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Alt School个性化学习系统揭秘

作者:Robert老师 发布时间:

Alt School个性化学习系统揭秘

作者:Robert老师 发布时间:

摘要:Alt School希望老师们可以习惯互联网的快速试错。

0305-2015-AltSchool.jpg

Alt School有三套核心系统:playlist,learning progression和stream。这些系统如何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项目式的学习?将如何开放给全球的其他学校?普通家庭应该如何借鉴?这是我们今天的话题。

先从最简单的系统开始,Stream。Stream是一套家校联络系统,辅助学校、班级、家长三个层面的信息交流。学校层面就是一些通知。班级层面比较丰富,老师会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来分享学生的高光时刻,家长可以点赞、评论。这主要是将常规学校纸质或email的联络做到一个app中,并无特别的亮点。

223848612539265394.jpg

上图为家长角度发送给老师的常用信息。首先是“要迟到了”,其次是“今天会缺席”,最后是自定义一条信息。帮助家长把最常用的功能标准化做出来,点一点就好,节约家长和老师沟通的时间。

虽然Stream系统很简单,但值得一提的是Alt School的互联网运营思路、数据分析思路。在这些简单的功能背后,Alt设置了这些活跃度、满意度监控:

  1. 总访问量。从总量上来粗看活跃度的升降。

  2. 登陆家长%。比如当周总登陆家长人数/总家长数,来看家长使用stream的热切程度。

  3. 教师使用频率,追踪教师更新信息的频率。

  4. 个性化内容。指的是老师贴出关于学生的高光贴数量/学生人数,用于监控老师是否对个体学生有足够的关注。

  5. 发帖质量。老师所有的发帖都会有一次review。

  6. 老师和家长的满意度调查也会通过stream来进行。

如果活跃度不够,就说明Stream的开发没有打中用户(老师和家长)的需求和痛点,需要继续创新和优化。

家长角度最Cool的功能是可以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Playlist),有助于家校联合进行教学,家长在家里也可以和学生谈谈近期的学习内容。但这本质上是Playlist系统的功能。所以接着开始介绍Playlist系统。

901278016043581003.jpg

Playlist是学生做个性化学习、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系统,在后台的排序也是第一位(上图左侧栏第一行)。所谓Playlist,就是学生正在学习的项目清单,Alt School的老师不再上课,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专属“课表”。例如图中这位学生当前在做的是一份实验报告、蝇王阅读进度、独立宣言阅读等等。从标签上看可以分为Focus(当前),Submitted(已提交),Approved(老师已审核通过),Hidden(隐藏)四个分类,取决于学生的进度。红色标签“due today”是今天到期预警;黄色的是即将到期,比如Due friday,Due 10/25。

老师虽然不再上课,但也并非任由学生天马行空做项目,这背后涉及到Alt School的一个关键性基础建设:课程体系的重新分解与重组。

Alt的教研团队以美国教育部的Common Core教学标准为主,结合了其他两三套教学标准,颗粒化的分解出数千个知识点。

308729197654616074.jpg

以上图的数学科目为例,这是数学的知识结构框架图。左侧是Domain(域,或理解为目录),顶部是年级K(幼儿园)到12年级。大的目录包含:数数(基数)、几何、测量和数据、运算和代数等等。

以第四行的Number and Operations in Base Ten(两位数运算)为例,4年级对应的学习进度条中有绿有黄有灰,其中绿色代表孩子通过Playlist已经完成的部分,橙色是学习中的部分,灰色时还没有学的部分。

举个日常的例子,老师布置一个掷骰子的游戏项目给学生,让学生掷两颗骰子后完成记录,并做加法、减法,完成后交给老师录入系统。在教学体系中,对应完成的是Common Core数学部分的一个条目:CCSS.MATH.CONTENT.K.OA.A.5 (Fluently add and subtract within 5,5以内熟练加减法)。

  • CCSS 就是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美国共同核心州立标准的缩写。

  • Math是数学。

  • K是年级,指kindergarten幼儿园。如果是8年级这里就会写8。

  • OA指Operations & Algebraic Thinking (运算和代数思考),也就是上图中第五行的大目录。

  • A.5是A类目第5条。因为“运算和代数思考”这一目录中有非常多其他知识点,5以内加减法只是其中一个条目。

这套课程体系的存在确保了所有的教学大纲知识点都会被某个活动项目所覆盖,而不会因为过于个性化而漏学。Alt School除了参考Common Core的教学标准以外,也参考了全国数学教师协会标准(NCTM),以及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下一代科学标准)等新兴标准。

(中国也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这里顺便吐槽一下,虽然基础课中国教学质量不错,但课程标准还是美国人定的更细,中国会粗一点,如果作为外行人要home school教孩子,读国外的教学标准会更清晰。)

以上就是Alt的课程体系,像5以内运算这样颗粒度的知识点,数学、语文、英语和其他科目加起来会有数千个,每一个都要对应的安排活动和项目去覆盖。这种梳理需要非常严谨的教育专家和工程师合作投入大量精力来进行,正所谓:好东西是聪明人花笨功夫做出来的。

