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总理说的中小学负担重,到底有多重?

作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 发布时间:

总理说的中小学负担重,到底有多重?

作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 发布时间:

摘要: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减反增,家长的焦虑感更甚

1.jpg

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时指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其中就提到“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

“减负”这个词已经说了很多年了。1955年7月,教育部发出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以来,国家层面已发布了9道“减负令”,地方出台的“减负令”多达上百道。就在两会前夕,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出现了很多首次提出的措施,舆论称为“史上最严治理”。《通知》针对部分培训机构存在的无证无照、超纲教学、组织竞赛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

然而,现实情况是,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减反增,家长的焦虑感更甚。在众多的信息言论中,仿佛模糊了一个基础事实,那就是中小学生的负担到底重不重?

中小学生真的很累

在校学习时间是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主要外显数据之一,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课题于2010年与2015年进行的两次全国大范围调查,全国小学生平均在校时间从2010年的6.7小时增长到8.1小时;中学生平均在校时间从7.7小时增长到11小时。五年间小学生与中学生在校时间的增幅达到了20.9%与42.9%,在校学习时间显著增加。

2.png

 2010年、2015年全国小学生与初中生在校时间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中小学生校内学习时间不但近年来呈现不断延长的趋势,同时远超国际平均水平。据2012年的PISA测试结果显示,上海参评学生的每周课内学习时间平均为每周28.2小时,在65个参评国家(地区)中位列第9位。

3.jpg

2012 PISA数据:各国(地区)每周课内上课时间

2013年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1-3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4-6年级要将每天书面家庭作业问题控制在1小时之内。实际情况是,当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调查发现,42.1%的四年级学生和68.8%的八年级学生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时间超标。这样的结论,在之后多年中、不同来源的调查中得到不断证实。

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显示,小学生的作业时间超标率超过66%,初中生的作业时间超标率超过78%;而在休息日,小学生、中学生的作业时间超标率都在80%以上。

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我国中小学生日均花2.82小时作业,是日本的3.7倍,韩国的4.8倍,与其他欧美国家相比也差距鲜明、或居全球第一。[2]这一数据结论与2012年的PISA数据形成印证,2012年上海参评学生作业时间为平均每周13.8小时,远高于OECD平均的7小时左右,位列第1位。《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还显示78%的家长每天陪孩子写作业,陪写作业是中国家长幸福感下降的主因之一,也成为亲子关系的最大“杀手”,75.79%中国家长和孩子因写作业发生过矛盾。 

4.jpg

阿凡题:《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部分)

减负≠减少在校学习时间

课外补习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另一重要来源,在上海、北京、成都、杭州等城市,课外补习已经演变成一场没有尽头的竞赛。在2012年PISA测试中,学生报告的平均每周课外学习时间13.8小时,名列第一,加上校外辅导和私人家教,每周校外学习时间达17小时左右,远高于OECD的平均值7.8小时,其中参加数学、语言、科学和其他补习的比例分别为71%、51%、55%和57%,时间分别为2.01、1.33、1.49和1.41小时。作为比较,港澳台的课外学习时间约为上海的1/2,日本仅为上海的1/3。

5.jpg

上海学生课外学习时间与科类分布

6.jpg

2012 PISA测试数据:各国(地区)15岁学生每周课外学习时间

2013年首都师范大学对京、黑、鲁、晋、青、川六省市4531名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调查显示,小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比例为75.2%、初中生为71.0%。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课题发现,与2005年相比, 2015年学生上课外班的时间大幅度增长,学习日上课外班的时间为0.8小时,是2005年的两倍;休息日上课外班的时间为2.1小时,是2005年的3倍。 

8.png

 “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2005-2015学生课外补习班时间变化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中小学生在课外补习时间上已经“领跑全球”,且近年来有不断延长的趋势。(课外补习:反噬教育的“影子教育”)

给孩子报辅导班、课外培训班,已然成为现在中小学生的“标配”。去年夏天,一篇题为《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就曾在网上热传。一位高管妈妈列举了孩子暑假游学、上辅导班等费用,总额3万多元,让人咋舌。家长“烧钱”,孩子“烧脑”,繁重的暑期“恶补”,触动家长与孩子的痛点。(2017年8月4日《人民日报》)

做不完作业不能睡

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是另一个学生压力过大造成的严重后果,2017年12月发布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明确规定要“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但根据2010-2012年开展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8.45小时,其中6-11、12-14、15-17岁的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为8.95、8.35、7.73小时;6-17岁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的比例为69.8%,其中6-11、12-14、15-17岁的睡眠不足的比例分别为74%、71.2%、61.7%。

9.jpg

2012年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睡眠时间和睡眠不足比例

在学习日,学生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的高达57.0%,较2005年增加了6.2%;休息日也有34.5%睡眠不足9小时,比2005多1.7%。2015年上海小学生睡眠时间在10小时及以上的人数比例为19.25%,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8小时及以上的比例为16.4%,近一半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在7小时左右。

《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中以“22点以后睡觉的人数比重”为标准形成了我国中小学生“熬夜指数”,四个直辖市“名列前茅”。这一数据与几个城市在作业时间较长形成印证,我国儿童与青少年的睡眠不足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10.jpg

我国中小学生“熬夜指数”

“哪有运动时间?”

