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张辉诚:倡导自学的“学思达”如何改变台湾填鸭式教学?

作者:张辉诚 发布时间:

张辉诚:倡导自学的“学思达”如何改变台湾填鸭式教学?

作者:张辉诚 发布时间:

摘要:台湾“随时开放教室”第一人

640.jpg

张辉诚

学思达,指自学-思考-表达,是台湾高中教师张辉诚经过十几年摸索,立志改变台湾填鸭式教学的教育创新。

2013年9月,张辉诚老师开始推行学思达开放教室,是台湾“随时开放教室”第一人。四年来,全世界超过6000位来观课。截至2017年7月,学思达团队教师在台湾、香港、澳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做了912场演讲和工作坊,总计影响42,744人次。学思达由一人独行发展为一个开放分享、串联合作的活跃教师社群,成为台湾教育创新对外输出的成功案例。有些大学教师、企业培训讲师也开始引入学思达的方法。

2017年11月5-6日,张辉诚老师在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中举办工作坊并做大会发言,本文由LIFE君根据张老师的发言整理,详解学思达的教学流程。

640.jpg

备课是要考虑学生怎么学,不是老师怎么教

学生没有办法自学的原因:第一个,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足;第二个,老师垄断了知识。老师为什么会上课?因为我们备课了,把我们抄的东西给学生。师生之间的资料是不对等的,老师的资料比学生多,才有办法上课。当学生的资料和我一样的时候,老师突然不会上课了。所以,我认为真正的翻转教学的起点,是学生的资料和老师的资料是站在同一个水平上

当我要让学生自学的时候,我永远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他的课本资料够不够。如果不够的话,我要不要帮他补充到他看得懂。如果我不补充到他看得懂,他需要用什么样的工具找到这个答案?他有这个工具吗?第二个,我要花多少时间,训练多少能力?我都要帮学生想好。

所以,我的学生上课,可以用参考书、教师手册、备课用书,还有手机。有时候,我要追求效率,就不要让他查那么久的时间,就用我的专业提供给他。

我的备课不是在课本上抄得密密麻麻,而是做一个讲义,设计各式各样的问答题,让学生可以根据课本、根据讲义,可以自己看得懂,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640.jpg

我知道学生最佳的专注时间只有15分钟、20分钟,那就把所有的知识点切在15分钟,他可以读完,保持他最佳的专注时间。如果他没有自学能力,我可能让他看三分钟就设计一个问答题,慢慢从三分钟变成四分钟、五分钟一直到20分钟,甚至整节课他都在自学。

学生自学的材料,到底是要在课堂上看还是回家看?如果课堂时间够,而且又能够发挥高效,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在课堂上做到。我花了20年,做到了。我觉得要改变填鸭最难的两个环节:第一个,考试成绩;第二个,考试和作业。如果我们没有作业,没有考试,学生成绩好,这才是对的。如果作业很多,考试很多,每天都在预习,这不一定是家长和学生要的。

如何分组才能激活良性竞争                                 

学生有资料和问答题不一定会看,或者看了也不一定找得到答案,那可以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但有小组也不一定讨论,所以要设计一个机制让他们不得不讨论——把分数绑在一起。也就是任意从这个小组抽一个人,这个人就代表全组的分数。分数绑在一起的好处是:程度好的学生就会开始教程度弱的学生,因为他们是命运共同体。

640.jpg

可是我抽到一个学生,万一他不会,他的压力就变得很大,怎么办?我把所有的计分变成正向,抽到就得一分,没有零分和负分,只要被抽到就变成奖励,但满分可以是4分或5分,这个老师可以设定。

学校里头如果没有任何机制,就只有几种情况了:“各位同学,有没有谁来回答?”然后,学生会变成墓碑的。当有学生说:“老师我要回答。”你不要太高兴了,因为可能每次都是同样的学生举手回答。当提问变成抽签的形式,每一个人都可能被抽到,每一个人就都会准备。这样才可以在课堂上真正知道学生掌握的状态,然后再进入下一个循环。

分组的方式其实千变万化,但是对学思达而言,我们在乎的是“为什么要分组”。第一个,我希望以强的学生带弱的学生;第二,我希望出现合作的关系,同时还出现相互砥砺的压力,这种压力是正向的压力。我希望学生又合作又竞争,而且不是恶性的竞争。

如何设计问题,进入有深度和高度的对话?

