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堆历 | 我所理解的革命性的教育

作者:芥末堆 发布时间:

堆历 | 我所理解的革命性的教育

作者:芥末堆 发布时间:

摘要:尽管这始于赌气,但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教育的思考渐渐趋于理性

wallhaven-92.png

图片来源:wallhaven

2017年的最后一封来信,来自山东工商学院创业学院的大三学生徐勤建。

作为一名创业学院的学生,他在和某个老师交流对在线教育的看法时,写下了这些思考,也希望能带着这些设计思想和自己20多年求学经历的反思,做出一门自己理想中的课程。

请读:

我是一名学生,并始终是一名学生。

这是我最常用的自我介绍。有人会觉得不妥:嘿,我们想招的可不是只会闷头学习的学生啊。但是,在我热衷并且打算投身的教育行业,这样的身份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我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始于高中。升高中时我考上了“实验班”,然而高二重新分班后,我又“跌落”到普通班。按理说我应该奋勇前进,重新杀回实验班,但相比于重返巅峰,我对于“教育到底是个什么、合不合理”更感兴趣。这就像是裁判吹了哨说你犯规,你先想到的是“为什么判我犯规”而不是“下次不能再做这样有争议的动作”一样。

这个看似简单的想法背后却隐藏着极大的思维差异,而这差异又常被作为评判“乖孩子”和“不听话的孩子”的标准。我很庆幸我想到的是第一种,尽管这在后来被证明是把双刃剑。当时的我有些幼稚,或者是任性——当我发现相对于选拔人才,高考更注重公平后,当时的我便不怎么拼命学习了。我曾看过一个观点:支撑恐怖分子忠于破坏活动的根本原因并非信仰,而是仇恨。我便赌气地想:这个观点难不成在我身上得到了验证?

我开始聚焦于教育。尽管这始于赌气,但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教育的思考渐渐趋于理性。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是信息的传递与再现。受制于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的差异性,传统灌输型的教育方式使得这个过程极其低效。我认为真正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能够在人类接受新知识这一过程中引发效率革命的教育,是类似数字信号传输的方式,就像Elon Musk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所追求的那样。然而这种级别的信息传递,在一段时间内,人类受制于技术水平无法实现。但退一个层次,就如我正在追求的教育,现在并不是遥不可及。它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效率。这个词几乎是所有高新技术企业都在追求的:Google提高从网上搜索信息的效率;Amazon提高购物的效率;Microsoft更是提高使用电脑的效率。我理想中的教育方式,会结合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在“所花费时间”和“信息量”这两方面,有精确的、科学的、合理的推荐指标。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满足了那些空余时间少,但是又有强烈学习意愿的人的需求。这样的人有多少?我不敢轻言数据,但我相信,符合这样条件的人,是有着强烈上进之心的。而这样的人,他们最终能取得优异成就的可能性,绝对不是那些为求生计拼命赚钱之人能够相比较的。

过程可视化。我相信没人喜欢蒙眼走路,然而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在让学生这样做。典型的例子就是“劝退现象”和大学里的转专业限制。隔行如隔山,任何行业都有其特点,但我们国家的高中生,高考完之后就要凭借几本所谓的指导书来确定未来几年甚至一辈子都要从事的行业。我不知道世上还有没有比这更大胆的决定。我理想中的教育模式,是可视的:你能知道你未来几年学到的是什么类型的知识,比如,是需要理性计算多一点呢,还是感性表达多一点;你会知道经过某段时间的认真学习后,你的能力可以达到何种程度;你甚至在一开始,就能接触到此领域前沿的内容,尽管当前看来,这些内容会离你很遥远,但这就是当前阶段你要学习的目标和终点,在你之前已经有无数的人耗费无数心血,为的就是把这个界限再拓宽一点,而这,也将是你的最终使命。

追本溯源法。有没有人曾告诉你,有理数为什么叫“有理数”?反正我们高中老师提到这个时只是让我们记住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直到前段时间看到有理数的英文术语 rational number 我才明白这个名称的由来。事实上,很多老师——尤其是理科老师——倾向于让学生“记住”:记住公式,记住定理,记住例题。他们宣称这样“效率高”。然而这种做法只不过是在考试中效率高罢了。我理想中的教育方式,是种“情景再现”:你会通过此领域开拓者们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文明程度和物质丰盈程度,以及存留的手稿、日记等直接史料,去变成他、去感知他,从而对他们的贡献有深入的了解。历史是有温度的,它不是冰冷的符号;伟人们也是有温度的,他们不仅仅是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也许一百年前,他就是坐在你当时的位置,伏案在你放相机的桌子上,一笔一划写下那条影响了千万人的定理。一门学科就是一部历史,就是一场会让你热泪盈眶的大电影。这样百科全书式的巨大的工程,只有在信息时代才成为可能。

就我所接触和了解到的教育模式,都没有在这三方面做到出色,尤其是第一、第二点,甚至都很少有涉及。在教育活动主要发生地——学校中的教育活动,已经变得愈发僵化。受行为惯性的影响,改变越来越难从内部发起。人类认知一定会进化到终其一生也没法全部乃至部分掌握的程度,到那时,Neuralink 倡导的理念将会成为打破人类文明演进瓶颈的利器。那个时代我们也许并不会等到,但有必要从现在开始就做出准备。

以上就是徐勤建的来信。是堆历的第一百零五篇,也是今年的最后一篇。如果想要每天见到堆堆的教育分享,可以入手芥末堆内部学习社团学号42(又称:爱搞事联盟)出品的2018台历,每周一撕,体验全球教育创新项目和理念、探索无限未知的可能,了解更多教育相关你应该知道的和意想不到的。

堆堆和白日梦想家依旧期待你用真诚的文字,告诉我们一个个与教育的值得纪念和分享的瞬间。它可以是一句普通的话,一件触动你的小事,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或是让你一生受益的举动。欢迎邮件至 lei.peng@jmdedu.com 或打开收集入口投递给我们。

2018,我们将不定期在周末选取来信发布,敬请期待。祝大家新年快乐!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堆历 | 我所理解的革命性的教育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