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707分考入北大 : 贫穷不值得感谢,寒门贵子更应该感谢自己

作者:北京商报 发布时间:

707分考入北大 : 贫穷不值得感谢,寒门贵子更应该感谢自己

作者:北京商报 发布时间:

摘要:近日,一篇18岁女生关于自己、关于贫穷、关于希望的文章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反响。

3.jpg

近日,一篇18岁女生关于自己、关于贫穷、关于希望的文章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反响。 

这名女生叫王心仪,刚刚在高考中取得了707分的成绩,被北大中文系录取。

“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短短一片文章却引发了众多争议,大部分网友都认为这一碗“鸡汤”不能喝! 

640.jpg

确实,贫穷并不值得感谢,王心仪应该感谢的是自己面对贫穷时的坚强和乐观。 

除了王心仪,前几天的“工地拌砂浆小伙崔庆涛喜提北大录取通知书”也让我们看到了“寒门出贵子”的希望。 

但与此同时,“月薪3万还是撑不起一个孩子的暑假”,“暑假变家长“烧钱季”!有孩子报8个兴趣班,花费四万!”这类新闻也引起了不少关注。

这样的新闻又让我们想起了去年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的那番话。

北大录取农村学生占比17.5%,寒门贵子是少数

2017年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一番话引起强烈的讨论。 

他坦言,“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越来越难考出来,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640.jpg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年至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1978年至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2011年,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

可见,农村生源的比例下降,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2013年的数据,北京985高校中农村考生比例仅为20.8%。 

北京大学2013年公布的农村新生比例为14.2%,这还是在2012年基础上提高1.7个百分点的数据。

而在之前两年,北大的农村新生比例仅在10%左右。

新华社的报道,2016年北京大学4000多名应届生中,录取农村学生700多人,为近年最多,算下来,比例也仅在17.5%。 

综合近年媒体不同口径的统计看,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的农村生源基本不超过20%。

去年,在《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中曾明确指出中国教育制度的“断层化”问题。

报告显示,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教育虽然比过去有所改进,但依然存在生源规模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教学质量欠佳、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等诸多问题。

可见王心仪这样的寒门贵子仍是少数。

“寒门”并不能成为不奋斗的理由

熊轩昂所谓的“大实话”让我们看到了差距,但“寒门”并不能成为借口,因为仍然有像王心仪和崔庆涛这样的人,近几年各重点院校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各种针对农村地区倾斜的招生专项计划。这些计划实际是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对农村地区生源采取线下加分等录取政策。

今年三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为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比例,2018继续实施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三大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定向招收各省(区、市)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

其中,高校专项计划最引人瞩目。 

只要满足条件,单独招收农村学生时,根据规定,许多高校可适当降分录取,最低可降到当地一本控制线。  

不仅如此,许多名校也在高校专项计划下,实施各种降分优惠政策,为“寒门学生”大开绿色通道。  

社会贫富差距是不争的事实,可是无数事实也在证明,“寒门”里的普通人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确实比以往大大提高。 

二三十年前,农村里出了一个大学生会举村庆祝,而现在随着优惠政策源源不断出台、高校扩大招生,寒门学子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如果一无所依,如果身处黑暗,也要有壮士断腕的觉悟,把微薄但确然存在的希望当做前方的黎明,砥砺前行。 

寒门贵子的故事今天为何刷屏,因为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它让人看到了奋斗改变命运的可能,再一次感受到“起而行之”比“安于宿命”更有益。

近几年各重点院校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各种针对农村地区倾斜的招生专项计划。

3.jpg

今年三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为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比例,2018继续实施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三大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定向招收各省(区、市)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

在这之中,又数高校专项计划最引人瞩目,为“寒门考生”降分降到让人嫉妒。  

不仅如此,许多名校也在高校专项计划下,实施各种降分优惠政策,为“寒门学生”大开绿色通道: 

社会贫富差距是不争的事实,可是无数事实也在证明,“寒门”里的普通人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确实比以往大大提高。

二三十年前,农村里出了一个大学生会举村庆祝,而现在随着优惠政策源源不断出台、高校扩大招生,寒门学子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社会的阶层一直在流动,从未真正固化,“贵子”与是否“寒门”也没有必然的反比联系,如果一个人真心上进,并没有什么能够阻碍得了成功,而这也是诸多寒门学子依然在努力奋斗的意义。

附:王心仪《感谢贫穷》原文

提笔时,我是有些许犹豫的。因为不知道该怎么讲起这个关于我自己、关于贫穷、以及关于希望的故事。 

我出生在河北枣强县枣强镇新村。枣强县是河北省贫困县,人均收入极低。我有两个弟弟,大弟弟和我一起就读于枣强小学,小弟弟还在上幼儿园。一家人的生活仅靠着两亩贫瘠的土地和父亲打工微薄的收入。

小孩子的世界,本没那么多担忧与沉重可言。而第一次直面贫穷与生活的真相,是在八岁那年。那年姥姥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平静的生活如向湖面投了颗石子一般,突然被击得粉碎。一家人焦急慌乱,却难以从拮据的手头挤出救命钱来。姥姥的生命像注定熄灭的蜡烛,慢慢地变弱、燃尽,直到失去最后的光亮。姥姥辛苦了一生,却未换来一日的闲暇,病床上的她仍然记挂着牲畜与庄稼。

