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汪琼:如何根据数据改进慕课质量

作者:汪琼 发布时间:

汪琼:如何根据数据改进慕课质量

作者:汪琼 发布时间:

摘要:设计 MOOC=设计内容传递策略+设计学习支持功能

1.jpg

汪琼,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根据汪琼教授 2017 年 1 月 14 日在“第四届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创新论坛”上的发言整理。

我今天想跟大家交流的是我们团队这一年在做的一些事情,我们是在做 MOOC,那我们做 MOOC 的目的,作为北京大学我们主要是想研究 MOOC,所以我今天的题目是怎么用数据来改进我们的MOOC设计。

刚才我听到王校长也提过说微课实际上是个预先设计好,有很大的问题,MOOC也是一样的,但是从目前来说的话,MOOC它会有一些做法,其实这些做法微课也是在做,也有可能就是满足我们的教学需要的。

2.jpg

之所以做这样的一件事情,是因为我们团队在过去的两年中间开发了四门MOOC,累积选修人次大概是28万人次,能拿到合格证书的有两万人吧。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些课程上线之后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需要改进,从哪个地方改进,我们就需要数据。

3.jpg

另外一点,我们大概做了一年多之后,发现老师和包括各地的教师培训也比较认可这种方式,作为教师培训的一种形式。后来我们就与爱课程网合作策划了一个项目"中国教师教育MOOC",我们第一期已经有九门课上线,第二期也有九门课通过了初审。

4.jpg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的一个项目,作为一个项目它的质量的保障,我们一样需要数据的。

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的一些体会和认识,比方说我们在开发慕课的过程中间,我们感觉到慕课的设计和以往传统的课程设计有什么不一样?第二点,慕课现在的平台能够给我们这种教学设计师提供什么样的数据,来帮助我们改进。我们是怎么用这样的数据来改进我们的课程的?跟大家做这样一些分享。

5.jpg

首先关于慕课的认识,太熟悉了,慕课的形式确实是,看上去就是一个视频,有些文档,有些练习,来帮助学生检测他掌握的情况。还有论坛,论坛中间有大家的经验分享,还有对课程知识内容的交流。大概形式上是这样。

6.jpg实际上当一个慕课在运行的过程中间,就像是一个没有人开的火车一样,什么意思?它是预先做好的,即使这时候我们有平台,有助教在,助教也很少再去改变内容。所以我们可能只是答疑的工作做的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甚至教授都不出现的,所以大家可能会质疑,慕课如何保证质量?

7.jpg

实际上我们是可以看到一些做法的。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沃顿商学院一个会计学的课程,两年前我这个论坛上放了这个例子,他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实际上这个老师在做微课的时候,他对于这个学生学到这块知识会出现什么问题,他是清楚的。所以他用虚拟学生的角色,讲到这里就让学生说,这里怎么回事,怎么样,怎么样,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老师出一个小窗口,来回答这个问题。微课老师如果能够把他的教学经验,提前做好准备的话,是可以适应这种变化的。我记得刚开始的时候,人工智能MOOC上线的时候16万人选这一门课,大家都会说你怎么能教16万人?老师回答说我这是课程啊,一个课回答下来也不过20-30个问题,教学课程就是这样,它不是发散型的,还是比较好应对的。

8.jpg

也就是说,一个好的MOOC的设计,我们要做的事情虽然看上去是在做慕课的内容的呈现,但实际上是我们老师要把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经验融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我们的课程。也就是说在慕课的教学设计中间,或者说包括我们现在如果说真的要做微课的话,我们是需要考虑到学生会怎么学,学生在学的课程中间会发生什么样的问题,这才是以学生为中心,不说给学生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教学法我们叫做just in time教学法,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根据学生,在学到这个地方,它会出现的问题来及时的方便他、纠正他,那这才是我们真正的just in time。

9.jpg

那其实这样的形式和方法我们在课程设计中间,会看到了很多,包括说MOOC平台现在支持我们的视频停顿提问,它是在模拟老师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会对全班同学提个问题,是不是?所以这些都是预先设计好的?这些问题他可能是对前面讲的总结,也可能对下面的问题导入,所以它的根据目的不同,它可以有很多的做法。包括在论坛上,我们老师也可以预先设计好一些活动帮助学生消化吸收。

