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我们其实一直在接受美术教育,但长大后画一幅画好像很难

作者:一席 发布时间:

我们其实一直在接受美术教育,但长大后画一幅画好像很难

作者:一席 发布时间:

摘要:当小朋友画画时,他们在画什么?

a da.jpg

当孩子的作品达不到我们成人想要的状态,我们就给一个具体东西让孩子去照着画,或者是规定了画的方法、步骤、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画的东西看上去还不错。但是长久以往我们的孩子就没了思想,也没了能力,反正老师不教我也就不会画了。

当小朋友画画时,他们在画什么

大家好,我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李甦。刚才的短片中有两位非常著名的画家的作品,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一位是梵高,另一位是毕加索。其实每次观看他们的作品,我都会心潮澎湃,今天可能格外激动,因为是在一席的舞台上。

那么为什么他们的绘画作品中有那么多吸引我们的地方呢?如果追溯历史,大约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就有一些艺术家开始关注儿童作品,这些艺术家是以浪漫主义的艺术家为代表的。

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不想再受写实主义的约束,也不想学习那些让他们感到特别拘谨的,去描画真实事物那样的各种各样的方法,所以他们就开始寻找儿童绘画当中的一些东西,他们发现儿童绘画中的一些简洁有趣的表现特别吸引人。

在20世纪,很多艺术家开始专门收集和研究儿童绘画,为自己的创作汲取灵感,毕加索就是其中的一位。我们大家非常熟悉他的一句话——我花了毕生的时间学习像儿童那样画画。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的就是儿童绘画当中一些独特的地方。 

儿童画有很多独特的表现形式,他们在绘画中会用典型面的画法。典型面是什么意思呢?比如图上有一头小猪,小猪的侧面就是它最典型的一面,所以在儿童画中我们很少会看到孩子画正面的猪,一般都是画侧面的猪。

640.jpg

很多动物的典型面就是它的侧面,还有我们的交通工具也是侧面。我们人的典型面是正面,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正面的人是儿童绘画中非常常见的主题,而且正面的人的两个胳膊一般都会一直伸着放不下来。 

儿童画中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是,他们会用透明画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生活经历。这是一个德国小朋友的作品,他把他吃饭的整个过程,包括吃了多少,还有饭粒在肠道消化道当中运动的轨迹都画得非常清楚,非常可爱。

0.jpg

儿童还会用夸张的手法来画画。这个小男孩特别喜欢刷牙,他特别喜欢牙刷和泡沫在口腔当中搅动的感觉,所以在他的画中,整张脸上有一半的面积都用来画他的嘴和牙齿。

9.jpg

儿童画还会使用混合视点的方式。这个小孩画的是一家三口去吃龙虾,在这个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夸张的画法,龙虾很大,占了整个桌子的一整面,而且画的龙虾是从上往下看的一个俯视的视角。

8.jpg

他自己是画的正面的,而他的爸爸妈妈很遗憾,只能像散开的花瓣一样围在桌子的旁边。这就是儿童画中非常有趣的地方,但是我们通常都会忽略掉。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在我的演讲之后,大家应该就会清楚。

这是西班牙米罗的作品。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当我们站在大师的作品面前我们通常会想什么?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觉得看不懂。

7.jpg

我想除了我们看到的画面上的一些图形、颜色、线条等等,我们其实特别想知道的是,画家想通过这样的一些外形去表达什么,他们想要向我们诉说什么样的想法和思想。

可是当我们看到小朋友的作品的时候,通常会想他们画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很少会去关注小朋友们想通过这样的图形、线条表达什么。这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同样都是绘画作品,站在大师的面前和站在孩子的面前,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就有点不太公平。

00.jpg

我是做基础研究的,多年来就是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但在最近的十多年,我在尝试把我的基础研究的结果和教育实践相应用,所以我开始给孩子上课,想在最自然的场景中观察小朋友画画的状态。 

这是一个小孩画的妈妈。他妈妈是卷发,戴眼镜,穿着红色的衣服,妈妈很喜欢梳妆打扮。

99.jpg

妈妈进了屋子里,小男孩很想知道妈妈在干什么,打开门一看,惊讶得伸出舌头,以为是妖怪来了。

88.jpg

其实是妈妈敷了海藻面膜。

77.jpg

大家看完这个画都会心地笑了,我想大家一定get到了画中小朋友的真情实感。所以我们想,“儿童画”这三个字当中最重要的是“儿童”,儿童画中必须有儿童,有儿童就得有他们的思想,就得有他们的情感。

