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蓝象观点】未来工场宁柏宇 : 撕掉“中国教育模式差”的标签

作者:宁柏宇 发布时间:

【蓝象观点】未来工场宁柏宇 : 撕掉“中国教育模式差”的标签

作者:宁柏宇 发布时间:

摘要:宁柏宇分享各国各具特色的教育模式

FCF3.tmp.png

宁柏宇

我喜欢研究世界各国的教育,尤其是发达国家。今年4月份我去了美国,6 月份去了以色列、英国、芬兰和瑞典。这些国家各具特色的教育模式,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和思考。

瑞典:不是父母的孩子,是国家的孩子

瑞典是我欧洲行的最后一站。它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典型的高收入、高福利国家。

 因为长期人口负增长,瑞典政府大力鼓励生育。每一个孩子在他三岁之前,都会收到每月一千瑞典克朗的奶粉费。而父母双方每生一个孩子则会得到 450 天的百分百带薪假期,且 450 天假期可以累计,只要在孩子18岁之前使用完即可。换句话说,若一个瑞典家庭连生 4 个孩子,大概可以获得 1800 天即 5 年多的带薪假期。 而瑞典的教育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都是免费的。瑞典父母几乎完全没有养育孩子的压力。所以在瑞典人们经常说孩子其实是国家的。

反过来,瑞典的医疗和养老也是免费的,孩子不负担父母的医疗和养老。孩子和父母之间更像是朋友的关系。

高福利免去了瑞典人的物质压力,大家拥有更多时间去追求自己的精神诉求。瑞典人脑洞非常大,街边广告设计的理念都相当前卫。包括瑞典在内的北欧五国在人类发展指数上都在世界排名前 20 名,甚至经常是前 10 名。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人们不需要再用繁殖后代来证明自身价值,在瑞典,一个人完全为自己生活。

用一句话来概括,瑞典所有的孩子都是国家的。而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充分自由发展。

芬兰:非竞争性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芬兰的教育在世界上数一数二,培养出的孩子极富创造力。这也是芬兰能孕育出一批世界领先企业的原因。员工数仅几十人的芬兰游戏公司 SuperCell ,最近被腾讯以 86 亿美金的价格控股。“愤怒的小鸟”的开发商 Rovio Entertainment 也是芬兰的。2007 年之前世界上最牛的通信设备公司诺基亚同样是芬兰的。这和芬兰的教育模式密切相关。

首先,在芬兰,教育从业者的地位非常崇高,小镇的小学校长一定会进入该镇的议会。而且政府只决定教学大纲,所有的教育方法都由老师自行掌控。

其次,芬兰采取的是非竞争性教育。这跟芬兰扁平的社会阶层有关。在芬兰普通人一个月税后赚约 3 千欧元,芬兰总理税后每月 8 千欧元。我们当时在芬兰一个学校参观时问到,“你们学校的小朋友们不竞争吗?不竞争怎么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芬兰老师以一种莫名其妙的语气反问到,“什么是社会阶层流动?”

芬兰的学生不考试,而是自己跟自己比。比如数学课都是通过型学习。数学表现分为十级,孩子可以慢慢学,通过了三级测试就变成四级。

第三,芬兰很注重素质教育。芬兰小学生下午只上各类兴趣课程。大家一起做个小桌子、织毛衣、厨艺课、木艺课等等。

芬兰有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型项目,叫做 Me & My City 用来教孩子工作和生活的常识。项目中会告诉孩子工作时应该如何跟别人配合,告诉孩子们这个国家政治和经济的运作方式。其中有个教育目标给了我特别大的震撼:教孩子如何去阅读媒体,如何辨别媒体信息的真伪。

这个项目的设计者跟我说,芬兰人之所以有创造力,是因为大家从小就完全为自己生活。没有考试,不需要跟别人比较,学校已经教给了他们最基本的社会生存技能。于是孩子们拥有大量的时间去思考“我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干什么”,每天拥有大量可支配的自由时间。用最少的老师、最短的上课时间、最平等的教学方式去培养最有创造力的学生。

其实我们发现,芬兰跟中国包括东亚很多国家的教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制。一个完全没有竞争,一个高度竞争,但这两种机制的培养出来的顶尖孩子其实都可能非常有创造力。

英国:信息化与人文教育

在英国我参观了一所中等水平的国际学校。

英国小学阶段的教育已经高度信息化。小学三年级孩子的数学课和阅读课完全在 iPad 上进行。每个班级都配有一个书架,孩子自选书籍,上阅读课时孩子就从书架里面按照自己的阅读级别寻找对应的阅读材料,阅读之后,将书的标题输进对应的 iPad 就可以获取配套的练习和反馈。之后学生在笔记本上做阅读记录,同时练习写字,这就是他们日常的阅读课。

数学课也特别有意思。四年级的数学课竟然还在讲找零钱。比如说我买 15.95 磅的东西,给了 20 磅,应该怎么找零?老师特别认真的教小朋友们画线段,用凑整法,然后孩子们用 iPad 上面的自适应题库做自测。

其实从硬件和软件的角度来讲,英国学校信息化的软硬件采购市场已经非常成熟。英国有个协会专门组织公司向学校卖硬件和软件,它面对的是上千亿英镑的市场。协会里的 380 家企业结成一个联盟,基本上能满足英国所有学校的采购需求。可见在英国,软硬件结合进学校这件事已经非常成熟。中国一定会有那一天。因为技术对孩子的学习效率提升和兴趣激发的作用强大,这是难以阻挡的洪流。

英国人在人文教育上投入了巨资。很多英国人的周末都是在艺术中心度过的。在北京有没有家长带孩子周末去艺术中心呆一整天?在泰晤士河畔伦敦最大的艺术中心,每天都有不同的展览,一到周末就人头攒动。我在英国最古老的戏剧院遗址参观时,有一位交通治安的维系员跟我一起很虔诚很认真的聆听导游在讲解英国第一家剧院的建造过程。可见英国人平均的人文素质非常好,这点让我印象很深。

美国:中美教育差距在于教师和教学内容

在美国,非富裕阶层孩子上的学校简陋吗?