10.jpg

所以说慕课的教学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什么?他是要设计学生的学习体验,而这种学习体验的设计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内容传递的一种设计,一部分是学生学习支持方面的一种设计,所以这可能是慕课的教学和传统课程设计的一个区别,传统课程设计的时候,老师是在讲课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表现,然后随时调整,但在慕课中间就是需要你的经验,需要你根据之前一些教学的体会来做,这是我们在慕课设计的时候可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11.jpg

具体到内容设计这块,大家都知道慕课,我们的视频是主要的教学传递方式,但是这些视频都是碎片化的、短小的视频,需要我们把知识点打碎,打碎之后我们还需要给学生重构起来,提供一些帮助可以重构知识的Context,这个context就决定我们的MOOC设计绝不是把一段长视频切几段,切几段是刚开始的时候解决的问题,真正好的慕课设计,要支撑知识重构,这种重构要求有context。碎片化对我们的冲击是很多知识是利用零碎的时间学的,学到后面可能就忘了前面学了什么。我怎么建立起这样的一个整体化东西,可能就像我们当年的记忆树一样,是我们需要有一个故事情节,需要有一个整体线索把这些碎片化的知识串起来。过去,我们老师那种视频把它切切切的那种方式,然后觉得很自然,我这个讲课是一个系统的脉络是有知识图谱的,但实际上来说是什么?

老师对课程有专业性的知识图谱,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没有,是一个新手。所以说我们现在会看到好的慕课设计,而且最近几年出现的越来越多的慕课设计开始加入了情境的环节,开始讲故事,开始串故事,把知识内容用一个场景串起来,那这是为什么要这么做,就是因为针对我们碎片化的学习,我们需要有这样的一个特色和特点,为了减轻学生的认知复杂,所以这也可以看作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支持,同时也是我们内容传递方面的。

12.jpg

另外一个学习支持方面,大家会说到学习MOOC的学生他的学习动机是不统一的,所以这造成了慕课的辍学率非常高。那么我们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用到这种动机模型,比方说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之类的,内在动机我们会设计一些任务,类似游戏化我们去吸引他。外在动机可能他有他学校要求学MOOC或怎么样。实际上,我们会发现光有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其实还是不够的,不够在哪?我们会在我们的课程中发现很多老师他是有心无力,什么叫有心无力?就他自己一个是工学冲突,矛盾很大,他还不太具备网络学习的学习能力。

13.jpg

那这种情况下,其实作为慕课来说,我们是希望如果老师有兴趣来注册了,我们就把他留下,让他转换成我们的学生。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刚才讲到慕课教学设计在学生支持这一块的话,我们主要支持的是把不具备网络学习能力的老师和学员,在过程中间,我们让他习得网络学习的能力,让它变成一个能够自我调节的学生,如果他这个做不到,那么我们就通过各种方式,让他比如说他不会时间管理,那我们可能多次提醒他或者说发挥合作学习的力量,同伴的作用来督促他。诸有此类,这些都会设计到我们的课程中间去。

14.jpg所以我们这几门课开下来,包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就觉得慕课的教学设计其实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地方,它不只是在内容传递碎片化的学习,怎么更好的组织、怎么分解、怎么更好的利用的问题,也不只是说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知识让他们去说,去讲,还要给他们提供各种支架,包括网络学习能力的支架,都是要综合设计进去的。那么如果要想做好这样的设计,数据就是我们改进课程的一个很好工具。

15.jpg刚才前面几个老师也说到了其实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最大的希望是我们可能记录数据。我们可能会记录数据作为评估也好,评级也好,这可能是对学生的评价,对我来说更多的想的是它如何改进我的教学。

16.jpg比方说就是我们一门课的一个数据,传统的,我们拿数据去看成绩对不对?从这个成绩,我这还没有做复杂的相关性分析,这么打眼一看就可以看出来,我肯定这个测试的第二章有点难。就开了两期,这章第二周都要比别的周要低。我的第二周我就要去考虑一下去看看我的题,我是不是考的太难了,或者第二周的内容是不是太多了?这可能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数据来帮我改进的一个地方。

