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追求分数还是选择自由,一度被质疑的青岛二中教改是如何找到出路的?

作者:宁宁 发布时间:

追求分数还是选择自由,一度被质疑的青岛二中教改是如何找到出路的?

作者:宁宁 发布时间:

摘要:“教育中的自由在今天是一件奢侈品。”

2.pic.jpg

(青岛二中校园) 

芥末堆 宁宁 1月4日

“在青岛二中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在知乎上,有已毕业学生回答,最幸运的是“没有在自我探索的路途上添加阻力”,“你是学校的建设者,而不仅是使用者”。

自由、开放、尊重兴趣选择是已毕业和未毕业学生们对于这所学校部分印象。背依崂山、南临黄海的青岛二中在当地以素质教育改革力度之大而知名。学校官网在2017年7月公开的一封面向2017级学生及家长的信中,向新生介绍了学校组建的6个吸引力团队Magnet Team(简称MT),分别是人文MT、经济MT、外语MT、数学MT、生化MT、理工MT。这六大MT类似大学里的学院,为学生提供各自的特色课程和特色活动。入校初新生需要面临的第一个选择便是MT。 

进校后摆在新生面前第二道选择是令人眼花缭乱的社团。2017年上半年青岛二中统计学校共有大大小小社团164个。不仅包括传统的音体美,还有辩论、模拟联合国及学科类学术社团等。每天下午3点以后,高一学生们就活跃在社团里,或者上着自己选择的特色选修课。

很难想象,这样的高中氛围会出现在每年高考人数近70万的山东省。当然,青岛二中并非能独善其身,2004年学校曾遭遇过颇为严重的一次质疑。社会及家长对学校高考成绩的要求与自由开放的办学目标之间互相拉扯。角力之间,校长、老师、学生,身处学校系统中的人无一不深受影响。

“一定要基于自己的兴趣做出选择”

入学之前,每位新生先接受了一次“选择”的训练。在致学生及家长的信中,学校提醒新生,选择MT时一定要基于自己兴趣,MT内的很多课程都将与兴趣相关,也与今后发展有关。

受到鼓励的新生们确实如是随性选了。正就读高二的田蕊是第一届经历MT改革的学生,高一入学时选择了人文MT。还在初中时,田蕊听过一场青岛二中自主招生的讲座,主讲老师特别强调的人文精神在她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我无法用简单的话来阐述它的内涵,这种追求人的个性和自由的人文核心让我比较喜欢。”

高一时,田蕊选修了人文MT特色课辩论,当时辩论和文学创作是MT特色主题课。到高二时,MT主题又变成了人文中的数学思想与国学。她选修了国学。尽管课堂上主科老师讲得也很开放,语文老师会在每节课上课前给出一则论语和一则社会热点,给出一个辩题,课堂开始的五分钟就此展开讨论。不过她还是想选择更贴近兴趣的MT特色课程。除此之外,人文特色课程还包括人文历史、文学沙龙、旅游地理、法律选修及中国茶艺等。

陈蕾今年刚上高一,选择的是生化MT,“一个是看兴趣,二是看特色课。”她告诉芥末堆入学初选择的考虑。生化MT里有快乐农场,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蔬菜。南瓜、西红柿、萝卜等都出自学生之手。喜欢生物的她还参加了学校的昆虫社,研究养殖昆虫。在生化MT中,学生还可以参加“实验吧”,在老师的指点下设计实验。对学术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大学先修课,参与和高校合作的研究课题,并在创新实践基地完成。 

每个MT团队都有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9门基础课程及国家课程规划设置的课程。而各具特色的MT特色课则将具有相似兴趣的学生聚集在了一起。这点外语MT的高二学生贾思琪感受尤为明显,“大家外语都很好,关于喜欢的外国电影、歌手之类,非常有共同话题。”

这也是学校设置MT的初衷之一。每个MT里的每个班级配置一名助理导师,整个MT配置一名首席导师。卜宪娜是高二数学MT的助理导师,她告诉芥末堆,数学MT分了三个班,男女比例4:1。试行一年多来,已经显现出的好处是,有些特色活动感兴趣的同学比较扎堆,节省了很多平时凑在一起的时间,“像我们团队里,数竞的同学就知道谁比较厉害,平时就要找哪个大神一起讨论问题。”

今年高一数学MT团队组建后,两个级部重新整合了资源,除了此前开设的桥牌、数学建模、大学先修课之外,又开设了博弈论。卜宪娜说,多样特色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尽早多尝试,通过各类课程和活动感受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未来对专业选择可能会提前有方向。

每周学校有单独的MT特色课时间。高一学生每天下午上完两节课后,就可以选择上选修的MT特色课或者学校的选修课,或者参加社团活动。到高二,时间被压缩到只有每周三、周四两天的下午3点05分后去上这些课。学生可以跨MT选修特色课。 

