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GET2017】北京大学宋映泉:教育公益干预项目如何才能效果显著

作者:西瓜 发布时间:

【GET2017】北京大学宋映泉:教育公益干预项目如何才能效果显著

作者:西瓜 发布时间:

摘要:教育公益干预项目更需要一个效果评估框架。

嘉宾22.jpg

芥末堆 西瓜 11月21日

11月16日,GET2017教育科技大会“教育公益论坛”上,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映泉以“为什么一些教育干预项目效果不显著?”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

宋映泉从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出发,指出人口流动对于农村儿童受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依据实际的调研将受影响儿童分为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回流儿童。在分析了以高辍学率为集中体现的农村教育面临的挑战,宋映泉分析了随机控制实验评估下的4个教育干预项目,通过对4个项目的不同影响的差别、有无影响的差别的可能影响因素的考虑.

他认为,一个教育公益组织在做项目设计时应该考虑多种因素,如干预内容、干预时间、干预强度、干预对象精准度、干预成本等。最后他表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家庭被破坏,政府和NGO的干预项目发挥着“替代母亲”的重要角色。

以下为嘉宾演讲实录(芥末堆略有删减): 

很荣幸参加GET大会,我来自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所是由财政部和教育部在北大所建立的关于教育财政投入、教育政策实施和设计、教育政策研究的机构。该机构是用数据说话,以实证为特征,他不会为教育部、财政部背书。所以我们非常关注公益行业的一些干预。在过去,我们也跟教育公益组织做了一些项目,为他们做了一些项目评估。在前些日子还做了一些关于支教行业的研究,也结识了不少公益界的朋友,所以很感谢能够有机会做这样一个分享。

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为什么一些教育干预项目不显著。副标题是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教育的挑战与教育公益项目设计。在这些方面,我会给出一些框架和一些需要考虑的元素。

在开始之前,希望在座的嘉宾考虑两个问题:问题一,咱们思考当代中国的农村教育,一个必须要考虑的背景变量是什么;问题二,一个教育公益组织,在做项目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我今天的演讲提纲如下:

  1. 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教育挑战。

  2. 随机控制实验评估下的几个教育干预项目。就是通过严格的随机控制实验,按照随机实验的评估方法,最后发现有相当多的干预是没有效果的(至少是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效果的)。

  3. 关于教育公益项目有效性和可持续推广的一个框架。 

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教育挑战

第一个是城市化,我想大家都非常地清楚,我们国家从80年代以来到现在迅速从一个农业化的国家,变成了现在60%左右的城镇化。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格局变化。城市化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大的背景,需要被考虑。

1.png

人口流动从80年代早期开始,当时大概只有50万的人口流动。当时我们国家刚刚改革开放,人口流动是非常少的。从90年代开始2000多万,到2014年是2.5亿,达到最高峰。现在有一个回落的趋势。原因可能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有可能是特大城市严格控人制度。

1.png

大概有多少人在流动,看百分比的话,其实并不是绝对数量这么多。中国是一个人口流动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是人口流动率相对来讲并不高,20%都达不到。与美国相比,美国近110年的人口流动的情况中终身流动(跨州流动)是30%左右的流动率。而中国的人口流动其实是指离开户口所在地半年,所以中国跟美国比起来,人口流动方面还算僵化,虽然规模已经非常大了。

随着人口流动,带来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这是受人口流动所影响的。除了这两类儿童的话,还有一类儿童是我们平常没有太注意到的,这跟城市的人口管制有关,同时也跟教育制度的设计有关。户口与教育资源的供给密切相关。所以有另外一类儿童叫回流儿童,这是一个比较少被注意到的群体。在过去几年的研究当中,我们注意到这群儿童是需要特别需要关注的。需要说明一点,我们不是给他们贴标签,但是我们需要确认这个群体的存在。他们有不一样的一些特征,所以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1.png

关于留守儿童大家关注非常多了,国务院非常多的文件说要各部门协调关注这个群体。在2016年2月14日那天就发布了一个由民政部牵头,由23个部委来协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一个文件。去年年底11月份公布的摸底数据是902万。这个数据和学者的统计口径是非常不一样的,当然902万的数量已经不少了,这是按照非常严格的标准统计的,也就是完全没有父母照看的孩子的规模。

如果按人民大学人口所的人口普查数据来看的话,实际上在2010年,0-17岁的孩子,有超过三分之一为人口流动所影响,数量应该有将近1亿,其中有6100万的留守儿童,3581万的流动儿童。2015年的普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的数量稍微有所减少,又回到5800万左右。不同年龄段的规模和比例是不太一样的,孩子年龄越小,比例越大。0到5岁的孩子有43%被人口流动所影响,这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回流儿童有多少呢?我们现在还没有国家统计数据。其实可以推断,大多数跟父母到城里的流动儿童,如果他们有上学的意愿他们都会回去,所以我们可以做一些推断。北大联合哈佛大学、中国社科院、首都经贸大学的学者,在两个省做了一个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查,在4、5年级的学生当中将近17000多份问卷里面揭示了一些回流儿童的情况。

