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探校丨这所学校有工坊、有书院 为学生提供获得经历的机会和选择

作者:徐倩 发布时间:

探校丨这所学校有工坊、有书院 为学生提供获得经历的机会和选择

作者:徐倩 发布时间:

摘要:丰富的经历源自多元的课程选择。

11.pic.jpg

“经历”,源于丰富的选择

2015 年,吴淞学子王智敏在复旦大学自主招生中获得了近乎满分的好成绩,她说:“学校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学生会活动等经历让我获益匪浅。”在全国“小小科学家”评选、上海市科技创新大赛等比赛上所取得的优秀成绩为王智敏加分了不少。“当然,考官们除了询问我做课题的经历,还问及我对新闻、国家政策的看法,提出了许多文学、艺术类的问题。恰好平时除了做课题,我对政治、文学艺术、人文地理等都很感兴趣,也得到老师们的很多帮助。我的回答涉及佛学思想、诗词歌赋、《西厢记》《牡丹亭》的经典唱词、美国科学家的论文、素描技法、人文地理等。”

“旁学杂收,摄入了许多看似‘无用’知识”的王智敏在吴淞中学不是个例。在许多知名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中,吴淞学子的丰富经历和社会实践给面试考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探寻他们“秘诀”,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广泛涉猎、厚积薄发、综合素质与能力”是成功的关键词

溯其源头,吴淞中学为学生提供了获得经历的机会和选择。在校长张哲人看来,相较于高考学科,科技、艺术、体育等非高考学科所独有的专业素养,对学生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的构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终身发展。

2015 年, 吴淞中学以“新道尔顿教育计划”之“体育专项化• 科技艺术个性化”小班化走班制实验项目为契机,开启了学校课程建设与内涵发展的新征程。

在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学校开发了“体育专项化• 科技艺术个性化”课程群,共开设科技类4个类别32门课程、艺术类4 个类别20 门课程,以及体育类8 个课程供学生充分选择。

课程的运作方式也做了大胆尝试,课程皆排入正课课表,80 分钟连上,不占据学生课外活动时间;高一、高二的全体学生凭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实行25 人左右的小班化走班模式,每周有2 个下午可以“走起来”。一年后的调查问卷显示,近96% 的学生非常喜欢这类课程,尤其是实验操作类,而他们选择课程的最大原因就是“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校为培育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素养而打造的“道尔顿工坊”里,学生只要有时间就可以来做实验,课间、晚上、周末、节假日全面开放。高一新生汤施豪刚入学没多久就被这里深深地吸引,放学后沉浸在一项物理实验中很快就忘了时间,原本和父母说好的晚一点回家,变成了晚上九点多,直至被老师赶回家。

除了约有2500 平方米、22 间个性化实验室群的“道尔顿工坊”能够满足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发明创造的需要;今年10 月,科学楼里原本借给兄弟学校过渡的场地收回后,学校又多了26 间小教室,这引发了学校教师又一轮课程开发的热情,大家把原先开发的校本课程又做了与时俱进的调整,开发出了26 间工作室、32 门课程,成立了人文类研究型课程基地“观澜书院”,以满足学生开展人文研究和艺术欣赏、创意设计的需要;此外还有6500 平方米的“宽正体育馆”,满足了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进行体育专项化学习的需要。

“舞台”,为每一个学生而准备

12.pic.jpg

周五下午走进“道尔顿工坊”,创新植物栽培室、“方舟”模型工作室、Scratch 电子产品开发设计实验室里坐满了学生。高一(8)班的何云飞是个腼腆的男生,可他聊起参加的选修课、社团活动语调立马欢快起来。“我太喜欢电子技术了,学校为我们提供材料,让我们每个人动手操作。遇到困难,老师可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总是启发我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解决疑难真是太爽了!”何云飞已经参加了摄影、电子技术、“方舟”模型课程,他还想在接下来的一学年里涉足更多的领域。

