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小学减负没错,但这话不是说给你听的

作者:米粒妈 发布时间:

小学减负没错,但这话不是说给你听的

作者:米粒妈 发布时间:

摘要:小学减负了,没有别的,对家庭来说就是又多了一个经济上的窟窿。那种晚饭后,全家其乐融融,玩智力游戏,谈论霍金和平行宇宙,这绝不是一般工薪家庭的画面。

pre-1272291_1920.jpg
图片来源:Pixabay

文 | 米粒妈,文章经公众号米粒妈频道授权转载,ID:MilimaPinDao。

“小学减负挺好啊,早点放学,终于有人和我们家Nick玩了!”

说这话的Nick爸爸,每天下午4点准时开着他的宝马7系来接孩子。放了学,爷俩儿哪儿也不去就在外面浪,玩够了才回家。

听说Nick爸爸拿着美国护照,像他这样有闲有钱的粑粑,哪会为减负这种无聊的小事皱眉头? 

微信图片_20180405171451.jpg

是哦,小学减负没有错,如果你是以下两类人。

一个是高知家庭

 父母是教授、专家、学者,从事学术科研工作的高级知识分子。这一类爸妈,本人就是知识的化身,此外还有各种有利条件。小学减负,反而对他们教育子女有好处。

我认识一个妈妈,生物学博士,她的工作是研究神经干细胞的提取与分离方法,可以说是很专门很高科技了。可是孩子上小学后,她却辞了研究所的工作,去了北京一所顶级中学当实验室老师。

微信图片_20180405171906.jpg

一个从事高尖端学科研究的博士,到中学当老师可不是大材小用嘛?是什么原因让她放弃了当个科学家的理想?

最直接的好处有两个。

其一,她的孩子作为教工子女,可以直升这所名校,整个中学阶段升学问题就解决了;

其二,管理实验室的工作比较轻松,她有大把时间管娃的学习。

听说小学要提早放学,别人的爸妈着急上火,她却随时接了带在身边。

微信图片_20180405172000.jpg

孩子做完作业就和妈妈一起在实验室玩物理实验、化学实验;或者一起看科普纪录片,妈妈给他讲什么是引力波、量子纠缠、基因工程;有时需要和同事聊聊课题,妈妈也特意带着孩子一起去。

妈妈还计划着,等到三四年级时,让娃也参与自己的课题项目,两人一起做研究写论文。

“我们在学校所学的所有课目,其实都包含在自然现象或者一个个科学问题当中,比如物理学吧,就是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自然世界,万有引力是可以通过公式来计算的。

只要孩子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他会更加主动地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因为这些基础学科是用来解决问题的钥匙。”

听了这位妈妈的一番话,我才明白为什么对有些孩子来说学习不是受苦,而是有无穷的乐趣。

因为这些父母很注重,也有能力培养孩子对探索世界,思考问题,寻找方法的兴趣,并且早就让他们明白了学习的意义所在。到哪儿去找这么高端的课外班,深入浅出,博士水平,一对一,还不限时。就算请的起老师,他能有妈妈走心吗,有妈妈了解孩子吗?

学校减不减负,有什么关系呢?说不定人家还盼着减负呢,早点放学,少做点功课,正好可以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减负了,有人泡在实验室里学科学,探索自然奥秘,有的孩子却在打游戏,这能比嘛?

 高知家庭,不依赖学校教育,也不依赖奥数班,课外班,家庭氛围和父母的职业环境本身就构成了非常优越的教育条件

这样的例子不少,北大附小,清华附小有好多和父母一起做课题的孩子。清华附小有关苏轼研究的课题报告,就曾经惊艳了整个小学界。

微信图片_20180404183027.jpg

微信图片_20180404183047.jpg

前段时间,90后女孩刘明侦任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的消息上了热搜。这位中国最年轻的高校院长,22岁硕士毕业于剑桥大学,24岁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26岁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

微信图片_20180404183152.jpg

刘明侦家里几代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爷爷是电子科技大学前任校长。好几代人积累下的学识,形成了一种深厚的思想文化渊源,就像财富一样由下一代人继承下去,堪称高知版的豪门。