1.png

在这个群体样本里面,父母都不在家的是36%,仅母亲外出务工的只有3%。这个比例看起来少一点,但是其实这个群体也值得关注,因为母亲外出打工的3%,可能是父亲比较弱一点,这种家庭更容易不健康,孩子的问题可能更大,我们的研究也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父母双方都在家的只有40%。

我们发现在我们的样本里面20%的学生是回流儿童,在父母外出打工的这个群体里面是30%的样子,跟其他群体比起来,这个群体会睡眠不好、抑郁风险增加,在校园关系上更容易被欺负,同时也更容易欺负别人,表现出低的自尊水平,抗虐力降低,阅读习惯相对不好,留级的可能更大,这就是回流儿童面临的挑战。所以,回流儿童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群体。

1.png

接下来会讲农村教育面临的一些挑战,过去有一些研究发现农村教育一个挑战就是,在初中阶段就有非常多的孩子辍学,比例非常高,可能在63%左右。我们的研究发现初一和初二年级的孩子辍学率差不多30%到40%。

这么高的辍学率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提出几个可能的原因:第一,高中不是免费的,学生需要交学费。是不是因为家庭贫困就过早地说没有盼望,就不去上高中,非常早就选择了辍学。第二,他们对高等教育的价值理解有误。媒体说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所以他们有可能觉得高等教育要交钱,最后又找不到工作。第三,我们也猜想他们对未来的职业世界有什么样的需求不了解,所以我们认为是不是对职业不了解、对自己的人生定位不太了解,他们是不是需要一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一些帮助。第四,情感支持不足。因为大多数父母外出打工,即便和父母在一起,有可能父母也不知道怎么来帮助孩子的情感成长。

随机控制实验评估下的几个教育干预项目

接下来有几个研究我要分享,都是严格评估的几个教育项目:

  1. 农村初中生奖学金实验项目。

    1.png

  2. 农村初中生职业规划实验项目。

    1.png

  3. 打工子弟学校初中生资产建立实验项目。

    1.png

  4. 歌路营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新1001夜”睡前故事实验项目。

    1.png

事实上,前三个项目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没有,甚至有一些是负的。最后一个项目是针对小学四、五年级的,我们发现对留守的住校生被霸凌现象有显著的改变,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另外对于抑郁高风险的学生,也是有显著影响的,这个结果是比较稳健的。虽然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是没有显著影响的。

歌路营现在在28个省近450个区县都有项目,主要是在农村的寄宿制学校,然后给学生1000个世界经典名著故事。故事关于他们的青春期、关于他们的情感,关于一些励志传记等。让他们听这样的故事,其实是为了弥补父母给他们讲故事的童年经历。

这个项目有非常多的推广,是不是有效呢?所以歌路营就找到我们做评估。我们把学生分成三个组,最后结果是,只有部分影响。在阅读成绩,甚至在我们期待的睡眠质量等方面都没有显著的影响。为什么没有影响呢?第一个是可能太晚了,前面三个项目是初中一年级、二年级开始干预。第二个是我们的强度可能不够,比如信息和生涯规划,其中信息只有1次课,生涯规划可能只有5次课,时间强度可能不够。第三个是对象不够精准。辍学不辍学,教育未来选什么跟父母有关,但是我们干预的是学生,有可能是不够精准。

更重要的原因是家庭结构被破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这样一个实验,以猴子为实验对象,小猴子的母亲被带走以后,用棉布妈妈和铁丝妈妈来看小猴子选择跟哪个“替代母亲”在一起的时间长,而且用一些恐怖的刺激,看小猴子的反应。当有替代母亲的时候,他们可能还可以探索周围的环境,还可以游戏。但是没有替代母亲的时候,小猴子是非常恐惧的,蜷缩在一起。所以这个研究表明完整的家庭结构对亲子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事实上我想通过这个实验说明,其实这有点像我们的户籍制度和城市控制人口政策。农民工的家庭在经历的是一个残酷的社会实验,而NGO所做的无非是一个替代母亲的角色。

关于教育公益项目有效性和可持续推广的一个框架 

最后是说,如果要做有效性的项目设计,做到可持续推广的话有几个方面要考虑。

考虑一:干预什么?我们在家庭当中的替代程度是什么,在学校功能里面的替代功能是什么,跟政府的功能起到什么样的补充。

考虑二:何时干预(干预时间)?

考虑三:干预持续多久(干预强度)?

考虑四:干预干预项目花多少钱?(干预成本)?

这是一个框架,基本上年龄越晚的话,干预的效果越难见到;越早干预可能越加有效。总结起来讲,尽管有一些严谨的评估,但是我们很多教育公益项目,如果不去做评估的话,你还不知道它花了非常多的钱却没有影响。

最后的结论是,我们有可能是可以替代家庭和学校的,前提是我们要考虑好相应的评估元素。

谢谢大家!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GET2017】北京大学宋映泉:教育公益干预项目如何才能效果显著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