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中日都在学习机器人,同台竞技的背后蕴涵怎样的未来?

作者:红印儿 发布时间:

中日都在学习机器人,同台竞技的背后蕴涵怎样的未来?

作者:红印儿 发布时间:

摘要:STEAM教育或许通向巴别塔。

屏幕快照 2018-08-02 下午11.43.39.jpg

2018年索尼KOOV Challenge国际挑战赛第一天赛程结束

芥末堆 红印儿 8月6日

“如果还能再试一次的话,我想弄明白(机器人)撞上树之后该怎么办。”

7月29日下午,日本东京,品川区索尼大楼二层会议室,王博远双手抱住头,双眼直直盯住桌面上正在向前移动的一个彩色物体。这个搂着花朵与模块,用半透明模块、伺服电机、直流电机、车轮、旋转轴、底盘等元件拼搭的机器人,正摇晃着努力避开道旁的树木和螃蟹。

可惜路线还是出现了偏差,撞上樱桃树之后,机器人最终跌跌撞撞地冲过终点线。对王博远和他的两名来自上海祐麦教育的队友来说,为期两天的2018年索尼KOOV Challenge国际挑战赛就此划上了句号。

赛后,面对摄像机,王博远似乎沉浸在自言自语里,说出了开篇的话。虽然渴望获奖,但在赛后,他第一时间最关心的还是如何提升技艺。 

关注技术与美感、尊重创意,这似乎是参赛选手在无声的“对话”中心照不宣的默契。同时,STEAM教育所推崇的自由探究精神、在试错中学习、跨学科思维也在赛事中显露无遗。 

除此之外,在比赛的背后,我们还看到中日小学生设计理念的差异,编程、机器人乃至STEAM教育的快速崛起,以及企业的商业布局与策略。

以“错”为进,不止是“炫技”

今年是索尼第二次基于KOOV可编程机器人套件举办机器人比赛,赛事项目有个人赛和团体赛两种,分两天举行。约80名来自中国和日本的选手与王博远共赴东京参赛,以三年级为界线,划为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分别竞技。

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的丁境宸是第三个登台展示个人作品的中国低年级组选手。刚到东京,他就感冒了。上台之后,他吸了几下鼻子,开始介绍:“我做的机器人叫‘拣模块的斯克莱特’。”

“哎,他肯定紧张啦!我知道他的。”台上的丁境宸看起来很从容,台下观战的丁妈妈却不这样认为。几米开外的后排观众席上,丁爸爸也聚精会神地望着大屏幕上的实况画面。 

丁境宸的备赛过程是一场全家总动员。他在作品展示牌上写道:“爸爸教了我程序中变量是怎么传递的,另外也教我如何美化和加固机器人。”来到东京之前,丁妈妈还陪伴他参加了两场国内选拔赛。

调试程序意味着不断犯错与修正。丁境宸给参加国际赛的机器人加入了颜色识别功能,每行代码、每个参数都靠磨。丁妈妈回忆,“他(丁境宸)翻来覆去调了好久,感光度区间、转弯角度、地面粗糙程度这些因素都要考虑。”

屏幕快照 2018-08-02 下午11.49.18.jpg

丁境宸的机器人“拣模块的斯克莱特”

除去打磨程序,外型同样需要雕琢。个人赛的八项评分标准里有三条都和外观有关。

丁境宸的设计灵感来自《冰河时代》里的松鼠斯克莱特。他用粉色羽毛给机器人扎了两只竖起来的耳朵和一条扫把状的尾巴,尾巴还同时具有平衡身体的作用。

说起改造机器人的外观,上海市闸北成功教育实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余峻熙一下子就没有了候场的紧张。他表示,“自己花了很多时间修正设计,大半个暑假都泡在集训里。”

余峻熙的机器人“伴眠小骑手”由骑手、自行车车身和车座上的摇篮三部分组成。一旦启动,骑手唱歌并骑行、车身向前行进、摇篮左右晃动这三个动作都要同步完成。 

作品完成后,余峻熙把机器人放在垫有海绵的纸盒里,盒子尺寸比一只电热水壶还大,坐了三个多小时飞机来到比赛现场。

比赛不止是炫技,出色的技艺还应当服务于一个有意义的真实诉求。

个人赛以“与人相伴的机器人”为主题,不少中日两国的选手都瞄准了陪伴孤独老人、照看幼童、与儿童做游戏等需求。相比更多关注“小我”和“小家”的中国选手,很多日本选手从社会议题切入,制作的机器人或是为盲人导航,或是做地震预警,或是为农业灌溉。

屏幕快照 2018-08-03 上午12.00.26.jpg

两位日本选手在现场搭建用于农业灌溉的机器人模型

另外,以个人身份参赛的日本选手也远多于中国选手,中国参赛者几乎全部来自国内公立学校和STEAM教育机构。B端客户在国内占据大头,这与索尼KOOV的业务策略密不可分。 

在地攻坚,“花式”To B

2017年2月,经过两年的酝酿,索尼KOOV可编程机器人套件在中国正式发售。这是索尼国际教育直指STEAM教育推出的第一款产品。 

资源雄厚的硬件厂商跨界进入STEAM领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乐高教育入华超过十年,在全国数百所中小学利用乐高机器人教育开展科创课程。以无线半导体起家的高通在投资了少儿机器人及编程教育公司贝尔科教之后,打算在STEAM赛道继续加码。