设置MT吸引力团队的想法源自2014年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参加培训时的所闻。当地根据学生兴趣划分学校,喜欢商业的学生进商业类学校,喜欢艺术的学生进艺术类学校,喜欢航空航天或海洋特色的进相应的学校。学校课程对应学校特色。 

回国后,孙先亮写了篇文章谈及自己的感受,“以学生兴趣为基础,以个性发展为前提的教育,真正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今天时代的需要是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必须全力支持。”孙先亮说道。琢磨一年后,2015年孙先亮在自己的iPad上开始设计框架,去年春天组织老师座谈会,给大家讲理念的出发点,“为什么要这么做,怎么做,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慢慢老师提了很多意见,设想逐渐完善,最终确立了6个MT团队。去年自然科学一个MT有6个班级,考虑到领域太过于宽泛,今年高一学校又对自然科学进行了细分,仍然是6个MT。 

“体验了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喜欢什么”

经历了第一次的入学选择后不久,新生还要面临一次社团选择。选择日期间,100多个社团在学校的三元广场摆摊,海报宣传贴得到处都是。田蕊形容那种场面就像“百家争鸣”,路过的新生看中哪个就报名。高一时田蕊选择了辩论社和模拟联合国。“我选辩论是因为,当时刚上高中锐气比较强烈,需要找一个发泄的地方。”回想高一的自己,田蕊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贾思琪在高一时也选择了模拟联合国,不过去过一次发现自己不太合适,就退出了。她还参加了学生会组织,一直做到高二。 

对学生而言,高一是可以撒开去玩、尽情体验的阶段,但9门学科的学习压力并不比其他学校要少。

10.pic.jpg

(时光胶囊社团空间)

卜宪娜在青岛二中教学十余年,她认同学校的这种办学理念,无论课程还是社团活动,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某种程度,她觉得这是在弥补自己求学时期缺失的东西,“我们高中时候都特别迷茫,困惑没有人解答,没有人倾听。”她形容这种心情就像家长把自己没有接受过的东西给孩子一样。

2013年,参加学校中考自招出题期间,生物老师卜宪娜萌生出一个想法,制作学校文化纪念品。她想到每所大学都有令毕业生骄傲的校园文化纪念品,“如果我们能做,把这些情感留下来,还能让有才华的同学施展。”她的想法得到出题搭档学校美术老师屠晓蓓的支持。

回去以后,趁着期中考试监考间隙,屠晓蓓梳理出了所有思路。俩人一拍即合,拿着行动计划,敲开校长办公室,要向校长借一万块钱。校长爽快答应了。当年5月,时光胶囊社团启动,招募学校学生创作学校文化纪念品,并公开售卖,每年将收入的一部分捐赠给学校,成立奖励基金支持学生活动。

时光胶囊的空间在学校三元广场旁边,由楼梯间改造,几平米左右。屋内陈设着历届学生的创意作品集,印有校园文化建筑手绘图的书签,“吾爱吾师”系列人像雕塑,“吾爱吾家”校园场景手绘图,文化衫。

8.pic_hd.jpg

(时光胶囊空间内部学生创作作品展示)

校园手绘地图是时光胶囊的特色产品之一。社团成立之初,考上中央美院的一位毕业生在暑假期间绘出了校园全景图,特意起名“山海经”。展示台上至今还保留了这一版的手绘地图。为了鼓励在校生参与,时光胶囊举办了一次校园手绘地图大赛,鼓励每班参与,从中选出获奖作品。被选中的作品里,有一幅吸引了屠晓蓓的注意。“觉得特别有感觉”,卜宪娜说,经过了解,这幅画是某班宣传委员因为班里没人报名,自己在没有任何绘画训练基础“无奈之下”画出的。

后来,屠晓蓓动员这名学生加入时光胶囊社团。毕业时,学生报考了建筑设计专业。卜宪娜至今谈起这段小故事都显露出欣慰不已的表情。她常常鼓励自己班里的学生,一定要多参与,体验了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喜欢什么。

“放手就是尊重,让学生找到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方向。”谈及学校社团发展时,孙先亮说,学校只是提供平台,有了平台,学生会玩出自己的精彩。

最早青岛二中的社团只有一些传统类的,比如舞蹈、篮球、体育、文学类。2005年前后学生提出没有自己喜欢的社团,要自建。学校开始逐步放开社团,学生可以自己创建社团。孙先亮介绍,为了更好激励学生办社团的热情,学校推出评选精品社团的活动。后来又让老师认领学生社团进行指导,并在机制上规定,指导学生社团两年的工作算作一年班主任的工作绩效。