学思达讲义的制作,关键核心是用问答题取代选择题。如果只让学生自行阅读,发现问题,老师的专业性就会消失。是否要补充资料、补充哪些资料、设计哪些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老师在这方面的专业性应该被公开检验。

问答题的好处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刺激学生思考。你想训练学生什么能力,就可以设计什么样的问答题。当老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应该想清楚,这个问题到底是要训练学生的记忆力还是理解能力、应用能力,还是分析、评鉴、创造的能力?

640.jpg

曾经有一个上海的特级教师到台湾讲课,用了问答式的教学方法,但这个问答式教学方法是什么?就是直接问你问题。比如说: A同学你赞成新加坡的鞭刑吗?赞成吗?那为什么赞成呢?因为这样才不敢犯罪。他接着开始大发议论,很迷人,他学养很好,观点也很好。

但学思达不会这样。我要问学生问题的时候,我得补充资料:第一个,新加坡重视鞭刑;第二个,国际人群、特色组织反对新加坡鞭刑的理由;第三个,新加坡大学调查鞭刑和犯罪力的消长变化关系;第四个,新加坡人民面对鞭刑的看法。然后再问他,请问你赞成鞭刑吗?如果不赞成,你有想出另外一个新的方式,可以取代鞭刑吗?

大家了解两种方式的差异在哪里吗?

现场有人问上海的特级教师:“为什么要讲这么多?”那个特级教师说:“如果我没有诠释这么多,学生没有办法进入深刻的理解。”

知道我怎么回应他?我说:“老师你刚才讲的精彩观点是你自己想出来,还是偷看别人的文章,冒充你的观点?”

是他想出来的吗?当然不是,那为什么不把原始资料给学生?而是垄断知识,把自己弄得好像学养很好。老师没有专业的给到学生相关背景知识,就要让学生开始对话,学生只能机智应对,没有办法进入深度而且有高度的对话

640.jpg

学习速度差与填鸭教学的递减效果

为什么很多老师都在赶课?因为学生学习的进度是老师讲课的极限。学思达一开始进度可能会变慢,甚至可能落后三分之一,没有错,但是你要撑过那个时间。我常常建议,一开始不要全部做学思达,穿插着,你看学生累了,就用学思达。课后、课中一次,慢慢变成整节课。

慢慢半年到一年之间,进度会赶上来。因为速度会越来越快,后面会变成2倍、3倍、5倍、10倍。大家要注意,这里面有一个真正的学习速度差,老师都忘记它的重要性,阅读的速度是可以培养的,老师的讲话速度是不可以培养的。学生不可能说老师你讲话的速度太慢,我按一下1.5倍、2.5倍,他可以吗?

我们常常在讲,学生一直在考试,而考试不能看书,学生其实一直在进行背书大赛。我们的小孩背了12年,最后考完人生最重要的一场考试以后,就会把他12年学的东西快速忘光,所以这12年是一个浪费。

即使学生12年所有学的知识一字补漏都记下来,他拼得过机器人吗?我们栽培了学生12年,就等着被机器人淘汰?

我一直讲填鸭式的教学,是一个递减的结构。什么叫递减?我是一个老师,我用我的专业把这个教科书统统搞懂,就是100分。我教给学生之后,你就会看到变成100%、90%、80%都有,这就叫递减结构,而且很快告诉学生,你赢不了老师,因为最多是100%。这就是封闭型的选择题。但如果问题变成创造型的、应用型的,学生理解100之后,就会答出200分的答案、300分、500分、1000分,这是一个递增的结构。

当老师设计问答题,补充足够完整的资料以后,学生进入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抽签回答问题,最终改变学习的模式。学生会从一个被迫的状态,变成一个主动学习的状态。学生会从一个中低速度学习为主,进入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高速度的学习状态

640.jpg

如何与学生对话

当老师开始改变角色,和学生站在同等关系的时候,最大的困难是老师不会跟学生对话。要跟学生平等、内外和谐一致的对话,非常困难,需要刻意的学习。学思达的工作坊,会包含这部分。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萨提亚冰山理论,它把人的内在做一个简单的比喻,就是冰山。

640.jpg

假设我现在在上课,面对三四十个学生,我正上得兴高采烈,结果他趴下去睡倒,这就牵涉到老师的第一层内在:情绪感受。学生睡着以后,老师的负面感受就会起来了。老师的应对有四种:第一种,指责;第二种 “同学,醒醒,快下课了”,这是讨好式的服务;第三种是讲道理,“一寸光阴一寸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第四种就是打岔,完全不面对这个学生。