做完课程体系中知识点的细分和对应,Alt School接着更进一步,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了重组。

256463718018928283.jpg

以上图这个游戏设计项目为例,这个项目的学习过程中覆盖了三个大科目:英语、计算机和习惯。请注意,习惯(habits)在Alt School内部也是科目级别,并列于数学、英语、计算机,很多软性技能的学习进度监控都放在这个科目下。

从Milestones里可以看到颗粒度更细的知识点。比如write informational texts是英语的一个小知识点;goal setting和collaboration是习惯能力科目下的知识点,其他几项可能是计算机知识点。

所以重组的含义就是让项目跨学科进行,一个项目覆盖多个科目的知识点学习,而非单一科目;同时覆盖软性技能的学习,而非单独只是教知识。

对于家庭教育的启示:

1. 用更有趣的游戏和项目去带动学生学习,比如玩骰子学数学(事实上概率论的起源就是赌徒写信向数学家求助,已经连着几把开大了,下一把还开大的几率是多少?)。学生总会问,我学这个是为什么?我为什么要学物理?老师和家长不能回避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的说对你以后有用、考试有用,这会被学生认为是搪塞。优秀的教育是可以通过项目和活动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用处,学以致用,从而越学越来劲。

2. 我们一直鼓励学生创新、跨界,但实际上按科目、按条目教学是束缚想象力的。比如基因,涉及到生物、化学和计算机科学。对基因感兴趣的学生,不需要生物、化学、计算机都修到一定程度再去学,早没动力了。直接学,缺哪块补哪块就可以了。恰恰是被兴趣推动着学,学生才能比同龄人更深入的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点击这篇文章会有一个美国高中生Jack研究胰腺癌的案例故事)

3. 传统的知识型学习性价比很低,因为练不了很多能力。要让学生对所学的东西写论文、做演讲、做研讨,才比较接近项目式学习的精髓。不仅有阅读、写作,还有合作、沟通、倾听、处理冲突和压力等能力的训练。这些软性技能传统学校里是不教的,也从来不考核,基本放羊,让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实习,自生自灭,缺乏教学设计。像Alt School这样科学的在背后进行设计、训练、评估,才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一个要讲的系统是Learning Progression(学习进展),这是teacher tool(教师工具),比它更大一点的叫法是Learner Profile(学生画像)。

先回到这张图,老师在看某个学生的学习进展:

308729197654616074.jpg

这里的绿色(已学完)和黄色(学习中)是可以进一步细分展开的,比如Alt举了一个英语学习进度的例子,点进去可以看到学生读了哪些文章,完成文章后的Quiz得了几分,最细的甚至可以点击进入文章看看学生做了哪些注释和笔记,从中笔记中去看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如果学生的黄色和灰色落后于学期进度,则老师可以去干预,问学生是否需要帮助。

上面的学习进度是按年级呈现的,口径还比较粗。真正日常的学习进度是这样的:

185281706465931108.jpg

这是按月份排序的数学学习进度图。Math下面的第一行是分数条目(fractions as numbers)的完成度饼图,只有一小部分完成了(呈现深绿色)。

为什么只完成一部分的呢?继续往下看,分数、带分数线的分数、分数加减法这三项细分知识点分别的完成进度不同:

  • 分数是M,mastered,已掌握;

  • 带分数线的分数则是P,in progress,进行中,未完成;

  • 分数加减则是N/A,无数据,未开始学习。

这三个知识点构成了分数条目,等三项都变成M,第一个饼图才会全部变绿,这个条目才算学习完毕了。

另外,在时间线上的绿色小点也值得一看。在第二行已掌握(M)的绿色点中我们会看到,前面几个月从白色点变成浅绿色点(浅绿色指学习中),直到2016年2月(Feb,图中字比较浅)才变成了深绿色点,此时学生才掌握了。但之后曲线反而下降了,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复习巩固。

更有趣的是习惯(habits)这个科目的学习进度:

506867484633172664.jpg

Habits被分为好奇心、创新、自律、合作、批判性思维五个子项目。以自律为例,又分为控制冲动manage impulsivity和努力精确strive for accuracy,截图的这个学生都是P(进行中),在右侧可以通过绿线(能力上升)和红线(能力衰退)来看到学生的发展,有时也会退步。(注:在另一个个性化学习系统Summit的PLP也有类似的软性能力细分,貌似是参考自stanford的一套标准,比alt school分的更细。)

这套软性能力的评估是传统学校中完全缺失的,只在一些企业里才会对员工做这样的评估,但却是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环。

549871671054432775.jpg

以上就是最后一个系统Learning Progression,加上Playlist,以及上图左侧的其他菜单(学生Basic info,Documents文档,Notes备注),整体就构成了学生的profile,也就是学生画像。

