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张燕:追寻状况频发的幼儿教育背后的“真问题”

作者:张燕 发布时间:

张燕:追寻状况频发的幼儿教育背后的“真问题”

作者:张燕 发布时间:

摘要:从推卸责任的角度采取对策,是转移视线,反而忽略了真相和真问题

640.jpg

*本文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燕教授于2017年12月13日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学前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李相禹老师对此文内容亦有贡献。

从推卸责任的角度采取对策将导致真问题被忽略

近日虐童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媒体连篇累牍,社会影响巨大。家长对幼儿教育产生了很大质疑。如何看待这一事件?我们认为,这类极端恶性事件,在庞大的中国幼儿园基数中,是个别的特殊性问题。相关部门对事件反应过度,把个别推及普遍,加码监管,甚至惩罚整个基层幼教,对从业人员及队伍造成伤害不可取。否则,会致使机构和教师自保,最终令儿童受害;以证照为名大量排查封杀无资格幼儿园,也会导致供给极度不足而无法应对需求;督导全覆盖加剧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不信任和对立关系等——凡此等等,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制造了新问题,出现恶性循环。从推卸责任的角度采取对策,是转移视线反而忽略了真相和真问题!

近年幼教恶性事件频出,一方面与现代化传媒手段进步及媒体放大效应有关;另一方面,确实到了要问一个“为什么?”的时候,需要认真思考我国幼儿教育不断发生状况究竟存在怎样的问题?有必要对幼儿教育十余年来即2010年(国家中长期规划)前后的发展现状做一下梳理,澄清问题所在及其由来。

十余年来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颁发以来,幼儿教育得到政府空前关注和重视,国人欢呼“幼儿教育春天来了!”的确,短短数年来,学前教育相继出台了三个“三年规划”,规划的实施带来了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幼教规模、数据一路攀升:

1  2010年以来幼儿园数、班级数,幼儿在园数与入园率急剧攀升

  • 自2009年至2014年,全国幼儿园总量增幅达到51.88%;班级数量增长了59.26%。专任教师数量增长了87.05%,保育员数量增长了59.75%。

640.jpg

来源:教育部.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学前教育专题评估

640.jpg

来源:教育部.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学前教育专题评估
  • 2014年,全国在园幼儿达到4050.71万人,比2009年增加52.41%。 2016年,在园儿童4413.86万人。

640.jpg

来源:教育部.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学前教育专题评估
  • 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2009年仅为50.9%,2014年达到70.5%,提高了19.6个百分点;2016年达到77.4%。

  • 至2016年,全国计入统计数据的幼儿园总计23.98万所,其中,民办园15万多,公办园7万多。

2  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大幅增长

据教育部对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学前教育专题评估披露——

  • 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达到4000个亿,每年平均800个亿,而规划纲要颁布前,每年仅有160多个亿。

  • 各地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新建改扩幼儿园12万所,五年在园幼儿的增量相当于前十年增量总和的两倍。

640.jpg

来源:教育部.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学前教育专题评估

3  各级培训覆盖的教师人数持续增长

  • 2011年以来,国家实施面向全体幼儿教师的“国培计划”,中央财政投入17亿元,培训中西部农村幼儿教师58.5万人次,带动各级政府加大对幼儿教师培训的投入力度。

  • 以江苏、陕西和四川三省为例。2009年参加培训的幼儿园教师人数为60750人,到2014年,已经增长到119896人,实现翻番。

幼儿教育近年辉煌业绩的同时所呈现的问题

幼儿教育近年繁荣辉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不和谐状况,亦即与社会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问题,试做如下分析:

问题一:幼儿教育大干快上如同工业建设的大跃进,强调标准化、规范化、一刀切

幼儿教育近年大干快上,如同工业建设的大跃进,强调标准化、规范化、一刀切,而且以城市中心导向,背离了一直以来(解放以来——除文革期间——90年代直至世纪之交)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和“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幼儿教育”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针。自2010年至今数年间三个学前教育三年发展规划的出台,并没有基于认真的调查研究,新规划出台也没能很好地总结之前工作的利弊得失,而是大干快上的发展思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各地加快上数字、扩规模。

近年出台的师资来源标准及人员配备如每个班级要求两教一保,完全以大城市为参照,无视地方差异,导致多元化丧失,加大办园成本和家长负担。如南京幼儿园孩子一日生活一餐两点,两教一保的人员配备制造了浪费;而城镇和农村地区,班级师资配备不足2人的情况大量存在。单一标准势必导致增加办园成本,把相当部分园所推至违规境地。伴随三个三年规划对幼儿教师的国家培养计划力度和投入空前,接受人次翻番,但其效果如何、内容是否适用却没有认真考量?

