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山东人民爱生娃

作者:徐艳丽 发布时间:

山东人民爱生娃

作者:徐艳丽 发布时间:

摘要:2017年,山东生出了一个珠海市的人口。

640.webp.jpg

提起山东,你会想到什么?

煎饼卷大葱?三碗不过岗?蓝翔技校挖掘机?大明湖畔夏雨荷?

最近几年,就在河北喜提雄安、重庆火遍抖音、江浙沪抢人大战的时候,山东人民不争、不抢,默默地攒票子、买房子、生孩子,以全国一枝独秀的生育率,成为34个省级行政区里最爱生娃的地方。

1

讨论山东生育问题前,先看看大环境。

《中国统计年鉴2016》显示,2015年中国总和生育率(妇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总数)跌至1.05。这个数字在全球都属于最低的行列。

中国人不爱生孩子,这不是2015年突然出现的问题,早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就只有1.18,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人口正常更替需要的总和生育率2.1的水平。

2013年,国家计生委经过6年调研后,小心谨慎地启动“单独两孩”政策。当时专家预测,“单独两孩”可使年出生人口增加200万左右。结果2014年,全国出生人口较上年仅仅增加了47万。

民众生育意愿之低,让人口学者感到意外。

更意外的还在后面。2015年,国家下“猛药”,全面放开两孩生育。专家预测,全面两孩受益人群总数在8000万~9000万,保守估计,政策放开第一年新增人口应该在230万~360万之间。

人民再次让专家失望了。2016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仅比上年增加131万人,人口出生率在政策刺激下提升至1.295%,并未达到预期。即便这样,也已经是近十年来最高。

640.webp (1).jpg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两孩政策的拉动效应只持续了一年,到2017年,中国生育情况再次出现负增长,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万,人口出生率也回落至1.243%。

2015年,联合国人口司曾对未来五年全球各国生育率做出预测,当时预测中国平均生育率为1.73。后来根据中国生育率下跌情况一再下调,目前降至1.59~1.60之间,在世界各国排名第167位,跟“佛系民族”加拿大差不多。


2

就在中国大陆被列为“全世界生育率最低之一”时,山东却一枝独秀。

2016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1.295%,山东出生率高达1.789%,比上一年提高5.34%,不仅稳居全国第一,而且甩开第二名2个千分点。就在全国人民的生育意愿越来越低时,山东2016年的生育率却达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高!

640.webp (2).jpg

2017年,全国总共出生1723万人,仅山东一省就贡献了174.98万新生儿,全国占比超过10%,整整生出了一个珠海市的人口,并且连续两年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出生率超过1.7%的生育大省。

640.webp (3).jpg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山东人不仅爱生娃,而且特别爱生二胎。

2016年,山东全省出生的二孩数量在110万左右,占出生人口总数的62.56%,约占全国新生二孩总数的13%。也就是说,全省每10个产妇中,就有6个是二胎妈妈,而且全国每10个二胎宝宝中,就有1.3个是山东妈妈所生。

3

1974年,在联合国人口大会上,印度代表团团长说过一句名言: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

言外之意,随着经济发展,人们会享受到日益完善的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不必再“养儿防老”。与此同时,社会地位提高的妇女们,也要忙于事业,生育意愿会越来越低。

这位印度团长的话,没有在出生率高达2%的印度身上得到印证,却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十年来中国出生率下降的原因。养老制度的完善和女性就业率的提高,的确让不少家庭主动放弃生产。

然而,中国持续的低生育率趋势还反映了其他国情。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厦门、南京等二线城市的房价暴涨,平均涨幅超过3倍,上海更是超过6倍。

640.webp (4).jpg

▲来源:凯风/ “房屋屋”

同期,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幅约为130%——挣钱速度远远赶不上房价涨幅,也难怪有人戏称,房价才是大城市年轻人的“避孕药”。

除了房价,生活、教育等方面的支出也不断增加。多重压力下,适龄男女越来越感到买不起房、结不起婚、生不起娃,即便有生育政策刺激,也无心“繁衍”。

此种情况下,山东人民是如何保持着格外的生育热情的?

  • 第一,人多有力量!

根据2016年人口统计数据,山东省以9946.64万人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人口过亿的广东省。

640.webp (5).jpg

▲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人口基数大,育龄人口多,出生人口自然也多。这是山东成为生育大省的条件之一,但不是决定条件。

同样是人口大省,广东不仅比山东多出1052万常住人口,而且每年有70万外来人口净流入,而山东在每年净流出几十万人的情况下,仍然比广东省多生了23.3万人。

还有江苏,也是全国排名第五的8000万人口大省,经济活跃,结果只生了山东一个零头。

  • 第二,生活不慌张!

人多是基础,愿意生才是王道。

山东GDP在全国的排名,常年位居前三,从未跌出过前五。从2016年起,山东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2017年为10790美元,位列全国第九。

GDP一马当先的同时,山东人均居民消费指数居然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低!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09元,上海人均消费超2万,北京、浙江、广东、江苏都超过1万,连内蒙古都超过全国平均线,而山东的人均消费支出却仅为8845元。

消费支出少,与当地居民的储蓄习惯有关,也间接表明山东的物价波动相对其他沿海省份较为温和。这种情况下,人们花较少的钱就可维持正常生活,物价传导给居民生活的压力相对小一些。

从地域发展特点看,山东县域经济发达,城市发展以中小城市为主,节奏慢,宜居。

山东没有国家级城市群,没有国家中心城市,这对地区发展而言是短板,但对一方百姓而言,却少了被大城市快节奏和逼仄空间带来的慌张与压迫。

2017年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50强榜单中,山东独占10个。不争不抢的山东人似乎更喜欢小城小镇里“稳稳的幸福”,即便青岛、烟台、威海这些海滨城市,生活节奏也比其他沿海城市慢一些。这里的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回归家庭,生儿育女。

  • 第三,房价不疯狂!

