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信息化1.0到2.0,再到如今教育数智化,围绕中小学校园的信息化产品的迭代从未停止。家校连接更是其中备受重视的产品场景。长久以来,学校的课堂,以及家庭的课后两个场景的脱节,都是教育信息化产品致力于解决的难题。 但在教育信息化的初期阶段,瞄准该痛点的产品虽然数目众多,但产品思路侧重于,如何尽可能收集更多的学生学习及行为数据。而这些海量的数据并未减轻家长和教师们的工作负担,提升家校连接的紧密度,反倒增加了家长和教师们的负担。 那时的家长和教师们通常会陷入到这样的困境中:家长要帮忙收集,拍照,以及监督学生;教师们还要特意抽出时间来分析课后的数据,费人费时,还得不到理想的效果。 而随着AI的发展,大语言模型在教育行业中的广泛应用,这一问题正在得到解决。借助大语言模型的推理能力,收集的数据可以被更有效地利用;同时AI也可以辅助解答学生的问题,承担一部分课后助教职能。因此,家校产品真正成为了提升效率的工具,而非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们的负担。 近日,瞄准家校连接场景及需求,夸克推出“夸克学习”小程序。芥末堆了解到,通过引进教育机构合作方,基于夸克学习自身积累的拍照搜题、批改等能力,以“夸克学习“小程序作为载体,与合作方发挥各自在技术与校园场景的积累,围绕“学、练、评”全链路学习体验展开深度合作。 大语言模型正在为教育行业带来一场新的变革。 2025年4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全面推进智能化,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意见》从政策层面对AI+教育做出了规范和指导。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提到,推动课程、教材、教学数字化变革。完善知识图谱,构建能力图谱,深化教育大模型应用,推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推动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 芥末堆注意到,在教育数字化的很长一个阶段中,产品思路都在围绕一个单点场景,或者是单个群体来解决问题。但事实上,家校连接的场景同时包括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三种用户人群,以及课上和课下两个学习场景。想要同时解决并非易事。 例如,许多家校沟通早期产品,重在帮助将家校沟通线上化,从而完成家校连接的效率,但过重的联络频次反倒增加了家长和教师的负担。而很多作业批改产品则侧重于,帮助教师提升批改效率,但却并未兼顾学生的查缺补漏。 但大语言模型的出现,使得同时解决这些难题成为了可能。借助大语言模型的能力,能够真正实现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功能适配,既能作为学生的助教,帮助其在课后解决难题,又能作为教师的助手,提升教学效率,真正做到通过一个产品来满足不同场景,不同群体的需求。 从教育信息化1.0时代的教育内容数字化,到教育信息化2.0时代开始利用教育数据来辅助提升教育效率,到如今伴随大语言模型的AI+教育新时代,教育产品的迭代正在朝向自适应时代前进。千人千面,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标正在成为可能。 夸克便是其中之一,继6月17日推出全新的学习产品“夸克老师”之后,近日又推出“夸克学习”小程序,在教育场景的布局上再进一步。芥末堆了解到,夸克学习最终希望达成的目标是,不仅是作为一款教育工具,更是一个可持续覆盖的“学、练、评”全场景AI教育生态。 据了解,“夸克学习”将会覆盖查成绩、错题解析、智能批改等刚需场景。学生可以更快发现薄弱点,并获得个性化的练习规划,真正做到从“学会一道题”到“掌握一类题”。 而这背后的支撑,便是来自于夸克在垂直模型能力,以及OCR 与搜索上的技术优势。 在传统的题库产品,以及AI对话类产品中,其主要解决的仍是学习资源分配的痛点。基于海量的题库,为学生提供题目与答案进行思考,并解答学生对单个问题的疑问。但基于大模型能力之后,“夸克学习”能够给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一对一辅导。 具体为,在讲解题目时模拟人类教师的教学思路,拆解题目知识点的同时,呈现每一步的解题过程,帮助学生“学会一道题”进阶到“掌握一类题”。 在通过“夸克老师”满足课后学生的学习,以及练习等需求的同时。夸克还通过整合合作伙伴能力,满足家校连接场景中的教师端的需求。据了解,夸克结合合作方在AI阅卷、学情评价和个性化学习手册上的多年实践经验,“夸克学习”小程序将为老师提供可用的学情依据与教学参考,从而为学生设计“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学习路径。 伴随大语言模型的引入,给人机互动模式带来转变,教育行业或许真正进入未来已来的时刻。 在这一阶段,教育产品应该回到其本质,即如何为学习者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内容。而这一点也将成为进入教育领域新时代后,衡量教育产品最重要的标准之一。而教育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将围绕此展开。 芥末堆认为,在AI大模型被广泛应用的当下,AI家校连接产品如何提升批改、解题的准确率,为学生提供更快捷高效的使用方式,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在AI解题相关工具产品中,由于AI幻觉的存在,大多数产品仍是基于数据库中已有的内容给出参考,只能解题,无法出题。事实上,有针对性的出题是通用AI工具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难题,其自动生成的题目要么过于简单,要么会出现错误。 但基于其自身的AI能力,夸克完成了从讲题到出题的进阶。夸克基于其自研的灵知学习大模型,该模型以通义千问为基础,运用指令微调、强化学习以及讲解复杂度奖励等前沿方法训练,并通过其数据基座,帮助其提升出题的准确率,以及实时匹配学生的学习水平。 另一方面,在过去的家校教育产品中,往往需要安装不同的App才能得以实现,有时还需要专门的硬件产品才能完成。因此,许多产品看似功能完善,但最终却利用率不高。因此,产品的简单易用也是关键。 芥末堆注意到,夸克学习并不拘泥于具体的硬件形式,用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均可使用。家长,学生,以及教师通过一个小程序便可完成“学、练、评”全场景的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其AI能力还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即时反馈、精准推题与阶段成长报告,为教师与家长输出可视化学情洞察,助力学校及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构建全链路教学闭环。 随着AI大模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进入深水区,教育数字化正从“工具赋能”走向“生态重构”,即未来的教育产品不仅要精准适配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需求,更需通过AI实现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学习闭环。其要求产品要跳出单点功能的逻辑,转向覆盖“教学管评”全链路的协同设计。夸克以小程序轻量化切入,基于AI的底层能力提供产品,也正是对这一路径的回应:AI+教育的下一步,不仅是功能提供,更是家校连接的深度重构,最终让千人千面的因材施教成为日常。图源:Unsplash
一、政策加持,AI+教育迎来变革
二、基于AI能力,夸克学习希望覆盖“学、练、评”全场景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能力,使教育产品不再单纯依靠海量学习数据的运算来辅助教学过程。因此,也对产品的AI基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也为教育行业带来了更多新的参与者。三、未来已来,AI+教育产品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