教育是慢功夫,幼儿教育发展有着其特有的规律,要和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绝不能采取急功近利方式,指望立竿见影、药到病除,否则有可能引发预想不到的一系列问题。

问题二:幼教发展采取行政指令的方式发展,自上而下、单兵突进

幼教发展近年采取行政指令的方式,自上而下地大力推进,而未能够坚持社会事业发展的群众路线,数年间幼儿教育加速度,在创造辉煌政绩的同时,必然带来多重危机和问题。

事实上,解放以来中国就确立了面向工农大众的教育方针,幼儿教育几乎是从无到有,从中心城市到周边再到农村地区,几十年来走出一条穷国办大幼儿教育之路。而新中国建立之前,接受学前教育是极少数有钱阶层的专利。即使在计划经济背景下,也能够实事求是,动员和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如,80年代至90年代的第二次生育高峰,实行多渠道多种形式办园,除了少数公办园,积极动员各方面力量,如企事业部门办园,乡街集体办园,农村则是小学附设学前班,乃至家庭幼儿园,举社会之力发展幼教,尽管当时经济水平有限,但并没有出现入园难的问题。1992年的《未成年保护法》就明确 “提倡和鼓励举办家庭幼儿园”。遗憾的是,2006年修订时,这条被删除。

而2006年前后,以“完成历史使命”为名,曾经做出重大贡献的作为农村幼儿教育主要形式的各地学前班,在教育行政的一声令下,全部被取消。这在相当程度上人为制造了之后所谓的幼教事业“滑坡”。同时,转型时期伴随人口流动而出现的面向D端人群或多元需求的民间自救幼教形式——山寨园——以北京为例,山寨园数量多过正规幼儿园,其作用与贡献不仅不被认可,反而被污名化为黑园、非法办园。这种情况其实需要反问的是政策本身是否存在问题?

社会转型中政府的职能定位没有能够向服务者、扶持者、综合协调者,以营造有益教育发展政策环境的方向转变和努力,而是较之前更强化了全能政府包办幼教的角色。幼儿教育是一项综合性事业,需要全社会关注,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的广泛参与,建立联动机制(包括教育、民政、计生、妇联与社区等与儿童事业相关的各个职能部门),整合行政资源实行跨部门管理是一条必由之路,教育部门需要主动协调,而不宜单兵突进,各自为政。

问题三:幼儿教育发展过度崇尚物质技术,成为面子工程

幼儿教育近年的发展过度崇尚物质技术,不知从何时起,幼教竟然成了行政管理者的面子,而最需要关注的“人不见了”!大干快上的政绩观,必然萝卜快了不洗泥,常态化园所管理缺失。

近年新兴办的幼儿园中公办园日益豪华,民办园也以物质条件为唯一标准,制造了“最豪华的幼儿园在中国”。两年前我曾去了延庆一所新建的乡镇中心园,该园建造及装修斥资一千多万。市内某幼儿园甚至厕所吊了顶!所谓品牌幼儿园更奢华得无以复加,导致资源过度耗费和制造垃圾,完全不符合生态效应和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误导了社会公众,一轮轮的装修吸引眼球,以为好教育是用钱堆出来的,有好的高标准园舍就万事大吉。当年陶行知先生批评的中国幼儿教育的花钱病、外国病、贵族病,至今可说是有过之无不及。近期的红X蓝与携程其硬件及证书均为超标准。幼教辉煌业绩恐怕也与资本与权力联手直接相关。

国家近年对幼教的经费投入在持续加大,但基本上依然是拨给公办园的以往财政经费支出的办法,因此可以说,没有雪里送炭扶持弱势,而是相反,两级分化和城乡差距在拉大。

加之名园办分园的政策导向将有限资源进一步集中,形成资源垄断。某几所高校幼儿园全国开花、制造品牌,红黄X在全国多达1800所直营或是连锁园,单凭几所名园就把全国的幼儿教育全部包圆了,就都上质量了!?其结果只能是幼儿教育生态环境恶化。

问题四:幼儿教育窄化为幼儿园教育,关门办园实施封闭教育

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但近年来,观念明显倒退,幼儿教育窄化为幼儿园教育,将二者混为一谈,同时关门办园,实施封闭教育。

充斥官方话语及主流媒体中所谓“示范园”“优质园”“优质教育资源”“优质教育扩大辐射范围”“学区房”等大行其道,以及似是而非的提法如“优质教育资源欠缺”,完全违背常识,误导舆论与公众。近日甚至看到有报道称,某地区优质教育达70%,无疑是以功利政绩的心态看教育,自说自话,只能贻笑大方!

