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记者手记 | 钱变多了,但教育还没学会和资本“共舞”

作者:怡彭 发布时间:

记者手记 | 钱变多了,但教育还没学会和资本“共舞”

作者:怡彭 发布时间:

摘要:“花钱”也是个脑力活儿。

微信图片_20171003004117_meitu_1.jpg

芥末堆 怡彭 10月5日手记

前几日,和一久未见面的业内朋友小聚,开口却还是万年不变的老问题。

“怎么样,最近感觉有什么值得看的吗?”

“感觉好像,也没什么新东西?”

“好像是的……”

好未来新东方作为TOP2仍然让人仰视地一骑绝尘,那些已经“跑”出来的在线教育公司也在不断公布越来越亮眼的数据。但相比之前两年,已经很难再听到更多看似能够带来颠覆的新模式、新技术和新公司出现了。当移动互联网大潮褪去,教育这个本就快不起来的行业,似乎再次变得,有点无聊?

当然不是。

当恶性竞争和老板跑路成为一股风潮

《人民的名义》在2017年春天火遍了整个中国,也正是在这一年,芥末堆得到了一个“教育圈中纪委”的别号。原因无他,只是在过去的近十个月里,嘴仗、互撕和跑路等等各类负面事件,开始成为这家行业媒体头条位的常客。

比如,“小猿搜题”和“猿辅导”在八月上旬被多家媒体指称暗藏大量色情信息,评论区“性暗示意味浓重”。小猿搜题随后召开媒体发布会,公布了包括违规信息上传者IP地址在内的证据,表示此事是竞品公司“作业帮”的蓄意抹黑。现在,两家公司互诉对方不正当竞争的官司正在等待法院开庭。

除了明面上的“互怼”,还有水面下的暗战。随着在线外教的市场越来越大,各大媒体上的负面报道开始层出不穷。同在八月,上海的哒哒英语发出官方声明,希望同行能放弃“黑稿思维”,算是将“公关战”挑明放在了公众的视野下。几乎每一家都表示自己是真正的受害者,至于真实情况,“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猜?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可能还要数vipabc的改名事件。就在我们还没从曹云金被师父收回名字的热点里回过神来的时候,中国第一家在线教育“独角兽”公司也不得不接受同样的命运。从一月将少儿课程由vipabc jr改为vipjr,到最终成人业务改名为tutorabc,这家把姚明巨幅广告挂在陆家嘴上的公司,最终没能留住自己的“云”字。

郭德纲经常念叨“同行之间才是赤裸裸的仇恨”,看起来教育行业也不太能免俗。一个可能更糟糕的事实是,这些怼人或者被怼的公司们,代表的可能已是这个行业的上限。毕竟只有活下来的才有力气怼人,而活不下去的已经跑去坑家长学生甚至是自己的员工去了。

稍久的如半年前的小马过河,一出金蝉脱壳将不堪重负的原公司破产清算,只留下被欠薪的员工和无课可上的学生,另一边轻装上阵的新公司却已经开始招生。而在高档商圈布下数十所店面的星空琴行,在9月初宣布关店后至今也没能给出令家长、老师满意的解决方案。

“我也是够倒霉的,报名聚智堂跑路了,刚报星空琴行,星空琴行也关了。孩子他爸说以后不准我出来给孩子报班了。”可能这是所有类似事件的收集中,令芥末堆编辑部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当这样的事件一件接着一件,或许每个教育从业者就都必须去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消费者们最终习惯于在报班时战战兢兢地碰运气,教育行业会变成怎样?

互联网+教育,流量可能没那么万能

放过在倒闭事件上令人遗憾的处理方式,小马过河与星空琴行在经营上衰败都与它们对“互联网+”的探索有关。不管是小马过河加入大量App的线下一对一,还是星空琴行以O2O打造素质教育闭环,最终都被证明不是一个好“生意”。

这可能不是孤例,2013-2015年出现的成千上万家在线教育公司中,现如今怕也只是每个细分赛道的前几名活得还算不错。如果去总结那些失败的经验,对流量的过度看重是许多公司犯下的最严重的错误

O2O、平台与工具,可以说是曾经炙手可热、如今无人问津排行榜上的前三名。略过已被公认为不可行的O2O不谈,除打出人工智能概念的流利说外,以工具起家的教育产品还未看到实现规模化收入的通用路径。而巨头旗下不温不火的在线教育平台们,也正在悄悄退居二线,甚至传出某巨头将打包出售教育平台业务的“小道消息”。

诚然,互联网创业领域有着“搞定流量,盈利就不是问题”的思维定式,BAT三巨头也都是依靠各自业务圈住流量来收取“买路钱”。但在低频、非标、选择成本高昂的教育领域,仅把流量做好还远远不够。

流量获取→获客转化→服务口碑→续费转介绍,O2O、平台与工具们只做到了第一步。而“卖线上课”成为被市场认可的商业模式的原因,就在于它完成了这个“循环”。互联网改变了教育的形式,但并没有改变已存续多年的商业模式。

即使是以流量起家的在线教育公司,也需要做好服务获得口碑才可能成功。对于工具、流量与变现的关系,猿辅导联合创始人帅科曾这样去解释:“数千万注册用户级别的流量,也只会在起步阶段有一些帮助。要把猿辅导长久做下去,必须是让课程的口碑不断延续下去。”

而在平台方面,也可以看到不断下沉参与教研、服务的例子。不管是网易云课堂的微专业,还是有道推出的“同道计划”,都已不再是单纯的流量+技术供应商。

对于成功的在线教育来说,流量终归只能是必要不充分条件。

教育与资本,如何共舞?

职业特点,每天的任务是和各式各样的“教育人”们聊天扯淡。而2017年最大的感受可能是,大家都很焦虑。

投资人很焦虑,已投项目还未退出,能入法眼的新项目也少之又少;被收购的企业很焦虑,业绩对赌完成不易;亟待上市的大公司们很焦虑,二级市场的大门似乎转瞬即闭;甚至巨头企业们也无法避免焦虑,民促法与上海培训机构政策带来了太多不确定性。

曾听说有急需“买收入”的公司直接将洽谈投资的会面变成收购谈判,也见到过宣布喜讯却仍然“面色凝重”的企业发布会。过去几年,资本市场正前所未有的关注、看中教育资产,但或许在与资本的“合作”上,这个行业还没真正准备好。

电影《中国合伙人》上映后,“教育求稳、资本求快”成为了一句流传度甚广的金句。但几乎所有人都承认,教育距离理想状态还有很远的距离,对其的创新也必然需要资本的帮助。

或许我们还需要上百亿美金的投入来改造教育,但现如今最大的问题可能已不是筹钱,而是怎么用求“快”的资本做出更好的教育。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记者手记 | 钱变多了,但教育还没学会和资本“共舞”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