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看2015年的App Store如何在儿童身上下功夫

作者:墨墨 发布时间:

看2015年的App Store如何在儿童身上下功夫

作者:墨墨 发布时间:

摘要: 作业的个性化就能‘从此爱上学习了’?

六一节前夕,我在芥末堆的某篇文章下发现了一个评论,是堆友行者无疆留下的:“作业的个性化就能‘从此爱上学习了’?我不相信。”我也不信,恰逢 App Store 推荐了一个儿童节的清单,便决定扒下今年的苹果是如何在‘儿童’身上下功夫的。

为了满足‘长不看’的阅读习惯,先把扒榜后印象最深刻的三点写在开篇:

1、几乎全部是付费应用,没有免费广告版和增值业务一说;

2、寓教于乐重塑的是知识的表达方式,不是换成游戏模式;

3、做好自己,不必担心儿童因为你的APP而长期盯着屏幕。

激发创造力不同于一般玩游戏

“用激光眼、超级大脑、机械蝴蝶翅膀、怪兽脚、铁钩、磁铁和更多原材料来制造!制造你能想象出的任何机器人!”这是发挥创造力中的一个面向6-8岁儿童的APP,叫做机器人梦工厂。儿童可以在其中体验创造机器人、测试机器人以及收集机器人三个环节,初衷是为了满足‘创造心中完美机器人’的幻想,特别的是还能在里边录制专属音效。

但此类 APP 的同质化比较严重,Monstoer Mingle 是一款创造小怪物的 APP,稍有不同的是在这里你可以用自己创造的小怪物与其他生物交流,还可以做更丰富的动作和一些其他交互内容。作为一款面向6岁以下儿童的产品,幸好它还是找到了自己的差异化。

此外还有用绘图制作个性音乐的 Bubl、模拟场景绘画的 Hello Kitty 美甲沙龙、利用贴纸美化图片的 Typic Kids、模拟真实发型设计动作的 Toca Hair Salon 等多个意在激发创造力的APP。不同于游戏那种对某个数值的追求,这些儿童 APP 更注重在操作过程中能否不停地创造‘新东西’,从而给以新鲜感并激励他们继续创造。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APP都没有增值服务,除了机器人梦工厂在特价期只需1元,其他的APP均在18元左右,十分粗暴的盈利模式……尤其是下边这款叫做 DRAWNIMAL 的 APP,我想不用多说就能明白它是怎么玩的,用户评价号称4岁以下通杀,且12元人民币不讲价。

尽早培养对科学的认知能力

相较致力于大开脑洞的创造型 APP,充满严谨性的小小科学家清单,则让6至11岁的儿童更进一步接触现实中的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领域。

比如奇妙的机械在前不久才刚刚上架, 运用杠杆、滑轮、斜面等六种简单机械让儿童探索工程技术背后的物理作用。能量守恒、输入输出、机械效益等一堆中学才会接触的知识,在这个6-8岁的儿童 APP 里都可以‘感受并理解’。与之相类似的还有 How It Work、Crazy Gears,特别要说的是后者,其最大的亮点就是‘缺点即优点’。奇妙机械的精美和严谨让我这个成年人一眼见到就十分喜欢,但 Crazy Gears 的特点却是没有规则只有原理,不过这对于儿童来说更加合理。

再比如玩法简单到爆的 Busy Shapes,就是让儿童把东西放进对应的窟窿从而认识颜色和形状。同类更复杂一些的还有‘蒙台梭利的几何图形学习’,其中包括对立体图形的认知,已经十分接近我们熟悉的‘学习’了。更进阶的就还有观察化学反应的 Toca Lab、认知身体器官的人体探秘,以及积木块编程 Hopscotch。这些都是以适合儿童的画风去重新塑造知识的表达方式,但并没什么特别新颖的盈利方法。

探索大自然是对生命的提问

在思维和创造之外,探索大自然更像是要儿童去接触并了解生命与生态的关系以及二者的存在意义。而且同样是粗暴的盈利模式,APP 间的差别主要体现的画风和知识领域。

例如 Toca Nature 能让儿童发现自然规律,通过互动了解动物习性、林木演化、昼夜交替等;Star Walk Kids 让儿童在举起手机时找到对应的星系,卡通风格和收集功能是激发孩子不停探索的要点;MarcoPolo天气让儿童了解地球上的9种天气类型,甚至可以改变大气条件并观察动物反应;BioMio 让儿童创建一个小型生态,从中获取食物链、繁衍、环境等知识。

适合儿童的游戏可以与学习无关

学习是获取知识或技能的过程,但相较于把‘获取行为’融入体验过程的娱教型 APP,榜单里还推荐了互动故事书和儿童播客形式的听读内容。这其中并没有太多的创新,从线下搬到线上的模式只能说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便捷和丰富的程度。

然而在划分学习与游戏这一环节中,App Store 做的很好。儿童游戏清单中的每个 APP 的‘存在目的’都非常简单,几乎不含有任何知识性的内容。比如 Adventures of Poco Eco 就像是用冒险代替情调的纪念碑谷,探索未知路径并闯关成功是坚持玩下去的目的。或许有锻炼逻辑的作用,但本质上它还是一个消磨时间的游戏。

类似的还有怪兽吃了我的蛋糕、Inventioneers、Dismonster 之类的游戏,这些 APP 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增进儿童对生活认知的教育意义,但趣味性和可玩性仍是它们作为游戏的最大亮点。比如 Adventure Time Game Wizard 就是要让玩家先自己绘制出关卡草图,用iPhone或iPad拍下来后转成出独一无二的闯关场景。虽然也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创造力,但如此复杂的操作,加之在免费盛行的中国商店里竟然还要卖到30块,可能是看中了大人也要过儿童节吧——不然谁付费?

六大类,共计72个APP。在捋过一遍后我对儿童教育产品有了全新的感觉,这其中可能是被国情和市场等多重因素碾压后产生的‘错觉’,倒也并不妨碍我继续向晚辈们推荐提分或写作业的利器。

然而必须要提的是“做产品,卖出去”在国内并不流行,反倒是增值服务、植入垂直电商、广告以及各种‘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方式才是王道。但 App Store 作为平台肯定不喜欢这种应用也更不会推荐,坚持这般盈利模式,难免会让人猜想是不是‘独立制作一个内容型APP’更难?答案因人而异,因市场而异,因‘免费-广告’而异。

不过在本次72个应用中,有几个我觉得非常优秀的应用来自同一家公司:Tinybop。在他们的官网主页写着一行大号且十分不谦虚的话:“If all apps were like Tinybop's, we wouldn't worry so much about our kids staring at screens. In fact, we might even encourage it. (如果所有的 APP 都像 Tinybop 的那样,我们就不会太在乎我们的孩子盯着屏幕了。事实上,我们甚至会支持它。)”

这句话来自美国的《连线》杂志(wired.com)作者 Kyle 的评价,他曾经写过《看三位世界级建筑师玩转乐高》,源于 wired 把最新的“乐高建筑工作室套装”寄给三家业界顶尖的建筑师事务所。我喜欢这个作者对创造力的厚爱,也希望他对 Tinybop 的评价被永远留在这家网站的首页。

相信这是一种对优秀内容的鼓励,没人会嘲笑这样的‘骄傲’。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看2015年的App Store如何在儿童身上下功夫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