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国际化学校迎来“更名”潮,摘帽名校,去掉“国际”,停止办学,会带来哪些影响?

作者:国际学校在线 发布时间:

国际化学校迎来“更名”潮,摘帽名校,去掉“国际”,停止办学,会带来哪些影响?

作者:国际学校在线 发布时间:

摘要:2022年会有更多学校名称走向规范化。

1615541866187499.jpeg

图片来源:unsplash

从2021年开始,陆陆续续有大批国际化学校开始更名。最直接的体现的是去掉了“国际”二字,很多人开始担心国际化学校是否不再“国际”,今天国际学校在线就带大家梳理一下近6年国际化学校更名情况、更名原因和日后的影响。

哪些国际化学校已经更名?

经国际学校在线不完全统计,近6年(2017-2022年)全国部分学校(包括但不仅限于国际化学校)更名情况如下所示。如有错误,欢迎大家指正。

近6年(2017-2022年)全国部分学校更名情况统计表1.jpg

2.jpg

3.jpg

4.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1.jpg

12.jpg

为什么更名?

从上表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国际化学校改名并不是新鲜事,早在2017年上海就有大批国际化学校出现了更名。只是在2021年出现了更名大爆发,一时间引发了热议。

总结下来,学校发生更名的原因主要有五类。

受到政策法规影响

《教育部关于做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有关工作的意见》

早在2015年,教育部就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做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有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对只招收外籍学生的学校命名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只能使用一个名称,其外文译名应当与中文名称相符

  •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名称应当反映不同国别普通教育的性质、层次和类别,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世界”“全球”等字样

  •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必须作为学校名称后缀使用

为了贯彻落实《意见》,上海的外籍生源学校在2017年集体掀起了一波“更名潮”,统一在学校名称中加入了“外籍人员子女”这个特定名词。

2021年底至2022年初,深圳和广州地区多所外籍生源学校也和4年前的上海一样,开始规范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命名。

《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0年,中央审议通过《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已明确表示:“民办学校名称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世界’‘国际’‘全球’等字样。

很快全国各地民办学校也掀起了一波“更名潮”,在2021年年底达到了高峰,江苏、河南、陕西、广西、山东、天津、河北等地不少民办学校纷纷都去除了“国际”二字。例如,天津英华国际学校更名为天津英华实验学校;天津市翔宇国际学校更名为天津市翔宇弘德学校。河南集中更名了5所带有“国际”字样的学校,河南枫叶国际学校更名为洛阳枫叶双语学校;洛阳欧亚国际学校更名为洛阳欧亚学校等等。

14.png

《“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2021年12月16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学前提升计划》)。

各省(区、市)部署开展幼儿园名称规范清理行动,对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际”“世界”“全球”等字样,包含外语词、外国国名、地名,使用“双语”“艺术”“国学”“私塾”等片面强调课程特色以及带有宗教色彩的名称,以及民办园使用公办学校名称或简称等进行清理整治,2022年6月前完成整改。

上海的泰德乐国际儿童中心更名为泰德乐儿童中心就是《学前提升计划》一个典型的按理。

《学前提升计划》只针对幼儿园提出了要求,未来会不会涉足中小学还有待观察,毕竟目前中小学中带有“双语”字样的学校在全国各地并不少见,是否日后都会更名,国际学校在线将持续关注。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最近几个月学校更名最常见的原因是受到了2021年5月14日国务院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民促法》)。

《民促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严禁利用公办教育资源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教育。同时也规定了公办学校不得转为民办,也不得参与举办具有盈利性质的民办学校,公办学校更不得以输出品牌的方式进行民办办学。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知名公立学校成立教育集团以品牌授权或者品牌输出的方式举办各种民办学校、国际化学校,获取了大量的利益,这些学校虽然为一些地区带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当地的教育水平,但是,相比于公立学校,高昂的学费也影响了当地的教育公平,加深了当地的矛盾。

因此,《民促法实施条例》关于公办学校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限制可谓是史上最强。