我 4 月份在美国参观了一所“打工子弟学校”,政府和企业注资资助,主要招收墨西哥移民的孩子。学校有四位迎接人员:校长、教导主任、两位老师,四位都是博士。我去听学校里上课,发现与英国完全一样,阅读课和数学课都是通过 iPad 教授。

小学高年级的课程表里阅读和数学只占其中的不到 5% ,其它的课程都极其前沿,真正培养孩子走向社会的实际能力。有 3D 打印、想象力课程、小说写作、编程、天文学、公民课、独立思考课……

所以中国跟美国教育的差距,其实不是硬件的差距,是教学内容方面系统的差距。不过中美教育也有相似的地方,就是竞争性强。美国最好的高中之一 Palo Alto High,(谷歌总部所在地帕洛阿尔托的高中),每年都会发生高中生因为学业压力大而自杀的事件。

以色列:集体最优的教育

犹太民族是一个历史上不太受人欢迎的民族。我认为很重要原因是犹太人重视教育,内部特别团结,并且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世界上一共 1500 万犹太人,以色列有 600 万,美国有 500 万,其它国家有 400 万。而在美国的 500 万犹太人几乎全部都在从事控制性行业,例如媒体、金融、体育、娱乐、政府等。

被敌对国家包围的以色列犹太人是怎样确保犹太人的竞争优势的呢?

大约 20 年前以色列犹太人只有两三百万,近亲结婚成为常态。因此犹太人在生育之前普遍进行基因筛查,非近亲结婚的孩子才能获准降生。犹太人在小学三年级会参加全国型一个智商测试,前 1% 可以选择就读天才学校,享受特殊的教育。

以色列人在高中毕业后通常会有一年的间隔年。因为以色列太小了,他们坚持孩子们要看看更为广阔的世界,这是许多犹太人表现出强大的探索世界能力的原因。在以色列接待我的人总结道,孩子在 18 岁之前过的不是自己的生活,是父母的生活,而 18 岁之后要服兵役、要上大学、要工作、结婚生子等,也没有自己的时间。

所以犹太人认为,18 岁这一年的旅行特别重要,这时候他不用考虑过去,也不用考虑未来,这一年百分之百属于自己。

以色列的教育理念非常有趣。第一是以色列人爱生孩子。他们一直因为人口少而受欺负,而且一受欺负就是两千年。第二,以色列人非常爱孩子,每个孩子都非常珍贵,每个孩子在以色列都有机会。第三,以色列人教育孩子:不遗余力的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我去以色列几个高中参观,每个高中的小朋友们谈论的全是问题、解决方案、团队、竞争对手等等,这跟真实创业已经没有本质差别了。

 中国:理想的教育是素质、应试结合

在中国,某些学校的优秀是建立在大量资源及开放政策支持的基础上。

北大附中的教育理念是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结合起来。应试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单一、非个性化的教育内容和标准。这直接杀掉了相当部分前 20% 最聪明、最有创造力的孩子。前 20% 的人学习能力很强,可能一年就能完成三年的高中学习,而剩下两年只是已有知识的无限循环,非常浪费时间。

对此北大附中想了一个办法,高中三年,两年素质教育,一年应试教育。保证一年应试教育的高效,两年素质教育的个性化、多样化,这是很好的尝试。

我认为中国教育未来的方向一定跟国外一样。只要中国发达地区的人均 GDP 继续增长,中国教育就会从公立的普适教育发展到公立的特长教育,再到公立和私立教育结合。而孩子的未来出路也不再局限于高考这座独木桥。

当然这个过程中竞争从不会消失。所以未来对一个中国孩子来讲比较理想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结合。

教育模式无好坏之分

作为结束语,我说一个自己的观点。

本质上讲,教育的目的有三种:个体最优教育、集体最优教育、个体集体均衡的教育。

瑞典和芬兰这样的高福利国家,是完全的个体教育,让每个人去寻找自己的追求。而英国、美国、中国这样的国家,属于个体教育和集体教育平衡的国家。相对来讲国家人口较多,土地较广,这时候需要做到个体和集体的平衡,让精英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按照社会的需要去培养剩下的大多数。以色列教育属于集体最优。人尽其才,堂而皇之把 1% 的最好学生单独培养,一切为了民族。

我们不能武断的给教育分好坏。每个国家的教育都符合其对应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国是个很复杂的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应该采用不同的教育模式。未来的北京很大程度上会是个体最优的教育。但中国整体会达到个体和集体最优的长期平衡。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蓝象营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蓝象营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蓝象观点】未来工场宁柏宇 : 撕掉“中国教育模式差”的标签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