这四种姿态就是求生存的姿态,你站在什么样的位置,你有什么样的资源,你就会作出不一样的反应。父母对小孩最明显,一开始可能是讨好,讨好没有用,就干吗?超理智,超理智没有用就指责。

当一个学生睡着,为什么老师的感受几乎都是负面?因为在感受底下有一层观点,这个观点大家从小到大被训练出来了:学生上课就应该醒着,醒着代表认真。学生睡觉违背了我的观点,所以我会生气。

萨提亚把期待分成三类:对自己的期待、对他人的期待、来自他人的期待。你看“对自己的期待”:开玩笑,我可是特级教师,教了多少年,我多厉害,我上课你居然要睡着,我期待空了。我对学生的期待是:我这样认真,你就要用同样的认真回报我。

还有“来自他人的期待”:等一下校长和主任带着一批人来看特级教师上课,结果看到有学生睡着。我内心的复杂,都没办法想象。期待底下还有更深的渴望,渴望自己被爱,渴望自己被接纳、被认可,渴望自己是自由的......

注意看,一个学生睡着,会从最深的地方伤害老师,因为老师很快发现自己不可爱、学生不爱他。你们要真爱我,眼睛不能闭起来。还有,学生不认可我,我没有意义和价值。我讲的话你都没听,我怎么会有意义、有价值。请各位注意,老师还因此不自由,因为我被迫要处理这个学生的问题。

各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当一个学生睡着了的时候,老师经常困在自己的感受层,他不在乎学生的感受,不在乎学生的观点,不在乎学生的期待,更不在乎学生的渴望,你就没有办法跟学生进入一个深刻的连接。你大量讲话,不跟学生讲话,那就不用讲深刻连接。

老师安顿自己

◉    觉察:我感觉自己有一点儿难过。(停顿十秒)

◉    承认:我承认自己是难过的。(停顿十秒)

◉    允许:我允许、并且接纳自己感到难过。(停顿十秒,甚至更长时间)

◉    做五次深呼吸,感觉呼吸从鼻腔进,从鼻腔出。

◉    转化、欣赏自己:告诉自己,即使我感到难过,我也欣赏自己,仍然这么努力。

学思达的学生会告诉你一件事情:“老师,我觉得我们班好像是一个家”。所以,大概半年后,我会教学生彼此之间怎么对话。各位知道,我教完之后,学生会说什么?“老师,赶快教会我爸妈”。所以我们开始教爸妈怎么跟小孩对话,而且我们在对话的时候,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我们有意识地进入一个平衡的内外和谐一致的状态。当一个老师开始展现专业高度的时候,我就可以开始影响学生、影响家长。

张辉诚老师自曝囧事…

我现在示范一次给各位看,什么叫观点改变,以及观点改变之后,什么东西会跟着变。

我做了台湾史无前例的事情,我把课表丢掉网络上,每一分每一秒都可以看,而且我当时吹牛,没有一节课不是高效率,没有一个学生会睡着。风风火火搞了半年以后,自己都很得意。

有一天来了一百多个人,像这样,前面坐满了人,外面还有50个人隔着窗户,像在看动物园一样。上课上到一半,各位知道发生什么事?一个学生倒下去了。我当时怒火中烧,好像火山要爆发,但我不能发飙,我压抑着怒火说“你怎么了”,学生说“老师,对不起,我经痛”。

问一下各位,这个学生告诉你她趴着是因为经痛,刚刚感受很差的老师,知道原因之后还会难过吗?我当时多焦虑,赶快转身跑到后面,“老师,你看那个学生趴着,经痛,不是学思达不好”。你知道100多个人,我没有拿麦克风讲,我讲了10遍。为什么?因为我的期待空了。

我后来大量、频繁跟学生对话之后,发现对话的能力很重要。为什么在填鸭教学里面没办法跟学生对话?因为你对话就要停止上课,大家就要看好戏。为什么学生上课不能睡觉?因为在填鸭课堂里,只有一次学习的机会。老师会跟你说,你如果睡着,那听到老师讲这个问题,就是下辈子了。 可是学思达老师要讲的东西都在讲义上,学生睡醒过来还可以再问。”

师生冲突与对话

  • 开始联结:怎么了?还好吗?(关心)

  • 核对感受:你觉得难过吗?生气吗?后悔吗?痛苦吗?委屈吗?…

  • 核对行为:然后你做了甚么事?(重复)

  • 核对观点:你怎么看这件事?(怎么办才好?)

  • 核对期待:你希望得到甚么帮忙?