《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

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八部门下发《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学校要么转为公办,要么转为纯民办,要么终止办学,而转为民办的学校不得继续使用公办学校校名或校名简称。

《通知》将监管的大锤抡在了公参民学校头上,在肯定了公参民学校的积极影响后,又一次以官方态度指明了公参民学校的未来。

2022年1月7日,昆山华二国际学校理事会在学校官微发布了一则重磅通知,江苏省昆山市上海华二学校正式宣布更名为昆山狄邦华曜学校,在校名上与上海老牌名校、四校之一的华师大二附中撇清了关系。

1792861e07c0763b41a0f9a862e0231c.jpg

在学校公告中,学校理事会回顾了学校和华二联手创办的历史,并着重强调了华二对学校的影响力,也说明了本次更名是为了落实中央要求,不得包含公办学校名称或简称,因此才不得不和相处了1775天的“上海华二”依依惜别。

在过去,有名校冠名的学校在家长群中备受欢迎,瞬间能使一所学校的学位或是周边的学区房“身价倍增”。因此,学校非常不舍“上海华二”的冠名也能在情理之中。

15.jpg

类似的公参民性质学校从去年开始就开始逐渐摘掉了名校的光环,广州更是一口气更名了50多所公参民学校。

其中广州广雅实验学校直接民转公,一时间引发了业界热议。公参民学校具有以下四种情形的,将转为公办学校:

  • 公办学校单独举办或者公办学校与其他公有主体合作举办的“公参民”学校,应转为公办学校。

  • 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公参民”学校,经协商一致且条件成熟的,可以转为公办学校。

  • 既有居住社区配套建设的“公参民”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转为公办学校,也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学位、继续办学。

  • 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公参民”学校,不符合“六独立”要求且难以整改到位的,可视情况转为公办学校或终止办学。

目前,全国各地依然有公办教育资源参与到许多知名民办学校的办学或是有知名民办学校挂靠在公办教育集团下。可以预见的是,2022年还会有更多的民办学校摘掉公办名校的帽子。

另外,2021年新开学校中,公参民义务教育学段的学校也不见了踪影,原本计划今年开学的公参民学校也没了动静,或许未来回头再看,新建公参民义务教育学校的审批永久停格在了2021年。

学校重新建制

学校重新建制通常是指由一所小学或中学变更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或者或者学校性质发生改变(公办转制民办、民办转制为公办、双语学校变外籍学校等),因此校名上需要作出调整。

例如,2021年12月9日,据深圳市南山中英文学校太子湾实验部校方透露,为了更好的教学场地及设施设备,学校将在明年并入蛇口国际学校。根据太子湾实验部发给在读家长的邮件显示:

  • 太子湾实验部将在2022-2023学年起并入蛇口国际学校、教委授权批准

  • 从下一学年开始,将由蛇口国际(SIS)负责太子湾实验部校区的全面运营工作

  • 蛇口国际(SIS)的小学部也将在2022年暑期迁址到目前The Bay Academy(太子湾实验部)的校园

  • 本学年太子湾实验部仍会保持正常运行,所有设施、设备、人员和师资都不会发生变动。下一学年,也就是明年暑假,蛇口国际才会搬入太子湾校区

深圳市南山中英文学校太子湾实验部发给家长的消息显示:根据今年4月7日国务院颁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原则上不得审批设立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现有的民办学校也不允许开设分校。

众所周知,太子湾实验部其实是南山中英文的分校,而南山中英文是民办学校,按照政策将无法开分校。因此太子湾实验部拿不到资质,只能被安排并入蛇口国际学校。

另一个典型学校重新建制的例子是被上海浦东人民称为浦东第一牛校初中的上海民办张江集团学校,创建于2006年,由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是“上中系”成员之一(与华育、上宝、上海中学东校一样,都是和上海中学合作办学的学校)。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张江集团成为上海中学的优质生源基地,每年都有20多名的学生通过预录取进入上中。

