经过时了的西方想法。这种弱肉强食的思想,在学术界是非常鄙夷且批判的东西。因为这是对达尔文的误解,达尔文主义是适(fitness)者生存,而非强(power)者生存。

2d58e6fc96775829f02992f2e20c8767.jpg

接着,刘擎反问道,特别现实主义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吃得开吗?当我们用现实主义来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无论是同学、还是同事,对于特别巧于心计斤斤计较的人,在任何领域都吃不开。而这种人,也同中国的教育和传统文化背道而驰。

“倘若年轻人都坚持凭借单纯的野蛮暴力获得荣誉,便成了西方十九世纪野蛮的再登场,这不是中华文明的复兴。”学生要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精神生活,在学习和成长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幸运的是,这份认知是可以引导的。

父母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

刘擎分享了自己生活中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在那个年代,刘擎的父亲也像其他父母一样打他。但是他的父亲有一种开明,打完孩子之后会分析原因。有一次他的父亲问他是否知道为何挨打,他回答前一天他犯了很大的错误,但是父亲心情好,没有打他。而那一天他犯的错误微不足道,父亲心情不好,反而打了他。自此之后,他再也没有挨过打。

刘擎称,这是他“第一次感到话语的力量,孩子也可以批评父母,也可以和父母讲道理。”可见睿智的父母,懂得教育孩子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刘擎曾和梁文道、周濂参加过一个对话《年轻人为什么不快乐?》,对话中提到一对擅于培养孩子的父母。这对父母有一对双胞胎,均在人大附中读书,面临着中考压力。老师评价两个双胞胎“成绩一直很稳定,但是进步空间非常大”,实际上是在班级里排名倒数三四名的样子。

然而父母和两个孩子都不焦虑,因为“她们在别的地方找到了自信。首先她们情商非常高,和所有的同学都是好朋友。其次她们心灵手巧,可以做出很多有趣的卡片,甚至可以将这些卡片卖出去,然后给自己的妈妈买一个冰激凌。”她们自己在“内卷”的教育中,找到了一种可能性,或者说自己创造出一片天地。

9d3776d4ed2c8fbda9907ce116de0e38.jpg

虽然有些童年时代、少年时代的爱好,大概率不会变成今后的职业,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让孩子去时间自己热爱的事情,是在培养孩子的进取心以及应对挑战的能力。如果他特别热爱一件事情,就特别能够有应对挑战的愿望,并在最后自我驱动去克服那些困难。

家长时常恐慌“自己的孩子被别人家孩子超过了怎么办?”。对此,刘擎指出,要摆脱教育焦虑,让孩子快乐学习、轻松成长需要开阔的视野。未来世界复杂而丰富,家长要明白,一个孩子热爱学习、与人为善、身心健康、擅于表达沟通以及与人合作……这些放之四海而有用的基础能力,在任何行业都能快速成长。“我们忽视了这些,抓住了一些特别皮毛、特别狭隘的解题技巧,很可能马上就陈旧了,就像‘你拼命学算盘,计算机却诞生了’。”

在他看来,足够好的教育是,小心呵护孩童的早期成长,并慢慢发掘孩子的天赋,给予适当的营养,孩子自然会成长到自己应该长成的高度。

人的潜能多种多样,同样是在剧场,为什么大家都要看同一部电影?为什么不能有的人看话剧,有的人看昆曲呢?唯分数论的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刘擎多次提到陆庆松的故事:

592747ff6b68d1a7466874e1504d5fe6.jpg

15进中央民族学院音乐系,后进入北京大学学习,毕业以后到清华大学工作。因为过的不快乐,五年后辞去体制内工作,生活在北京郊区。每周教一两次钢琴课,以此维持自己清贫的生活。他的房子是租的,没有房也没有车。只有一架钢琴,和院子里的花花草草。有一次他的身份证丢了,去补办。对方看到他的履历,“北京人,北京大学毕业,在清华工作五年后直到现在,没有正式工作”一直以为是骗子,“这是骗子吧?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如果从外在标准看,他完全不成功,甚至是个Loser(失败者),但他真正在过一种内在丰沛的生活,一种自己热爱的生活。

“生活的空间好像在我们这里没有多少选择,陆庆松的故事却给出了一个清晰的、另类的例子。他的生活是幸福的,因为它是有意义的。他的幸福绝对不是以财富、社会地位、名望、知名度......这些好像我们每个人都在追逐的一种指标来衡量的,他有他内心的意义和充实感。只是很多人做不到他这样,他比很多人要纯粹的多。”

或许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至少这代表了一种打破时代束缚的可行性。

父母的支持很重要。在大环境步步紧逼孩子情景之下,或许可以尝试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结语

当我们把人生比作一场电影,如果每一秒、每一帧都是快乐的,那么这很难称其为一部喜剧,甚至很难称其为一部完整的电影。我们承认只有经历跌宕曲折,电影才可能是一个有意义的故事。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让我们的孩子永远拥有享受快乐的能力,电影才会有一个好的结局。

关于刘擎

刘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政治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七季《奇葩说》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思想史、政治哲学、世界政治与当代政治思潮。著有《西方现代思想》《2000年以来的西方》《纷争的年代》《权威的理由》等作品。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ischooledu”(国际学校在线,ID:Ischool_edu),作者冯燕,编辑Chelsea。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国际学校在线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国际学校在线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刘擎:哲学回暖的原因在于现代人的精神疾病越来越明显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