在很早以前,我们中国一个非常有名的艺术家丰子恺先生就谈到,你只要仔细地去观察小孩的作品,就会看到他们的每一笔都是从他们的小小的美术心中流出,每一幅画都是小小的感兴所寄托。

我刚才讲了我从实验室走到实践当中去给孩子上课,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幅被我称为“非常著名的菠萝画”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当时在教室里放着很多水果,我们让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放在自己的面前画画。 

左边这个是一个5岁的小姑娘画的,她画得非常快,很快就画完了。我挺想知道她为什么没有在菠萝上画满刺儿,所以我问她这个菠萝身上都有什么?这个孩子说全部都是刺儿。我说你画上刺儿了吗?她很肯定地说我画上了。我又问了一次,她说我画的这一圈都是刺儿呀。我说那你中间空着的那个地方是什么?她说那是菠萝的心,是菠萝的里面。

000.jpg

我听了她的回答之后恍然大悟,觉得我的问题很蠢。我在想我作为一个专业的研究者竟然会问出这样的问题,这是为什么?我在反思,这其实是因为我的脑子当中有一个非常顽固的菠萝的形态。

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那种形态是成人发明的觉得应该是画菠萝的一种方式,但实际上孩子眼里的菠萝和我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无论是研究儿童,还是在实践当中去教育孩子,必须都要回到孩子本身去看。 

这是我进行这项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也在我在研究工作当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画画的呢?不同年龄的孩子会画出什么样的作品呢?我们来一起看一下他们发展的历程。 

在2岁前,我们通常会把它们叫作涂鸦,而且还是早期涂鸦。最早的有些小朋友,在1岁前后,如果他们能接触到画笔和纸张,他们就会很随意地在画纸上留下一些痕迹。这个痕迹由于动作技能发育还没有成熟,所以很微弱,但这个痕迹对于孩子来讲很重要。它可以告诉孩子,我原来是可以留下点东西的。

999.jpg

随后他会通过动作上下来回开始画,最早出现的是向下的动作,画出这样的线条。然后慢慢开始左右横扫,再发展一点,就学会上下推拉。

那么接下来应该画点什么了呢?应该画圈了。这时候就会出现这种有控制的像毛线团一样的东西。这个阶段对于小孩来讲,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充满野性的一个阶段。这个时候的小朋友是非常喜欢这种活动的,因为几乎没有小孩不喜欢乱涂乱画的。

;.jpg

用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个阶段就是,动即快乐。只要能够动起来,就会让孩子们生理上有一种非常舒适的感觉。这时候的小朋友在画画前没想过要画什么东西,主要就是想涂一涂,但在涂的过程中他可能会找到他想要表达的东西。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个阶段的孩子在涂涂画画的时候会一直涂一直涂,涂成黑黑的一坨东西。你要是再问他画的是什么,他就会说我画的是龙卷风,或者说我画的是汽车爆炸了。 

这时候小朋友们通过涂鸦其实表达的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它表达的是一件事情,记录了一个发展的过程。虽然你最终看到的是一个结果,但这个过程是通过涂鸦线条去表现的,所以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我有一个建议,家长要立规则,给他找地方。我们可以在家里给他找一个专门的空间,贴上大白纸让他画,并且告诉他这个地方你是可以乱画的,其他地方是不可以的。有的时候他可能会忘记规矩,多提醒几次就好了。 

在2到4岁,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绘画过程中出现的这样一些形态,会偶然地发现,原来我画的东西好像跟生活中的有些东西很像。比如我们可以看到的这个部分,等他画完之后他说这是一个大树干。这个也是,在画完上半部分之后,他忽然觉得和家里见过的小鸟很像,所以他在下面又加了很多条腿。

‘.jpg

偶然发现的相似性让孩子开始慢慢找到可以表达事物的一个工具了。随着不断增长的年龄和增加的绘画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会画出越来越贴近生活的物品形状。

在左边的图上有一个红圈画的东西,小孩会说它是一把菜刀,他会从这个外形轮廓上,去寻找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可以用它来表达的。在右边这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上下直立的图形,小孩说这是梯子,旁边是水。