2020年3月,张江集团学校被同意转制为公办,同时更名为上海市张江集团中学。

名校托管

最近几年,不少地区会将一些办学情况较差的学校托管给优质学校,以期平衡不同地区教育资源差异过大的现状。

例如,在上海地区,世外、平和、协和等顶尖名校托管了不少学校,接受托管的学校也因此顶着光环,备受家长关注。

上海松江区临松幼儿园更名为上海松江区世外教育附属临松幼儿园;上海青浦题学幼儿园更名为上海青浦平和幼儿园;大华新城学校更名为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宝山中环实验小学;中环实验小学更名为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宝山中环实验小学,都属于此类情况。

还有一类是学校背景有所变化,引入新的教育资源,也会导致学校名称发生变化。

例如,上海浦东新区新世界实验小学成立于2001年,是一所以芭蕾为特色市、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020年3月更名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新世界实验小学。更名后的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戏剧学院的教学合作,从2020学年昌里校区新一届学生开始,将进一步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积极参与各类舞蹈表演及赛事,力争成为上戏舞蹈学校人才储备的摇篮。

类似情况的还有,上海市延吉第二初级中学更名为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初级中学;上海市高桥-东陆学校更名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附属学校。

资方变更

通常民办学校背后都是有资本集团在运营,因此在学校名称中也能常常看到名校的集团名称,例如耳熟能详的碧桂园、万科、协和等等。但是一旦学校背后的资方发生了变更,那么学校名称中的集团名字也就可能不再被使用。

一个鲜为人知的例子是上海领科,在创办之初,上海领科因无独立办学资质,与上海师大合作办校,最初的校名为上海师范大学剑桥国际中心;直到2014年,领科教育上海校区获得独立办学资质,才更名为“领科教育上海校区”。

集团化办学

有一类学校在紧密型集团化办学过程中,被纳入优质学校成为分校区,多见于公办学校。

例如,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实验中学南校是由原上海市由由中学更名的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学校更名为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实验中学南校后,将依托进才教育集团的优质教育资源,在进才实验中学管理团队的带领下继续办学。

上海市和田中学2018年7月纳入市北初级中学紧密型集团化办学项目,2020年3月正式更名为市北初级中学北校。

更名后会有什么影响?

很多人会好奇,学校发生更名后会产生什么影响。根据国际学校在线统计,可以大致分为四类:

1、没影响

公参民学校更名后来自家长们最大的疑问是,学校摘下名校头衔后,是否代表着学校失去了名校加持的教育资源?

以江苏省昆山华二为例,学校在公告中特意说明了不论是教育理念还是管理体系、师资选拔、学生培育等方面,华二的支持不变,学校依然属于华师大教育集团。也就是说,除了名字变化,一切照常。

再比如,广州市海珠区华海双语学校(原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海珠双语学校)明确表示学校更名后体制不会变。学校定位仍然是一所国际化的中国未来学校,未来也不会转公。虽然校名中不再带“华附”字样,但是学校仍将原汁原味地传承华附特色,开设带有华附特色的课程。

在其他各区教育局发布的民校更名批复中,我们不难发现,变更名办学名称学校的办学地址、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和办学范围依然保持不变。

由此可见,对于大部分公参民学校而言,摘到了名校头衔,并不影响学校继续正常办学。

2、培养“子弟兵”

对于重新建制的学校而言,原来的民办学校更名后,预示着与公校脱钩。没有了公办名校的加持,再加上“摇号招生”,基本掐断了掐尖的路。为了保障生源,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培养“子弟兵”成为了关键。

2021年9月,广州白云广雅实验学校小学部正式启用,意味着已经更名为云雅实验学校的原白云广雅实验学校成为了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而对于九年一贯制的民校,广州市有相关的直升政策。从小学开始培养的学生,一直到初中,应该可以留住相当多好的生源。

番禺执信中学也在2022年招生答疑透露了一则重要信息:广州市番禺执信中学(小学部)直升中学,要求学生近三学年(即4-6年级)连续在小学就读(以学籍信息为准)。这也意味着,学校注重培养“子弟兵”。

