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解决高校常见的专业调整问题,别忽略了“内功”修炼

作者:郭坤 发布时间:

解决高校常见的专业调整问题,别忽略了“内功”修炼

作者:郭坤 发布时间:

摘要:在师资、生源不占优的条件下如何推动专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500003721_wx.jpg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专业?在师资、生源不占优的条件下如何推动专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这是昆明理工大学近年来一直积极探索的事情。

从2012年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启动、2013年《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正式发布,到2018年部省合建中西部高校的方案出台,近年来一系列有利于中西部高校发展政策的制定、实施,都在致力于解决中西部高校普遍存在的“缺人才、缺经费、缺资源”的难题。

中西部高校在借助大好发展机遇寻求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修炼“内功”。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这无疑为中西部高校指明了发展方向。

昆明理工大学作为一所行业特色、区域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在近年的办学发展中不断积极探索。如何更科学地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在师资、生源条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推动专业发展进入快车道?《麦可思研究》与昆明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邹永松进行了深入交流。

动态调整,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向优势专业

对于大多数中西部地方高校来说,资源短缺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普遍问题。昆明理工大学很早就认识到,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资源分散会导致学校专业整体处于“平原”状态,“特色”被冲淡,久而久之专业发展会出现碎片化、弱化、老化的现象,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保障。如何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中去?

这让学校必须面临权衡取舍——合并、停办、撤销部分建设发展情况不佳的专业。邹永松表示,学校利用“红黄牌”专业预警机制对专业动态调整,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学校实现资源科学、合理、高效配置与利用,从而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自2010年起,昆明理工大学在全国率先实施招生与就业联动的专业“红黄牌”预警机制。学校根据每个专业的一志愿率和初次就业率进行综合排序,对排名靠后的专业黄牌预警,缩减招生人数,连续两年被黄牌警告的专业即为红牌,停止招生。

截至目前,已累计对22个专业给予黄牌警告,对7个专业给予红牌停招。这项机制的建立对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和招生计划编制的科学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专业动态调整提出了新思路,在全国范围引起广泛关注。2013年7月,《人民日报》就曾对学校的这一举措进行了报道。

随着我国招考制度改革、产业结构深刻变化,以及国家对高校教育质量和水平要求的提高,仅用志愿率和就业率对专业进行简单评价的局限性逐渐显现。根据邹永松的介绍,2016年6月,学校党委扩大会议要求教务处进一步加强调研,提出更具操作性的红黄牌预警机制。2017年3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学校对“红黄牌”评价体系做了较大调整。

新的体系涵盖了包括招生、培养、就业三个环节在内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及社会评价,指标也由原来的3个扩展为15个,包括专业的志愿、教学条件、教学改革、学习效果、就业、升学等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公平。

其中,招生环节体现了考生、家长和社会对专业的认可程度。培养环节体现了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培养效果、教学建设投入和教学基本状态。就业环节则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该专业人才数量和层次的需求。引入社会评价是希望体现独立第三方机构对我校各专业的客观评估。

专业优化调整的重点与难点

“这项工作能有效开展,重点是要建立起制度化、常态化的专业评价、反馈、监控、调整机制,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难点则在于如何在专业建设主体中树立资源效益观念,建立起激励机制,激发专业建设主体开展专业优化调整的动力和活力。”邹永松表示。

据悉,学校将“宏观校级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中观院级教学状态监控、微观专业级认证评估、纳观课程级教学质量评价”融贯质量保障全过程,通过“学校主导、学院主体、师生全体、外部协同”实现质量保障全参与。

实施《教学单位本科教学状态数据评价办法》,抓住关键环节和主要领域,全面了解各教学单位的教学资源、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并根据相关数据,评价本科教学的总体办学水平,为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加强对学院的考核提供科学依据。这些数据也成为学校对教学单位政策、经费支持的重要参考。

在激励机制的建立上,昆明理工大学颁行了《本科课程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导意见》,对普通本科所有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推进以质量为导向的绩效评价和资源配置机制改革,评价具体到每门课程、每个教师,形成课程运行、评价、反馈、改进的质量管理闭环。

评价结果按同类课程数量一定比例评定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聘任,以及各项评优、评奖、绩效评价等的必要依据。

另据介绍,在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方面,昆明理工大学在“十三五”期间将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通过凝练方向、精简数量、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明确专业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和建设任务,进一步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实现“发展规模适度、结构布局合理、目标定位明确、建设思路清晰、办学效益较高、竞争优势持续”的专业优化调整目标。全面提升专业办学质量和效益,构建符合“特色鲜明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发展需要的专业体系。

借助专业认证的外力 激发专业建设的内力

昆明理工大学是云南省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和类别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但由于地处边疆民族地区,教师人才培养理念相对落后,学生中本地生源且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重很高,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专业建设缺乏可以遵循的标准等,成为学校人才培养中不得不面对的客观问题。

邹永松表示,在高等教育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推动专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成为学校现阶段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学校决定坚持借助专业认证的外力,激发专业建设的内力,积极采用国际认可的培养标准,引领和推动专业建设。

经过10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工程教育认证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专业建设从跟随模仿发展到与国际比肩,工程教育质量标准也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目前学校共有冶金工程等1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建筑学等5个专业通过专业评估。

认证数量居地方高校之首,全国第二,专业认证已涵盖学校所有工科学院。通过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并融入教学,取得成效,得到了学生、教师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邹永松表示,工程教育认证的过程,让学校和专业重新审视办学定位,端正办学态度,深化办学理念,正确处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关系,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第一天职的中心地位。

专业认证推动本科教育理念改革

作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的综合性高校,昆明理工大学对专业认证工作的不断研究和探索,不仅令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得到了切实提升,也从整体上推动了学校的本科教育理念的改革,提升了人才培养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得以进一步深化。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过程和环节都以全体学生为本。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培养目标的设定、各种质量保障制度和措施,都以学生是否获取相应的素质能力和职业能力为要求;课程体系的安排、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的配备,都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是否达成为基准。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朝着达到毕业要求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方向努力。

第二,人才培养强调以产出导向为原则。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强调以毕业能力作为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资源投入和配置、形成教育培养制度和制定教学管理措施的导向。按照“将培养目标落实到毕业要求,毕业要求细化到课程目标”予以落实;要求教师学习、掌握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教学方式,即以毕业要求为总目标,开展课程教学和其他教学环节。

第三,以持续改进质量为根本目的。学校不仅关注接受认证专业的现状,更强调该专业必须具有持续改进机制,并以此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质量控制要求及检查措施,检查的最终目的是将发现的问题反馈于改进工作中。

包括对培养目标设定的定期检查,对出口要求实现程度的检查,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对课程、师资和支持条件能否达成培养目标实现状况的检查,以及将检查结果合理应用于各项改进工作中。

2018年年初,《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发布,这意味着未来全国各高校专业办学质量和水平都将接受监测认证。邹永松向《麦可思研究》介绍,目前学校也正密切关注相关工作进展,并将积极响应教育部安排部署。

目前在最新版本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学校不仅明确提出了要坚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还要求各专业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础,工科类专业参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其他专业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认证标准修订本专业培养方案。

同时,各专业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学校定位和专业定位,在对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和行业企业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具体的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设计。

本文转自麦可思研究,作者郭坤,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麦可思研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麦可思研究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解决高校常见的专业调整问题,别忽略了“内功”修炼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