‘‘.jpg

这是小朋友画的我,大家觉得像吗?很像的。脸上那两个大圆圈不是我的眼睛,我没那么大的眼睛,那是我的眼镜。因为我很爱笑,所以他把我的嘴画得非常大。在画画的时候,我的头发比现在要长,所以他把我整张脸周围都画上了头发。

。.jpg

我想请大家看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我的两只手,有一只手上长着两个指头,另一只手长了六个指头。这个年龄的孩子其实很清楚人一共有几个手指头,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画?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时期的孩子不要求写实。我不想画得和你一模一样,我只是想用这个东西来代表你有,代表你的指头很多而已。所以这个时期的儿童画是在形态轮廓上很相似,他没有想着要忠实地复制现实,他是希望去代表,去表达。

还有一些比较典型的人物形态。刚才我的那个形态已经画的是比较漂亮的了,这个是相对来讲比较丑的,我们把他叫作蝌蚪人,他基本上是没有躯干的,四肢直接从身体当中伸展了出来。

l.jpg

这是最早期的人物形态的萌发,也是这个阶段所谓的失败的写实主义,就是我想画得更像,但是由于很多认知能力的局限无法实现。

比如注意力。小孩在画画的时候,被一个声音吸引之后,回来就不知道刚才在画哪儿了。还有些小孩记忆力不好,一次能够想起来的就那么多东西,在他的画面当中,这些就达不到我们讲的各个部件都特别完整。所以我们把这个时期小孩的作品叫作“失败”的写实。

等孩子长到4到5岁的时候,就进入了理智写实。这时候他们的作品我们就能够看懂了。而且这时候小朋友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画的东西让别人知道自己画的是什么,所以他会把头脑中对于这个事物的认知全部画出来。

我们可以看到左边的猫咪,它的四条腿全部都画出来了,而且是俯视的,让我们从这个角度能够非常清楚他画的是什么东西,包括长耳朵的,带尾巴的,这是他画这一类事物共同的一个特征。

p p p.jpg

右侧是一个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三维的模型让孩子照着画。大家可以看到,它向我们传递的就是一个信息,人在船里,至于我们能不能看见这个船里的人的腿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且他自己还在船上面的烟囱里画了烟,而这在模型中是根本没有的。他只是想告诉别人他画的是船,船里面坐着一个人,这就是理智写实时期小朋友的作品的特点。

这个时期的孩子画出的人也基本就是我刚才说到的正面的、直立的,双手一直打开放不下来的人。

在这个基础之上,孩子慢慢进入了视觉写实,这时候我们看到的作品就已经很不错了,能够比较真实地描画我们环境中的一些事物。

h.jpg

我以这个模型来给大家分析一下,理智写实和视觉写实的差别。理智写实就是去描画他看到的一个事实,就是想告诉你我画的这人是在马上。视觉写实的孩子就能够真正地做到我看到什么画什么,我看不到的我就不会去画。

l l l l.jpg

大概就是经历了这么四五年的一个发展的进程,我们小朋友就从一开始的涂鸦,发展到了最后的比较高级的视觉写实的这样一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画得越来越像呢?其中很重要的是他自己的一些认知的能力。

我刚才谈到了,有些小朋友在画画中会采用不同的观察策略。我们可以观察孩子画画的时候,他们有时候会看一眼就不再看了埋头画画,还有的孩子是边看边画,这就会令他们画出的东西有很大的不同。 

还有小朋友的记忆力,画画的时候的计划性、组织性等等,都会影响到他的作品。另外小朋友在发展过程中还会有很多社会经验,包括老师的一些语言引导和小朋友的讨论,以及他对作品的欣赏等等。 

但是最最核心的推动他发展的动力是小朋友自己,在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表征洞察力。简单说,就是小朋友知道原来我可以用形状去代表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各样的事物。另一方面他能够在脑子里产生想画东西的愿望,并且找到方法,把想法转化到画面上,这是表征洞察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跟小朋友自身比较相关的,就是他的愿望。在我们所有的研究过程中都可以看到,我们的孩子也在不断地寻找一些表达的方式,希望能够最好地描画他对世界的认识。

儿童绘画的发展是需要时间的,它需要经历比较长的时间,逐渐从一开始的涂鸦发展到画得越来越像。到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特别想让孩子的画得像,那么这件事情到底重要不重要?