一辈子勤勤恳恳的姥姥的离世,让幼小的我第一次感到被贫穷扼住了咽喉。可能有钱也未能挽救姥姥的生命,但经济的窘境的确将一家人推向了绝望的深渊。我清楚的记得那些灰暗的日子里母亲无声又无助的泪水,我也开始明白:谈钱世俗吗?不,并不是的,它给予了我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让我们能尽全力去留住那些珍爱的人和物。而这些亦让敏感的我意识到:生活,才刚刚揭开她的面纱。 

我和小我一岁的弟弟相继踏上了求学路,又给家中添了不少经济负担。母亲由于身体原因,更因为无人料理的农活及生活难以自理的外公,而无法外出工作。只能靠父亲一人打工养家糊口。父亲工作不稳定,工资又少的可怜,一家人的日常花销都要靠母亲精打细算,才勉强让收支相抵。外公与妈妈一年的医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姥姥生病时家里又欠下了不少债,这也就免不了要省掉花在衣服上的钱。亲戚家若有稍大的孩子,便会把一些旧衣服拿到我家。有些还能穿的衣服经母亲洗洗,也就穿在了我和弟弟身上。她常说,穿衣裳不图多么好看,干净、保暖就很好了。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母亲现在仍穿着二十年前的校服了。

我和弟弟也十分听话,从不吵着要新衣服、新鞋子。不过,班上免不了有几个同学嘲笑我磨坏的鞋子、老气的衣服、奇怪的搭配。记得初一一个男生很过分地嘲弄我身上那件袖子长出一截的“土得掉渣”的棉袄,我哭着回家给妈妈说,她只说了一句:“不要理他,踏实做事就好。”

是的,何必纠结于俗人的评论,那不过是基于你的外表与穿着,若他无法看到内里的自我,不睬他也罢。人生的路毕竟不是走给别人看的。那件衣服我穿了初中三年,那句话我也记到现在。 

除了衣着,上学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交通。低年级可以在村里上,但升到三年级,就只能去乡里的学校。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我坐在后座。弟弟只能坐前面的梁上,两条腿翘起来。别人眼中近乎是“演杂技”的样子,竟让弟弟坚持了三年。当时到乡里的路破的不成样子,水泥板碎成一片一片,走起来坑坑洼洼,一到雨天还会积很多水。可妈妈每天接送,从不误时。

其实本可以让我们寄宿在学校,一周接送一次,但乡里学校的伙食实在很贵,妈妈又心疼正在长身体的我们,却苦了体弱的自己。有时候免不了要让我们下车跑一会儿。于是,每天上学跑上一公里就成为了我和弟弟的锻炼方式。记得一次下大雪,雪积了有一尺厚,车子出不了门,妈妈裹着棉袄,顶着风,走到学校来接我们,一路上也不知道有多少雪融化在母亲的脸上。但我和弟弟兴奋的不得了,一边玩雪,一边和妈妈说着今天学到的新知识。我们三个人就这样一直走到天黑才到家。 

那时我便懂得了,幸福不是因为生活是完美的,而在于你能忽略那些不完美,并尽力地拥抱自己所看到的美好与阳光。

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感谢贫穷,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你让我和玩具、零食和游戏彻底绝缘,却同时让我拥抱了更美好的世界。我的童年可能少了动画片,但我可以和妈妈一起去捉虫子回来喂鸡,等着第二天美味的鸡蛋;我的世界可能没有芭比娃娃,但我可以去香郁的麦田,在大人浇地时偷偷玩水;我的闲暇时光少了零食的陪伴,但我可以和弟弟作伴,爬上屋后高高的桑葚树,摘下紫红色的果子,倚在树枝上满足地品尝。谢谢你,贫穷,你让我能够零距离地接触自然的美丽与奇妙,享受这上天的恩惠与祝福。我是土地的儿女,也深深地爱恋着脚下坚实而质朴的黄土地;我从卑微处走来,亦从卑微之处汲取生命的养分。 

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物质的匮乏带来的不外是两种结果:一个是精神的极度贫瘠,另一个是精神的极度充盈。而我,选择后者。

我来自一个普通但对教育与知识充满执念的家庭。母亲说过,这是一条通向更广阔世界的路。从那时起,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便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

母亲早早地教我开始背诗算数,以至于我一岁时就能够背下很多唐诗。她让我比别人早上一年学,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攀比心理,而是她盼望着我更早地摆脱蒙昧与无知。来自真理与智慧的光明,终于透过心灵中深深的雾霾,照亮了我幼稚而懵懂的心。贫穷可能动摇许多信念,却让我更加执着的相信知识的力量。

感谢贫穷,你赋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永不低头的气量。农人们都知道,播种的时候将种子埋在土里后要重重地踩上一脚。第一次去撒种,我也很奇怪,踩得这么实,苗怎么还能破土而出?可母亲告诉我,土松,苗反而长不出来,破土之前遇到坚实的土壤,才能让苗更茁壮地成长。

长大后,当我再次回忆起这些话,才知道自己也正是如此了。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北京商报”,作者林琴。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北京商报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北京商报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707分考入北大 : 贫穷不值得感谢,寒门贵子更应该感谢自己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