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EPIC斯坦福教育论坛】为培养未来人才,中国高等教育需要做的改变

作者:芥末堆 发布时间:

【EPIC斯坦福教育论坛】为培养未来人才,中国高等教育需要做的改变

作者:芥末堆 发布时间:

摘要:教育如何可以帮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兴趣?

IMG_0484_meitu_2.jpg

岳昌君:中国大学毕业生是否适应人力市场的需求?

岳教授在演讲中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以及中国高等教育成果与前者的关系。

在国际经济格局中,中国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济开始进入‘起飞阶段’;2010年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被视为赶超点,每年增长率达到10%;而目前,中国经济每年的增长率变慢(6-7%),而中国经济发展从生产、投资为主的模型,逐步转化为以“创新”为源动力。然而,中国目前缺乏了在科技和科学领域的人才竞争力,特别是面对科技时代,美国有FLAG(Facebook+LinkedIn+Amazon+Google),中国的BAT(Baidu+Alibaba+Tencent)是否可以引领中国再次经济腾飞,取决于新一代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成果。

提到中国高等教育成果,岳教授为我们展示了一组新的研究数据:通过对21个省份、33所高校的18076名大学生的高等教育质量进行测评,结果表示:大学生对在校期间,学习、性格、道德的培养比较满意;对外语学习、计算机技术、国际化视野的培养以及决策能力的教育成果评价较低。结合上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分析,岳教授得出结论:中国高等教育成果与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发展趋势有所偏离。中国高等教育需要提高质量、调整专业选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兴趣,才能推动中国经济转型为“创造源动力”,更加国际化、知识信息化。

程介明:为未来培养新一代人才——突破当下经济格局的教育目标

来自香港大学前任副校长程教授在演讲的开始,提出了一个过去十分常见的理论: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教育帮助人更好地掌握某种特定的工作技能,从而使每个个体在特定的领域成为更有效率的人力资源。从经济的角度出发,教育为国家GDP增长服务,与提高全球竞争力挂钩。然而,时过境迁,社会发展速度和结构的改变,让每个人职业的路径和选择也发生了改变。如今,更多的年轻人频繁地换公司、跨领域、创业、选择成为自由职业者,这让教育和职业技能的关系变得比过去复杂。教育不再是为了培养人在某一个职业领域、掌握某种特定的技能而变得更有效率;教育应该是变得让新一代人更能适应快速的经济发展、更懂得如何抓住机会、更有创造力、更会随机应变。程教授又为现场观众展示了这几年世界发生的科技突破、政治格局变革以及全球化进程带来的战争和繁荣,启发我们意识到:教育应该突破当下经济格局,为更加国际化、充满机会、也更加动荡的社会做更好的准备。我们的新一代只有变得更强,才能生存、兴荣、并引领世界格局的变化。教育不应该只是教知识、拿学历、准备特定的职业,而是应该为人生和未来做更好的准备。 最后他号召我们思考:研究是为了发表文章的数量还是实质的学术贡献?教学是为了教师说教还是学生学习本身?培养是为了利益还是热情?面对当今社会的挑战,为了未来培养新一代人才,中国高等教育需要被改革。

在圆桌讨论环节,几位教授首先围绕着“高等教育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面对未来挑战”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北大教育学院岳教授用他和女儿的对话引出了他对这个问题的见解:“当90后的女儿问我,‘什么是好的工作?’ 我的回答是, ‘Learn what you like, work what you learn.’(学你所爱,做你所学)。这其实需要中国的高等教育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学习一些对他们未来从事的工作有帮助的专业知识。北大在近年已经开放了让学生换专业的政策,希望这将会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香港大学程教授说,“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21世纪能力’ (21st Century Compentencies)需要‘21世纪教育’,根据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经济发展的趋势,在教育体系里进行知识的更新、对学生自身素养的培养。其实教育的核心不是为某一种职业培养‘技工’,而是对整体人格的培养。就像是四大会计所之一KPMG的合伙人和我表示过,他们渴望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并不是那些会做审计的人,因为这种技能很快就可以在工作岗位上被训练到位。他们需要的是做人真诚、做事敏锐的人才,这种人格和能力,是在工作场景里无法被‘训练’出来的。对人格和素养的培养,已经被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地落实在学校和教学场景里,希望这也会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现场观众来自斯坦福教育学院的在读硕士Tianran提出了问题:“中国的教育如何可以帮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兴趣?特别是对于现代社会的年轻人们,我们面对了很多机会和选择。几位教授认为,人对兴趣的追求到底应该成为大众教育框架中的一部分,还是应该成为每个人走入社会后自由的选择?” 程教授说,“在‘筷子文化’的国家中,韩国、中国、越南等国家过去都深受过去科举制度的影响,学习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功成名就’。所以对于现代的我们,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是真正的学习?’。这几年我一直在研究‘学习科学’(Science of Learning),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真正的学习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如何成为‘主动学习者’。要成为‘主动学习者’,就要多去试错、多去体验、多去真实世界里运用知识。所以学习其实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如果中国的教育体系可以把学习的目的从‘获取功名’变成引导学生去‘体验世界’,就会给学生真正学习、追求自己兴趣的机会和平台。”

“教育应该是引导孩子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还是擅长做的事情?”另一位斯坦福毕业生继续在兴趣和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追问。 岳教授说,“在中国,大学生们在选择职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时候,‘工资’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这是一个现实。现在金融行业收入高,高中生们就努力考到清华北大学金融;接下来几年IT行业收入猛涨,越来越多的人就学CS(计算机科学)。我们不知道孩子们是否真正热爱这些领域,但是顺应着经济发展趋势,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成为了学生走进这几个热门领域的敲门砖。” 斯坦福教育学院教授Prashant Loyalka表示,“为了使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做自己热爱的事情,高等教育中的‘灵活性’非常重要,因为人总是要在做决定之前有机会进行尝试。从这个角度出发,美国高等教育的优势就是给学生探索、选择专业的机会,然而中国高中就要分文科理科,这对孩子来说,‘必须做选择’的时间点太早了。我认为,这种教育体制中的框架和限制,并没有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发掘自己的热情和潜力。”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EPIC斯坦福教育论坛】为培养未来人才,中国高等教育需要做的改变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