其实从我们刚才讲的发展历程来看,孩子最终肯定画的是越来越像的,不需要着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趋势,也是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结果。为什么我们给大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年轻时候做的一个研究。 

当时我们给孩子呈现了这样一些图片,让不同年龄的孩子照着它来画。每个图片可能都会引发大家的一些联想。 比如左上面这个图,有些小朋友说像苹果树,有的说像孔雀的羽毛,还有的说像放在盘子里的羊肉串,等等。右边这个对他们来讲有一点抽象,有说它像跑道,有说像创可贴。下面这个图相对来讲比较抽象,它是研究儿童行为发展协会的会标,这个基本上大家就没有什么联想。

ii.jpg

我们把这些画依次地放在孩子面前让他们照着画,我们的要求是,你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而且这幅画始终摆在孩子面前,我们来看看孩子们会画成什么样。

以这个创可贴为例,4岁多的小孩会把它不同的部分拆开又拼贴在一起,这反映了他视觉加工的一个特点。5岁的孩子完全把它改造了,画成了这个样子。我们后来问他,你画的是什么呀?他说他画的是花。

n.jpg

我们再看这个像苹果树的图,5岁的孩子认为它是苹果树,全部都画成了像树的样子。大概只有到7岁的时候,我们孩子才可能做到看到什么就画什么。

a a.jpg

这个研究带给我最大的思考就是,即使是我们让孩子照着画,孩子也不会完全按照我们的想法,他有自己对事物的一个主动的认知和加工的过程。大家试想,如果我们长期让孩子照着老师的画来画的话,我们的孩子会怎么样?

所以儿童的绘画完全不等于最终的作品的样子,它不是一个作品的制作的过程,在儿童的绘画过程中,包含了很多他的思想过程,以及他的思维活动的过程。

这个作品是有次六一儿童节一个小姑娘送给我的,我当然很感谢她送给我这个作品,但是看到这个作品之后,我其实有点难过。但凡有一些跟孩子打交道经验的朋友都可以看出,这幅画其实不是孩子画的。

d d.jpg

因为在孩子自主表达的作品中,很少能看到画得这么流畅的螺旋线,螺旋线之间的间距是很均匀的,而且布局也很完整。这个孩子的这幅画是用圆形的东西拓印的。我不否认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体验到了很多颜色和图形方面的经验,但是孩子的思想体现得太少了。

这是我们在幼儿教育当中,或者是幼儿美术教育当中非常流行的一种做法,就是作品导向式的。因为我们希望孩子的作品很好。

但是孩子的发展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当孩子的作品达不到我们成人想要的状态,我们就给一个具体东西让孩子去照着画,或者是规定了画的方法、步骤、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画的东西看上去还不错。但是长久以往我们的孩子就没了思想,也没了能力,反正老师不教我也就不会画了。 

我有时候在思考自己的成长历程,我们其实一直在接受美术教育,但是在长大之后,好像画一幅画对我们来讲很难。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是刚才我讲的,孩子在发展中需要自己发现表征的意图,需要自愿把想表达的东西探索到一种方式,把它主动地转化到画面上。 

这样的一个过程,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是缺失的,所以可能我们大了很难去自主地画一幅画。这是我在看到小女孩作品的时候感到特别难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儿童画中我们还是没有看到儿童的思想和想法。

这个时候大家可能就想知道,那我们是不是让孩子自由画、随意画就是好的呢?我想跟大家说,自由不等于随意,也不等于放任,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从来都不应该是孤立前行的,我们需要给他们的发展保驾护航。在这么多年的实践研究工作当中,我们找到了一些方式,能够支持儿童去找到他们自主的表达。

我们首先要丰富孩子的经验。这幅画是小朋友在学了爬行动物的知识之后画的一幅爬行动物的午后。上面有三个蜥蜴类的爬行动物,一个是在树干上端着酒杯悠闲地休息的壁虎,另外一个是趴在树杈上伸出长舌头正在捕食的变色龙,在阴暗角落里还藏着一只蜥蜴。因为蜥蜴是变温动物,它刚才已经在太阳底下晒得很暖和了,所以这个时候它要躲在阴凉处休息休息。

e e.jpg

除了这种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经验之外,美术的经验同样也是应该丰富的,所以我们会提供各种各样的方式让他们去探索图形、颜色和线条。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还要提供支持,让孩子去运用这些东西,让他们把这些变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观察能力是儿童画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但是观察不仅仅是看,它涉及很多感官的共同作用,所以我们经常会给孩子提供一些实物,让他们摸、闻、品尝。经过这样的过程之后,这些东西就真正地走进了孩子的心,他们画出来的作品就会生动。