更有甚者,遇到问题不是认真反思调整思维方式,而是推卸责任回避矛盾,站在道德和真理的制高点,拿出的药方一次次抬高门槛,把学历证书等同于师德或质量。幼儿园数年前为防范风险,家长等需要打卡进入,日常沟通受限,园所大门甚至保安全副武装?当下应对危机再次运动式的管理监控,加大管制排查封杀,对基层教师打板子,这种转嫁压力的做法,更加剧了对幼教对教师的不信任!做幼儿教育需要有起码的敬畏和担当,直面问题探求真相和症结才是当下所应为,才有可能使事件成为推动改革和事业发展的契机

2003年的《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秉持大教育观念,提出幼儿教育应形成依托社区,正规和非正规结合的发展格局,可谓思路清晰、举措明智,然而很快就被弃置不顾,非正规教育也不再提及,分析其真相恐怕也与官方的面子有关。要确保幼儿教育的质量,没有家长的参与认同,乃至于支持监督是不可能实现的。遗憾的是,当下国人急于一步到位收获结果,而无视这一基本常识。优质园的提法更激化了当下整个社会的育儿综合焦虑症,起到火上浇油、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不是正面引导,平和心态。

有人批评师范教育同质化,其实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师范教育长期封闭办学,课程数十年一贯地以不变应万变,没有能够关注和适应经济体制转型与社会变革,培养的幼师生不了解真实社会,脱离社会生活。学习范围和眼界狭隘,以为幼儿教育只有正规幼儿园的单一形式,不了解有着多种可能性。

四环游戏小组13年探索表明,幼儿教育更应以依托社区、就近便利的非正规方式发展,社会中大量因需而生的山寨园就是非正规教育,“小的是美好的”。非正规教育属于大教育范畴的概念,强调就地取材、能者为师,教育资源无处不在。今会议主题“教育供给侧改革”,所谓教育供给侧其实涉及资源问题,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眼界和胸怀,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问题五:幼儿园定位偏差,政策本身仍需讨论

以上问题的出现与幼教事业发展方针及幼儿教育定位出现偏差,公益性、福利性缺失等观念误区密切相关。更有甚者,2016年新修订且正在全国贯彻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幼儿教育福利性提法不见了,“保教幼儿”和“服务家长”的幼儿园双重任务的定位被取消。新规程的修订与出台前后没有能够广泛征求意见,引发充分讨论?“保教性”和“福利性”是学前教育的双重属性,而应以“福利性”为首,因其为更具根本性、基础性的功能。再有,幼儿园作为公共福利性机构,设施条件的配置与经费预算都应是最基本的最必要的,而不是高规格的。如我们的东邻日本虽为发达国家,幼儿园保育所极其简朴,园所大门极不起眼。正如2003年《意见》对园所硬件提出的6字要求——“安全、够用和适用”。为回应社会反响,当下北京市甚至于将监控视频作为幼儿园的标配,进一步加高标准,同时普通教师被推定为被告?定位偏差、完全无视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的做法贻害无穷。

风闻各地近年又出台了公办园要占全部幼儿教育50%的政策设想,也有说是要把部分民办园收编,不知其依据如何?有文章提出公办园需求大,因而应以公办园为主体?民办园现今占据我国幼儿教育超过多半,总体而言,是市场应对需求自发做出的反应,同时表明民间有办园办教育积极性,难道不做调研分析追究背后原因?这种思路隐含着,公办的就是好的意识形态误区和原有体制下习惯定势。近年专家所谓 “公办性质幼儿园”的提法也是混淆差别,为不加区分简单化一刀切管理提供了口实。另外近年“普惠性幼儿园”也是高规格,而不是最基本条件或最低限度要求。这种不顾现实条件和真实需求的决策必然危机不断,一筹莫展?

其实,放开学前教育的市场,用“公开”(包括家长参与)来确保学前教育质量,而不是牌照管控,或许应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性选择。以公办园为好园的单一标准实际上是取消竞争,扼杀多元,使得幼儿教育整个行业被集中垄断了,不仅与转型的社会背景不相符,还会限制教师等服务者的积极性和教育自主权,只能仰望权力,指哪打哪,而不是独立思考,从服务对象家长和孩子的需要出发去做工作,尽自己的本分。没有了竞争,信息加剧不对称,服务质量肯定会下降。

幼儿教育发展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

以上分析可见,功利性政绩观及观念误区恐怕是幼儿教育发展中问题的根源。幼教工作者、办园者、专家和相关职能部门都应抱有对孩子、对幼儿教育起码的敬畏,不可以为所欲为。当下,迫切需要返璞归真、回归本源,需要认真梳理幼儿教育的历史,包括新中国建国以来幼教发展的历程和经验,重新思考什么是幼儿教育?幼儿园是干什么的?幼儿教师角色如何?与此同时,幼教行政也面临体制改革,需要调整职能定位以适应社会发展趋势。X黄蓝虐童事件敲响了警钟,是到了该清醒的时候了。

幼儿教育是慢功夫,走得太快有可能丢失了本分和灵魂,更制造了一系列问题,功亏一篑,得不偿失。

幼儿教育发展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教育并非处于真空之中,幼儿教育更是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务必摆脱“就教育谈教育”的窠臼,澄清其定位,回归群众路线,才能够实现正常而健康的发展!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21世纪教育研究院”,作者张燕。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21世纪教育研究院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21世纪教育研究院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张燕:追寻状况频发的幼儿教育背后的“真问题”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