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谁说功利化阅读不能成为中国孩子读写的“垫脚石”?

作者:曹勇军 发布时间:

谁说功利化阅读不能成为中国孩子读写的“垫脚石”?

作者:曹勇军 发布时间:

摘要: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会让人在阅读中超拔,在功利的地方起步,最后到达非功利的境界。

corey-blaz-398375-unsplash.jpg

图片来源:Unsplash

关于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但更重要的事情是,父母和老师应该怎么做?曾去美国访学的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曹勇军老师,细致地研究了中美课堂关于阅读写作的教学差异。近日,曹老师在外滩微课上畅谈了他的研究结果,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父母们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同时,他也分享了自己对“该不该让孩子进行功利化阅读”这个问题的看法。

近年来,青少年出国留学比例一直居高不下。美国始终是中国学生选择留学的首选国家之一。中美教育之间,包括阅读写作、数学、STEM等,的确存在很大的差异。

一旦外国教育有所改革,大家就焦虑不已,深怕自己落后。如何从一个理性的角度,对比中西方教育差异,从而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意见,一直是很多教育专家、老师、家长探究的问题。

曹勇军是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担任南京第十三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2016年上半年,曹老师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育学院做了半年的访问学者。听课期间,他还与美国同行进行多次交流沟通。

在他看来,不能把自己教育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与西方教育发达的地区作比较。很多时候西方的教育理念也只是一种教育探讨,并没有落到实处。

中美之间的写作阅读教学并没有孰优孰劣的区别,而是各有优势。本文,他将从三个维度,即中美课堂的差异、孩子在家阅读及该不该进行功利化阅读,来探讨中国学生的读写出路。

从中美课堂差异,看中国课堂上的读写出路

曹勇军用两个月的时间,在佛罗里达大学附属中学听了40多节课。通过近距离的听课,他发现中美在读写教育上各有所长,简单粗暴地抛弃一种教学模式,采纳另一种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那如何找寻中国课堂上的读写出路,在他看来,就需要根据实际的需求,取长补短。中美的阅读写作教学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差异:

1  阅读目的

美国多数学校是为了让孩子成为真正的阅读者而读书。他们不使用教材,老师们通常会自拟书单,让孩子们尽可能多地阅读经典名著。曹老师说:

他们希望培养真正的阅读者,而不是只会埋头于课本的人。

很多中国的老师或家长在给孩子选择书目时,通常会纠结是选择大部头的古代经典还是比较接近现代风格的优秀作品。曹老师说,美国老师很少有这样的纠结,他们比较偏爱现代作品。

因为这些作品与学生生活更接近,更容易引发他们的思想共鸣。小说中多色调粗砺的社会生活画面及对人性的深度揭示,可以给学生提供思考的张力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联系自己,有助于培养其批判思维,发展其独立人格。 

在曹老师看来,读整本的书,读真实的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及个人成长,特别有价值。国内由于应试的需要,目前老师们的授课还主要围绕课本为主,课外阅读为辅。很多学生仍是为了考试而读书。不过,最近的新课改已经把“整本书的阅读”作为基本的教学任务,纳入了课程标准,相信将会出现新的局面。

640.jpg

2   阅读理念

在阅读理念方面,美国学校更注重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而中国学校倾向于精准地记忆内容。

在美国,学生们会细读文本,利用批注、表格梳理文章脉络,借问题引发自身的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不断思考,擦出思想火花,创造属于自己的阅读模式。

做注释类似于我们的批注评点法,就是把对原文关键处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写在便利贴纸上,粘在原文旁边。有的是对情节的梳理,有的是对细节的分析,还有的是对人物对话的品味,非常的个性化。老师也常设计一些图表帮助学生完成注释,也会要求学生自问自答,深耕文本。

国内的阅读注重精读文本。老师们通常认为阅读不仅要思考,还要准确记忆。学生们不仅要读懂文意,还需要反复诵读,甚至通篇背诵。虽然将好词好句背得烂熟于心,自然下笔如有神,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   阅读重点

美国课堂中更注重学生的思考,倡导批判性思维,注重学生对文本的评说与解读。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质疑甚至反驳文本内容。很多美国老师教授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让阅读发生。这样不仅检验了学生阅读的成果,培养学生把作品与现实相联系的融会贯通能力,也潜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中国的学生很少去质疑课本,去反驳权威,习惯在文本寻找结论答案。做阅读理解时,老师最常说的话就是在文中找答案,对文意的把握成了唯一指标。

640.jpg

4  阅读做法

美国中学语文课上,各种各样的写作作业很多。读完一本书或是一个章节之后,学生们会通过探索性写作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除此之外,项目制学习也是美国学生常做的课后作业。比如说,把读书报告和作文收录成书,不断修改内容。从写作到装订,从内容到排版,不断在实践中完善方案。

