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专访 | 科大讯飞胡郁:翻译机还需四五年才能成熟,未来想找到自己的“印钞机”业务

作者:梁风 发布时间:

专访 | 科大讯飞胡郁:翻译机还需四五年才能成熟,未来想找到自己的“印钞机”业务

作者:梁风 发布时间:

摘要:翻译硬件还处于一个培育市场的阶段。

164210_wx.jpg

图片来源:摄图网

各大公司都在寻找AI落地的出口,在智能音响之外,翻译硬件成为一个新的落地方向。科大讯飞、网易、百度、搜狗等玩家纷纷入场,推出了功能相似的翻译机。

近日,科大讯飞发布了翻译机2.0版本。相比上一代,新品扩充了更多的外语种类,并增加了屏幕和方言翻译。发布会后,36氪对科大讯飞消费者BG总裁胡郁进行了专访。

现在各种翻译硬件及翻译APP,在现实环境下的翻译都不算太理想。胡郁并不回避这个问题,称现在的翻译硬件不会像一些人吹的那么好,也不像一些人吐槽的那么差,它可能就在一个中间状态。

胡郁认为,翻译硬件还处于一个培育市场的阶段,还需要四五年的时间产品才能成熟。相比于每一年1.4亿人出国人群的盘子,现在翻译硬件占比还很小,翻译机还有很多潜力可挖。

未来翻译方面将是一个组合型的市场,翻译机、翻译软件、翻译服务会各占一部分。届时如果翻译机能达到1.4亿人的一半,将是很不错的成绩。

近期,腾讯翻译君在博鳌上翻译出错一事备受争议,出现了把“一带一路”被翻译成“一条公路和一条腰带”等不恰当表述。

对此,胡郁评论称,从技术上这是可以理解的,从产品的角度来讲,这个事情是可以避免的;腾讯在产品设计上非常牛,但这个产品上它考虑得不够周到,跟它在产品方面的水平不太相符。

语音方面是科大讯飞最擅长的领域,但是语音的门槛并不算高,BAT也已系数入局。科大讯飞是否担心来自BAT的竞争呢?

胡郁直言“担心”,但他认为,BAT要关注的事情很多,并不见得在所有事情上都能集中兵力,而科大讯飞就集中在这一件事情——感知、认知智能,把精力聚焦在几个重点方向上,这是其优势所在。

在专访中,胡郁还提到,科大讯飞现在没有像BAT那种躺着挣钱的“印钞机”业务,希望能找到这样一个业务。

他认为,这一波AI浪潮可能会孕育出一个这样的业务,谁能把握机会就看谁对商业生态的理解更强,其中,人机交互是最有可能的方向。

“就是Echo、Alexa、Google Home、Google Assistant 这一类,到底怎么做才能在中国做对,现在很多人都在尝试。”比如大家都在打音响大战,但是音响是不是代表未来,胡郁称持保留态度。

以下为专访内容,经36氪记者整理删减:

翻译硬件还需要四五年才能成熟

36氪:在这个产品推出之前,你有没有自己用过一段时间,体验如何?

胡郁:用过。我刚从日内瓦回来,在日内瓦也在用。应该说它比我们第一代提升了很多。第一个,它有了屏幕,有了屏幕你就知道这个翻译的过程是不是正确的。其次翻译的准确率提升了。第三个方面是在语音降噪方面下了很多力气,在嘈杂的环境下比上一代提升了很多,包括跟其他的翻译机相比,我们在这方面也是绝对的领先,这得益我们在语音交互方面有很强的能力。

36氪:这款翻译机的实用性究竟有多强?又有多少人会接受它现在达到的水准?

胡郁:现在一年出国的人次是1.4亿,我们现在的销量只有几十万到上百万台。跟1.4亿人比,这是一个很小的量。如果整个用户是一个这么大的范围的话,我们现在只是在早期的一些部分,还刚刚开始。它还有一个慢慢演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机器照样会有人去用,但是最终会做得能不能达到大家使用的需求,或者是习惯于这样使用,坦白讲我现在也不能看到。但是只要有人用,不管是我们的,还是搜狗的、百度的、网易的,从技术上都会不断改进。

36氪:我可以这么理解吗?就是你对这款产品在现实场景下,并没有那么大的把握,但是它会不断改进?

