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将经历哪四个阶段?

作者:宁宁 发布时间:

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将经历哪四个阶段?

作者:宁宁 发布时间:

摘要:技术与教育融合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如何解决规模化与个性化的矛盾。

1.pic_hd.jpg

芥末堆 宁宁 3月28日

“当我们真的要构建一种全新(教育)生态的时候,可以注意到,我们的重组与再造会逐渐形成一种终身化、开放的整体性教育结构,这是未来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一种合适的教育生态。”

3月20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吴砥在北师大举办的第二届中美智慧教育论坛上作出这个判断。他认为未来五到十年,教育的生态会因技术而有显著变化。

他从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所走过的教育信息化之路来分析,技术融入教育将会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最初大家都是导入技术,开始一些初步的建设和应用;第二阶段就是非常广泛而深入地在教育中应用技术;第三阶段发现旧体系、旧方法已经不太适应,所以开始深度融入,形成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而到最后一个阶段时,旧体系已经无法装下新思维,这时就会形成一种全新的体制变革。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体制变革是所有改革最后的体现。当所有一切能改的都改了之后,最后就改体制了。”

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宏观层面,吴砥总结,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大概有两个层面,一是应用层面,无论是制作视频课件还是管理系统多么便捷,都归属于应用层面。第二个层面是解决教育里长期存在的规模化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的矛盾。“我们希望非常大规模,同时又希望非常差异化,为每个人提供差异化的教育供给,这是我们今天的教育供给服务改革所面临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 

第二个层面从国外包括国内目前的实践来看,都还未能大规模实现。但吴砥认为,未来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国外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发展轨迹 

在吴砥看来,美国从1996年到2016年的国家教育技术规划,完整呈现了美国教育技术非常清晰的发展脉络。从最开始的重视基础设施,到逐步重视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师培训,再到后来的重视个人发展,最终关注到信息技术下的终身学习。

1996年,美国做的第一件事是为教师、学生配备有计算机的教室,同时连上网络。2000年希望所有学校教师都可以在教室、社区、家里使用信息技术。关于信息技术的维度逐年有新的要求。吴砥说,最初,信息化教学的维度没有被提及,但到后面逐步被加重,提升到一个非常高的要求水平。

教师的专业发展也类似。最初只要求教师能简单应用,慢慢地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深入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个人职业生涯中,直到最后教师成为一个共同学习者的角色。 

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呈现出逐步渗透、逐步深入的典型过程。另外,从指标上看也是如此。2003年,美国公立学校的中小学联网率接近了百分之百。2010年提出必须要推动教育系统的改革,而不是计划性的修修补补。到2016年谈及的焦点已经不是要不要在教育中使用技术,而是如何用技术改变学习。

不仅美国,韩国也非常典型。吴砥表示,韩国也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新加坡与国内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强调政府主导,强调评估,一步一步的五年计划发展过来。吴砥介绍,新加坡目前已经是第四个阶段,先是培训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之后满足老师的不同需要,让老师获得持续的进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新加坡还出台了一个智慧国家计划,其中一项提出要为学习者提供交互式智能学习的应用。

各国都在大力推进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吴砥认为今天已经是智能计算的时代,面对如此变局,谁也不能视而不见。他觉得现在很多学校都在谈及的智慧教育就现时发展阶段来说,并不一定恰当,但它的确代表了一种趋势和观点,“今天我们终于进入到人本时代,以人为本,所有一切以人出发,终于提到了自适应,终于提到了个性化。”

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已经接近于融合的水平

国内的教育信息化从1994年开始,就进入了相对较为快速的发展阶段。不过,“教育信息化”这个词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是在1998年。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里明确提出技术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吴砥介绍,之后的教育信息化就与设计的目标几乎没有差异地在推进,2015年强调应用,2016年提出要逐步进入到融合阶段。 

他给出一组数据,近三年,我国的中小学联网率已经达到87.6%,而2010年的时候这一数据只有25%。另外,现在将近70%的学校都有了WIFI覆盖,多媒体教室覆盖比率达到82.9%。 

“当一个国家的中小学教室的联网率接近90%时候,就逐步考虑到融合的问题,因为基础设施的有无问题已经解决了。”

他还介绍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三个资源体系,定制化的资源、体验化的资源和学校自己的校本资源,这意味着,困扰多年的资源匮乏问题逐步得到改善。现在需要的是好资源,要解决的是“质”的问题了。 

从具体应用层面来看,吴砥分析目前出现一些典型的差异。老师现在最喜欢在课堂教学中用信息化技术教学,但其他环节极少,比如考试环节就很少。大概87%的城市老师比较习惯于信息化教学,很多老师有了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他介绍,武汉市基本上所有的中小学老师都有一个自己的空间,还有老师的空间一天就有9700人访问。老师之间的网上社区已经初步形成。

“今年我们要做一千万的老师培训,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现在成为狠抓的一个问题。”他举例说,在湖北省的咸安区,原来很多农村教学点的学生被家长带走,到父母打工的城市上学,但自从采用了信息化,国家资源平台的课程资源被推送到教学点,很多学生又回去上学。 

从政策层面,吴砥认为已经逐步强调在三通两平台的基础之上构建深入的融合。而从目前的各项指标上看,已经接近于融合的水平了。 

如果展望一下未来2030年中国学校呈现的面貌,吴砥觉得这会是一番新的教育生态,旧有的必然已经被改变。社会所需要的人改变了,这就导致教育系统在应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时,不得不改变培养目标。

他归纳,未来中国学校的面貌应该是法制性、国际化、公平性和差异化,核心目标是为每一个个体的发展提供无限的可能。 

“信息化的社会或者说未来我们整个社会形态中将更加重视个体,个体的关注(度)变得前所未有。”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将经历哪四个阶段?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