在系统里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技术细节:第三方工具的集成使用。有一些Playlist的项目是直接使用外部工具,比如Newsela,一个按难度分级阅读新闻的工具,学生阅读低难度的简化版新闻,然后做阅读理解题目,并得到打分后,这些分数会被Alt School记录下来、集成到学校系统中作为学生的成绩,这时甚至都不需要老师来打分就完成了学习和评估。类似的还有练习打字的第三方网站等等。

这些第三方工具背后其实凝结着无数前人开发的心血,利用好这些工具,学生就可以比不会用工具的人领先一步,学习效果更出色,水准有望超过一大批不与时俱进的老前辈。善于利用工具是互联网时代的必修课,而Alt School扮演了一个教研筛选的角色,帮助学生物色了最佳的外部学习工具。

至此我们讲完了Alt School的三套核心系统:playlist,learning progression和stream。但还有几项没有纳入在以上系统中的重要体系。

1.  测评系统

在前面的Playlist中其实包含了一些exam测试,但属于老师布置的小测试,称不上测评系统。

Alt会让学生参与美国主流常规的测评,以对比和主流教育体系下学生的进度、水准,目前主要是采用全美通用的MAP 考试系统(Measuresof Academic Progress),每年可以3-4次测试,覆盖2-12年级。(注:国内最新考试改革的方向也是这样,用每个年级的多个统一测试标准,代替一次性的中考、高考,每年都测。貌似2020年后会启用新统考制度。)

Alt的学生当然也会自行参加其他标化考试,比如SAT SSAT ACT这些学生申请学校过程中最常见的,也可以作为对比主流教育下其他学生的参照系。

至于Alt内部是否有另外一套测评系统,至少从标化考试角度,Alt内部是没有的。但前面提到的学生画像大数据本身就是一种测评结果,应该每隔几年可以产出一些学生的评估报告,会从标化考试难以覆盖的角度去评估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软性技能的评估是一个巨大的金矿,有朝一日甚至有望改变学校和企业录取学生的参考标准。

2. 视频监控系统

目前视频系统还比较初级,其数据没有采集进入教学体系。只由老师选择保存学生的高光时刻,用于家校互动。

3. 开放平台

Alt School 17年会对3所学校开放系统作为试点,这是从200多所候选学校中筛选出来。初期以私立、风格相近为主,比如有蒙特梭利的学校(Alt School号称蒙特梭利2.0,所以风格上比较接近)。暂时先不覆盖到公立和Charter School,把最难的关卡留到几年以后再去挑战。相信中国的学校加入开放平台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Alt School会派人进驻这三所学校帮助他们落实系统、培训使用,但可能一开始一些系统和功能并不是每个学校都会用全,不同学校是会分别定制的。

这里顺便对比一下Alt的系统与另一个个性化学习平台Summit basecamp的PLP系统(Personal Learning Platform,由Facebook提供技术协助):

  • a,开发能力上Alt更强。Alt有50+工程师团队,而Summit PLP平台是得到了Facebook的一个6人技术团队协助,再机上summit本身的一两个工程师。

  • b,Summit的学科痕迹更重,是在学科限制的框架下让学生个性化安排学习时间和顺序;而Alt会更自由,跨学科更明显,项目是可以自定义的,不同学校可以研发不同的活动和项目来覆盖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

这个对比并不一定公允,因为两者都远未普及,也没有一个所学校同时使用两套系统真正对比过,以上对比是出自Alt School的创始人Max Ventilla自己的描述。其实如果和传统教育相比,两者都是个性化学习的旗手,已经非常接近了。

最后,以Alt School的两个系统开发理念结束本文。

理念1:

 “Basically, what we have told teachers is we have hired you for your creative teacher brains, and anytime you are doing something that doesn’t require your creative teacher brain that a computer could be doing as well as or better than you, then a computer should do it”

基本上,我们告诉老师们我们雇佣的是你们创新的大脑,任何时候当你们在做的工作不需要创新的大脑,而是一台电脑就可以和你做的一样好、甚至比你做的更好,就应该让电脑去做。

(Alt School希望最大化老师的个人能力,节约老师的重复性工作时间,让老师可以投入到创造性工作)

理念2

“We encourage staff members to express their pain points, step up with their ideas, take a risk, fail forward, and fail fast, because we know we are going to iterate quickly. ”

我们鼓励教师团队表达他们教学中难受的地方(痛点),想到什么点子都可以一试,敢于冒一点风险,在错误中前进,快速试错,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快速迭代更新。

(对于互联网行业而言,快速试错是非常基础的理念,创新是教不来的,唯一能教的就是试错,试错的多了,其中一点点成功的就变成了创新。

但对教育行业并非如此,行业节奏会慢很多,这也许是教育行业多年来缺乏激动人心的变革的原因。Alt School希望老师们可以习惯互联网的快速试错。如果老师深度参与这个过程,其实老师自己也就变成了需求管理、产品经理的一部分,这种快速试错、改进、迭代的理念,会深入到老师身上。老师改变了,学生自然会被影响,创新就会被传承下去。)

本文转自公众号YouthCareer,作者Robert老师。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YouthCareer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YouthCareer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Alt School个性化学习系统揭秘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