学思达如何让教师快速成长

学思达做到一件最惊人的事情,就是知识的传授可以被记录下来。一旦被记录下来,教学就可以交流。

如果你教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现在有一个老师说:“请问老师,请问有什么样的办法达到你的功力。”三十年的功力,就像武侠小说那样传过去了?骗谁啊?

学思达的老师,可以把怎么样设计问题、补充资料,甚至上课原本要讲解的通通都变成知识。换句话说,其他的初任教师可以站在我的基础上不断往上。请各位注意这件事情,我们的老师,不管他是第一年教书,三十年教书,他都可以站在同样的能力高度上。

学思达的结构是学生会比老师越来越厉害,学思达也会让老师变得越来越厉害,不厉害,那有什么用?我在新加坡可以训练高级教师的影响力超过特级教师,原因很简单:他们有真正高度的专业教学,而且可以相互交流和累积

640.jpg

填鸭的老师只要两个能力:第一个,专业素养;第二,拼口才。但学思达不是,老师要教学生什么东西,自己先要学。你要学生有什么能力,你就要有什么能力,不然你怎么训练他。

老师一直在想的是,除了用嘴巴讲之外,我可不可以把这个选项放在最后一个。大家请记住,知识你讲完之后就消失了,100分变成90分、80分一路往下递减。那老师有没有更多办法帮助学生自学?影片、CD、网络、讲义?补充什么资料,设计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怎么样思考和表达?通通都是学思达课堂上必须思考的事情。老师永远在考虑时间的成本、教学的效益和专业的素养。如何才有可能培养学生?自学的高速度、习惯,多元能力,学习的高效率和有效学习等。

但传统授课的两个能力,对学思达而言是一个基本功,接下来是编讲义、设计问答题,你上课变成主持人,你要学会引导,强化班级的能力,还有一对一辅导学生能力。

学思达促成了老师从理解型、诠释型转为创造型,所有的机制有一个简单的模式,你学会了就会不断调整、创造。老师开始激荡,新旧时代开始对话,学生的能力不断增强。我们教了12年,学生可能会把知识忘光。但学思达的老师之间可以对话,以前老师在一起什么都聊,就是不聊教学。学生下课什么都聊,就是不聊上课内容。但是学思达,老师之间开始对话,学科之间开始对话。

640.jpg

张辉诚与台湾大学教授叶丙成两人同台的工作坊创下了2236位教师参与的最高纪录

当学思达成功之后,自然而然会开放教室,而且是随时。原因很简单,你要训练学生上台讲话,他讲得那么好,没有观众,你都觉得对不起学生。

还有,为什么一般老师把开放教室看得这么可怕?因为你站在讲堂上,人家是看你,但我不想让人家看。请各位注意,学思达有没有成功的标准就是能不能随时开放教室,供大家检验。

大家认为公开授课都是假的,原因很简单,你能做到每一节课都是这样的吗?我在香港讲了以后,没有人相信,他们说:“张老师你教得很好,那是因为这个班是最好的,是挑过的学生。”

我去马来西亚测试学思达,他们挑了最烂的学生给我,我上完课之后,有老师就举手说:“老师这个班我有教,平常不是这样,是因为人太多。”我说:“我知道,所以我的教室是随时开放,我要告诉各位,公开授课教得再好,人家都觉得它是假的。这不用担心,我每天都可以公开。”

一般的老师最需要什么?真实的教学现场,不是公开授课。开放教室可以有效、快速、成功复制,不然你再厉害也没有用。还有,它低成本,不需要影片,不需要改变什么,老师的教学技术、能力改变了,教学现场就会改变。

高品质的东西可以接受最专业的检验。台湾很多教授,台湾师范师培系统很多人陆续来观课,第一现场的专业能力终于得到真正的肯定。因为我们中学老师基本上没有专业,以至于我们都抬不起头。原因很简单,大学老师都有专业,但大家忘记了学科和专业教学是两回事

学思达没有什么了不起了,我们就是从填鸭的堡垒当中破一个洞,让很多老师离开填鸭的堡垒,而且可以快速、有效地复制。还要记住,不需要依赖任何一个校长、一个主任、任何的资源,个体就能够成功。这是学思达唯一的地方。

本文转自21世纪教育研究院,作者张辉诚,原标题为《张辉诚:学思达的教学流程》。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21世纪教育研究院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21世纪教育研究院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张辉诚:倡导自学的“学思达”如何改变台湾填鸭式教学?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