说白了,学习这条道是人家祖传的手艺。

还有一类家庭,就是富人、二代、明星。

他们对小孩的教育不仅投入惊人,教育思路也极为不同。

还有一类家庭,就是富人、二代、明星。他们对小孩的教育不仅投入惊人,教育思路也极为不同。

这些金字塔上层的人群,更愿意为有含金量的素质教育、快乐教育买单。教育对他们来说不再是谋生工具,相对于分数来说,他们更重视能力、特长、艺术修养、学术潜质、人文素质,这些形而上的东西。

教育在他们看来,首先是用来开发小孩天份的,成为一个独特的、真正的自己,能在某个领域当顶尖人物。再有更高的追求,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还能不断地完善,在各个方面得到培养,将来成为一个特别优秀的人,精英领袖式的人物。

总之,和我们最大的不同是,教育对他们来说不是手段而是目的。

很难想象王菲会逼他们家童童学奥数,考哈佛商学院,将来找个嫌钱的工作,或者嫁个好老公什么的。平常人追求的好生活,人家一出生就自带了。就像那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罗马了。

微信图片_20180405172352.jpg

我闺蜜的小孩在北京某二小上学,他们班上有个同学,从小学高尔夫球,经常十天半个月的不来上学,都知道他又出国打比赛去了。但是人家功课一点也不耽误,还门门优秀。原来这孩子每次出去比赛时,家里专门给请了私教跟着一道去,利用比赛之余的时间把缺的课都补上了。

从小不计成本地培养孩子特长,让他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这是富裕阶层对孩子最起码的规划。其实这还算是比较务实的,听说还有培养领袖人物式的教育,这种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别说学校减负了,就算学校关门了,对他们也没有丝毫影响。

 培养爱好、专长,听起来没什么了不起,如今谁家孩子不学个吹拉弹唱?其实,这事儿普通人还是玩不起。

我周围有好几个小孩,他们从四五岁就开始学钢琴,学的好好的,在二年级,三年级时突然中断了。不是妈妈不坚持,也不是孩子不够优秀,相反都是学习好,琴也弹得好的孩子。

微信图片_20180405172457.jpg

原因是,妈妈看出来孩子的资质有可能在学业上比较出色,而学琴要花大量的时间,所以二年级时果断放弃钢琴,把弹琴的时间花在奥数上了。

不是钱的问题,培养一两个爱好的费用,多数家庭还可以负担,输不起的是机会

相比较爱好和学习,家长们首先要保学习。上了学后,各种爱好都要为学习让道。因为我们不敢赌,孩子只能选择更接近成功的那条路。或者说,成功的家长才有胆量让孩子“不那么成功”,去走一条更个性化,更符合他天性的道路。

不是中国家长多么功利,而是普通人路窄,确实让人有点唏嘘。

我们对教育一直都有着双重期待,一个是生存技能,另一个才是提高人的素质。学习不光是成为一个更完善的人,爱好也不仅仅是琴棋书画,滋养灵魂。学习对大众来说,首先是竞争的砝码,是一个个被选拔的条件。

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在中国就是一双灰姑娘的水晶鞋,人人都渴望试一下,可是谁穿谁知道。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更优秀、更丰富的人,让教育回归原来的样子”,这是正确的废话。每当看到这种文章,我总是恨不得拍着大腿说,没错!讲得太透彻了,就是这么回事儿。扭头又想:所以啊,还是要选择应试教育!

这就好像叔本华的那个著名的比喻,你明知道全城人的时间都慢了一小时,但也得按这个不正确的时间去生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正常,否则将是个更大的错误。

在这样的现实下提出减负,就好像是冰火两重天。一边是热火朝天的竞争,一边是在喊减负泼冷水,这不是太魔性了吗?

那到底该不该给孩子减负呢?

应该减负!可是减掉的,应该是重复性的,抄写、背诵之类的低效率学习!不能减掉课程量,降低难度,不能减学习兴趣,更不能不学习或少学习。

微信图片_20180405174837.jpg

虽说现在考大学容易了,但是学历在贬值,造成考上好大学,985、211的竞争其实是比以前更加激烈了。别说国内了,就连人口少,福利高的欧美国家,想上好学校就没有不拼的。

美国的中学生,虽然在校时间不长,可是如果想考藤校一样要疯狂学习。放了学就去补习班,或图书馆,学习到深夜都是常态。而且,某种程度上他们负担更重。因为还要参加好多社团活动,越是牛的大学越看重这些。