j h.jpg

这是一个还不到5岁的小孩在观察后画的榴莲。这些是没办法一笔一笔地教出来的,是他们自己观察体验之后画出来的非常生动的图画。

b b.jpg

除了观察力以外,我们还要设计一些活动去支持小朋友的想象力的发展。这个活动小朋友特别喜欢,我们在图上面的不同位置画上大小不同的圆,让小朋友可以通过添加一些东西把它变成另外一个东西。对于年龄特别小的小孩,我们可以让他们去想象一个东西像什么,通过很多不规则的图形让他去联想。我们还可以让不同的颜色和图形结合在一起,变换方向。

f.jpg

我们还会基于儿童的经验给一些表达性的任务,让他们去画。比如我们让孩子以树为载体,来表达高兴的树和生气的树,其实就是表达情绪。

左边是一个小姑娘画的,她用了明亮的暖色来画了一个高兴的树,最值得一提的是树根,她画了很多棒棒糖,让这棵树从根上甜到了叶子上,旁边还有一只小狐狸也拿着棒棒糖。右边这个图是一个小男孩画的,他虽然画的不是特别复杂,但是用圆润的线条和温暖的颜色表达了一棵高兴的树。

ds a.jpg

下面我们看生气的树。左边这个男孩画的简直是一个怒火中烧的树,他用了很多尖锐的图形,还有强烈的红色。右边是一个小姑娘画的,她画了一个扭曲的树干,最重要的是她还画了一些飘落的树叶,人在生气之后的确会有一点点的落寞失落。

re a.jpg

还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建立孩子语言和绘画之间的联系。我们会让小朋友主动去讲述他的作品,跟小朋友分享他们作品当中的一些经验和经历,还会用一些故事来激发孩子的想象。

这幅图是我自己编的一个水果大聚会的故事。大致情节是葡萄在夜晚变出了彩灯,桔子小姐把自己的桔子皮剥下来当裙子来跳舞。这个是石榴大哥,它包里背着一个小东西露出了棕色的带着毛的脑袋,其实就是猕猴桃。

a a d.jpg

到最后我留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尾,我说他们都在很快乐地开Party的时候,有一个黑影来到了水果聚会的现场,但是我没有说这个高高瘦瘦的黑影是谁。这个小孩画的是芹菜大叔。

我们就是通过这样一些方式,在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给孩子影响。每当我们的孩子画出非常好的作品,我们也非常开心。

这幅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幅儿童画,画里的骆驼我叫它萌萌的大骆驼。每当看到这样的作品的时候,我都特别羡慕这些孩子,因为他们在人生最宝贵的那段时间当中,能够享受这种自主表达的快乐和乐趣。

a da.jpg

其实在我的研究过程中接触过很多孩子,几乎没有孩子不喜欢画画,也很少有孩子不会画画。我想说的是,画画不应该是那些有天分的孩子才能进行的一个活动,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都应该有这样的机会,去体验主动思考和自主表达带来的快乐。 

在这么多年的研究工作当中,心理学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儿童发展中的一些普遍的规律和特性,而我自己看到的更多的是儿童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在个体差异中最明显的就是发展速度和方面的不同。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孩子一开始画得很好,很快速地能表现很多形态,但是在一段时间之后就停滞不前了,而且有时候这个时间会非常长。这时候最着急的是家长,所以这时候我通常都会劝说家长,你别着急,我们再等等看,他可能很快就会发生变化了。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观察到的是孩子外在的行为表现,他内在的心理和脑当中发生了什么我们是看不到的。有的家长坚持住了,他会看到孩子非常快速地发展。但是有的家长放弃了,觉得孩子没有绘画的天分,所以很遗憾。我每次看到这样的孩子都很无奈,我希望我们的家长要有理性,多坚持。

做了这么多年的研究工作,孩子跟我的每次对话,还有他们的作品,都给我的研究注入了非常强大的动力,我也很享受在其中的快乐。我做的所有的这些工作,都是希望我们的儿童画能够闪耀出他们自己的思想的光辉,这是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最好的回报。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一席”,作者李甦,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一席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一席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我们其实一直在接受美术教育,但长大后画一幅画好像很难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