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实现183万余名中小学生人工智能通识课全覆盖

作者:舒克
发布时间:9/15/2025, 3:49:31 PM

1757922240539.jpg

图源:首都教育

据“首都教育”9月12日消息,2025年秋季学期伊始,北京市1400余所中小学将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实现全市183万余名中小学生全覆盖。

此次课程全面铺开以两份核心文件为支撑:今年3月发布的《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和6月发布的《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2025年版)》。

为确保课程落地见效,北京市形成了“资源支撑、师资赋能、均衡保障”的实施路径。

课程资源方面,8月22日上线的首批160套市级课程资源覆盖全学段,每套包含15分钟左右的核心教学视频、教学指南及活动任务单,通过“视频+工具+任务单”模式满足教师授课、备课及学生自主学习三类场景需求,搭建了AI“课程超市”和“应用超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基础支撑。

教学实施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小学阶段以“体验式”课程为主,通过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游戏互动等生活化场景启蒙兴趣;初中阶段侧重“认知类”教学,引导学生体验模型训练、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赋能自身的学习生活;高中阶段聚焦“综合性实践”,培养数据处理、算法应用及跨学科创新能力。全学段均强化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技向善”价值观。

课程评价采用“学段差异化、方法多元化、主体协同化”模式,小学侧重基础认知评估,初中关注问题解决能力,高中聚焦综合实践创新,评价结果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内外联合、多方参与的协同化评价机制,提升评价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激发学生深度探索和创新实践的内在动力。

为了系统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在全市中小学的广泛开展,近日来,北京市、区两级“AI教育讲师团”在秋季开学后深入各区和学校开展巡讲,着力破解教育教学中的“堵点难点”。在此过程中,由55人组成的首届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专家委员会发挥了高端智库的支撑作用。北京市还在今年7月启动了“百千种子计划”暑期实训,已培训首批130余名骨干教师,努力培养区域和学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的“领头雁”。

下一步,北京市将持续优化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资源,结合教学反馈迭代更新;开展应用示范校评选和优秀案例推广,形成可复制经验;深化“京娃”系列智能体研发,拓展“AI+教育”应用场景。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
2、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18710003484 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