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创业者说】“科蚪实务学堂”欧阳艳琴:我们的学堂在“街角”

作者: 发布时间:

【创业者说】“科蚪实务学堂”欧阳艳琴:我们的学堂在“街角”

作者: 发布时间:

摘要:这个学堂的理想,是培养珍贵的普通人。

WechatIMG14.jpeg

图片来源:科蚪实务学堂

芥末堆注:本文作者欧阳艳琴,前《财新》杂志调查记者,2015年起投身流动儿童教育,创建了专为流动儿童提供科技教育的科蚪。2018年初,由欧阳等人创办的“科蚪实务学堂”正式开学,招收14-16岁的流动儿童,为这些“想上学又不想上学”的孩子探索一条非学历教育的新出路。这个学堂的理想,是培养珍贵的普通人。本文是学堂的“期中总结”。

“一个学堂,从哪里出发?要去何处?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吗?”

我第一次见到Q,是在北京昌平一所打工子弟学校。

他是这所学校九年级的学生。这所学校开学一周,一位老师离岗了,因此,七八年级缺了生物老师,几乎全校学生缺了体育老师,九年级缺了化学、数学以及班主任老师。

九年级的孩子天天来要老师,校长焦头烂额。

我恰好去这所学校调研,向校长许诺,找志愿者来教课,我自己,义务担任九年级班主任。

到岗那一天,我在校长办公室,看到两个男孩在门口左右探视,便走了出去。

“你们是九年级的学生吗?”

“是。你是我们的新班主任吗?”

“是。”

“哦!”两个孩子笑了笑,走了。其中一个是Q。

这是去年(2017年)九月的事。在这之前,我投身打工子弟教育公益已经两年余。在东莞打工者社区做过儿童空间,也在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推广科技课,但去年8月,我发现自己不曾解决弟弟上学的问题。我反思,到底是什么,让我从热爱的调查记者岗位离开?是一时兴起,还是在做一件过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都觉得“对”的事?

我决心去打工子弟学校,重新了解有什么方式,能回应打工家庭、打工子弟的核心需求。

01  班主任

九年级的孩子年龄在十五六岁,基本兼有留守、流动的经历。

Q在北京读了幼儿园,具体在哪,幼儿园叫什么名字,都不记得,只记得似乎在海淀的一个养鸡场附近,“那时老师们都喜欢我,都夸我聪明”。

要上小学时,他被送回了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六年级寄宿,遇到中学部孩子欺凌,他和同宿舍的人打回去,被学校劝退了,来到北京,在这所打工子弟学校降了一级就读。

“来到北京是什么心情?”我问他。

“高兴啊。”他说。

6岁被送回老家的那个夏天,他哭过很多次,哭到最后,就不哭了。

学生和老师们告诉我一个规律,如果成绩好,小学就会被送回老家去,考所好初中,然后考高中、考大学。九年级还留在打工子弟学校的,基本是被“剩下”的。

大部分孩子不知道英、美、法、德分别在地球的哪个区域。有的孩子不知道新中国是哪年建立的。一半的孩子坐在教室后面,上课玩手机、下棋、睡觉或者打扑克。

Q告诉我,他是一个“劣迹斑斑”的坏学生。“老师,我打过架的”。

“什么样的架?”

“群架。差点被警察抓走。警察来之前,跑了。”

他有很多“哥们”,基本都是十四五六,各打工子弟学校初中的孩子。

我认识其中的一两个。有一个,H,为了好玩,曾经在教室里放鞭炮,还差点把教室门给点着。伸手去砸拆迁房的玻璃窗,手筋割裂了。

他们有时去玩火,在柏油马路上,用汽油写几个字,看火光的效果,不过,倒不敢在树林子里点火。鬼知道他们从哪里搞到的汽油。

他们有一次想试试“捣毁”路边的汽车,把烟花扔过去后,马上又捡回来了,害怕真的给别人的车子造成损失。

我们三个老师和他们一起去了“黑网吧”。张鑫试着玩了两把“吃鸡”(网游“绝地求生”),我和王墨被二手烟熏得头昏脑涨。

我尝试着和Q一起寻找人生目标,列举了十多个他想做的能做的事。洗车、洗碗、端盘子、发传单、电话销售、客服,现在就能做;小区保安、送外卖、厨师、大巴司机,到年龄或学技能才能做;开网店、做IT,想过,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我低估了当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班主任的难度。

我在班级里不下十次批评过抄袭,直到期末,绝大部分学生还是考试作弊。有一个,曾经当全班同学的面对我说,再也不会抄。还有一个,不无委屈地反问我,谁会没有一点虚荣心呢?即便如此,没有一个学生全部科目及格。

庆幸的是,女生们告诉我,这可能是她们知道的,学校历届九年级学生中,唯一一届没有出去打架的。

02  学堂

冬天即将结束、春天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在北京一片城中村的包围之中找了个院子,宣告“实务学堂”的成立

640.jpg

那时,院子里,往下铲一铲子,还是冰渣子,正如我们脚下的教育“冻土”。

这个学堂的理想,是培养珍贵的普通人。

我们面对的是“想上学又不想上学”的流动儿童:他们没有“资格”进入城市的公立教育,其家庭又无法承担昂贵的私立教育;他们不想放弃学习,但对学校教的内容,既学不懂,又不感兴趣;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被“选剩下”,被遗忘在城市边缘的“街角社区”。

我们希望,他们步入社会前的两到三年的时间里,在实务学堂掌握生活生存所需的常识、技能、品格。未来,也许只是做一份普通的工作,但诚实、勇敢、爱。

春季学期,11个孩子选择了实务学堂。

他们基础不一样,兴趣也不尽相同,心理需求也不一样。

如果不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回应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需求,可以想象,我们做再多努力,都归于无用功。