17.jpg在北大,我们在coursera上是有课程的,coursera每周会发一个报告给我们,他对每一门课程会发一个信息,如果这门课程有歧义点,比如这就是我收到的一个歧义点,这一周的第几道题,没有一个同学做对,就把这信息反馈给我们这个学校的管理团队,那管理团队的话,这道题为什么这周学生没有一个做对的,是不是你这个不清晰,如果确实我的题目出得含糊了,就得改进。觉得没问题,那这时候你就要回去看你的视频,这样的信息是帮我们在预警。

18.jpg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数据,一门课的数据,它其中有一道题,这道题它问的是Java出现的年代,答对答不对的差不多是50%对50%,那其实可能就要考虑,你有必要问他是哪年出的吗?这道题可能就没有什么太大意义对吧?大家也不是那么清晰,所以像这样的题目,就是帮助我们去改进,改进我们的课程材料,这种材料过去靠人工是非常费劲的,但是靠数据我们可能会做的比较好。

19.jpg这是Idex上的一个dash board,可以看到的蓝色的是视频,这是一个视频的数据。深蓝色的是看多次的,我会发现这个视频中间有几个点上被看了多次,那对于老师来说他就可以点击这一块,它就可以看到这块是讲什么的?那如果这一块讲的一个知识点是比较难的,学生看多次是自然的,那如果是这一块讲的东西其实没有那么复杂,为什么要看多次?那可能是我没讲清楚。

20.jpg所以说我们确实可以通过用数据来帮助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帮助我们改进内容设计。这一块,dash board 这一块,我今天想说的,我更在乎的是了解学员,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慕课曾经的理想是只要想学的人,我都让你学,但最后发现,学的人都是有学历的人,都是有能力的人,什么问题?就是我们在这块做的不够,有的人网络学习能力不具备,我们没有帮助他。

21.jpg这是我们的一个数据,这个数据挺有意思的,这就是为什么从我们的数据中间了解我们的学生。我们明显的感觉到,在五周的课程里,到快结束的时候,三周之后,每个视频后面都有一个视频文档,对应的文档就相当于台词的文档,到最后怎么样?看文档的人超过看视频的人了,匆匆地应付考试,是不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可能就提供一个文档就够了。有时候我们可能也许不需要把什么东西都做成视频,是不是?这也有可能对不对?所以这一块它其实就是我可以再去往下做研究的地方了。

22.jpg还有大家会看到我这有几峰值,这个峰值高的地方是什么?就是每次交作业的deadline。那我可能就会关心,这是因为他们在讨论我的交作业系统吗?还是交作业的题?还是说有一批人他实际上是有拖延症的,这个时候慌慌张张的。那我是不是提前应该有点预警。应该提前提醒他们。

23.jpg这个可以看到所有最高的是什么?每周一般有3个到4个活动,4个活动时候,第一个视频看的是最多的。那也是说我会发现有一堆的浏览的人,浏览的人在干嘛呢?说是汪老师,我看看你的课在讲什么?然后他总是打开第一个,每个活动看一看第一个就走了。可能是他的一种浏览者行为,那如果说我在乎转化率,就是他看了,我还想让他看后面的,那视频我是不是应该用心的设计?

还有一个很搞笑,让我觉得也是需要注意的,我们有个导入,我们觉得碎片化就需要每一周的时候给学生做一个导入视频,或者提醒她对这一周要做的这个任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一周以后,这个导入视频就看的特别低,那是什么意思?我的导入视频做得不好,或者说也可能是实习老师不重视学习方法,他没有认识到这种导入对他整个周学习的影响。

24.jpg25.jpg所以说我们从这样的一些数据中间可以看到学员们的学习特点,而这种特点就可以帮助我们改进,那这是我们的一个实验,就是我们因为刚开始翻转课堂,刚开始的时候老师不知道你们这课不是实时的,第二不知道我早上去看课件我怎么点播有很多平台的问题、我们网络学习能力的问题,我们就会做一些这样的手册,或者是做一些练习、发邮件提醒,这实际上是在帮助他们去适应网络学习的时间管理,包括一些基本的技能。

他第二次的时候,我们后来再改的时候,就加了一个准备篇,准备篇里我们有意识的去设计了一些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让他们去把那个流程走一遍,让他们了解怎么交作业、怎么互评。

