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智囊分享】项目式学习如何搭建学生中心的课堂

作者:豆妹 发布时间:

【智囊分享】项目式学习如何搭建学生中心的课堂

作者:豆妹 发布时间:

摘要:一、项目式学习是一个不断提问、不断发现的过程,而且可以从很多个角度来回答;二、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asia-1782430_1280.jpg

编者注:“芥末堆|教育智囊团”社群邀请了教育行业专家、学者、创始人、老师等人,不定期对当下的热点话题、细分领域、教育现象进行探讨和分享。

本期分享嘉宾:陆颖,K12项目式学习、教师发展方向创业者,专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多年一线培训经验,在线学习深度用户。

在[智囊分享 第12期] 中,陆颖通过佛罗伦萨之旅将大家带入项目式学习(PBL)。她在分享中提到项目式学习有两个特点:一、项目式学习是一个不断提问、不断发现的过程,而且可以从很多个角度来回答;二、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除此之外,她还分享了项目式学习进入学校课堂,老师和教学管理者得面临的一些担忧问题。

以下是分享实录,经豆妹编辑整理,供大家参阅。

Hello~大家晚上好!终于有机会和大家专心聊聊项目式学习了,特别激动。

项目式学习(PBL)这个概念估计大家已经听得比较多了,很多时候它像是给教育产品盖一个戳一样,出现在各种教育产品介绍里。但对于具体是如何开展的,在实践中怎么让老师用好PBL,怎么评价的内容还是比较少。而且,常常一讲到PBL就会涉及到很多美国翻译过来的理论模型,会觉得离实际操作比较远。所以,今天分享的主要内容,就是讲项目式学习的实践和落地。

一、什么是项目式学习?

介绍项目式学习之前,和大家分享一个经历。前段时间,我和小伙伴一起去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旅行。在去之前,我对它的了解只有大家口中的“翡翠冷”和“文艺复兴”这两个词。去的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佛罗伦萨现在被看作是文艺复兴的中心?”“这背后到底有哪些原因?”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去参观教堂、博物馆,了解到了美第奇家族在这个地区产生的影响。

QQ图片20171220112635.png

那新的问题又来了,“中世纪以后在(当时还没有统一的)意大利有很多有声望的家族,为什么只有佛罗伦萨保留了这么多的艺术文化遗产?”于是,再去找资料和线索,会发现美第奇家族的最后一位继承人Anna Maria Luisa在1737年和政府签订了一个家庭协议,把家族收藏的艺术品和财产都捐赠给这个地区,但无论权利怎样更替,你不能把这些收藏变卖或者搬到别的地方去。再往下挖,会发现光是有这个协议还不够,还有其它的因素。比如说,再往北有个叫曼托瓦(Mantua)的地区,以前是和美第奇家族一样有名望和影响的,但是,因为地理位置靠近法国、德国、和奥地利,所以,经常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我们可以看到,在生活中的学习,常常是像这样带着一个问题,不断追问和解开更多的谜团,获取的知识有机地联结在一起,不同的学科——历史、地理、政治、经济、艺术人文它自然就是交织在一块儿的。就好比我们去追一个热点新闻或者要解决一个生活中的问题,会不断不断去挖更多的信息,补充到自己的知识图谱里。而项目式学习,就是希望将这种探索问题的强烈驱动运用到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

在刚才的例子当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我最开始的那个问题(为什么佛罗伦萨现在被看作是文艺复兴的中心)是没有设定好的标准答案的,是不断提问、不断发现的一个过程,而且可以从很多个角度来回答。这就涉及到项目式学习的另一个特点: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这就和一般在课堂中先跟着课本或者是老师学习,最后做一个项目来展示很不一样。项目式学习是学生主导的,而做项目还是老师教为主。这里有一个两者对比的图。  

QQ图片20171220112933.png

二、项目式学习进入课堂的困境

项目式学习要进入学校的课堂,老师和教学管理者普遍会有这几个方面的担忧。

  1. 知识点覆盖不够全;

  2. 与评估体系(考试)较难接轨;

  3. 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有缺口。

因为有这些问题,所以项目式学习真正要在学校推进还是很困难,更多是在课外活动、STEAM教育这样的一些场景下去使用。应对困境,并不一定要逐一解决,可以思考更深层的原因,换一个角度去看。

三、以学生为中心,重新定义问题

我们真正所期望的是改善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加深理解。要达到目标,并不只有项目式学习这一种方法,也不能仅仅依靠项目式学习的形式。

