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一位在美国“未来大学”就读的中国女孩的自述

作者:少年商学院 发布时间:

一位在美国“未来大学”就读的中国女孩的自述

作者:少年商学院 发布时间:

摘要:“平常越是不务正业,作业越能得高分。”

640.webp.jpg

学院君说:这所大学2012年才成立,今天已和常春藤这类百年名校齐名,每年吸引全世界最有抱负的学生报名,且录取率低于3%(哈佛录取率的一半,学费却不到哈佛的一半)。

这所神秘的大学就是被人称为“未来大学”的Minerva,主张把全球城市作为课堂,学生们本科4年要去7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美国—德国—阿根廷—韩国—印度—英国—中国台北),体验当地文化,获取全球视野;课程围绕一个中心——传递“实用性知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实现自己的目标。少年商学院曾与Minerva联合发起“新学习革命” 国际素质教育论坛。

学校采用网络授课,且老师说得少,学生说得多——学生在课前要做大量的阅读,自学相关的知识,在课上要不停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分组讨论、辩论。

我们特别邀请了该校来自中国的学生——梁晓帆阐述自己如何学会利用城市资源,让学习更有创意,让生活更加美好,共四重境界,值得所有向往城市探索、创新学习的孩子借鉴。

第一重:信马由缰,去平时你不会去的地方

来Minerva之前,我已经在旧金山附近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两年。旧金山对我来说只是个“中转站”——一般要搭飞机,吃中餐,或是黑色星期五要扫货,才会想到它。

一次偶然,我抱着一颗旅客的心,从旧金山的市政中心一路往北,没想到,刚走出一百米就跨入了一个脏乱差的流浪汉聚集区(田德隆),必须很小心才不会踩到随意散落地面的屎尿或撞上骂骂咧咧的疯子。

640.webp (1).jpg

但再往前走,过了三四个街道,流浪汉马上变少了,转眼间竟然出现了不少带庭院的小别墅以及精致的咖啡厅。为什么短短距离,街区之间差别那么大?为什么那些流浪汉不走多两步,到“富人区”乞讨?……

没有信马由缰的探索,就不会有这些不断冒出的问题,我固执地拽着早已疲惫不堪的双腿往前走,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但这种新奇的发现还是让我雀跃不已。

第二重:建立自己的城市探索系统

但那次探索并没给我实质性的成长。后来,我转学到Minerva,这座城市才真正渗透到我的学习中。

这是美国一所教育理念前卫的创新型大学,除了高大上的思维方式课程、线上平台教学、四年内让学生环游7个国家和地区的7个城市等教学模式,Minerva也非常重视“城市沉浸”,让学生走出课本,和所在的城市互动,从中学习。

美国旧金山就是第一站,城市遍地的咖啡馆里都有高速wifi,足以支撑上课用的线上平台。

640.webp (2).jpg

(Minerva学生Laura和Fiona在咖啡厅学习)

我经常去的一个叫“意识黑客(Consciousness Hacking)”的组织,那里有学生、科技公司的员工、科研人员、宗教领袖等等,还会定期组织活动,邀请嘉宾来分享关于变革型科技(transformative technology)等研究成果。这些是传统课堂所做不到的,大大拓展了我的视野。

慢慢地,我建立起了一套自己的城市探索系统——我的社交账号里收藏了所有我喜欢的当地组织的账号,有最新的活动我都能第一时间知道;谷歌地图上标注满了我去过的咖啡馆,运动场所,餐厅和旧金山有趣的地方以便与他人分享....

640.webp (3).jpg

(晓帆的旧金山探索谷歌地图)

第三重:和最专业的人学习实务

真正让我感受到旧金山的血与肉的,是学校组织的丰富多彩的城市实践活动(co-curricular )。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学校请来了该市规划部门的设计师和一个城市创新项目的发起人,与我们一起探讨“物理上的空间划分如何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他们给我们展示了旧金山社区发展的冲突:原有的淳朴的本地社区,因为外来高科技公司的不断涌入,导致当地房价被不断抬高,导致很多本地人因为住不起房子而流浪街头,怨声载道。

于是他们设计了一个物理空间来打破隔阂,帮助人们进行对话。其中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是“音乐座椅”,坐在上面的人,只有通过手牵手,才能让微弱的电流接通,从而使得音乐响起。各个年龄段的人们都在上面试着玩了一把,甚至有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因为“携手合作”而开启了相互之间的对话。