在群雄逐鹿的情况下入局,索尼KOOV需要寻找差异化的打法。索尼中国教育事业部总经理赵威用“简即是专”来形容索尼KOOV的特点。 

索尼KOOV的模块只有七种颜色和七种形状。在上下或左右的单向拼接方式之外,模块同时支持多个立面的拼搭。简约和多面拼插的好处在于易上手、可塑性强。

科学岛创客学园的付鹏用“MUJI风”来类比索尼KOOV的风格,他在成都从事STEAM教育快三年了。“乐高机器人的造型固定,索尼KOOV零件种类虽少,但自主搭建的发挥空间很大,5-10岁的孩子都能用。” 

立足于硬件研发让索尼KOOV站在STEAM教育产业链的上游。往下走,中游聚集着提供培训课程及服务的教育机构,下游还有线上和线下各类渠道经销商。 

相比于分散且购买意愿参差不齐的C端用户,原本就处于产业链之中的B端市场前景可观。从一开始,索尼KOOV就决定To C和To B并重。 

索尼官方商城、天猫商城、亚马逊等线上渠道和索尼线下直营店均直接出售索尼KOOV。在位于北京朝阳公园内的索尼探梦科技馆,C端用户还可以定期体验索尼KOOV课程。 

针对B端客户的产品很快跟上。进入中国市场6个月后,索尼KOOV发布了教育版套件。除了基本的硬件,索尼KOOV教育版套件还包含3D拼搭引导、课程体系、教师手册、教师PPT、课堂反馈卡等配套内容。 

屏幕快照 2018-08-02 下午11.54.29.png

上海祐麦教育提供的部分索尼KOOV课程

K12阶段公立学校、STEAM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地方性少年宫是索尼KOOV的主要服务对象。“一码通吃”依然不易,仅在上海一地,索尼KOOV进入公立学校就有多种路径。 

在上海市闸北成功教育实验小学,索尼KOOV从学生机器人社团切入,属于学校推行的个性化教育的一部分。对于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来说,基于索尼KOOV套件的机器人编程教育是校本课程的一大特色。去年9月,上海市杨浦区凤城新村小学单独建立了“KOOV机器人教室”,并与索尼的Vision Exchange教学互动协作系统打通。 

和公立学校寻求办学特色相比,STEAM教育培训机构更关注提升学生技能。“机构经常有‘拔高’的目标,所以需要有项目制学习、竞赛性质的内容。”赵威说。对此,索尼KOOV将提供更多创意项目课程,并配套教辅材料。 

不过,课程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依然要靠老师来完成。 

百花齐放,因地制宜

上海市闸北成功教育实验小学陈立涛老师想做STEAM教育很久了。在研究过包括乐高机器人在内的多款编程机器人产品后,出于看重整套课程体系的原因而选择使用索尼KOOV。

机器人课程在课外实践课的时间段进行。陈立涛此前并无STEAM教学经验,每节课前他都会跟着配套视频和各种资料做足准备。“KOOV的课程完全足够在家自学。”陈立涛说,“我其实是和学生们一起在学。” 

解决了“教什么”之后,“怎么教”需要另下功夫。组织课堂的最佳方法是试出来的。 

陈立涛一开始尝试过几十人的大班教学,学生分成十几组进行操作。“大班课很难给每个学生细致指导,但好处是让学生可以充分暴露自己的问题,大家交流碰撞起来收获也不会少。”陈立涛说,后来,他很自然地转为了小班授课。

屏幕快照 2018-08-03 上午12.06.24.jpg

索尼KOOV机器人的编程界面

对于拥有课程研发和教学经验的机构来说,使用索尼KOOV的方式会更加灵活。好未来摩比从2015年起将课程延展至STEM教育,目前提供的课程包括STEM科学、STEM编程及STEM综合三种,索尼KOOV是课程使用的硬件之一。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好未来摩比的沈俊森没有过多依赖索尼KOOV的课程,他更看重索尼KOOV的易上手性。“KOOV模块拼搭很方便,大小与设计适合低年级的学生抓取、完成操作。”沈俊森说,“另外,类似Scratch的可视化编程界面也很容易操作。”

沈俊森使用较多的是索尼KOOV教育套件里的3D拼搭引导。这个引导以分步骤的动图为使用者提供机器人组件的搭建方法,“有时候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没那么强,跟着引导一步一步倒也能搭出机器人。”

说到底,STEAM教学还是要回归到学生的需求与老师的特点上。

日本东京文京区汤岛小学校的主干教师铃木隆弘对此深有体会。“我们的方法就是把教学用品、学习场景和教学方法放在一起考虑,适合才是最重要的。”目前,编程课是汤岛小学的必修课,五、六年级学生使用索尼KOOV,低年级选用美泰旗下的益智类玩教具。

屏幕快照 2018-08-03 上午12.08.46.jpg

来自中国和日本的选手在一起观看赛事的实况转播

即使STEAM教育似乎天生自带因材施教的基因,个性化教学还是需要通识性的基础知识与思维方法作为基石。显然,如何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将又是一道开放题。

大赛临近结束时的一个场景或许透露出STEAM教育未来的一种可能图景:两名中国低年级组选手和三名日本高年级组选手并排坐在显示屏前面,看着正在比赛的机器人贴边擦过道旁的障碍物。他们虽然语言不通,但都微微笑着,时而还相视一笑。看起来,编程机器人就是他们的沟通工具。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中日都在学习机器人,同台竞技的背后蕴涵怎样的未来?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