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硅谷小分队】美国家校通Remind和中国的家校通有什么不同?

作者:花一朵 发布时间:

【硅谷小分队】美国家校通Remind和中国的家校通有什么不同?

作者:花一朵 发布时间:

摘要: 从产品团队的结构上可以看出,美国的在线教育是产品和技术主导,Remind这样服务千万量级用户的产品团队也仅仅50人。而在中国,在线产品依然是渠道为王,庞大的地推团队挂在互联网之上,很难让某一个产品有飞起来的感觉。

2011年芝加哥两兄弟来到硅谷,设计了一款叫Remind的产品。到今天为止,它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家校通产品,有超过150万的老师和2350万的学生、家长用户通过Remind进行沟通,他们不仅来自美国,还包括很多非英语类国家。

Remind用户的快速增长,在于产品有效的解决老师与家长、学生沟通中隐私泄露、情绪化等问题,把沟通的“掌控权”重新放在了老师的手里,实现了更有针对性的“真诚沟通”。这是曾患有阅读障碍和失语症的创始人Brett Kopf创办Remind的初衷。

而就在此前,因为移动设备的发展,“交流便捷”正带给老师很多烦恼。家长的需求随时随地导致老师疲于奔命,这不仅降低了沟通效率,同时还降低老师的幸福指数。

最早Remind的产品模型,是老师可以在平台上创建一个班级群,家长通过发短信、发邮件申请入群。同时,老师可以单向给学生和家长发送消息,但彼此都不会泄露电话号码;可以选择沟通时段和非沟通时段,集中的解决交流问题,以便更好保护私人时间;与家长有严重分歧的时候,甚至可以暂时屏蔽家长信息,等需要的时候随时恢复对话。甚至,最早的Remind评价系统都是单方面的,最近才开放家长对老师的评价,评价办法也只是简单的点赞或打勾。

保障老师沟通的安全性,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一切沟通都是在平台上完成,教务人员可以下载沟通记录了解教学情况),以及老师随时可启动的“免打扰模式“是Remind吸引数百万老师使用的根本原因。

而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帮助更多老师和家长接受并习惯在线交流方式,所以在Remind上线移动应用后,用户量急速暴增。作为一个季节性明显的教育产品,2015年的7到9月将是一个新的用户增长节点。项目负责人根据以往经验推测,Remind用户量9月底会激增80%。目前,运营的重点放在刚开放的老师、学生、家长三方聊天功能上。

和大部分美国在线产品一样,Remind也是一个重技术轻运营的公司。50人团队中超过半数工程师。而为百万量级老师提供咨询的,是一个高效的7人客服团队,每天在Twitter上解决老师的各种问题,而每次响应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

Remind的现在主要依靠投资维持产品研发和运营,下一步在探索好的盈利模式。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在全球找到优质合作伙伴,比如与微信这样的平台合作,进一步拓展海外的市场。

在美国家校通Remind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家校产品也在蓬勃兴起,并在依靠家校通起家的全通教育登顶A股之后获得广泛关注。

去年,各地政府取缔家校通收费短信,各种移动端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如阿里的“阿里师生”、拓维的“微校”、郭卫文的“我的班”。用工具类产品切入教育用户量最大的K12市场,是目前美国和中国,从投资人到创业者对在线教育的方向性共识。

然而,从产品团队的结构上可以看出,美国的在线教育是产品和技术主导,Remind这样服务千万量级用户的产品团队也仅仅50人。而在中国,在线产品依然是渠道为王,庞大的地推团队挂在互联网之上,很难让某一个产品有飞起来的感觉。

此外,美国产品的切入点往往是解决用户核心需求,通过不断优化产品体验获取更大的用户量,而中国的切入点,现阶段主流依然是资源导向,这也是为什么O2O成为当下中国在线教育认同率最高的产品类型,名师们都在疯狂录课。

在中国市场资源割据的大背景之下,不会有一款产品能够像Remind一样用技术轻松打破区域壁垒(facebook的工程师给你一沓也没用)。获取用户的主要方法,要么如同全通一样财大气粗的并购,要么就是依靠厚着脸皮死磕。既然决战场不在产品,那产品的优劣也不再重要,做好了,顶多就是个锦上添花。这极大限制了中国在线教育百花齐放的机会。

因此,我们就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美国,很少有人会生产类似的产品;而在中国,一款产品只要发布融资成功消息,就会有千千万万个同类产品蜂拥而至。此处不再举例。

社会和思维的差异,导致很多美国产品包括Remind基本不看中国教育市场,因为实在看不懂。在进入一个未知区域的时候,他们会更倾向于和产品合作,而并非教育机构或院校合作,但是大部分保持了水土不服的传统。

与此同时,不能摆脱渠道困扰的中国在线教育,运营团队过重让互联网的速度和低价、良好的用户体验变成伪命题,搬到线上的产品君们依然还是飞不起来的那只鸡。唯一可以确认的是,未来的中国家校通,从SP化妆成APP,依然被“军阀割据”的局面困扰。这极大保证了垃圾产品的连贯性,无论一款多狗血的软件,只要搞定学校和老师,就可以强制家长买单,就可以获取用户量上市,就可以继续编下一个故事。

这实在是一个悲剧。

推荐阅读:

【硅谷小分队】拓维宋之星:从中国校讯通的角度看Remind的互联网+校讯通模式

【硅谷小分队】刘慈航:美国人你们负责产品,我们负责做生意和情怀吧

专访Remind副总裁Meenal Balar:做家校产品要“一切围绕老师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硅谷小分队】美国家校通Remind和中国的家校通有什么不同?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