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这所比哈佛还难进的大学,孩子都自学成才,毕业后还被一流大公司抢光

作者:吴妍娇 发布时间:

这所比哈佛还难进的大学,孩子都自学成才,毕业后还被一流大公司抢光

作者:吴妍娇 发布时间:

摘要:它没有老师、不布置作业、不收学费、毕业也没有文凭。

什么是好大学?问一百个人,大约都会说是像哈佛、普利斯顿那样的大学。但是世界上有一所大学,尽管它没有老师、不布置作业、不收学费、毕业也没有文凭,可是却得到了“教育界诺贝尔奖”。更重要的是,它培养的学生不但抢手,更是解决问题的高手。它叫“42”。

第一次听说“42”大学的时候,正是它即将受封“教育界的诺贝尔奖”那会儿,作为本年度六个WISE项目奖之一,“42”无疑是最特别的那一个。

“42”究竟有多炫酷?你可能完全无法想象世界上有这样一间大学的存在:它没有老师、不布置作业、不收学费、毕业也没有文凭。这不就是名副其实的“四无”学校嘛!

然而,正是这样一间“要啥没啥”的大学,它的办学成果却是各种逆天:学生一毕业就被IBM、亚马逊、特斯拉这些一线大牌公司排着队抢,以至于其他硅谷企业只能趁学生还没毕业就提前预定!另外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都跑去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干脆自己做老板。

你可能要问,“42”大学那么牛,那它到底教什么呢?其实这是一所培养“码农”的学校,创办人是法国第二大富豪、电信大亨Xavier Niel,他还有个更响亮的绰号,被称为“法国乔布斯”,有同样的辍学经历,软件工程师出身,做出产品白手起家,他跟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的爆发遵循的是同样的路径。

不仅如此,在成功之后,Niel也选择了和盖茨、小扎一样的情怀之举,那就是投身教育事业,并且一出手便直指法国高等教育,办起了一所“世间无二”的编程学校。

微信图片_20171204154833.jpg

Nicolas Sadirac

第一次听到“42”学校这个名字的时候,外滩君就觉得它颇有些未来感。后来得知其来源是道格拉斯·亚当斯的著作《银河系漫游指南》:“The Answer to the Ultimate Question of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is 42。42是人生最终问题的谜底,这谜底有关宇宙,也有关于一切。

创建“42”,这次Niel的目标并不是为了盈利,相反他的动机是因对学校教育早有不满。出生在巴黎普通工薪家庭的他,受到痴迷计算机的父亲影响,16岁就从高中辍学回家自学编程。在那之后,便是Niel逐渐走上人生巅峰的光辉岁月了。

2013 年,身家99亿美元的Niel动起了做教育的脑筋。办学校的原始动力来自于,自己公司招进来的员工实在差强人意,而他觉得是学校教育本身出了问题。他对着媒体,公然炮轰法国教育系统“已经破产”:

“在法国,如果你是来自蓝领工人家庭的孩子,你很可能会继续当个工人。而精英家庭的孩子继续是精英。”这凭什么?难道工人家庭的孩子更笨?

于是就在那一年,Niel自费在法国成立了第一所“42”大学,以编程作为重点。2016年,第二所“42”在硅谷成立。Niel本人为两所学校提供了10年的发展经费。据说,“42”还打算将第三所分校开到中国来,并且极有可能落户上海。

无独有偶,和Niel一样对培养程序员以及办一所大学有“疯狂”主意的,还有学校的联合创始人Nicolas Sadirac。在今年的WISE大会上,外滩君还偶遇了这位曾经的“天才黑客”。

在年轻的时候,Nicolas曾经黑入法国总理的网站,只为证明完成这件事有多么容易。有这样的技术控“怪咖”坐镇校长,难怪“42”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平凡了。

微信图片_20171204154911.jpg

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教育培养不出好的程序员?

在高等教育领域,我们永远都做不到样样通吃:

哈佛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大学品牌,拥有一线的资源和极大的社会经济影响力,但大部分学生是进不去的;即使是那些拼了命挤进去的“幸运儿”们,摆在他们面前的,也是让人无比肉痛的高昂学费,无论是由政府、捐款还是学生自己买单。

另一方面,进州立大学相对就容易多了,而且也不那么贵,只是一分价钱一分货。

线上大学准入门槛更低,而且你还能平衡工作与学业,但是你得花大把的时间和电脑打交道,而这对于某些人来说,跟学校的概念终究是不一样的。

在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每一次的教育创新都试图解决上面这几种教育模式之间的矛盾。而“42”大学之所以交出这样一份答卷,其背后的原因,其实是Niel和Sadirac这两位创始人对大学教育早有不满。在他们看来,目前的大学教育有两个突出的问题:

首先,它们和真实的IT行业是严重脱轨的。传统的大学项目并不能给到学生,在真实职场上需要的技能,而未来显然需要更多合格的IT从业者。

其次,读大学太“费钱”了。现在的大学教育都相当昂贵,IT行业将会错失很多有潜力的人才,只因他们上不起大学或是无法承担高昂的贷款。

 微信图片_20171204154955.jpg

Sadirac拥有多个高等学位,对重要的编程语言,几乎无所不通。在参与创办“42”之前,他已经从事了15年的编程教育。他认为,传统大学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育花费了太多时间在传授背景知识上,而这些东西就连大学教授都根本用不到。

“在IT领域,你获得了一些新的知识,但它的有效性一定不会持续太久。”Sadirac说。最重要的永远是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忆事实是毫无价值的,就好像学习抽象的学科,对于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是毫无补益的。

虽然对传统的大学教育有诸多吐槽,但“42”的颠覆性,恰恰体现了其尊重传统的本质。在很多方面,它都致敬了现有的精英大学:高度的竞争,保留实体校园,将学生们集中在一起制造共同学习的氛围。学校也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免费的宿舍。并且完成大学学习的时间也与传统大学基本一致。这些被精挑细选出的“遗风”和大刀阔斧的改革加在一起,才成就了现在的“42”。

在“42”,你得先经历“溺水”,然后和队友一起“打怪升级”

在申请国外大学的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了准备好厚厚一叠材料和金光闪闪的履历,分分钟证明自己多么厉害。但偏偏“42”这所“四无”学校在选拔学生时,秉承的却是英雄不问出处。相比于其他世界名校在成绩和课外活动等种种方面高不可攀的门槛,在“42”,凡是18-30岁之间的大活人都能申请,哪怕有过犯罪记录,也都一视同仁。

申请者唯一要做的,就是在网上完成类似小游戏一样的逻辑测试,即使没学过编程,甚至数学糟透了都不要紧。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学校岂不是很容易进?

那外滩君就不得不给你泼一盆冷水了。因为在每年大约70,000名申请者中,学校最终只会选择1000名学生成为“42”的正式一员,而选拔的方式则是一个为期一个月的“游泳池”挑战,可以说这略高于1%的录取率简直比哈佛还低了。

微信图片_20171204155023.jpg

  • Swimming pool test——IT版“饥饿游戏”

说起这个大名鼎鼎的“游泳池”测试,每一个“42”的学生大概都无法对之忘怀。因为这项挑战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溺水身亡”,要么使劲扑腾成功游上岸。有人说,这就是IT版的“饥饿游戏”。

当外滩君问起为什么要搞这么一个与众不同的“面试”,Sadirac告诉我,之所以他们不采用看成绩、聊活动的方式来录取学生,是因为“42”想要寻找的学生和传统大学完全不一样:

首先,“42”要看一个学生是否真的对IT充满热情,从事这一行他是不是会感到很快乐、很享受。“这很重要,因为我们认为,只有当一个人学得快乐的时候,他的创造力才是最大化的。”

第二,团队合作,“42”的一切都是以团队形式存在的。“42”并不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在Sadirac看来,个人的创造力或许有价值,但对于今天这个时代来讲,是远远不够的。基本上大多数的个人发明都已经是前人做过的了,所以现代人必须要拥有与别人合作、共同创造的能力。所以他们会重点考察:学生和他人相处的能力如何,沟通能力如何,学生的性格是害羞或者孤僻的吗?他们能否很好地融入一个团体?

第三,是一个人的灵活度和接受变化的能力。在为期四周的挑战里,“42”会设置很多规则变化,去观察大家的反应,是在应对变化时,完全陷入困惑迷茫,还是泰然处之。

灵活度的引申是超强的复原力。要知道,在创新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大部分时间是失败的,当一个人经历了很多次失败以后,他会如何反应。是继续崩溃,还是很快复原,屡败屡战,不但尝试直至成功。

微信图片_20171204155053.jpg

从这个角度讲,“42”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大学录取模式,学生不是靠滔滔不绝的吹嘘,或是停留在纸上的文字来说服学校录取自己,而是一切用结果说话。面试的作用本来就是给别人留下一个印象,但实际上大部分人甚至不了解自己,只有把他们扔到一个需要自证实力的现实场景里,这个印象才是最真实可信的。

“问题的关键是,make it real,在真实场景下的面试。说白了,在2-3小时的面试里说谎、编故事是很容易的,但四周的时间,和几千人一起完成项目,这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虽然非常耗时,但“游泳池”挑战对那些最终没有被成功录取的学生亦有价值,因为在这个过程里,他们对自己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告别传统面试里的自欺欺人,让学生真实地看到,自己成功在哪儿,失败在哪儿,并且所有(所谓的竞争者)就在你身边和一起参与整个过程,所以你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接受这样的自己。“这可能是他们一生当中少有的正视自己的机会。”

  • Pass or fail——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对于那些成功学会“游泳”的幸运儿们,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整个大学阶段,被划分成了21个等级,等待这些大学新生的,就是一路打怪升级,最终成为出色的IT人才。有的人天赋异禀,可能两年内就完成,有的人需要5年,每个人的程度都不一样。学校也不希望让所有人同时学同样的事情,相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进度,是不是也是一种“个性化教育”的定义呢?