要改变学生学习知识“一英里宽,一英寸深”的问题有很多种手段,问题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甚至是老师讲课,都是很好的方法。比如讲语法,老师讲课是很有效率的。没有必要说我们都要看齐High Tech High的模式,全部变成项目式学习。在美国的很多课堂中,教师也只是将其中1-2周的内容转换成项目式学习,通过项目让学生对某几个知识点有更丰富的理解。

关键是要实现教学目标

不能光顾着想体验活动,而忘了我要让学生学习到什么。例如,在美国做项目式学习课程计划的时候,首先是去参照课程标准,NGSS、Common Core或者是21世纪素养,去找需要达到的标准。

没有教学目标,后续的效果评估、反馈都无从谈起。在阅读一些老师写的教案中还发现,定的目标太多、太杂,互相之间没有很好的联系,教学活动也和目标没有太多关系。会发现,推行项目式学习实际的缺口不是在教师不了解项目式学习上,而是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活动指向教学目标,关注学生进展这些基本的层面上有缺陷。

这时套上了项目式学习这个新的外壳,老师在不能领会其中核心的情况,又需要去按照项目式学习的框架去填内容并试图去遵守其中一条一条的黄金准则,是很混乱的。又因为班级很大,很多活动不能按照国外的教案中设想的方式去进行(国内的班级通常有近50名学生,而国外的教学活动大多是按照30人以下的小班设计的),很容易尝试了一下就放弃了。在这个环节,是需要给老师很多支持的。

师生共同成长模型

并且,我们不一定要等老师都培养好了,才开始让他们去用新的方法教学生。完全可以把尝试新的教学法去加深学生理解的过程,同时也看作是教师成长的途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对老师的要求是很纯粹的,更多是观念层面的改变和实际有没有做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要去认真读学生写的东西(作业也好记录也好,这些作品是会说话的),去仔细观察学生目前的状态,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指导和点播。新手教师经过培训,理解了看哪些方面、怎么观察、哪里容易出问题,同样可以胜任。

四、专家资源与平台的支持

项目式学习要解决的是客观世界真实存在的问题,因此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为了使学习体验尽可能真实,老师需要得到外界专家的支持,有知识层面的,也有教学法层面的。

我曾经看过一个让科学家直接给小学生授课的项目,产品的出发点是很棒的,希望能够让小学生从学者身上感受真正的科研是如何进行的。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科学家并不了解小学生,也不知道他们会哪些、不会哪些(前概念),结果就变成了教师按照教案赶进度,依旧是教师主导的课堂,这并不是项目式学习。

退一步看,科学家直接给小学生授课是最好的方式吗?可能并不是,因为没有把专业的资源放在最有效率的位置上。

更为有效的模型可能是:教师 + 外部专家 + 教学支持。依旧让教师来当课堂的指挥,引入教学支持和外部专家(科学家、工程师、市场营销专家等专业人士),帮助教师给学生创造深度、有效的学习体验。

这里也有教学平台的机会。例如,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自评和互评,如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进展?如何让老师了解学生目前所处的位置?又比如,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品的电子档案夹(portfolio),小学生不擅长写字,但可以拍照,可以录音,可以画画,是否可以把这些过成性的作品记录在一个平台上,又能够很方便地让教师查阅,需要技术平台和课堂教学进一步融合。 

以下是问答环节:

Q1:请问您为什么觉得中国不能像HTH一样,所有的课程都项目化?

A:主要是效率和后续评估结合这两方面的因素吧。HTH的教师团队构成和国内的情况很不同,很多是受过精英教育,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因为热爱教书而进入到这个学校,这一点要量产是一个系统层面的改变。比如,法国、德国、芬兰的教师准入门槛都很高,当然,相应的社会地位也高。

Q2:如果把项目式学习和翻转课堂同时实施,项目式学习是先问题、再内容;而简单模式下翻转课堂是课前先知识点自学再项目。这个矛盾如何解决,如何实现线上线下融合?

A:我觉得项目式学习和翻转课堂本身是不矛盾的,都是希望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去控制自己的学习。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决定做什么、研究哪些问题、怎么展示;翻转课堂里学生可以决定学习的速率和拓展的宽度。比如,在翻转课堂里学习Python,老师讲递归,我没有听懂,不会做练习题,就可以回去再看一遍相关的知识点,再结合课本,想看几遍都行。两者的结合可以看成是积木块和建筑的关系,每一个积木块都可以是翻转课堂,先自学再到课堂里来操作和练习,而这些积木块搭到一起会成为一个最终的项目。可能我的项目不用递归也没关系,我需要去学一个别的模块用迭代的方式实现。这里的困难在于,你课程的知识点是线性的还是网状的,学生是不是在一个网里踩一些点都符合你的教学要求。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智囊分享】项目式学习如何搭建学生中心的课堂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