学生社团逐步从传统的技能类,扩展到模拟联合国等领导力社团。“从技能型转向对社会和世界共同话题的关注。”孙先亮说,随着MT的成立,现在学校还有一些学术类社团,会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不过,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学校规定学生申报的社团数量不能超过两个。今年秋季开学的社团推介会上,孙先亮向学生们提出一个新的要求,到了年底,或者五六月份,每个社团要展示自己一年的工作成果。戏剧社就办一场演出,相声社就组织一场相声会,同时面向家长售票。“不仅仅是自娱自乐,必须得玩出成果来,有一定的评价要求。”

成为学校的建设者

除了社团,初入青岛二中的新生们还可以选择参与四大学生组织,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城市规划委员会及民主议事会。后两个组织成为青岛二中的一大特色。

至今还被学生们津津乐道的是取消早操。刚搬新校址时,学生生活沿袭着很多学校的常规,跑早操。但运转一年多后,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强烈。孙先亮找到当时的学生会主席,了解情况。学生反应,跑早操导致同学们休息时间得不到保证,6点20就要起床。还有学生因为跑早操顾不上去食堂吃饭,影响健康,早上的空气质量也不利于身体。

学校对全体学生关于跑早操态度的统计调查数据也显示,91%的学生不同意跑操。后来,孙先亮又从一位医生朋友里咨询得知,早晨空气污浊,跑操只会吸入不清洁的空气。同时处于成长期的孩子空腹跑早操也不利于其成长。早晨锻炼,还会加剧人的疲劳、早衰等。 

综合考虑之下,学校早操从2001年9月第一周开始正式取消。

平时田蕊感受到民主议事会的存在来自于班里的民主委员。最近学校要开学生代表大会,民主委员动员田蕊和同学们抓紧写“议案”。“民主议事会还时不时给班级发一张表,让你填对学校的意见。”田蕊说起这个有些兴奋,有些学生会提一些好玩的意见,比如学校的蛋炒饭不够咸之类。去年学生反应的学校草坪存在问题,田蕊后来发现草坪就被修整了,“我觉得会改变。”

说起给学校提意见,贾思琪向芥末堆介绍,每个学生的iPad上都有学校的一个在线答疑区,学生可以在民主议事会的答疑区直接提交意见和建议。

孙先亮说,每年学生提交的“议案”中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改革,还有的涉及校园基础建设、学校管理等,学校开会的时候会将问题转给相关部门去解决。

3.pic.jpg

(学校博物馆敦煌展展览,敦煌学会学生讨论中)

萌生设立城市规划委员会的想法,孙先亮说,也是源自学生。2009年,正在外地出差的孙先亮突然接到办公室电话,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要带领相关部门到青岛二中召开调研会。调研原因在于,学生提出的一份“中山路改造方案”引起了市长的重视。

方案出自当年6月学生们组织的一场“城市热点论坛”,针对青岛的热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包括自行车道建设、垃圾分类处理及中山路改造等。

孙先亮觉得学生提出的以管理城市的方式来管理学校的思路,很不错,就成立了城市规划委员会,将学校作为一个模拟城市,让学生来做管理设计。“市长”由学生经民主竞选产生。

陈蕾现在是城市规划委员会文创部的一名干事。研讨会期间,她就负责在学校的博物馆向来参观的人介绍正在展出的敦煌展。陈蕾说,平时城市规划委员会的工作包括纪律检查、学校卫生、环保之类,“把学校当做一个城市一样日常经营。”

“教育中的自由在今天是一个奢侈品”

5.pic.jpg

(博物馆二层学生的工程设计思维作品展)

熟悉青岛二中的人可能会将这些视作一种寻常的、理所当然的变化,但对初识青岛二中的人来说,这在一所高中有些不可思议。每年有逼近70万高考考生的山东省在大众眼中,应试教育的氛围相当浓厚。一所高中如何能够挣脱教育系统内常规的教育教学模式,不受社会及家长对其高考成绩的期许束缚,独善其身呢?

“不可能你做的事所有人都理解,教育有它自己运行的规则,并非所有人都有教育的认知,但不能你没有认知,我们就不往前走。”当被问及学校所做的改革是否面临过各方压力时,孙先亮如是说道。 

2004年对孙先亮来说是艰难的一年,也是攸关青岛二中发展方向的一年。当年高考成绩出来后,《青岛晚报》做了一篇报道,分析青岛市区高考升学水平严重滑坡,市区一本升学人数不及郊区一所农村学校。作为市级重点高中的青岛二中成为矛头指向的焦点。 

据《青岛晚报》8月份的后续报道,青岛市教育局专门召开市内高中学校校长及教体局分管教学负责人的座谈会,对2004年高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与分析,并要求制定2005年高考总目标,“坚决止住本科一批次录取下滑趋势”,“必须理直气壮抓高考”。 

