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瞄准体系化内容需求,「璞远教育」要做 STEM 教育的“送水人”

作者:思齐 发布时间:

瞄准体系化内容需求,「璞远教育」要做 STEM 教育的“送水人”

作者:思齐 发布时间:

摘要:STEM 的本质是什么,就怎么去做内容

iwbd4y3hwpv9ka5c.jpg!1200.jpg

对于教育机构和教育产品研发来说,内容教研是一个底层的能力,因此,我们看到,一部分 to C 的教育机构也选择将自己的教研能力输出,将服务 B 端机构作为服务的延伸,也有如爱乐奇编程猫这类从一开始就定位于“送水人”,输出自己的内容、工具和师资培训的玩家。

璞远教育是我最近接触到的一个“STEM+服务商”,针对学校和机构的 STEM 教学需求开发课程及教学配套产品,并提供教师培训、外派教师授课等服务,现阶段主要以幼儿园、学校为主要服务对象。

一个普遍的观点是,缺乏统一的内容体系是 STEM 教育玩家们进入这一领域的“第一道槛”,大多数机构的做法是引入海外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

在璞远教育的创始人及 CEO 戴昊看来,STEM 是一个教育理念,基于这一理念可以做较多的内容延展,但建立体系的难度很高,因此即便在最早提出这一理念的美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由老师主导操盘,个体差异性很大,缺乏具体的的标和规范准可以参考,而国内外的教学理念、体系各有差异,仅引入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其实“治标不治本”。

戴昊认为,一个科学的 STEM 的内容体系必须满足这三方面的要素:

  • 满足跨学科学习的需求;

  • 学习过程中项目制和引导制的学习;

  • 一定是动手和动脑相结合。

要同时满足这三个维度,除了涉及到如何很好地设计内容外,这其实也涉及到了教学思维的问题,这其实也是很多 STEM 教学在国内难逃“高阶手工课”命运的原因所在。

在具体的教研开发上,璞远选择中外教相结合的小组制课方法。

据介绍,璞远团队自有欧美外教团队十几人,以生物、化学专业背景为主,同时有中国的生物、物理、化学中小学学科一线教师,以及科学馆、自然馆等合作机构,每4~5个人一个团队,报选题、定制内容框架、填充内容、形成教学产品,不难发现,作课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项目制和引导制的过程。

小组的选题模式解决的是跨学科和项目制的问题,我更好奇的是,在复杂的知识结构的连续性如何保证?各个课程内容之间的连贯性和体系化如何实现?

戴昊提到,团队中引入了“教研员”这个角色,教研员是扎根一线的教师,同时十分熟悉各个学段的学习培养要求,他们会对某个小组完成的 STEM 课程中涉及到知识点进行分解和难度划分,进而形成一条主线。例如如果一门 STEM 课程中涉及到了七年级的物理内容,就不会被划归到五年级的课程安排中,当然,考虑到内容制作的效率,在“报选题”的环节中,教研员们实际上就已经“介入”其中了。

根据团队提供的数据,目前璞远内部已经开发了200 堂课程,能够满足幼儿园、小学、中学多个年级、分年级教学一年的教学需求。这些内容以教材、教具等课程包、教学视频、教学PPT的形式给到学校,目前全国将近 20 家学校都使用这些课程,90% 进入非“三点半课堂”的正式教学的科学课课堂。

戴昊告诉36氪,在市场拓展上,璞远的教材也进入了美国本土的蓝带学校,澳洲的一些教育机构也进行了采购。

我们在一开始提到,和学科学习不同,更重思维训练的 STEM 如何批量化地获取师资也是一个需要考量的点,但这里似是否乎又有一个悖论:标准化的教纲的确可以解决“老师不会教”的问题,但过于细节的课纲和 STEM 所提成的思维创造是否具有一致性?

璞远的做法是,在配备了完整的教学视频、教学 PPT和标准化器材之后,给到老师 30%~40% 的空间发挥,换句话说授课教师需要了解的是核心知识点以及如何串联,但更具体的引导学生动手、激发他们思考则由一线授课教师承担,这也是 STEM 教育的核心。

教育是一个分散市场,但更底层的 to B 服务则有比较大的机会能够的能够获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具体到 STEM 领域,戴昊对于市场容量的看法是,在政策的推动下,公立校是一个增量市场,这一部分市场有千亿规模,即便占到这一细分市场的头部也是一个很大的体量。

据了解,团队目前营收在千万级左右,获客主要来自于口碑推荐,这也和团队前期和一批口碑院校合作相关。

本文转自36氪,作者思齐。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36氪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36氪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瞄准体系化内容需求,「璞远教育」要做 STEM 教育的“送水人”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