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校长职级制改革启示录:摘“官帽”成就一批名校长

作者: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

校长职级制改革启示录:摘“官帽”成就一批名校长

作者: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

摘要:校长“路演”你见过吗?

lecture-2044577_960_720.jpg

(来源:pixabay)

“路演”对很多中小学校长而言,也许还是个有点陌生的概念。但山东潍坊高密市近日就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采取笔试、面试、路演等形式,公开选录了27名教育后备干部,作为当地校长人选的重点培养对象。

用同样的方式,高密市还选出了4名“凤城名校长”,入选市政府特聘人才,享受专项津贴。中小学校长享受这种殊荣,在当地还是第一次。

“办好教育,首先要有一批好校长;要出一批好校长,首先要有适宜校长队伍成长发展的体制机制和良好环境。”高密市教育局局长杜启强说。从1999年开始,高密在山东率先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带来了当地教育生态优化、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密持续不懈深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带给我们颇多有益的启发。

走出迷惘:去行政化,摘下“官帽”当专家

为什么要搞校长职级制?“高密的校长职级制改革从一开始就不是贸然的单项突破,而是有深厚的背景铺垫和改革基础。”高密市教育局副局长姚灵光说。

姚灵光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高密市先后实施了教师聘任制改革、班主任职级制改革、教研组长职级制改革,实现了职员分级聘任、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下一步如何改革?当改革进入一个平台期之后,很多人开始迷惘,不知道路在何方。

“当时,校长就像官员,有行政级别的校长属组织部门管,没有级别的属乡镇党委政府管。”姚灵光说,“因为校长管理人权、事权脱节错位,教育部门专业管理不畅通,原有行政化管理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校长管理不得不改了。”

1999年秋,高密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的实施方案》,拉开了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序幕。随后,256名校长进入第一批职级管理队列,成为改革的“吃螃蟹者”。

“按照改革方案,设立校长职级,从高到低分为特级校长、高级校长、中级校长、初级校长四级,高级、中级又各分三个档次,初级分两个档次,总共四级九档。引导校长脱离‘官本位’的思维和发展取向,向专家方向成长。”杜启强说。

配合职级制改革,高密市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发放校长职级工资,职级越高,聘任条件越严格,待遇也就越高。

“这一改革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校长要转向专业化发展,不干事光想当官的校长混不下去了。”高密一中校长韩金洲说。

韩金洲原来担任高密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取得校长资格后,毅然辞去副书记,通过竞选当了校长。在他看来,当校长更能实现自己干教育的理想和价值。

教师、校长工作积极性被激发出来,教育综合改革顺势推进,高密在多个领域站到了教育改革的前沿。

2004年,高密市继续推进改革,迈出了学校去行政化的关键一步: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全市36名副处级、科级校长摘掉“官帽”,人事关系从相关部门转到了教育局,全体校长从行政管理转轨到职级管理。

“这一改革真正减少了各种会议、应酬等行政干预和上头的‘婆婆’,引导校长把精力转到办学上来。”姚灵光说。

告别“官场”回归学校,中小学校长呈现出新状态:参加听课教研的多了,走近师生的多了,坐下来研究事的多了。据统计,高密校长坚持上课的达到80%以上。

校长带领教师专心办学,涌现出一个区域名师名校长群体,也创办出了恒涛双语实验学校、高密四中等一批新的优质学校。

超越彷徨:竞争创优,分类考量评聘职级

在持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校长职级制改革难免遇到一个又一个改革发展中的新问题。时间一长,有些人也会产生彷徨情绪。比如,有的人就提出疑问:这么多校长,凭什么有的人高至“特级”,而有的人只是个“初级”?

去年,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张新华就被评为特级校长,登上了校长职级的“塔尖”。全市特级校长仅有2名,他又靠什么“上位”?

