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一个学习者眼中的沪江十年:从BBS到平台,我为什么不再活跃?

作者:Silvia俞 发布时间:

一个学习者眼中的沪江十年:从BBS到平台,我为什么不再活跃?

作者:Silvia俞 发布时间:

摘要:写给沪江十周年!

作为在天涯上粪青过、在贴吧上追星过、在豆瓣上文艺过的重度网瘾少女,我曾目睹那些不复勇往的BBS大佬们逐渐退出舞台或谋求转型的过程,而后更加垂直精细化的果壳知乎上了位,形成了新的江湖局面。

在这迅速更迭的市场中,有一个另辟蹊径、刚刚走过10个年头的人物还活跃着——它就是沪江,一个从BBS和门户的初始模式转变成如今资源集中、产品体系完整的语言学习社区。

然而,如今的沪江又不能用单纯的“语言学习社区”来形容了。在这几年间,沪江非但没有往垂直精细化的方向改变,反而扩大了经营范围,开始往考研、职场兴趣、财会金融、中小幼教育等市场拓展。

葉子老师、听写战队和CC猫

沪江在刚刚过去的8月15日迎来了自己的十周年生日,作为忠实老用户且又有语言学习刚需的我也趁着周年庆活动购买了两门奖学金课程。我想起我对沪江感情最深的那段日子里,曾十分矫情地把沪江的生日815设为自己行李箱的密码。但是,也就在2011年后,我一年登陆沪江的次数骤降到5次以下。直到2个月前,因为计划赴德留学又没有德语基础,我才又想到了沪江。

我潜意识里依然认为沪江还是当初美好的样子:学日语的不学日语的都喜欢声音萌萌哒葉子老师;学英语的不学英语的都听过@cryforwhat大神自发举办的第一届百日听写活动;上网校的不上网校的都会去网校围观一下CC猫今天又卖了什么萌。

我记忆中的沪江是一个卧虎藏龙的社区,某一个用户名背后可能就是精通七国语言的高手;一个“心灵鸡汤”的发源地,孤独受挫的时候,会有人撰写日志来激励自己和同伴。这里不因语种划分群体,也不因实力构建食物链。

四年过去,葉子老师从日语萌妹变成了多语种达人,听写战队变成了官方定期举办的活动,而CC猫早就火到了微博。我去了一个以前特别崇拜的日语大神的部落格里逛了逛,显示最后登录时间是2年前。

10%还是80%

MOOC在前两年迎来一个巅峰之后,越来越多的质疑指向一个问题:完成率是多少?而同以录播课形式运营的沪江网校,也常常在这个问题上被拿来和MOOC对比。

沪江网校给出的数据十分乐观,《思维导图精品入门》课程完成率78%、《十天玩转地道美语发音》课程完成率89%、《标准日语高级下册精讲班》课程完成率85%……平均完成率都在80%左右。

Coursera的完成率,从去年的7-9%,到今年收集时Eli表示的“5%左右”,尽管不能推断出下降的趋势,而且具体的数据也会根据不同课程改变,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是最受学生欢迎的MOOC,完成率也没能突破过15%。

虽然对比强烈,但拿10%和80%两个数字给MOOC和沪江分个高下不免简单粗暴。首先,课程完成率和课程的持续时间息息相关。沪江给出的3门课程的统计数据中,似乎都是持续时间较短的课。最长的课程《标准日语高级下册精讲班》目前已经下架,但从同系列的课程来看,持续时间约为150天。

虽然现在Coursera已将许多课程切分为上、下两部分,单门课程的持续时长缩短为三个月到半年,但在“5%”完成率的时期,Coursera的大部分课程持续时间还是长达半年到一年。而根据我曾经上过的一门课《游戏化》中教授给出的统计数据,课程学员的流动情况大概是这样的:

这门课的初始报名人数是78351人,而在仅仅一个星期后——作业都还没发布——就有超过一半的人退了课。

为什么?很简单,因为MOOC是免费的,点击一下鼠标,报名成功,再点一下,退课成功。其实,MOOC的完成率低不见得是坏事一件,正是这种零成本的反悔机制,才能让学生在精挑细选中找到最心仪的课程。另外,有不少学生会在注册MOOC之后选择不做作业、只看视频,MOOC的机制给予了这类用户最大的宽容,不耽误他们在有限的时间精力下去探索广博的知识内容。