我们像大学一样,实行学分制、选课制。除了阅读、实践、体育、心理和生理必修,一半的时间是选修。有的孩子修数学、英语、化学、物理,有的孩子学着做公号编辑、海报设计,有的孩子选择做烘焙、手工,也有孩子读书、打球。

阅读是个性化的书单,实践是项目制的。

开学两个多月时间里,有学生读《红玫瑰与白玫瑰》、《百年孤独》,有学生读《射雕英雄传》、《古文观止》,还有学生读《成语故事》……

640.jpg

现在,学生们已经很愿意站在张鑫特意准备的“红地毯”上,每周分享自己所读的书。有一个读到初一就辍学的孩子,可以写满满三页读书分享。

实践课已经开始第三个项目。第一个项目,拆车,第二个项目,改造校园。

640.jpg

这个过程,我总结为“拆一辆报废车,建一所新学校”,如果说,在这之前,学生们是无法想象这个学堂的样子的,之后,大概可以知道,它是一个没有确定边界的新学校。

第一个项目更像是搭教学模型的支架,第二个项目则落到了具体技能层。比如,最终的小组展示PPT,就用了三天,从草图到初稿到修改稿,以此练习公共表达的基本技能。

640.jpg

第三个项目,“30天记事”,就更细小,要雕琢字词句、画图等基本功。在这个环节,有孩子需要重新学习小学常用生字。但让我们欣慰的是,他非常愉快地接受了这个挑战。要知道,他早在小学三年级,就放弃了生字练习。

集中精力,做有限的事,做成它,在一个又一个不太长的教学周期里,建构一个全新的学习模型和反馈机制。这是我们的教学设计思路。

细致细致再细致,基础基础再基础。这是我们的教学经验和反思。

03  志愿

我们要做的,既是面向基础,也是面向未来的个性化实务教育。

有位老师说,学堂的孩子是“弯道超车”,没走应试教育的曲径,直奔未来生存挑战而去。我们没想比赛“超车”,但为未来生存做准备,是必须的。

640.jpg

实务学堂培养社会生存能力

我们借鉴了MTC(Mastery Transcript Consortium)体系测评学生。感谢一土译介。

MTC是由百所美国顶尖私立高中联盟,MTC测评持续追踪记录、评估学生的 8 项能力,包含复杂沟通、领导力和团队合作、思维习惯、创造性思维等,是一套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的能力体系。

我们刚刚做完的期中测评,就让学生自己参照这套体系,做了自评,老师在此基础上,与每个学生讨论他/她的能力值。大部分学生都能把自己在学堂做过的事,放到对应的能力指标里去,也能找到自己的差距。

640.jpg

我们志存高远,但挑战很多。比如,我们的资金,实在太有限了。一个人一年平均不到1万的学费收入,招生达到目标的情况下,仅够场地2-3个人力支出。

我们想过的最好模型,就是有一个核心团队,长期、稳定地在学堂,承担运营、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和基础教学工作,此外,求助志愿者或专业教学机构。互联网教学资源更是不在话下的。

640.jpg

实务学堂创始董事会与执行团队合影。左起依次是邵静(嘉宾)、曹蔚(校董,光涧实验室创始人)、谭丽、张冬青(嘉宾)、魏佳羽(校董,新公民计划总干事)、欧阳艳琴、王晓峰(校董,日日新学堂创始人、校长)、张鑫、王墨(校董兼课程负责人,酷课教育创始人)

640.jpg

创始董事会成员钱琳霖、薛野(西西弗书店创始人)、吴建永(美国乔治城大学教授、神经生物学家)

目前,我们的心理课和个案介入,就是“手拉手”的邓泊等老师承担的,她们的工作,无异于一所学校的全职心理老师。希希学园韩雪梅和李倩常驻学堂,每周给学生开设生理课。C计划蓝方是在阅读课的体系内,每月提供一次批判性思维工作坊。

傅辰、童镜、杨子璇、袁倩欣、赵振东、许露、孟繁乐、白岩崧、苏德辰、姬扬、傅雪……很多人,给我们提供了选修课、项目学习、技能培训、科学讲座等的志愿教学支持。

邵静老师,资助了学堂的艺术工作室,张罗了多次艺术工作坊,帮我们请来了庄虹、彭怡、王永乐、时翀、张所家等艺术家担任导师。

学堂成立到现在,我们陆陆续续得到了10万余元的个人及企业资助,以及即将得到西部阳光“桥畔计划”资助。这使我们得到度过了创校阶段,资金最拮据的时候。

当然,全职团队中,王墨不领薪水,张鑫薪酬微薄,都是出于志愿精神与对教育理想的追寻,参与学堂的创设。(如果您也想支持学堂,请点击此处登记,我们会根据需求联系您)

04  新生

2018年春季学期,我们招募到了11个学生。今年秋天,我们希望,有10-15个新生加入。

招生流程:

1.咨询报名

2.约谈面试

3.登记缴费(如需要,填写助学金申请)

4.入学

招收年龄:14-16岁

学制:3年,混龄班,分层教学

学费:6000元/学期(家庭困难可申请最高3000元的助学金)

开学日期:2018年8月27日

即日起报名,录满即止。

详见海报。

640.jpg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科蚪实务学堂”,作者欧阳艳琴。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科蚪实务学堂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科蚪实务学堂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创业者说】“科蚪实务学堂”欧阳艳琴:我们的学堂在“街角”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