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教育部预计投入上百亿发展职教,如何解读职业教育改革的红利?

作者:尉迟道坤 发布时间:

教育部预计投入上百亿发展职教,如何解读职业教育改革的红利?

作者:尉迟道坤 发布时间:

摘要:白领,灰领,蓝领,市场很大。

unicorn-1607385_960_720.jpg

(图片来源:Pixabay)

这个暑假,我一位广东某高职学院的同学(下文称“教授”)一反常态,异常忙碌,连同学聚会这么大的事情都请假错过了!我赶紧微信上问了一句:教授,忙啥呢?教授一直到午夜才回了我一句:学校忙着评估,抽调一批骨干教师赶制上报材料,假期全泡汤了,甭说咱们同学聚会,连我80岁老母亲的寿辰都“隐身”了。

他这么一“抱怨”,我瞬间打了一个激灵,睡意全无,心里默念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最大红利来了。2014年无疑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拐点,这一年从国家层面出台了好几项政策及配套措施,如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实施纲要中》第六章中单独拿出一章提及发展职业教育;《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及"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推动一批县(市、区)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建设一批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示范专业点”等三个示范类工作。所以从国家层面来说,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是动了真格的,当然但凡政策都会有一定的滞后期,根据经验,这个拐点带来的效应会在3-5年后释放出来。

教育部职成司葛道凯司长说:六大举措助职业教育创新和改革发展,其配套措施核心就是“钱”,钱是抓手,有了钱,学校改革就有动力。我想教授所在学校的领导班子一只眼也是盯着这个钱吧。你想想,全国1200多所高校,其中半数要向高职院校转型,再加上存量的13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合计将近2000多所职业教育学院来争夺职教改革红利,获得官方+市场双重认证的优质院校的身份,任何一所院校的领导班子不可不谋,对待评估自然不敢轻慢。据了解,教育部今后三年预估投入63.65亿元建设313所优质学校;同时投入50亿元,支持100所左右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俗一点讲,就是资本可以通过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方式,参与办学,分享红利。

我为什么看好职教改革,因为从国家产业升级来看,强烈需求有三种人:第一类是工程师(白领);第二类是高级技工(灰领);第三类是高素质劳动者(蓝领)。之前的职教院校只培养技能,而未来的职教院校不仅要培养技能,更要培养技术。整个培养体系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市场需求的岗位来设置。

一、“小而精”的职教院校会走俏

我们现有的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基本是按照“大而全”建设的。很多院校盲目增加自己的专业类别,反而对原先拳头专业减少了关注,导致培养的生源不伦不类、不适应就业需求。一所学校的层次并不是由本科或专科来决定的,而是由其自身的教学水平决定的。这次职教改革,会让一批专业教育回归其本质,讲究的是“小而精”,这样才能更有效率的输出人才。

二、专科地位提升带动阶层分化

无论中国老百姓,还是用人单位,长期都只认学术型高考(普通高等院校),技能型高考(职业院校)往往不受待见,甚至成为成绩不好的学生的被动选择。社会观念的转变,来自专科地位的提升,根本还是人才的社会角色提升,无论是收入还是地位,阶层分化,都有广泛的社会认同度。据说2019年,国家首次统招专业硕士(双证),专科可以直通硕士,这是与国外接轨的。我国这次职教改革的重点是借鉴了德国“师徒制”的模式,当一个有话语权的阶层(工程师)兴起的时候,就是职教改革取得成功的时候。

三、新兴专业带动产业链升级

原来的职业教育还大量地依赖课堂教学,而新兴专业,如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移动编程等需要更多的数字实践教学和多媒体实训基地;传统专业向数字化转型,例如会计、保险业、金融、基金、证券等,从面对面、从基于纸和笔的教学环境,迁移到互联网教学上;像医疗、护理、家政、开汽车、开飞机、炼钢、车床等,这类职业不仅需要技能训练,还需要技术学习,会广泛应用机器人、3D、虚拟仿真、AR/VR、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授课效果。

四、资本介入平衡公益与产业化

国家投入100亿元资金,更多的还是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将会发挥杠杆作用,撬动几十倍、几百倍的社会资本参与职教院校的建设上,各种PPP等新型融资模式也会被广泛采用。比如典型的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结合、英国的三明治模式等等,运行机制的基础都是校企双方合作。企业提供人才培养要求和实训基地,学校提供人才,校企双方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这其中都有大量的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并创新、创造了多种投融资模式,将教育的公益属性与产业化完美地平衡于一体。

最后,再老生常谈一点关于成功的话题。我们社会往往对成功的定义渐渐变得单一,大学生择业时经常出现盲目从众的现象,这都是势利的思维导致的。当听说“别人家孩子”考上了公务员,是个受人尊敬职业,我们便去考公务员;“别人家孩子”如果是研究生,那么我们也要成为“研究生”;“别人家孩子”成了工程师,那么我们也要成为工程师。

作家阿兰•波德顿认为:“我们活在一个物质能带来大量情感反馈的时代,我们想要的不是物质,而是背后的情感反馈。”换句话说,大多数人追求更高的薪水、更体面的工作,并非物质享受对自己真的很重要,而是太在乎他人投来的赞赏和羡慕的目光。我相信随着社会进步,专业层次不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那些很多年轻人梦想和和现实的差距就会大大缩小。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尉迟道坤(微信公众号:chidaokun),关注职业教育的改革、信息化、投融资、及典型案例分析。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教育部预计投入上百亿发展职教,如何解读职业教育改革的红利?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