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政策红利来临,中国的营地教育准备好了吗?

作者:Captain上校 发布时间:

政策红利来临,中国的营地教育准备好了吗?

作者:Captain上校 发布时间:

摘要:在中国,已经有一些孩子在营地里长大了。

6c2f3c4ab07c47bcaa3213bb5f54fd15.jpg

12月19日,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育部将持续推动研学旅行这一素质教育活动,并将其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企业合作。

此次《意见》颁布将大大促进游学类产品、营地教育类产品发展。

芥末堆 Captain上校  12月21日

1992年,一篇名为《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在那个国人意识形态敏感又浓厚的年代,以裂变的速度在社会传播着。

文章直指中国儿童在探险夏令营中表现出的怕苦、脆弱,畏难情绪,这糟糕的表现与日本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事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被广泛议论,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甚至在看了文章后强调,“一定要抓紧抓好青少年教育。”

24年前,中国还与贫困为伴,夏令营也只是少数优秀学生的特权,具有奖励的性质。24年过去了,发家致富的“小康家庭”已经有实力为了独子的成长一掷千金,比如有些家庭为了孩子的入学买天价学区房,为其课业购买昂贵的电子产品等等。

还有一部分家长,他们因为自身文化水平的原因,更愿意,也更倾向让自己的孩子得到应试之外的能力培养,夏令营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重要选择。

夏令营为什么成为家长的重要标的?还有,中国孩子在夏令营中是否已经培养出了让人向往的,不输日本小孩的美好品质?

游学夏令营的百亿市场

中国夏令营的规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确实越来越大了,“宣传册做的够厚,经常一抢而空”是行业的现状。但观察后你会发现,扎堆做夏令营的,并不是以素质拓展类为主的夏令营,而是游学机构操持的名校游学、海外游学的夏令营项目。

此时的游学行业被业内称为“爆发的前夜”。几组迷人的数据证明了这个说法:

  • 2014年中国海外游学人数接近35万人次,市场规模近90亿元;

  • 2015年游学人数激增到50万人,市场规模达到了120亿元,且市场将以每年不低于40%的比例增长;

  • 中国出境游年增长率约14%,出境游学夏令营增长率比出境旅游增长还要快,若按20%的递增预测,十年之内市场大概能达到750亿的人民币的规模。

游学夏令营市场的火爆与中国留学市场的爆发是分不开的。一位曾报名过游学项目的家长说:“我会趁着儿子高考后的空闲时间,陪着孩子出国玩儿一趟。边游边学,让孩子了解国外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了这样的提前体验,孩子和我会重新认识留学这件事。”

游学夏令营服务的人群多以出国留学的家庭为主,大多游学项目也是以游为主,学为辅。但中国2亿青少年迫切需要的可能不是这个。

另一类夏令营倒是以素质扩展为主,其多以一个主题活动为主,比如运动、绘画或者音乐,但这样的活动还是有局限性——主题单一,丰富性不够。同时,夏令营往往没有固定的营地,经常会选择一些适合的地点进行活动。但业界诟病这种方式:组织者对场地不熟悉,无法根据当地地形设计针对性活动,因此活动质量并没有达到最大化。

2016年,已经越来越多的人听到这样一种教育文化概念——营地教育。

营地教育悄然兴起

什么是营地教育?让我们先来翻翻历史课本吧: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初期,美国华盛顿Gunnery School 的校长费雷德里克(Frederick William Gunn)突发奇想,带领无辜的学生徒步近70公里至长岛海峡,模拟军事营地训练10天后返回学校。这是有记录以来最早的营地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越来越多的营地开始出现了,营地训练也逐渐由生活导向型转为教育导向型,增加了更多包括艺术、手工、音乐、舞蹈、自然科学等类别的内容。

有人说了,营地教育是Camp,是让孩子在夏天很快乐得玩。一位营地教育的从业者对此反问道,“在营地里是否可以让孩子玩得有教育意义,并且快乐地学习呢?”

拥有150多年营地教育历史的美国做到了这一点,全美目前大约有1.2万个营地,这些营地每年影响到超过690万的营员和1000万青少年。并且,围绕营地教育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比如提供生活用具如帐篷等的服务商,提供营地期间餐饮的服务商等。

中国营地教育起步较晚,目前,政府是推动营地教育发展的推手之一,例如,国家“十二五”期间规划要建设150家营地,“十三五”期间表示仍将建更多高质量的营地来服务青少年。

但促进营地教育概念普及的仍是市场力量,这显然与中国家长对孩子综合素质培养的渴求有关,有营地教育机构表示,家长送孩子参加营地教育的热情很高,很多在周末的日营都是家长陪着孩子去玩,不仅如此,有些好的营地,老学员的复报率都维持在50%以上。

屏幕快照 2016-12-22 上午11.06.25_meitu_2.jpg

位于秦皇岛的启行营地

吸引家长的无非是营地教育的课程内容与教学理念,让我们来看一下国内不同营地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如何受到家长的热捧的吧。

主题不一的营地课程

以营地教育机构营天下为例,其营地教育如前文所说的夏令营类似,每个营会项目多为一个主题,不同的营会有不同的主题,主题多为户外拓展、自然探索、体育运动、艺术人文、科学技术、军旅主题等等。

