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关于核心素养你只知道个框架?听听校长们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宁宁 发布时间:

关于核心素养你只知道个框架?听听校长们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宁宁 发布时间:

摘要:核心素养如何落地,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做法。

common-dandelion-335662_960_720.jpg

(来源:pixabay)

芥末堆 宁宁 10月28日

一个多月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试行稿发布。各类讨论、解读也随之而来。于教育界而言,此次发布的核心素养重要性不亚于当时素质教育的提出。有校长甚至认为,这将是基础教育第九次课程改革的开始。

之所以被提到这样重要的高度,是因为核心素养作为一个新的纲领性的育人目标指导体系,关涉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课程门类的设置,还将触动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更重要的,它还带来评价方式的改变,直接导向中、高考改革。

研读核心素养成为教育一线工作者的必修课。10月21日,第十一届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在上海大同中学举办,论坛主题即是核心素养——校长的思考与实践。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的8位校长分享了各自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及办学实践中的探索,250多名校长参与讨论交流。

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的具体化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1996年,“素质教育”被正式写进“九五”计划。

当时讨论素质教育的具体内涵时,一位特级教师总结出“十学会”,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乐群、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 

9月13日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以说是对这“十学会”的深度阐释和具体表达。核心素养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基本面出发,具体化素质教育,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及实践创新6大素养,每个素养又被细化到三个基本点。

有校长在谈及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时认为,核心素养的提出就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在论坛上分享了其参与的高中课程标准调整专家委员会对此的理解。他表示,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从词义上看,“素养”更强调通过教育可以后天习得。

他进一步阐释核心素养的发布对整个基础教育的影响。首先教育目标上,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各学科在课程目标、内容、学习机会和评价上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目标依据。他指出,传统的教育目标中,学段、学期、单元和课时目标,总体目标与各类学科教育目标,都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这造成了学科之间壁垒森严,难以实现育人价值的统整。

基于核心素养的目标下,课堂教学模式也将发生变化。尹后庆解释,核心素养对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模式更注重从问题出发,基于问题或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下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式也要随之改变。尹后庆说,传统的考试与评价系统过多拘泥于纸笔形式,强调孤立的确定性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评价任务脱离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更注重在具体的问题或项目情境下,学生解决问题及完成任务的真实表现,更注重日常的评价活动。

“我们这次不是把素质教育换成核心素养就完了。”尹后庆强调,只有目标体系、围绕目标体系的课程设置、评价方式整体的改变,才能真正将核心素养落到学生身上。

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落地 

某种程度上,校长及学校对核心素养的理解程度决定了核心素养落地到学校的实际情况。论坛上,校长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核心素养真正内化到学生身上,需要以课程为载体。而每所学校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的差异,也意味着核心素养的落地要从学校实际出发。

今年6月中旬,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对校长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做了一次调研。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四地330名校长参与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校长们普遍认为,社会责任、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人文素养、科学精神是相对重要的核心素养。其中“社会责任”占到调查人数的77%,“身心健康”达到59.1%。

校长眼中的重要核心素养,恰恰是学生现在相对缺乏的素养。调查称,校长认为,“社会责任”与“实践素养”是学生目前最缺乏的两项素养。而这两项也是落实起来最具挑战性的。在校长看来,学段上,实践创新在小学和初中落实更难,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在高中落实更难,学会学习在初中落实更难。

调查中,大多数校长想从课程开发、教师培训、课堂教学、开展活动、改革评价等方面推进工作。

如调查所言,论坛上分享的校长们也从各自学校的教育理念、课程开发、特色活动、评价方式等方面展示了学校对核心素养落地的探索。 

秦晓华是徐州高级中学的校长,他在论坛上分享道,学校以办走进生命的学校为核心追求。这一理念源自一位已毕业学生的来信,信中,这位学生用叶芝的这句“许多人路过我的生活,只有你走进了我的生命”,来形容母校对自己生命产生的影响。

在这一理念下,徐州高级中学开发了一百多种校本课程,在废弃的场地上建起一座汉化校史馆,学生在这里学习汉车与汉服的制作。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也完全交由学生自己组织,“孩子们在活动中所爆发出来的能力、潜力和激情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课堂之上,学校在2012年启动了“做学教”改革,即自己做、一起学、教别人。秦晓华说,教学模式的转变,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他们在团队学习中分享个人经验的一种素养。 

秦晓华很强调教育中对学生生命本质的关注,“生命在场,才有可能谈到培养他的核心素养。”在他看来,培养核心素养还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他未来的生活方式,将来学生如何生活,现在在学校就应该如何学习,老师就应该如何去教。他介绍,徐州高级中学下一步改革的方向也是让学校的教育从“教法”向“学法”,最终向“活法”转变。 

核心素养落地的困难

在核心素养的校长调研中,考试升学压力、学生评价唯分数及教师缺乏课程设计和实践能力是校长认为核心素养落地的障碍。其中教师缺乏相应课程的设计和实践能力这一因素占到43.3%。

论坛分享上,不少校长也强调,核心素养落到学校的关键是教师的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新培养目标要求教师能够开发创造情境化教学,让学生通过基于问题或项目的方式开展学习。 

来自山东的一位农村中学的校长听完论坛的讨论后坦言,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教师素养是落实核心素养最大的障碍。“应试压力下,老师平时的教学工作非常繁重,根本没有时间去琢磨、思考这些素养怎么在教学中体现。”提问环节另一位农村中学的校长也提出了这样一个困惑,落后地区的薄弱学校,没有丰厚教学资源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浙江天长小学校长楼朝辉在分享中提到了学校应对师资缺乏难题的探索。学校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每位老师要从学科教学向人的教育转变,“我相信这会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他认为,要促进教师对核心素养的思考和理解,并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更重要的是让老师自由地腾出手来,不拘泥于学科和考试。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新培养目标,楼朝辉觉得,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内容应该更加开放,打通校园与社会的围墙,让更多关注儿童成长的人关注教育,以此引发老师对日常工作的反思和推进。“不管在农村还是在城市,越开放促进越大。”他反而认为农村教育因为受家长干预更少,可尝试的空间更大,最重要的是坚守学校的培养目标。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校长封安保认为,核心素养的落地的关键是新的评价体系跟上。他解释,学校关注办学品质和声誉,老师关注的是分数和绩效考核,而对学生来说,升学和考试成绩是最关心的。不同的诉求下,核心素养的实施条件是否具备?“我们认为破题的核心也就是教育行为的指挥棒,我们全部指向了教育的评价机制。” 

封安保谈到,看结果性评价的同时更要看过程性评价,考试评价要与观察评价相结合,考核式评价要与诊断式评价相结合。他还重点强调,跨学段评价的建立。这也是目前评价体系所缺乏的。

核心素养渗透学校,落到学生身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校长的耐心,更需要校长将之贯通到学校办学的历史文脉,融入校园的每一处教育场景之中。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相关专辑:
  • 关于核心素养你只知道个框架?听听校长们的思考与实践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