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专访】北京四中刘长铭:不走极端的课改之路

作者:宁宁 发布时间:

【专访】北京四中刘长铭:不走极端的课改之路

作者:宁宁 发布时间:

摘要:“四中一直在进行课改,在这个过程中理性、不跟风。”

mp593134_1418801332051_5.png

刘长铭

芥末堆 宁宁 9月2日

102位同学上了清华北大,18位上了香港的大学,80%的重本率,并且诞生了北京市文科状元,在校长刘长铭宣布去年高考的这些成绩后,北京四中开学了。

在开学典礼结束后,刘长铭接受了芥末堆的收集。

“四中一直在进行课改,在这个过程中理性、不跟风。”

刘长铭说,现在很多学校提及的选课走班和分层教学实际源自上世纪80年代,包括四中在内的五所中学的课改实践,压缩必修课,开设选修课、活动课。其中必修课分不同教学目标,采取分层教学,选修课分类。到了90年代,原国家教委发布文件,推进这一课改模式。“其实今天怎么改,都没有跳出这个版块。”

直到现在四中依旧沿袭选课与分层的教学模式。现在选修课的种类更为丰富,活动课的形式更加多样。不过四中的模式看起来很谨慎。刘长铭说,我们追求一些变化,但我们需要冷静想一想,有些变化不一定是想要的。

比如课程的过度细化。刘长铭去过一些学校看他们的课程体系,他发现有的学校把一门课细化为几个模块,每个模块由不同的老师来教授。“实际上不利于老师的发展。”他觉得一个老师教一门课,最好能够通晓全部的教材。中国老师在跨学科方面本就存在缺陷,这样将学科过度零碎化后,无异于扩大了缺陷。

刘长铭说,四中一直没有采用特别极端的走班方式。对学校来说,他认为老师是第一位的,没有好老师,也就谈不上有好学校。

关于分层教学下要不要取消行政班,四中也很谨慎。在三十多年前,四中就注意到,采取分层教学、走班制淡化了行政班的概念。而中国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主要还是通过班主任这个渠道。淡化了行政班后,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也被弱化了。怎么弥补班主任被弱化后的管理问题,“我们也在思考。”

10年前,四中推出“导师制”,但刘长铭坦言,“一直做得不是很好,我们还在摇摆,是强迫性全员实施导师制,还是尊重学生选择,自愿选择导师。”有的导师能发挥比较好的作用,但也有学生不主动找导师,导师制的效果就没办法达到。

现在四中的导师制也不是全员实施。除了初三毕业班实施全员导师制,高三大部分实施外,其他学生都多是自由申报导师,可以跨班级。也有不教课的校领导担任导师。

不过,刘长铭也介绍,在密切师生关系方面,四中还有很多制度上的保障。比如家访。初一、高一的学生入学后,老师都要去家访。有经验的老师一到学生家里,蛛丝马迹都能看出来,“(学生)在家里和家长说话与在办公室和老师说话,方式、内容、态度、神情都不一样,实际上这里面有很多信息。”

道元培养计划:让偏才、怪才也有生存空间

在四中有一类特殊的班,道元班。在这类班上,学生不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学习,大多数也不参加高考。

四中官网上的道元培养计划招生通知显示,道元班的选拔标准分为两类,一类是,全优+特长型,即自身素质发展全面,并在某些方面具有突出特长。另一类是“超常型”,学生在某一领域具有浓厚兴趣甚至达到痴迷、迷恋的程度,有比较扎实的学科基础和超越同龄人的学习潜力。

刘长铭解释,这个计划是针对有特殊爱好,并表现出一定潜力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基本属于被淘汰类型,“用这样的方式,给他们一个生存的空间。”

实际上,这类学生并非是另类。刘长铭说,遇到的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有得有失,很少有人既能全面发展,又在某一学科特别突出,即便是爱因斯坦,在十几岁的时候也不是全才,“毕竟才那么几年,哪有那么多积累啊。”他表示,大多数人理解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误解,只是一种理想。

道元班第一届里有一个学生,痴迷于研究公共汽车。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内,他可能没有什么出路。但在道元班,这个学生可以充分研究自己痴迷的东西,没有考试捆绑着他。最后,他考取了美国一所大学。

道元班有自己的评价体系,方式也变换多样,“我们曾经都搜集过学生的脑电信号”。课程的重点多是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刘长铭称,这项培养计划建立在系统的理论框架之上,基于若干条前提假设。

对于未来的考试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刘长铭说,他始终没有想明白,但他自信四中能够创造出一流的教育理论来,而现在的中国教育,“很多都是假理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专访】北京四中刘长铭:不走极端的课改之路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