JA 经济社团、合唱队、辩论社、戏剧社……丰富的课程为吴淞学子三年的高中生活添上了一笔笔浓墨重彩,在他们参加诸多大大小小的活动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令人骄傲或是尴尬,这些经历都不失为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在第30 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荣获上海市一等奖的鞠成威,其他学科成绩平平,但一心痴迷化学,学校给予他充分个性发展的空间和环境,在“道尔顿工坊”的学习实践,让他在更阔的视野、更高的层次上找到了自己的专业志趣。

这样的学生在吴淞中学还有很多。在JA 经济社团中成长和历练起来的张子豪,刚入学时学科成绩甚至在班上垫底,但在社团的活动中,老师却发现他很适合扮演企业的Leader, 在一次次通过模拟软件来对价格、产量、营销费用、投资规模等做出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过程中,张子豪不仅感受到学科知识的有用,而且还从这些专业知识中收获了极大的乐趣,拿下了很多大奖。当他终于如愿考上上海金融学院时,学院听闻这位“JA圈”的小明星,甚至请他在学院新开的第一节“JA 经济学”课上做主讲。

个性迥异、特长不同的学生在学校找到了生长的空间,同样,学校也抓住每一次机会,为每个学生提供各种舞台去展示、去历练。彼时青涩害羞的郭青钊连演讲稿都写不顺畅,经历了在市级层面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大会上的发言之后,现在的他大方自信,上台演讲时连稿子也不用,侃侃而谈。

高三的宋旭焱竹笛吹得很棒,以往只有学校有外事活动或者艺术节的时候才有展示的机会,而且还限定了民族风格,不能吹奏他喜欢的流行乐曲。最近听说艺术教师徐赵雅打算利用中午时间,为学生们举办小型的个人音乐会,他第一个举手报名,要将自己喜爱的流行乐曲展示给大家。

就在不久前,高一学生陈嘉祺收获了第十届中国杯帆船赛的遥控帆船项目冠军的奖杯,这与吴淞中学为他的兴趣爱好提供平台和通道是密切相关的。学校与上海市军体俱乐部的世界冠军宣东波签订聘用协议,请他作为陈嘉祺的赛前特别辅导员;陈嘉祺去外地比赛,学校还特意用车帮他把帆船器材运送过去。

“研究”,重塑师生关系

13.pic.jpg

从体验到经验,从经历到研究,无论是哪种课程、哪项活动,最终的落脚点是让学生学有所获。学生在校园里打下柚子,剥开紫藤的种子,水培月季、西红柿、黄瓜,在“道尔顿工坊”的“植物水培”课上,他们忙得不亦乐乎。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探索并不止步于观察、体验,他们在陆元解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研发了“固植静水装置”,并不断改进,使用多种植物进行检测,先后水培了无花果、榕树、君子兰、红枫、红花檵木、杜鹃、罗汉松、菩提树等许多植物。这里,成了学生课题研究的大本营。

课题研究,让师生“同频共振”,他们针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提出质疑,展开研讨,平等对话,形成了和谐融洽、感情深厚的师生关系。

今年,政治教师赵树利在“观澜书院”新开了一门“模拟政协”课程,半年来,师生进行了无数次的头脑风暴和课题调研,最终确定了“关于完善城市公厕建设,提升城市公厕文明”这一提案。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6 名高一新生和赵树利冒着酷暑,跑遍了上海大大小小的公厕,经过网上资料搜集、实地调研、街头访谈、微信等问卷调查方式,他们分析研讨,撰写提案、调研报告和演讲稿,制作视频和PPT,使提案越来越完善。在2016 年第二届上海市青少年模拟政协比赛中,面对组内众多强手,作为首次参加这一高规格活动的吴淞中学,最终获得了最具分量的奖项——“杰出团队奖”第一名,同时还荣获“最佳创意奖”“最佳风采奖”“最佳演说奖”“最佳指导教师奖”等十八项大奖,得知喜讯,赵树利和6 个孩子一起,兴奋地跳了起来。

教育要重视学生心理、生理上的健康,要和学生心灵相通,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力。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授课方式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 在语文教师刘华看来,“决定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绝不是40 分钟的课堂就能完成的,所以我们大胆尝试,从学生感兴趣的看电影入手。”让刘华自豪的是,经过三年20 多部奥斯卡获奖电影或纪录片的熏陶,学生写影评成了家常便饭,很多以前拿到作文题无话可说的学生,现在提起笔来文思泉涌。