减负和一流大学之间划不上等于号,无论在世界上哪个地方都是如此。

不少教育专家都说:

你们太不懂教育了,教育真正的目的不是上名校,应该让孩子自然的,符合天性的成长,发现自己,保持一颗对万事万物不灭的好奇心,塑造一个有趣的灵魂,才能带来幸福的人生。

减了负,孩子就能回归家庭,减少压力,身心健康地快乐学习,培养兴趣爱好,进行素质教育……

道理是很动听,可就是一点儿也不接地气,说这话的人根本不知道中国多数人的生存状态。

中国的大部分家长是,上有老下有小,每天被工作压力、生活负担拖得心力交瘁,他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知识储备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像北上广这种城市,上下班普遍在1小时左右,都不算远的,回到家常常累得话都不想说。强打精神辅导下作业,一眼看到个56-6=5,就能把你气到眼冒金星。

微信图片_20180405174938.jpg

吼作业的背后,是我们的知识、财富和时间的匮乏。

而知识和时间是死的,不可能再多挤出一点儿的了,所以,大部分人培养小孩只能把自己当碎钞机,大把银子砸给教育机构。小学减负了,没有别的,对家庭来说就是又多了一个经济上的窟窿。那种晚饭后,全家其乐融融,玩智力游戏,谈论霍金和平行宇宙,这绝不是一般工薪家庭的画面。

其次,有人认为减负后,学校会搞素质教育,去真正培养能力。我只能说,这么想也是挺乐观的。

说这话的人太小看素质教育了,素质教育对老师、家长个人的文化底蕴、综合能力、教育理念都有更高的要求。真正的素质教育不是做做游戏,随便涂个鸦,而是把知识、学问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和学生互动,让他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学会思考问题,学会研究探索,整个过程还是充满乐趣的。

搞素质教育对人的要求比应试教育要高的多。

微信图片_20180405175201.jpg

在普通公立学校里,根本不可能出现真正懂素质教育的老师,能遇到优秀的应试型老师就是福气了。否则,守着公立学校这个池塘,幻想游出一条素质教育的鲸鱼来,这是几个意思?

 我们所拥有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教育,令普通人被减负杀了个措手不及。

因为,早早放了学,没有作业,没有考试的结果,并不像教育专家所说,孩子就会享受到更好的亲子陪伴,得到更多家庭教育的滋养。相反,中国的现实是家庭教育是一块最短的板。

别说普通工薪阶层,我周围的许多白领、中产基本也是依赖早教班、课外班、各种培训机构来填补孩子的空闲时间。减负了以后,家庭教育不足的问题只会更加放大。

而大多数公立学校,也不具备减负后为孩子提供更优质教育的条件。所以减负对多数人来说,不容乐观,甚至是悲催的。

家长们头脑越清醒就越是会感到焦虑。

减负,如果有优越的家庭教育接管,学校能提供真正的素质教育来补充,这样的减负大家都会欢迎。

然而现实是,家里没有博学的爸爸,没有能读原版《纽约客》的全职妈妈;学校里也不能把多出来的时间用于启发孩子心智,拓展思维,加强阅读量,培养创新能力。在这种前提下,去减负,结果就是既没搭上应试教育的车,又在素质教育上无路可走。

我觉得比较理想的是,学校把无效学习的负担减下去,然后把学习难度相应提高,让大家不用去到课外抢跑,跟上学校就能放心走好应试这条路,哪个家长还会再花钱补课呢,除非他脑子被驴踢了。

微信图片_20180405175408.jpg

既然普通人只有应试教育这一条路,我们也横下一条心要去让孩子搏一下,这时候减负,真的让人哭笑不得。只要高考制度在,小升初、中考选拔制度在,资源少人口众多的大环境不变,减负就像是让人扯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起来那么荒谬。

还不明白的话,我建议大家下了班去海淀黄庄,去中关村的那几个著名补习机构感受一下。当你坐在教室里,左边是中科院的博士后,右边是北大的教授,都在那儿和孩子一起听课,时不时埋头刷刷地记笔记,我就问你,还想减负吗?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米粒妈频道”,作者米粒妈,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科学育儿、亲子阅读、剁手推荐。3-10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ID:MilimaPinDao),0-3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ID:milima666)。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米粒妈频道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米粒妈频道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小学减负没错,但这话不是说给你听的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