“以前,校长的行政级别是上级组织任命下来的;现在,校长的职级是靠自己干出来的。”高密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孙烈勇说,“有业绩就有地位。”

高密市规定,校长职级一年一评,突出业绩、实践和能力导向。考核结果与评聘职级正相关,谁得分高,谁就享受高职级。这样一来,校长就有了“品牌价值榜”,高下一目了然。

张新华先后在三所学校担任校长,在哪里干,哪里就出彩,三个学校都成了特色名校,办学水平有目共睹,所以职级高居榜首。

“为了确保公平,针对不同规模、不同学段、不同性质的学校,我们创建了校长分类考核、分类评聘的机制。”杜启强说。

按照这样的思路,校长分普通高中组、城区初中组、农村初中组等9个系列,每个系列分别“量身定制”考核办法。对无法类比的特殊教育学校等,则划定阶梯分数段,达到哪个分段,就评定为对应职级。此外,无论哪个系列,要想聘到高级职级,必须要有在农村担任校长的经历。

新的考评机制还盘活了校长轮岗交流。仅2016年,高密就有6名校长志愿参加教育扶贫,从城区学校、中心学校下到偏远、薄弱农村学校任职。5年前,姚哥庄小学积贫积弱、困难重重。青年校长周军清到任后,该校办学水平跃居全市前列,从城区回流的学生达到300多人。

“教育部门每年根据考核对校长职级进行动态调整。去年28名校长提升了职级,38人降了职级。”孙烈勇说。

那些不再适合在校长岗位上干的人怎么办呢?针对这一问题,高密市专门建立了刚性退出机制,列出违规办学等4条“红线”,对触红线者分别给予降到末等职级、退出职级甚至免除职务等处分。去年,就有1名校长受到处分被免职。

这样的校长评聘机制,既保障了校长职级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也盘活了教育资源。校长不必担心自己的业绩得不到认可。

改变生态:从“管”到“治”,优选校长自主办学

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激活了教师队伍,也改变了整个区域的教育生态。

“高密自推行校长职级制以来,组织部门不再安排党政干部到学校当校长,校长由教育部门统管。教育部门则积极转变管理职能,从创新校长选用机制着手,探索管办评分离,提升教育现代化治理能力。”杜启强告诉记者。

为此,高密市逐步创建了校长准入机制,配套完善后备人才培养制度、校长选聘制度、任期管理制度、校长交流制度。也正是这一项项制度,从选好苗子到提升岗位管理水平,促进高密逐步建立起了一支优秀的校长梯队。

校长结构优化了,高密市又进一步深化推进管办分离改革,在管住底线的基础上,放权支持校长自主办学。

“这项改革推开后,校长有了用人自主权、决策管理权、资源支配权,为校长自主办学解除了体制机制上的束缚。”陈余彬说。

校长自主办学,谁来监督校长行使权力呢?高密从“管”到“治”,启动了社会民主参与评价和治理学校的模式,在全市中小学建立健全“四会一章程”制度,学校办得好不好,让大家来评议。

“‘四会’是办学理事会、家长委员会、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分别由政府、社会、家长、教师各个层面的代表组成。‘一章程’则是指各学校建立办学章程,校长必须按章程办学。”姚灵光说。

结合推进依法自主办学,高密市还实施名校长带动战略,组建了47个办学联盟,促进学校融合发展、校长抱团成长。同时,放开校长任职年限,让那些特别优秀的特级校长可以干到65岁。

有了这样的导向,校长们放开手脚,创新思路办好学校,形成了高密三中的创新教育、文昌中学的愉悦教育、北关小学的“云课堂”等办学品牌,好学校越来越多了。2016年,高密教育工作群众满意度位列潍坊各县区评比第一名。

“推行校长职级制,实现了让懂教育的人办教育,提升了公共教育服务水平。”高密市委书记杨建华说,“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专家型校长培养,努力创办更好的教育。”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报 原文标题《摘“官帽”成就一批名校长——山东高密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启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中国教育报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中国教育报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校长职级制改革启示录:摘“官帽”成就一批名校长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