640.webp (4).jpg

(一对老年伴侣坐在“音乐座椅”上)

第四重:用创意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从前,我仅仅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学习关于城市的一切,现在,我能通过设计引导人们之间的互动,打破社会阶层之间的隔膜。

我发现,在最热闹的城市街道中,人们却都匆匆而过,不会跟周会其他的人去交流。于是我发起了一个街头试验——“隐形街道”,让同学们通过看、听、闻、触等感官来观察他们日常的街道。与此同时,他们还要肩并肩地,形成一道屏障,来减缓人们行走的步伐,从而记录会发现什么事情。

不过当我们提出要形成一个屏障时,一个被我邀请赖的社会学教授觉得我们太出格了,不应该随意去干预别人,哪怕是人们行走的路线。于是我们改变了原计划,让同学们站在街道一旁,举着一个“look”的大牌子,试着去让行人不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是去环顾四周。

640.webp (5).jpg

 (Minerva学生在准备街头实验的牌子)

有些人看见了但完全没有放慢脚步,有些人会疑惑地停下来,四处张望,也有些人走上前来询问我们做什么,更多的人仿佛在一瞬间理解了我们所做的事情,嘴角不由得抹上了一丝微笑。

后来,这个教授写邮件告诉我,虽然他一度觉得我们的“干预行动”不符合社会常规,实验设计也不严格,但这次经历也让他转变了些许想法,“我们需要被推一把,才能从常规的惯性中清醒过来,年轻如你们,应该保持这样的态度勇敢尝试。”

后来,学校要求我们为市场街设计物理空间模型时,我便延续了街头实验的反思,利用我在Minerva学到的一个思维习惯——层次分析(Levels of analysis),在行人休息室加入了温度计、计速器等展示感知的工具,希望人们可以通过物理的方式多层次地感知街道。

类似要求把学习内容应用到城市相关话题解决上的“当地作业”很多,以至于同学经常嬉笑着说,“平常越是不务正业,作业越能得高分。”

640.webp (6).jpg

(晓帆设计的“市场街行人休息室”原型图)

互联网再方便,我们也需要不断走出去

“不仅仅是感受城市的美景美食,或者利用城市提供的学习资源,还能主动感受人们在这个城市里的联结,并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让这个城市变得更好。”我想,这大概就是城市探索学习的精髓了吧。

你可能会说,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还有必要这么深入地探索城市么?有必要,因为教育不仅要立学,更要立人。

640.webp (7).jpg

我曾体验过一次冲浪,一开始面对这项运动的时候,水性一般的我有着极大的恐惧,死死地抓着冲浪板不停地蹬水,按照我印象中的冲浪步骤,僵硬地摇摆,好几次都被浪头打翻在水里。

我的冲浪教练命令我脱去多余的衣物和设备,浮在冲浪板上,不要企图挣扎或控制走向,而是全身心地感受海浪的节奏……几个小时后,我已经可以站在冲浪板上操纵脚与板,感受板与水之间的互动。

640.webp (8).jpg

城市探索式学习也是如此。它让我时刻反思,抛弃自己固有的“多余”的偏见。只有这样做,城市里的每个鲜活的人,每样司空见惯的事,才能渗透到我的内心,让我的所见所闻都带有反思,每个反思都冲击我原有的三观,这些都不是书本或者互联网能够给予我的。

回想起一年前那次偶然的旧金山之旅,当时那个走进贫民区的“壮举”,如今看来,也不过是一次自己对未知环境幼稚的挑战,后来每一次和城市互动的实验中,我才真正积累起信心和经验,学会如何发现和创造性地解决这个城市的现实问题,懂得如何在陌生的环境里蓬勃生长。

现在,我已经在柏林——Minerva世界环游的第二个城市,开启我的下一段独一无二的城市探索之旅。在这里,我成为当地一所公司的志愿者,为难民孩子对接当地大学寻找解决方案。“中东难民大量涌入欧洲,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一曾经看似与我无关的事情,现在却近在眼前,等待我去探索与思考。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少年商学院”,作者梁晓帆。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少年商学院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少年商学院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一位在美国“未来大学”就读的中国女孩的自述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