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住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7203元/㎡,其中山东为5728元/㎡,不仅远低于同处东部沿海的浙江(11447元/㎡)、福建(9175元/㎡)、江苏(8734元/㎡),也低于河北和安徽,甚至低于经济滑坡中的辽宁省。

2017年以来,随着国内一二线城市先后出台限购令,手持大量现金的投机者们,盯上了经济实力国内前三、环境与经济发展前景俱佳的山东省,短期内造成山东一些三四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即便如此,跟很多南方城市动辄两三万的房价相比,山东省内除济南、青岛之外,其他地方的房价还是被很多外省人垂涎。

至于青岛、济南两地,人口密集大、刚需旺盛,房市较省内其他地市紧张,但与省外大城市相比,也显得宽松。

据中房智库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全国35个重点城市房价收入比(住房总价/家庭可支配收入,反映房价压力)报告,济南、青岛以9.19和8.59的房价收入比,分别位列第27位、第29位,相比同体量的其他大城市,两地的购房压力明显小一些。

640.webp (6).jpg

▲35个重点城市最新房价收入比榜单  数据来源:中房智库研究院
  • 第四,儿女双全好!

“让生还得能生,快速怀二胎到xx不孕不育医院”“婚后无子莫发愁,寻子得福xx沟”“治疗不孕不育,我们更专业”……

在山东不少城市的大街小巷、站牌路标、广播电视上,出镜率最高的就是妇产、孕育医院的广告。

子孙繁衍,枝繁叶茂,是山东人的世代夙愿。

孔孟之乡的山东,从战国时期就是具有45万户人口的繁华之地。齐鲁文化重视尊老爱幼和孝悌节义,加之土地肥沃、山海相依、人杰地灵,向来是人口繁盛之地,也是历朝历代重要的粮食、物资和兵丁产地。

受传统文化浸染,山东不仅崇尚养儿防老、儿女双全的生育观念,而且恪守“父母在,不远游”的安土重迁思想。

2017年的数据显示,山东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最多,有近80%的山东毕业生选择在省内就业,其中又有很多在县内工作,环境宽松,亲情浓厚,婚恋、生育都比较容易。

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思想的鞭策下,山东人民一向以“最敢生”著称。

几十年来,因为计划生育国策而关闸多年的山东,生育意愿被压抑太久,尤其许多一胎生了女孩的家庭,再生一个儿子凑成“儿女双全”的愿望十分强烈。这种情况下,政策放开时出现生育井喷也在情理之中。

  • 第五,生娃有地方!

大城市生个孩子有多难?

2016年下半年,国家迎来全面放开两孩生育后的第一个婴儿潮。当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大厅贴出通知,预产期为第二年6月10日前的产科建档挂号已经没有名额。同一天,北京朝阳区妇幼保健院也贴出通告,到第二年5月的产妇建档都已满额。

产科医疗资源的拥挤是让许多大城市夫妇头疼的难题。在坐车一票难求、买车一号难求之外,连生孩子也变得“一床难求”。

相比一线城市,二三四线城市的医疗资源配置相对宽裕。

以山东为例,截至2016年底,山东省产科医护人员2.8万人,儿科医师1.08万人,千人口儿科医师数达0.66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山东完成18所妇幼保健机构的新扩建工作,新增产科床位2300张,扩招产科、儿科和新生儿科医护人员1200人。

除了医疗资源,山东是最早实行158天产假的省份之一,按照规定,生育一孩二孩都能享受总数158天的产假,增加的产假、护理假视为出勤,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种种政策“护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育龄妇女的生育积极性。

4

从以前“少生优生,幸福一生”,到如今鼓励“为国生娃”,生育政策的变化之快,有点让人应接不暇。

生活舒坦时,繁衍后代是人类天性。生活压力大时,不繁衍后代也是天性。

两孩政策放开之初,复旦大学彭希哲教授曾表示,要解决人们不爱生、不敢生的问题,需要从公共政策方面予以支持:

比如从经济角度,(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所得税制度改革,家里有两个小孩或者家里要照料老人的,家庭所得税应当减免。

再比如公共服务,既然希望大家按照政策来生育,主要的后顾之忧如托幼服务等不解决不行。整个公共服务的钱要增加,才能让育龄人群想生、敢生,最后能生出来。

也有人调侃说,国家要鼓励生育,可以学学2500年前战国时代的越国:政府包分配对象,生娃就发奖,提供从医疗、生育资金到抚养费、教育费一条龙服务,送钱、送东西、送产婆甚至送乳母。总之一句话——百姓负责生,国家帮忙养。

真能如此,你愿意为国家生孩子吗?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 华商韬略 ”,作者徐艳丽。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华商韬略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华商韬略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山东人民爱生娃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