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懒人星期六】协作式学习效率更高,“机器伙伴”要来帮你

作者:洛克 发布时间:

【懒人星期六】协作式学习效率更高,“机器伙伴”要来帮你

作者:洛克 发布时间:

摘要:像跳桑巴舞一样来学习吧~

badminton-1428046_640.jpg

(图片来源:Pixabay)

为什么不一起学习呢?协作式学习的魅力

当有共同兴趣的人组成学习社区时,学习效率会再次提高。人们彼此共享信息、互相指导、互相鼓励。在这种人际交流当中,每个人能学会如何提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在给出答案时进行深入的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技能的掌握。这种学习方式,就叫做协作式学习。

我们来看看这三种协作式学习的案例:

  • 1、在传统的学校中,学习和教学都以文本教材为中心,学生也没有强烈的学习热情。而在桑巴舞学校中,人们通过社会性的语言和动作交流进行学习,每个人都极富学习热情。桑巴舞学校的存在,向所有人证明了学习社区的成功案例。

  • 2、人间蒸发(Vanished)是一款另类实境游戏(Alternate reality game,简称ARG),由MIT和Smithsonian博物馆联合推出。这款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让中学生们正确地理解科学,理解科学家是在做什么。在这样的协作式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分辨很多伪科学信息,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 3、无论是Edx还是Coursera,几乎所有的MOOC平台的做法是建立课程论坛,论坛内会细分话题板块。授课教师和助教会通过论坛和学生们进行交流,讨论问题。但是,这么多学生,老师和助教不可能全部照顾过来,所以必须组织学生们自己互相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

从知识形成的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所有的学习都是依靠神经元形成新的连接网络才得以可能。这就是神经生物学中的联结主义思想。如果我们把这种联结主义思想应用到更宏观的群体层面,当人与人之间形成连接时,学习的效率和效果都会更高。

【专访】英语流利说:凭“什么”敢发布99元的智能课程来代替老师?

一家公司的风格,与创始人的性格、经历息息相关。有人说,“英语流利说”可能是中国在线教育公司里,最像Google的一个。

布满涂鸦的墙壁、食谱7天不重复的食堂、随处可见的健身器械,走进流利说的办公区,已经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美国科技公司的氛围。但对于前Google产品经理、流利说创始人王翌来说,做一个“形似”Google的公司还远远不够。他要的,是能够改变行业商业逻辑的颠覆性创新。比如,用机器代替老师?

流利说首席科学家林晖表示,流利说的自适应学习系统,在技术层面已经超出其它产品一个时代:

  • 大多数自适应学习公司使用的仍是基于IRT模型的浅层算法,流利说的自适应学习则基于深度学习算法。

  • 用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深度模型替代知识图谱的作用,系统可在数据输入后直接输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学生做题之前预测学生能否回答正确,准确率高达93%。

  • 在输入学生数据后,系统会用类似于AlphaGo的方式,以出题-模拟回答的模式不断“对弈”,动态计算不同学习路径的收益。

用数据和技术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王翌的流利说正在向它的老师Google看齐。王翌说,他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要做昨天、今天的事,要做“明天的事”。

高中教育的目标应该以高考优先,还是以培养完整独立的人格为首?

博雅的目标和北大附中的校训一样,也是“完人”——打破学科界限,鼓励自主探究,培养批判性思维,个性化的人文关怀,翻转课堂——说起来容易。小班讨论课怎样设计话题?如何掌握节奏?如何让所有人有参与感?如何引导话题和讨论方向?摸石头过河,又不得不前进。

行知、元培教室尚偏传统,但博雅教室里出现了一切“不该”出现在教室里的东西,四处散乱着书、吉他、海报、玩偶、干花、咖啡机,墙上贴着海报、油画和诗。

在博雅上课,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方便即时查资料、在线上平台Yammer交流;而在行知的课堂,纸笔依旧是主流,根据个别老师的要求,没有特殊需要,电脑是被禁止带入教室的——那容易让学生分心。

北大附中的老师常要思考该如何把握自由和规则的界限。

有老师说:“最快的学会游泳的方法是什么?扔进水里。”

那么就一定有人问:“那如果是直接把不会游泳的人扔进了大海,而不是游泳池呢?”

不想直接授人以鱼,那谁来授人以渔?然而,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本应当从娃娃抓起,而不是粗暴地扔给某一个阶段的教育,无论是大学,还是高中。

在熊丙奇看来,以高考制度为核心的单一评价体系若无法改变,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无法真正关注学生个体和兴趣发展的:“无论看上去学校改革多热闹,只要是按照高考分数来选拔、录取学生,中学就没有太多自主办学的空间,因为所有的招生权、投档权、计划审批权都掌握在政府部门,它抓住高考这个核心,对整个基础教育进行计划管理。所以,在高考制度不改革之下的课程改革,是形式大于内容,甚至是‘伪改革’。当然,也不可全部否定学校的努力,但说白了,它们不过是在单一的评价体系之外,略微关注了一下学生生活、精神、人格的教育而已。”

上线自适应系统的朗播,要如何去做一个“王者”?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杜昶旭说,朗播花了这么久的时间去干最苦、最累的活儿,就是要研究计算机技术能在多大程度上代替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人们的语言学习模式。

杜昶旭告诉芥末堆,自适应学习的历史,应该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能够做到的事情各不相同。

  • 第一个阶段,叫做自适应测试。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IRT理论,这一数学模型能够反映测试题和被测试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基于单项的反馈,动态调整测试的题目。这是一个非常成熟的领域,早在二十年前,就已被广泛地运用到各类考试当中,包括托福、GRE、GMAT等考试,都在使用基于自适应测试的试卷系统。但自适应测试的问题在于,其只能解决宏观的分数测量,并不能深入到知识点的层面,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

  • 第二个阶段,叫做自适应测量。在为题目背后的知识点打上更细致的标签,并使用更复杂的算法之后,自适应测量能够知道学生的知识点及能力的缺陷到底在什么地方。但自适应测量仅能做到发现问题,无法解决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许多以To B为商业模式的企业选择了自适应测量为切入点,如知名的Knewton。

  • 第三个阶段,才是真正的自适应学习。其要点在于不仅能够发现问题,还能提出针对性的内容帮助学生将问题解决。杜昶旭认为,在人工智能取得革命性突破之前,这一步都将很难实现。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懒人星期六】协作式学习效率更高,“机器伙伴”要来帮你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