胡郁:看你对什么样的人,如果对英语像我这样的人,作用不是那么大,对英语一窍不通的人确实是有作用的。它只是对特定的人有用:对那些出国真正有刚需的、对英语翻译有迫切需求的人是有用的。

36氪:我在体验间试了好几次,“你看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吗?”没有一次翻译成功的。

胡郁:“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在旅游场景中非常生僻的词,我并不认为我们的翻译机能把这个翻译出来。我们这个产品是针对旅游场景的,这个场景下更多的可能是一些主要的地名,小地名肯定都不行的,特别是外国地名的译法并不统一。我们的定位很清楚,并不是让它翻译文学著作。

36氪:你看到网上对翻译硬件的很多吐槽吗?

胡郁:我看到了,我认为这个是必然的。你要看到,这些吐槽的人有可能不是我们翻译机的用户,他用翻译软件很溜。你想大部分出国人员,一年1.4个亿,这里面的老大妈、老大爷,不太懂英文的人可能占到一大部分比例。我们很清楚它的定位,并没有把它描述成万能钥匙。

就像一个更大的话题“语音交互”,你认为年轻人会用语音交互吗?我不认为他们会用,因为年轻人用手机太溜了,他们用不着。但是老年人和儿童会用,所以给儿童的阿尔法蛋、小蛋啊卖的会比较好老人在电视方面用的会比较好。我认为这是个过程,我从来不讲语音马上就要成为所有人的解决方案。

36氪:您对这个翻译机有盈利的期许吗?

胡郁:我们为什么定这样的价格(2999元),就是因为我认为它能盈利。

36氪:截止到现在,你们上一代产品盈利了吗?

胡郁:盈利了,而且盈利还不少。这里面可能有一些尝鲜用户,一次性用户。但是没关系,我们的二代产品在改进,我相信我们的三代产品会更好,它是在向一个正方向的发展去做。

我觉得将来的翻译市场是个组合型的市场,翻译机占一部分,翻译软件占一部分,翻译服务会占一部分。

36氪:就产品而言,翻译机现在还处于一个培养市场的阶段,你预计它大概什么时候成熟?

胡郁:从我们现在市场增长情况,和翻译技术本身的发展来看,我认为需要4到5年时间。

36氪:成熟的时候,它能有多大的市场规模?

胡郁:我觉得它能够覆盖一半的人就相当不错了,1.4亿人的一半。但是硬件有这么一个特点,分为活跃的和沉默的。出国毕竟是个低频的应用,有些用户为了一次出国就买个翻译机,之后可能不一定会用。从消费硬件的角度讲,它不可能像微信那么活跃,但从卖硬件的角度,这个钱是赚到了,这个就是在商言商了。

36氪:你说做这个翻译机是出于一个偶然的原因,但现在既然坚持这么做,里面一定有你们自己的特定规划,或者你们的商业逻辑。

胡郁:一开始确实是个偶然的因素,不是详细规划好了怎么做。现在我们当然有自己的story,为什么要做成翻译机的硬件,这后面有他的逻辑,这也是我们后来梳理出来的。我们发现,翻译这个刚需在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上是(很多的),为什么我们不做日语到韩语、不做英语到日语。因为我们看到了在中国有这样的需求,这跟中国的大势是非常有关系的,而且跟中国的战略是有关系的。

我们并不仅仅从市场经济去考虑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讯飞跟很多公司不太一样的地方。因为国家现在需要这样的技术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好,“一带一路”也好,都需要这样的技术。我从来不掩盖讯飞在两个方面很强,一个方面就是我们跟这个国家战略的这种结合,或者你可以叫计划经济的东西。另外,我们现在也正尝试着市场经济,至少我们的翻译机卖的不错。

36氪: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声音猜测,你们是以翻译机来做硬件市场的投石问路,未来有没有可能做手机这块?

胡郁:我觉得手机太难做了,现在已经到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我们不会随随便便做手机。现在手机厂商过得也不好,一季度手机(出货量)下滑27%。整个手机的销量不是在一个上升的红利期,而是在一个残酷竞争的尾端。

腾讯同传的争议和BAT的竞争

36氪:腾讯同传在博鳌上出的那个问题你怎么看?