除了看电影,“泡图书馆”也是学生喜欢做的事,在吴淞中学,这一行为已经常态化,学校真正成为“读书”和“研究”的地方。一直以来,虽然一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不少教师只是将专家们所建议阅读的书目笼统地介绍给学生,或者仅在授课过程中将一些优秀书籍推荐给学生,就不再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指导。

吴淞中学的“师生共读一本书”系列阅读活动打破了这一僵局。“我们的课外阅读内容打通学科界限,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哲学、历史、美学、艺术、科技、信息、文学评论、时评等多领域。”观澜书院院长赵晖介绍,选文由教师精选,他们积极参与资料选编和阅读过程指导,对学生阅读有明确的自主阅读任务清单,也有相应的阅读成果展示,形成了校本教材。

“多读书,少做题;读好书;读整本书。”师生共读一本书,然后共同研讨读书心得,在老师的点播之下,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入。三个月前刚刚被学校引进的优秀教师王纬明一向提倡“素读”,即不参考、不阅读名家或权威的文本解读类文章,只是素净地阅读文本,忠于自己的阅读感受。“如果在水浒105 位男性英雄中选择1 位作为女性读者的终生伴侣,你会选择谁?会是林冲吗?”学生们恍然:原来,摆脱教参、习题册,读《水浒传》的方式也可以如此另类。

“素读是我和学生共同的起点,让学生寻觅到阅读的乐趣并爱上阅读是这一课程的旨归。”王纬明说。在吴淞中学,王纬明找到了施展身手的舞台,他开设的“素读觅趣”课程大受学生欢迎。

“2.5”吴淞教师的新画像

“研究着教,教研究者,争做一名‘2.5’教师”,在吴淞中学,能够同时承担基础型、拓展型课程“两个1”,并能与他人合作,辅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一个0.5”的教师,被称为“2.5”教师。

据副校长唐秋明介绍,吴淞中学通过普修、精修与专修系列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就是要让每一名课任教师都树立这样一个专业自觉:教学不是单一执行本学科基本的教学任务,而是需要带着研究的视角去开掘自己的教学内涵,承担起以自己的研究带动学生的研究,指导研究着的学习者的任务。

这是时代赋予教师角色与职能的新要求,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为了让所有教师成为能够回应学生综合性学习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一名新时代的“2.5”教师。学校试行“双师制”教师队伍建设,在全体教师中,除科技、艺术、体育教师外,鼓励23 名理科教师与26 名文科教师, 发挥所长,积极参与,成为了“道尔顿工坊”与“观澜书院”的导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以“道尔顿工坊”和“观澜书院”为基地,学校组建了两个跨学科教研组。

然而,“2.5 教师”的成长修炼之旅并非一帆风顺。对于基础型和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教师们比较容易驾驭,唯独这“0.5”所代表的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确实有难度,自己搞研究还行,但是要带领学生搞课题研究,往往无从下手。

为此,学校为约占一线教师60%、十年左右教龄的教师打造“十年突围”项目。通过挖掘校内资源,组织“教育导师团”和“学科导师团”,为十年左右教龄的教师传授班级管理和教育通识技能,以及学科专业知识教学的经验;鼓励导师团成员开放自己的课堂,与十年左右教龄教师交流思想,让他们在人生40 的不惑之年,个人的专业发展能有一个飞跃。

就拿“观澜书院”来说,现在试运行期间,安排的学习时间为周一至周五的中午和周六,事实上既无补贴还占用了老师休息时间。但当学校阐明书院的意义与价值,在“十年突围”的教师中招募课程开发志愿者时,出乎意料的,有23名学科教师立即响应,他们积极主动开发、承担个性化课程,课程覆盖了学校德育、美育、智育等各个领域。在繁重的学科教学工作之余,他们以“观澜书院”为依托,创造出一片跨学科、跨领域的教育新天地。

本文转载自第一教育 作者 徐倩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第一教育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第一教育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探校丨这所学校有工坊、有书院 为学生提供获得经历的机会和选择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