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和要求。

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显示,学生休息日运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的高达46.3%、学习日运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的高达66.3%;7.6%学习日基本没有运动,8.3%在休息日基本没有运动。

12.png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学生日常运动情况

2016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6省市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23.4%的学生课间很少出教室活动,甚至“从不出来”,学生的课余运动时间远没有达到国际标准,每天课余体育活动不足1小时的比例接近七成。

体育运动的不足,变相地摧毁这儿童青少年的身体。

2002-2012十年间, 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上升了5.1和4.3个百分点。根据1991——2010年间几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显示,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和乡村女生的肥胖率均呈逐年增加趋势。

13.jpg

1991、1995、2000、2005和2010年城乡男女生肥胖率

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且呈逐年上升。根据2005、2010、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2014年7~15岁学生的近视率约为50%,比2010、2005分别高出2.7和12个百分点。

14.png

2005、2010、2014年7~15岁城乡男女生近视率

病态的难题教育

关于中国中小学的课程难度是否过大,一直众说纷纭。根据袁振国领衔的“中小学理科教材难度的国际比较研究”课题组,虽然我国中小学理科教材难度在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日本10个国家中处于中等水平。问题在于,“实际教学难度比教材难度平均高出50%—100%,同时又布置大量作业,重复练习问题严重,部分作业难度大,占用了学生大量课余时间,而且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由于欧美日韩等都是经济发达、高度城市化的国家,所以简单的类比并不足以说明在农村学生占大多数的中国,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对学科难度的实际感受。

“6岁的人学15岁的东西,我是反对的。因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时间段的。你可以给树施大量的化肥,让树长得很快,但其实这棵树是病态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天才’长大后爆发力很差的原因之一。国内孩子的数学能力是很强的,但全球前100位的数学家里,美国人占了多数。”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敏洪表示,“减负”是一个大话题,他反对超前教育、超长教育和难题教育。

PISA2012年的数学测试针对15岁学生,但上海的数学教师普遍认为其学科难度仅相当于中国小学水平。可见中国数学的实际难度明显高于OECD国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查还发现,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感觉到的作业难度越来越大,学生完成课业的劳累程度越来越重。

更为严重的是,校外培训普遍采取“提前教育”的“抢跑”模式,学习进度和难度远超课程标准。从1998年左右,逐渐进入小学的“奥数”,将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卷入这一完全违规超标的数学训练,成为许多孩子的“噩梦”。

家长认为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依次是升学压力、教学方法落后和知识难度大。反映孩子每月参加2次或以上考试或测验的家长比例,占比达67.2%,有12.2%的家长反映孩子每月要参加6次或以上的考试和测验。 

15.png

家长认为课业负担重的主要原因

尽管各地都出台控制作业量、考试次数的政策,教委三令五申严禁学校组织联考、周考、月考;但学生反映“各学校均以各种名目进行模拟考、周考、月考、综合考、联考。考得天昏地暗,考得日月无光,考的学生快要吐血。”许多地方的学校“周测、月考、期中、期末考”是标准动作,有的名校甚至采取“日测”以提高成绩。学校的评价、考核,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与老师、校长的评价和待遇挂钩,是导致中小学的办学行为异化,应试教育化的主要原因。

部分教师要求短时间内完成较多数量的作业题,提高了作业难度。例如上海的部分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作业,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要求每分钟答20题,不许出错,否则重来。二年级则是20以内的加减法。这么一道口算题,就成为一些孩子的“鬼门关,”闹得举家不宁。 

另外一种一种作业称为“惩罚性作业”,即因纪律不好,罚抄课文10遍,漏做一题数学,被罚重做作业10遍。更有教师采用“一人做错,全班挨罚”的方式,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之外,还带来学生心理的困惑以及人际交往压力。不少公办学校在考试时增设高难度的附加题(例如奥数题),人为增加考试难度。 

沉重负担带来的苦果

目前中国缺乏中小学生自杀统计的权威数据,但是从个别城市有关青少年伤害死亡的数据分析,自杀已经成为仅次于交通事故、溺水之后青少年第三大死因,并且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伤害死亡中自杀所占比重越来越高。

一项针对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的网络统计发现,在215例死亡及未遂案例中,导致中小学生采取自杀行为的原因从多到少依次为:家庭矛盾、学业压力、师生矛盾、心理问题、情感纠纷、校园欺凌和其他。而案例中相当一部分家庭矛盾的冲突根源是学业压力。师生矛盾案例亦有类似情况,部分冲突根源也是学业压力。因此,学业压力不仅仅对中小学生尤其是中学生起作用,也对学生家长、老师产生诸多影响,激化了学生个体与家长、老师之间的对立情绪。考虑间接作用的话,学业压力才是中小学生自杀的首要诱因。[1]沉重的负担带来了沉重的后果与不可弥补的损失,2018年1月16日,大同市第一中学初二的一名学生跳楼自杀,媒体初步报道原因是学生因课后补习问题与教师关系紧张所致,不健康的基础教育生态已经对学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而如果我们继续忽略这些伤害,更是对这些已经逝去的年轻生命意义的无视。 

(本文转自21世纪教育研究院)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21世纪教育研究院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21世纪教育研究院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总理说的中小学负担重,到底有多重?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