一时间巨大的压力向以素质教育为名的青岛二中袭来。卜宪娜彼时刚刚到青岛二中就职,明显感觉到学校的“低气压”氛围。外出开会时经常被其他学校问,你们是不是考得不好。“我们说没有,我们一个级部才几百人,没有复读生。”现在提起这件事,她感到有些无奈。

孙先亮作为校长遭受的质疑最为强烈,“论坛开始不断骂我,说我用素质教育毁了二中,让很多孩子考不上大学。但那一年考得也没问题,升学率没问题。”最大的压力来自内部,孙先亮回忆,当时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也提出,是不是要回到以前那种加班加点搞教学的办学方向。学校的内部民主生活会上,他被提出十大“罪状”。那个夏天,孙先亮的父亲因游泳溺水,突然去世,内外交困。十三年后,谈起这段经历时,他感慨了一句,“最难的时候,我觉得确实也成熟了很多。”

面对学校内部的质疑,孙先亮在一个临出差的下午召集学校干部开了一场会,会议核心坚持青岛二中的素质教育方向,“坚持素质教育不动摇,坚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动摇,坚持凸显自主开放办学特色不动摇,坚持提高教学效益不动摇。”

孙先亮认为,青岛二中一直坚持的方向并没有错,不应该推翻,核心问题在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2004年以后,一直到2014年,青岛二中一直在做课堂教学研究。“从不同角度不断聚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孙先亮提出,课堂教学从演绎法向归纳法转变。他解释,演绎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单向灌输。归纳法是老师设置教学情境,学生自己从中思考,抽象出知识。

2007年,聚焦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届学生走向高考考场,成绩超出预期,仅浙江大学一所学校从青岛二中就提前录取了四五十名学生。“当时觉得像做梦一样,等把孩子的录取表格寄过来才缓过来,是真的,不是梦。”陷入回忆中的孙先亮显得意犹未尽。

所有人像是松了一口气。现在看到老师被学生伤害的极端新闻事件,卜宪娜会和同事们半开玩笑,“老师都这么高危了”,但她心里很清楚, “那是应试教育逼出来的。”

“教育中的自由在今天是一个奢侈品。”在12月14日的“走进自主开放的青岛二中”教改研讨会演讲中,孙先亮说道。

潜移默化的改变

走访学生中,让芥末堆感到意外的是,学生并没有像外界所担忧的那样,学校氛围放开后学习收不住。12月14日下午,因研讨会的活动,学校放假半天。田蕊一下午都在教学楼三层的书吧自习室里做题。进入高二后,她退掉了社团,专注学习。

6.pic.jpg

(教学楼层中间的书吧自习室)

她也很佩服班里的其他同学,还在社团或者学生组织会中担任着骨干,学业还一样不落。高二后,贾思琪也不再忙活社团的很多事了,“觉得学习压力大。” 

还在就读高一的陈蕾显得就很松弛了,不过经过一个学期,她就明白,“在二中学习,一个是要靠毅力,还有是自主管理自己。” 

初入高一时,她很不习惯老师的讲课方式,“这老师怎么不讲课,就觉得老师不给我们灌的话,我们该怎么学习,怎么考试?”刚刚脱离初中被老师填满的学习环境,陈蕾和她的同学们很不适应不再满堂灌的课堂了。

但后来,这群学生们意识到,不适应老师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必须要适应。不会的地方就通过iPad向老师求助,或者去老师办公室,“或者随便抓一个老师去问。”慢慢地,她意识到,老师的这种讲课方式更有助于自己思考。

田蕊也经历过这样一个不适应的过程。刚上高一时,田蕊很快发现初中所用的那套学习方法在高中完全不适用了。“初中更多是重复,一个知识点不停重复记忆和巩固,甚至连语文阅读题都是背答案。”田蕊形容那种学习方式就是,只要课上好好听,下课使劲学就行了。但高中不是,它需要你自己去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初中时,田蕊很不愿意记数学笔记,到了高中,她就会在上课前提前做准备,同时更注重数学框架的建立。历史也是,初中时她觉得背背就结束了,“分还很高”。但高中的灵活性很大,它更需要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逻辑意味在哪里,田蕊说,这层逻辑就是需要不断去探索的过程。

相比初中,田蕊说,现在的自己能更有条理地安排时间。初中强压式的学习让她一直没有找到学习方法,“好像一直在努力,但是效率不高”。高中有了大量自主安排的时间后,她反而能够思考自己的缺陷和短板,从而补上。 

“当我们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的时候就不会去颓废了。”当被问及自制力的问题时,田蕊说,从来没有感觉到时间在那却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

自由开放的宽松环境,多元的课程和社团活动,让这些学生们提早思考,喜欢什么,要选择什么。改变是潜移默化的。

(注:文中学生田蕊、贾思琪、陈蕾均为化名。)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追求分数还是选择自由,一度被质疑的青岛二中教改是如何找到出路的?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