26.jpg这是我们之前的一些做法,包括我们之前还有一个讨论区发帖子,或者互评的时候评语写的都特别简单,很多老师的评语就是写的不错很好,没了,但我们想的互评是什么?我们会提示说好,好在哪儿?你有没有更好的建议给我,让我改进?所以我们还会设计一些讨论区进行分享。你需要什么样的评语,你觉得什么样的评语对你有好处?之后就会发现还是会有一些明显的变化,也就是说如果在我们的课程中间,我们考虑到这个学员的这样一些网络学习能力,我们做点相应的调整,是有可能让他学得更好,也有可能留住他,这是数据可以给我们带来的帮助。这是我们的一个研究。

27.jpg那么我们的另外一个研究,让我们去了解有一批老师在我们的课程中间是反复注册的,我们最关心的一个群体,为什么?

28.jpg因为我们当时做这个教师慕课的时候,我们是希望把慕课做成教师发展社区,我们欢迎这些老师经常来。也就是说像过去的培训,可能培训完了以后我就去学下一个了,我想再去上这个培训,单位都不让我来的,你享受过这个待遇了对吧,培训过了,就不会再给我这个机会。但很多老师会发现,我去学完一次培训的时候,其实我不是百分之百地掌握,我甚至可能只掌握60%,我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我是很希望回去参照理论,或者找老师再去咨询,或者说我在实践中间我有体会的时候,特别想去跟别人分享。这种时候,如果没有慕课的话,我们就可能会成为一个教师发展的社区,这是我们的一种理想,但实际上现在我们离这个距离还很大,还很远。

29.jpg我们的翻转课堂七期大概有一万五,真的是回来的老师,年龄跨度上也是什么都有。

30.jpg这个是这些回来的人的成绩,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是第一次的成绩,这是第二次的成绩。有一批老师他实际上不在乎成绩,他就是来看一看,他可能就是关心内容的。有的老师开始成绩不好,第二次就高了,他可能是进来课程晚的。还有一批老师第一次就很高,但是他还会来,这批老师就是我们很关心的老师,有可能他们把这个作为教师发展的园地。还有老师第一次就也还不错了,后来及格了,还要拿优秀的,这也是一批老师。

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重点关心的就是合格以后还注册的老师。这是我们想的,是不是有研究的味道,或者有教研味道的老师。我们按照他的行为可以分成几队,我们现在想做什么事情?就是如果真正要把它变成这样的一个社区,我们希望这些合格后的老师再回来,他们能够帮助其他的老师,他们能够成为我们这个社区的助教,成为我们的催化剂,会把那些老师的问题解决了。

31.jpg

那我们会发现这样老师的学习特点。从这个特点上可以看出来,他确实是有针对性的来,然后我们也去比较了他们的第一次学习和第二次学习和其他老师的区别,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一些老师,真的都是有自我调节能力。他们会很主动的学习。会在交作业前将作业交给我。其它的老师可能卡住那个点交,或者很可能就错过了。我们是互评的,错过了就没法交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会发现就是有一批自我调节能力强的老师,那么他们可能是,已经在主动地把我们这块当作是他们发展的一个园地,从成绩上来说也是高的。

这个是我们对他的点击率做的分析,他再次回来看什么,这些老师在看什么,一个是看操作,比方说我们第三周讲怎么做微课?有一大堆软件的使用。就很多老师看这个去的,但是,更多的老师是来找理论,这一方面,我觉得也可能是我理论讲的不透他们在反反复复来看。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慕课是想给老师提供实践理论中间的指导,他们是有需求的。

32.jpg这是我们的一些数据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团队有一个体会,确确实实研究会引导我们看什么数据,看数据能不能给我们一个说法。但是更多看数据多了,就会拿着玩,这么玩,那么玩,就会有一些假设出来,这些假设虽然不是什么大的学术上的假设,但可能会对我们的质量提升是有帮助的。我们很想再继续这样一个话题,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团队和我们一起来研究,我们怎么来更好的设计慕课,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间,包括碎片化知识传递的策略和学生体验的策略。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创新论坛”。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创新论坛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创新论坛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汪琼:如何根据数据改进慕课质量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