拿沪江网付费课程的完成率和MOOC相比是没什么意义的。MOOC的出现开启了优质教育资源免费化的时代,所以对于检索能力强的用户来说,花钱购买课程的意愿门槛会变得越来越高。且对比现在各大录播课程平台,沪江网校的课程定价算不上是其竞争优势,因此,购买了沪江网校课程的用户,没什么人会抱着MOOC那种“到此一游”的心态,更多的是像我一样有语言学习刚需的人。

龙飞虎说的是一个语言学习社区

三个多月前,一段TED演讲在社交平台爆红(戳右边链接欣赏:如何在6个月内学会任何外语(龙飞虎)尽管标题党气息浓郁,龙飞虎(Chris Lonsdale)本人用六个月从零基础到熟练掌握中文的学习经历还是让不少围观群众服气地献上了膝盖。

龙飞虎总结了五条原则和七大行动,五条原则分别是: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材料、主动交流、理解至上、加强生理训练、调整心理状态,七大行动分别是:多听、理解整体、大胆造句、关注高频词汇、找语伴、模仿面部表情、建立和目标语的直接联系。方法看着简单,但我个人实践起来时,还是碰到了不少麻烦问题:如何总结高频词汇?如何寻找感兴趣的德语资源?如何找语伴?

这些问题不是一个背单词软件能够解决的,也不是一套教材就能搞定的。寻找资源最多费点功夫,但找语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个人首先语言能力要强,其次还得愿意听你哔哔,最后还要会聊天,在你蹩脚地组词造句时,理解你说话的内容,同时给予你有效地反馈。

要满足龙飞虎所说的五条原则七大行动,学习者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友好学习交流的环境。而沪江的学习社区,也许是最贴切以上种种要求的环境了。

微博+果壳+贴吧+……?

我还活跃在沪江平台上时,沪江刚突破2000万用户大关,而现在,沪江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了8500万,付费学员达到了300万。但是,我却不知道怎么在增长的6500万用户重新找到我的语伴了。他们可能是来寻求职业培训的白领、可能是交流育儿经验的新晋妈妈、可能是准备考四六级的大学生。而我熟悉的几位大神级人物,已经不怎么在社区里发言了,只是每天还会定时在我的部落格首页里更新他们的听写动态。

当然,在沪江网校的“同学会”、沪江的兴趣社团里,如果我花点功夫,我也许还是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学友。但是,我甚至不敢打开同学会或沪江社团的页面——同学会就像一个充满水贴的贴吧,沪江社团则像果壳的小组。而部落格还是一如既往地像改版前的微博。你可以在沪江上找到几乎所有互联网的交互形态,而这看似是沪江进一步发扬了这种鼓励用户互动的机制,实则却是在一个单纯的语言学习社区里加入了太多“令人分心”的元素。

回想我最活跃于沪江的时候,我和学友的互动方式也无非是那么几种——看一下谁的听写正确率高,听一下谁模仿的口语地道,刷一下哪个大神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也许,语言学习就是这么一件平心静气、踏踏实实的苦活。要钻研一门学问,本来就挺寂寞的。而沪江的改变,打破了原来“寂寞”和“互助”的平衡,以前各个语种百花齐放的盛况,已经被越来越庞杂的社区掩盖了光芒。

不管是创业伊始的13年还是过去四年,沪江始终以一种不愠不火地方式发展着。去年9月,沪江获得了百度主导的战略融资,据沪江创始人阿诺说,他和百度CEO李彦宏一拍即合。也许这会给沪江带来一点更加戏剧化的改变,我很期待会有更多的优质用户涌进沪江学习社区,至少我在微信上再向我的南方朋友安利沪江时,他们不会再问一个老套的问题:“那个庐(lu)江的课程收费不?”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一个学习者眼中的沪江十年:从BBS到平台,我为什么不再活跃?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