外滩君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编程为什么是一门可以自学的技能,其秘诀就在于三个字:强反馈。其实,学习编程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出bug,不断地调试。编程有一个天然的优良属性——所有编程必须要和一个叫编译器的东西打交道,而它就是一个最铁面无私的老师,你只要编得有一点不对,编译器就不会让你通过。

微信图片_20171204155120.jpg

而在“42”,所有的测试都采用取否法(pass-fail):只有完成项目和完不成项目两种可能。有一位“42”的行政主管将这比作生产汽车:在其他学校里,在测试中答对90的题目就可以得到A;但生产汽车时如果少一个轮子,那就是失败。在École 42,这种部分完工的状态是不被接受的——你必须造出四个轮子的汽车。

这其实就和现实生活中的情景非常类似了,而这也成就了“42”学生的日常: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没有中间地带。

听起来似乎有点残酷,但这样做反而学生会收获自信心。因为他们会了解到,当他们想要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终究会找到方案的。要么靠自己,要么从网上发现新的知识,又或者找到合作的对象可以一起解决问题。

  • Peer study——瞎子给瞎子指路,居然很靠谱!

要说“42”最大的不同,就是所有项目都需要合作完成,学生们需要随时组建2到5人的团队。乍一看,“42”的教室有点像工厂车间或专门编写代码的血汗工厂,一排排的Aeron风格办公椅和一排排的大号显示器整齐地摆放在里面。

但走近一看,却会发现里面的布局都是为了给团队协作提供便利,显示器交错排列以方便学生彼此沟通。学生们可以随意走动,整个学校全天24小时开放,而且在地下室里配有设备齐全的餐厅。甚至有一个专门的酒窖,里面存放着5000瓶红酒,以防学校需要举行聚会。

微信图片_20171204155143.jpg

“42”没有老师,因此一切都靠自学,学生们从过去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从那些一线公司那里,“42”也获得了雇主们对学生的好评:“42”的毕业生更善于主动发现信息,而不是等着问领导下一步该怎么做。

另外,在真实的职场里,和别人一起合作完成工作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而在“42”,几乎每一刻,学生们都在学习如何和身边的小伙伴们一起“组团打怪”。

虽然在“42”,同辈学习的魔力被宣传得神乎其神,但外滩君还是忍不住向Sadirac求证心中盘旋的一个疑问:如果学生真的遇到了他自己解决不了、同学也解决不了、上网也查不到的问题,该怎么办?

而Sadirac的回答也颇让我惊讶,他告诉我这种情况根本不会发生。“如果有1000人解决一个问题,还找不到解决方案,说明即使是有答案的,但至少现在也还没有答案。”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要创新时,必定会遇到全新的、从来没遇到过的问题,如果你只能解决已经被前人破解过的问题,那么你自身的价值也体现不出来。“我们就是故意把学生置于这样一个环境中:他们在网上找不到答案、他们自己也完不成,他们必须一起创造出这个答案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我们传统教育里最缺失的一部分,那就是我们总是给学生他们可以完成的任务,他们永远都知道怎么做,因为我们之前教过他们了。但这真的不合理,它和真实生活是完全相悖的。

因此,请注意,“42”所倡导的绝不是让懂某个问题的学生去教不懂的学生,这并不是peer-learning,真正的peer study是一群学生谁都不知道解决方案,在一起琢磨出一个答案来。在此过程中,他们通过假设、尝试、修正假设,这就像我们做科学实验一样,在未知事物面前,我们会怎么做?我们尝试做假设,去验证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尝试各种方法,最终找出真相。

“我们不教学生如何创新,我们只是把他们扔进那样一个环境,让他们不得不创新。”

微信图片_20171204155211.jpg

结语

当然,对于“42”学校,外界的质疑声也从未中断过。有人指出,它太过重视应用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忽略了博雅教育所强调的批判性思维和宏观分析的能力。但也有人为“42”发声:传统大学里,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从来都与真实世界脱节,而“42”的学生就是那群最善于解决问题和完成不可能的任务的人。

正如Sadirc所说,今天我们所身处的是一个知识社会,大部分的人只是“知识的承载者”,他们懂很多东西。而外滩君曾多次谈及的AI技术,将在不久的未来,成为世界的主流。因此,仅仅有知识傍身的人类并不能创造新的附加价值,因为电脑将无所不知。

而我们人类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展示出自己的创造性、热情、同理心、以及和他人互动的能力。这也是“42”的终极目标,其实它从头到尾都不是一间培养程序员的大学,而是培养解决问题的“创新者”。

(本文转自外滩教育,作者吴妍娇)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外滩教育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外滩教育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这所比哈佛还难进的大学,孩子都自学成才,毕业后还被一流大公司抢光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