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600万代办群体如何变身农业经理人?只靠培训还远远不足

作者:郭瑞婵 发布时间:

600万代办群体如何变身农业经理人?只靠培训还远远不足

作者:郭瑞婵 发布时间:

摘要:“农业许多环节效率都太低了,本身与互联网结合的空间非常大。”

VCG41N1204893081.jp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芥末堆 1月7日 郭瑞婵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可仰赖互联网解决,但如何卖出一颗刚采摘的红枣,互联网还未能找到最优方式。

国内有数以亿计的农民,他们撑起了庞大的食物王国,但仍苦于如何卖出手中的农产品。以生鲜农产品为例,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生鲜总需求量达到4.2亿吨,但2018年生鲜农产品年产量超过11.1亿吨,市场进入结构化的供给过剩时期。

时至今日,农业依然是一个传统行业,也因此拥有巨大的改造空间。近年来,互联网巨头围绕农业供应链各个环节重仓投入,谁都不愿错过这其中蕴含的可能性,越来越多“外行人”加入这个领域。

“农业许多环节效率都太低了,本身与互联网结合的空间非常大。”北京农合方略创始人徐继业向芥末堆说道,这也正是其有意思之处,驱使他从互联网转身投向农业。徐继业曾在百度担任百家号事业部负责人,后于2019年离开互联网行业加入农业企业,现经常往返于新疆与北京“卖枣”。

专注于农产品流通最初一公里的痛点,徐继业与团队正搭建与推广一个新型农产品经纪服务平台“猫头鹰找货”,意在解决农产品买卖难题。这个平台提供农产品货源信息,同时也有职业培训的机遇,二者如何结合?又如何从培训切入广阔的农业领域?

600万代办群体与买卖痛点

农产品流通链条上,有连接消费端的最后一公里,也有始于田间的最初一公里。

徐继业表示,越过最初一公里后的流通链条,已有不少企业布局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最初一公里仍延续着传统的产销对接方式,一直以来都是农户、采购商以及地方政府苦恼的问题。

从田间到消费端,涉及多个中转节点。通常情况下,农产品采摘完成后,农户需要把农产品售卖给采购商或产地批发市场,经由这两者运往销地批发市场,再到达商超或饭店等消费终端。

最初的一公里,即农产品从田间走出村庄到采购商或产地批发市场的这一环节。但因分散的小农经营模式,单个农户生产的产量并不一定能满足采购商的需求。这削弱了农户寻找销售渠道的能力,同时也成为采购商在寻找货源时遇到的一道坎。

针对分散的产能问题,农村内部逐渐衍生出一项新职业——农产品代办,即农业经理人的原型。

徐继业介绍,很多代办都是农户出身,也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与采购商对接中,代办除了卖出自家的农产品,还把其他农户的农产品也介绍给采购商,兼职撮合交易,直至装满一车或几车,满足采购商的采购需求。有的代办还能向农户和采购商提供采摘、物流等资源服务。

据他观察,国内或有600万名农民正在做代办的工作。在小农经营模式下,代办是农户和采购商之间的对接桥梁。

从采购商的角度来看,通过代办找货源,即“人找人找货”的模式。徐继业认为,这种模式存在许多痛点,“初级农产品卖难,买也难。”

首先是效率问题,采购商只有在代办的带领下才能实地考察、货比三家,难以同时兼顾性价与时间成本,且考察范围始终有限。

其次是信息不透明问题。徐继业解释,货源信息存放在代办的脑袋里,“(货源)地图是不透明的。”采购商在找货源时就会受到很多人为因素影响,如代办为节省力气,很可能会通过隐瞒货源信息停止带采购商做更多考察,也有可能只向采购商推荐熟人货源,而这些都增加了采购成本。

另一方面,还有服务标准问题。徐继业表示,农产品代办普遍未经过职业化,服务过程缺乏规范,如带看途中饭钱谁出,车费又是谁出,现在仍没有一套定式。

待解决的痛点延伸出一个细分市场:采购商置办货源时,需要更透明的信息,更完善的服务。“猫头鹰找货”切入的正是这一市场,拟用解决“买难”的方式来解决“卖难”的问题,提升产销对接效率。