下图是营天下一个名为“荣耀永存——男子汉品格塑造营”的日程安排,为期14天的课程以“口号”贯穿始终:

  • 第一天: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人生的价值(自强者则不息)

  • 第二天:成功的团队中没有失败的个人(崇尚荣誉,与团队荣辱与共)

  • 第三天:苦而后甜,痛而后快(永恒的快乐,是战胜困难后的成就感)

  • ……

  • 第十四天:精神延续,荣耀永存(营地“点灯”,回家“照明”)

屏幕快照 2016-12-18 下午7.55.40.png

课程截图来自营天下官网

另一种打法是启行营地教育,它将不同的主题融在一期的营会里,一期营会会包含60-70个项目活动。不仅如此,其活动的组织形式也是多样,有基于兴趣的小组,如科技,乐高,帆船,骑马等;有基于生活的小组,工作人员会把同姓同龄的,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孩子,安排在同一个寝室。

启行营地教育发展中心创办人赵蔚解释说,“安排在一个寝室是因为孩子之间的互相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彼此沟通,理解同伴,学习过的知识分享,这些都是孩子应该培养的能力。”

最后一种活动形式,是基于跨年龄,跨性别的团队学习,“这个设计每天都会在活动中体现,一个孩子每天和他接触合作的人多达50多个,这样的成长和视野是会慢慢变得不一样的。”赵蔚说道。

以启行电影之影这个项目为例,参与电影放映的孩子们需要共同解决以下问题:

  • 谁来负责活动的安排,秩序的维护?

  • 选什么样的电影,是自己决定还是要做一个需求调研?

  • 如果今天放电影,谁去做海报宣传?谁去找工作人员协调场地?谁去到厨房要零食?

324.jpg

电影放映项目快乐的组织者

为了更有序的安排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启行的教师团队分为三类:生活类导师,多为年轻的,有耐心的大学生,孩子喜欢生活中和与这些大哥哥大姐姐撒娇,“在地上爬来爬去”也觉得没关系;项目导师,这些老师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比如擅长跳舞,擅长体育等;专家型老师,这些老师在艺术、科技等领域有一技之长,会给孩子上一些深度的课程。

启行教育与其他营地教育有一点不一样的是强调社区服务这个概念,赵蔚说:“中国没有服务社区的概念,但社区服务是让孩子拥有同理心,理解他人非常重要的方式。”

为此,启行会鼓励小朋友把寝室的被子叠好,并告诉他们这样就可以让保洁阿姨少一些劳累;比如启行会让孩子给食堂的工作人员跳一支舞,表达对他们辛苦劳动的感谢等行为来让孩子慢慢感受这种感恩之情。

“再好的安全措施也不如安全意识”

启行也面临着一些教学难题。

启行的项目导师姚振刚分享了一则故事,在一次木工课程中,专家导师带领7-12岁的学员要完成一只木船的创作,姚振刚说,“课程刚开始,船摆在那,孩子们很难理解船复杂的制造过程,甚至当孩子每次用锤子敲钉子时,我们的心都是跟着跳一次的,因为太害怕出危险了。”

WechatIMG3.jpeg

可爱的手套用来保护孩子的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姚振刚和导师决定用进阶的方法授课——先让孩子熟悉器具,然后熟悉使用器具的方法,再到解释船有哪些部分,各部分怎样去连接。

WechatIMG2.jpeg

专业老师示范如何切割木具

“讲完怎么用器具后,孩子们再去创造时,一方面会想到船是要连接的,会主动去问连接时需要注意什么。这是不是孩子自己就把安全的问题想到了?这样你再让孩子带手套、口罩,他们的积极性就比让其自己在那里琢磨要多了很多。”

姚振刚说,“‘再好的安全措施也不如安全意识’不是一句口号,是我们和专业导师在合作中,在课程中一步一步要落实的。”

“营地中也有过十分不合群的孩子”,生活导师Jojo 讲了一个十分偏激的孩子在营地的故事,“他很内向,但他非常粘我也很信任我。于是我在策划舞会和电影之夜时让他去主动承担一些任务,鼓励他可以做成这些事情。”

他有两个事情让我印象深刻,Jojo 回忆说,“14天营地生活结束,他妈妈来接他时,让他把衣服穿上,他死活不穿。我走过去说了一声让他穿上,他说,好嘞!”Jojo 笑着接着说,“另一个,营地送了一个相框给他,但他不小心把相框打碎了,当时他就站在那里握着碎了的玻璃,不肯撒手,哭着说这是营地送给他的东西。"

“我当时非常感动,虽然他不是营地里最活跃的一个人,做什么事情我都要推着他,但没想到他却是和营地产生连接最深的一个。”

一位从事游学服务的女士曾经说过,营地教育产品与传统的游学类产品有所不同,营地教育更加注重“体验”,而非“游”,孩子们也许记不住他们曾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但他们一定记得他们曾经感受到了什么。

这或许是参加过营地教育的孩子为什么那么信任营地的原因。

或者我们已经不再需要《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中透露的叫嚣与挑衅,2亿青少年,他们应该像国外的孩子一样,有更多的时间在营地里学习,学习“学习”之外的东西,他们有权利,也应该在营地里慢慢长大。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政策红利来临,中国的营地教育准备好了吗?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