虽然政府为了规范民校的招生行为做出了限制民办学校直升条件,但是有业界人士表示这一规定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校用心培育自己的生源。无可否认,相对整齐的生源质量是民校整体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3、民转公

就像上海张江集团学校和广州广雅实验学校那样,公参民学校转为公办未来会稳步推进。

附上张江集团中学转制过渡期方案:

  • 现有在校学生,学籍不变,民进民出,公进公出,公民两校一址

  • 区教育局和禾佳集团承诺学校继续由禾佳集团管理,保持现有教学模式,管理团队和理念不变

  • 区教育局承诺对现有教师陆续安排转编制,不愿意转编制或无法转编制的老师,三年过渡期满后由禾佳系民办托底

  • 禾佳集团承诺如因转制引起的师资流失,会由华育给予支持

学校地址没变、教室没变、硬件没变、管理没变、师资继续有保障,同时,新入学的将享受公办待遇,不交学费了,这对于对口地段的家长而言是天降的大好消息。

由于国际化学校小学阶段比重由2015年的5.89%上升到了2020年的8.64%,初中阶段比重由2015年的7.98%上升到了2020年的10.31%,总体比重在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中并不是很高,在全部学校中比例更低,因此民转公对于现存国际化学校受到影响较小。

4、发展重心转至旗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此类学校比较特殊,并没有直接受到更名影响,而多是因为办学资质申请收到了影响,因此在未取得资质的情况下会停止办学,日后会着重发展旗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例如去年年底在国际学校家长圈中掀起轩然大波的哈罗学校。

12月7日,哈罗国际学校官方通知家长,哈罗礼德双语学校将停止1至9年级阶段的招生,表示哈罗礼德深圳校区暂停民办许可证的申请工作。

该调整将不会影响深圳前海哈罗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学生及其家庭。前海哈罗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将继续为学生们提供高水平的国际教育。

目前中国的哈罗公学分属三类学校,即哈罗国际学校、哈罗礼德学校、哈罗小狮幼儿发展中心,这三类学校都是由哈罗在中国授权建校。

哈罗小狮幼儿教育是针对学前教育阶段,主要针对2-6岁儿童。哈罗国际学校只招收外籍或港澳台学生,而哈罗礼德则不限国籍。

哈罗国际和哈罗礼德最大的不同在于学籍和课程上,哈罗礼德属于双语学校,学生有中国学籍,需要接受9年义务教育;哈罗国际没有学籍,课程上则更贴近正统的英式教育。

无独有偶,深圳南山坎特伯雷国王学校12月6日召开了家长见面会,会上透露:南山国王学校或将从计划中的民办双语资质转为纯外籍国际学校资质。如最后转成了纯外籍国际学校资质,那么或许学校名称也将受到政策影响,加上“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字样。

结语

2021年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政策都对日后不同类型学校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可以预见的是,2022年会有更多学校名称走向规范化。

对于国际化学校而言,更名“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上海头部国际化学校WLSA上海学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初创时期名字为“WLSA复旦国际课程班”,当时在沪上国际教育家长圈中并不知名,只能借助于复旦大学与WLSA名中学联盟的资源与光环,打出一点知名度。

脱离复旦大学后,改名换姓的WLSA上海学校在2021年早申阶段一举获得上海地区唯一的哈佛大学offer,后又成为全国率先集齐“哈耶普斯麻”的国际化学校,自此在上海乃至全国国际教育圈站稳了脚跟。

潮水褪去方知谁在裸泳,真正用心做教育的学校不论改成什么名字,依然会是业界和家长口口相传的好学校。

参考资料:
咩事(nandugz)《广州30多所学校,改名!》
学通Elite 《吃瓜!上海双语学校更名潮,国际学校要“集体变天”?》
上哪学《好消息!2020上海这12所学校被批准改名了!部分对口地段也变了!》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ischooledu”(国际学校在线,ID:Ischool_edu)。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国际学校在线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国际学校在线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国际化学校迎来“更名”潮,摘帽名校,去掉“国际”,停止办学,会带来哪些影响?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