“农产品采购商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徐继业向芥末堆说道,金字塔的顶端是大型采购商,采购量大,但大多数都已形成固定的渠道资源;底部则是数量庞大的“二级批发市场小老板”,单次采购量虽然较小,但他们却是农产品流通的主体,亟需采购服务。

人才培训是产业标准化的加速器

针对采购商的服务市场产生了对代办职业的培训需求。2020年3月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办公厅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首次制定颁布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标准,鼓励农业经理人参加职业培训。

根据所颁布的职业技能标准,农业经理人需具有质量控制、信息收集筛选、制定年度生产与销售计划、建立和维护好客户关系等能力,要求农业经理人不仅要懂生产,还要会经营、善管理。

在徐继业看来,对代办的培训在现实中并不容易展开,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他把对代办的培训,比作对黑车司机的培训。如果以提高服务水平为由,号召黑车司机花钱参加培训,“谁理你?”

但网约车平台的诞生带来了变化,黑车司机不加入网约车平台就没有订单,为了进入平台接到订单,则不得不经历培训与考核。他们加入平台的过程,也就是服务标准化的过程:从黑车司机转变为职业化的网约车司机。

对代办的培训也是同理,“培训是我们业务中的一块,但它是放在系统里的。”徐继业认为,对代办进行单纯的培训很难见效,在农产品流通的最初一公里也需要一个能给代办创造就业的“网约车平台”。

“猫头鹰找货”尝试通过掌握、公开货源数据,吸纳代办加入平台,让带看服务依托平台进行,并接受平台的认证与监督,逐渐建立一支职业化的农业经理人队伍。

151641541856_.pic.jpg

受访者供图

这也与“贝壳找房”的模式相似。占有货源数据后,采购商在平台上寻找货源,平台则为其推荐代办服务,从原来的“人找人找货”模式,转变为“人找货找人”模式。

平台的智能推荐与线上筛选功能,帮助采购商进行货源初筛,提高找货效率。公开的货源与服务信息,则解决信息不透明问题,把主动权从代办手中转移到采购商。

对于代办群体而言,依靠平台透明化的货源数据,带看效率也将得到提升,减少无效的带看次数,促进增收。“现在很多代办的工作是不饱和的。”徐继业表示,当行业集中起来以后,密度越高,也就越能吸引年轻人,把年轻人留在农村里。

像做内容一样采集货源信息

如何搭建货源数据库,则是“猫头鹰找货”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徐继业告诉芥末堆,最熟悉货源的是代办,但他们总是倾向于把自己掌握的货源信息藏起来,“如果只靠农业经理人,那他大概是不愿意把信息报给我。”

做内容出身的徐继业发现,货源信息本身就是内容,过去激励内容创作的机制也可应用到货源信息的采集中。

他介绍,任何人都可以登陆“猫头鹰找货”平台上传农产品视频信息,质量越好的信息,将被算法识别并优先推荐到页面前端。被观看的次数越多,获得的积分与奖励也就越多,包括优先推荐以及现金奖励。

当积累的货源信息越多,平台对代办的吸引力度也就越大。“代办能提供更好的信息,平台更多的是给他们调度流量,积分越高,就优先排序。”

促进农业发展,另一重要主体是地方政府,他们对于促进农产品流通有强烈的意愿。除了针对采购商的To B业务,“猫头鹰找货”计划开展To G业务,与地方政府进行合作。

“猫头鹰找货”主要打算为地方做3件事,一是为地方建立全覆盖的农产品货源数据,二是提供培训建立一支农业经理人队伍,三是提供上千家采购商数据与线索。

目前,“猫头鹰找货”的业务主要在新疆的红枣主产区开展,未来的扩张也主要围绕主产区进行。徐继业表示,团队倾向于先集中一个产区做透做深,再向外扩张。当扎入的地方越多,也就更能显现资源优势。“红枣采购商很有可能也是一个板栗采购商,采购商是可以复用系统的。”

“猫头鹰找货”平台正在尝试落地应用,推广仍属于初期,对于代办的培训目前也主要由公司内部负责。但徐继业相信,随着业务铺开,未来在培训上将有更多合作的分工机会。

“当出现一个更高价值的职业机会,培养完成以后就能到这个机会里去,对培训才有意义。”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600万代办群体如何变身农业经理人?只靠培训还远远不足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