学生也很擅长采用海报这种形式。老师会要求学生在原书中选择一个具体象征物,然后写出描写该象征物出现的原文以及页码,最后自己解释其象征含义。

海报极富创意和巧思,很好地表达了对原文中关键象征物的理解,体现了学生阅读的质量,并且人人展示,互助启发,让学生构建出全新的阅读策略和经验。

而对比国内通常是写读后感与解题式的作业,很多不必要的反复操练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在这点上可以多加借鉴。

5   课堂模式

美国的学生非常自主,不希望被过多干涉。课堂上都自己动手做表格、做梳理。美国的老师很少讲解,即使讲解也都时间很短。但中国的孩子往往比较依赖老师,相信老师所提供的答案,追求正确性。这也导致了中国的老师普遍会讲。可以说这方面中美两国都做到了扬长避短。

美国课堂上特别喜欢讨论,几乎到了无讨论不成课的地步。讨论的内容广泛,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关键情节、表现手法等都是学生讨论的重点。

640.jpg

建立有效的家庭读写氛围,并不是没有方法!

读写教育在中美课堂的确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并不是说就没有解决的办法。在曹勇军看来,优质教育从来都不是学校现成的教育,而是家校双方互动合作的结果。真正想要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还需要家校合作。 

好的语文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家长应该要有所作为。在课堂教育改革的同时,家长也可以开展语文读写家庭“微改革”。 

当然,家庭阅读有其局限性。局限表现在:

首先,孩子的阅读缺乏外在监督。课堂上,阅读都是有要求的。家庭的环境比较宽松,缺少外界的督促。孩子缺少督促,得不到有意识地验证,阅读所得通常是即兴式的感想。

其次,缺少效果鉴别。一本书读完了没有反馈,或者反馈不及时,读书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在家阅读,孩子往往会过分关注进度,想要读得快一点,不注重质只追求量。课堂里,老师往往把文章分析透彻。

针对这些局限性,曹老师也给出了建议:

1 加强监控,注意持续性阅读

父母要多和孩子交流,在交流中找到新的想法与独到的认识。比如说,亲子共读,养成餐桌文化,每天和孩子交流下读书的心得感受。

或者,也可以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自问自答。唯有靠问题,我们才会深入思考。

2 不要过分强调阅读动机

有时孩子读书的目的也许并不是那么崇高,但也不要进行道德绑架。孩子们读书也许是出于对故事情节走向的好奇,也可能出于“他读过了,我也要读”的好胜心,甚至是书中一些身体描写解答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疑问。

3 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对关键情节的概括,自己的疑问,产生的感想,要养成用笔记提炼阅读成果的习惯。在书上留下自己思维的印记,这样便于提炼阅读成果,最后进行摘抄。

我国著名的文史大家朱光潜先生说:

我读一篇文章,读一本书,必用自己的话把它表达出来,才觉得真的把这本书消化了。这句话很简单,很重要,就是能用自己的话把这本书、这篇文章最核心的东西说出来。

曹老师也非常认同这一理念。他说,“读书要读懂读透,最简单的考察方法就是复述原文。”

4 养成个人的阅读文化

通常来说,人在阅读到一定的量之后就会形成自己的阅读偏好。

某一两本书,某几位作家的作品,可能会被放置于枕边,睡前阅读一下,会有灵魂被抚摸过后的安顿感,阅读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640.jpg

谁说功利化阅读,不能成为中国孩子读写的“垫脚石”?

针对很多家长比较担心的一个问题:如何对待孩子的功利化阅读习惯?曹老师认为功利化阅读没那么可怕,不必妖魔化,不妨让孩子从有具体功利要求和目标的阅读开始起步。阅读应该让阅读者尽快尝到甜头,一步步从功利抵达非功利。曹老师说:

许多专家都倡导非功利性阅读,但这对于学生来说似乎太过困难。成年人为兴趣而读书也已经少之又少,更何况学业压力大的孩子?

功利化阅读对成长也是有帮助的。比如,学生第二天要参加一场辩论会,为了收集素材可能一晚上要翻阅好几本书。在辩论中,他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这种获得感与成就感反过来又会成为他们继续阅读的动力。

非功利的阅读容易不计得失,纯粹出于兴趣或者闲暇时的阅读,往往质量并不高。因此,功利性阅读并非如此不堪,一本书读下来总要有所得。

也许是在写作方面的帮助,比如说,写作文材料丰富,思考角度新颖,表达言辞犀利;也许是在日常交流中谈吐不俗,观点耳目一新,受到同学们仰慕的眼光……这些都会成为动力。

不过,曹老师最后也说,虽然孩子起步功利的阅读,但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会让人在阅读中超拔。在功利的地方起步,最后到达非功利的境界。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外滩教育”,主讲老师曹勇军,整理李好文  ,编辑黄晔。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外滩教育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外滩教育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谁说功利化阅读不能成为中国孩子读写的“垫脚石”?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