胡郁:从技术上是可以理解的,从产品的角度来讲,这个事情是可以避免的。腾讯在产品设计上是非常牛的一个企业,但这个产品上它考虑的不够周到,跟它在产品方面的水平不太相符。

36氪:语音方面是科大讯飞最擅长的领域,这方面担心来自BAT的竞争吗?

胡郁:担心,但是BAT要关注的事情很多,大公司并不见得在所有事情上能集中兵力,但我们就集中在这一件事情上。从创立到最近几年,我们提的都是感知、认知智能,讲的都是跟语言、语音相关的。我们其实也在砍掉一些业务,希望focus在几个重点方向上,取得一些突破。只有这样才有取胜的机会。

科大讯飞希望找到“印钞机”

36氪:AI方面的收入在你们总收入当中其实还是一小部分,你觉得未来会变成你们的主要部分吗?

胡郁:就看你怎么算这个AI,如果核心技术授权的话,现在已经不是我们主要的商业模式了,将来也不足以支撑讯飞将来的估值。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做产品、系统、服务、联合运营。

但是讯飞现在确实没看到一个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公司那样垄断性的产品,我们并没有那种印钞机的业务。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这样的业务。

但是,有可能就像人类历史上很多事情一样,不存在印钞机,就像造航空发动机,时间周期很长,会有一定的利润回报,你得一直坚持这样做下去,但不会让你舒舒服服干成垄断,躺着就可以挣钱。

36氪:那你觉得能找到印钞机吗?希望是一码事,判断是另一码事。

胡郁:我认为在这一轮的人工智能浪潮之中,不管是我们还是别人,都有可能找到这么一个机会。我希望是我们。这波人工智能浪潮中一定会孕育出一个东西,前两次都是无疾而终了,这一次我们已经看到一些明显的苗头了。那就要看谁的商业模式、谁的商业生态的理解,做的比较强。

36氪:你觉得大概会在哪个方向?

胡郁:我还是觉得在人机交互上。就是Echo、Alexa、Google Home、Google Assistant ,到底怎么做才能在中国做对,现在很多人都在尝试。比如大家都在打音响大战,但是是不是音响大战就一定能赢,我保留怀疑。也许不在这个领域。

36氪:智能音箱市场上到最后会怎么样,会剩下一两家,还是怎么样?

胡郁:也许一两家都不会有,也许这个东西就只是昙花一现。也有可能出现新的品类,大家对这个研究的还不是很透。

36氪:感觉智能音箱必要性不是很强。

胡郁:智能音响也是吐槽一大堆,但这个很正常。在一个决定性的产品出来之前,会出现很多尝试性的东西,这个产品也会在过程中卖到钱。但这个产品不一定会成为每个人都用的东西。对有的公司而言,赚到钱就好了。(对另一些公司而言)如果我既能赚到钱,又能为将来决定性产品积累一些(经验更好),我觉得这不是坏事。你不能说我觉得这不是最终的产品,所以我就不拿出来卖给消费者,我觉得这也是不对的。

36氪:你觉得像智能硬件,比如翻译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

胡郁:人类历史上有两种To C的产品,一种是工具型,比如说家电,PC,手机,它们会非常聚集,全球就那么几家。还有一大堆To C的产品很分散,比如说衣服、家具、玩具,这么多年了为什么没有像手机那种聚集在一起?因为它们不是工具,跟你的个性化的需求和享受相关。要看翻译机将来定位在一个工具型的产品,还是一个服务型的。我认为翻译机现在看到的更多偏向于工具。

36氪:会有马太效应?

胡郁:有可能。但是如果翻译机以后往其他方面延展,那我就不知道了,比如说翻译变成一种服务,在任何地方都能嵌进去。它的表现形式也不一定是拿在手上的翻译机。你到任何一个场景下,它都有翻译功能,这也是有可能的。或者,哪天你的手机变成了耳机的形式,那你的翻译机自然而然就带在里面了。

本文转自36氪,作者梁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36氪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36氪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专访 | 科大讯飞胡郁:翻译机还需四五年才能成熟,未来想找到自己的“印钞机”业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