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反思高校后勤社会化:从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谈起

作者:张晓报 发布时间:

反思高校后勤社会化:从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谈起

作者:张晓报 发布时间:

摘要:加强劳动教育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看似是两回事,但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

227a71db1bf21086fcb006bcb64b8664.jpg

美国深泉学院的学生在劳动。(来源:美国深泉学院官网)

作者 | 张晓报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则源于上世纪80年代,是指“将高校后勤的服务经营活动从学校行政事业管理体系中分离出来,通过人员分流和资产重组,按照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剥离学校办社会的职能”,“从而为高等教育的发展甩开包袱”。

两者看似两回事,但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

01 新时代劳动教育对高校后勤的要求

目前我国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劳动教育都已经大为萎缩,这也导致“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

劳动教育的缺失,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深以为悲的现状。如在高校,就有学者指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怕脏、不怕累”等劳动观念已经离中国的大学生越来越远,甚至连有些工科大学生的实习也流于形式。

面对劳动教育的淡化、弱化以及青少年劳动素养缺失问题,《意见》提出“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要求“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

而在高校后勤之中,存在大量的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机会,例如教学区与宿舍区的卫生保洁、餐饮服务等,超越了专门课程,完全可用于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他们为集体服务的社会责任感,而学校超市运营、建筑维修、园林绿化等,更能为相关学生提供专业实习实训机会。

这正契合《意见》对高等学校要“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要求。

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对高校后勤的要求,就是要充分利用高校后勤存在的大量劳动教育契机,将劳动教育与高校后勤自然融合。

一方面,把劳动蕴含到高校的后勤事务特别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之中,使大学生在日常“真实”的劳动之中接受充分、有力的劳动教育,锻炼他们的劳动能力、磨练他们吃苦耐劳的品格。

另一方面,努力减轻高校后勤社会化所需承担的经济负担,同时通过有效的后勤运营增加高校的办学经费。

b2ebc669081605461cb8af83ddb626b3.jpg

02 高校后勤过度社会化的弊端

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主要目的在于甩掉沉重的后勤负担、增强办学活力。

然而,一些高校后勤过度社会化,把原本可以由高校师生员工做或者能做得更好、可利用自身力量为师生提供的服务推给社会,带来了不少弊端。

  • 劳动与劳动教育的淡化

《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然而,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一些原本可以由学生劳动而解决的后勤事务开始由物业公司负责。

这导致劳动与劳动教育在高校的被淡化程度,比在中小学还要严重。

例如,我国中小学生不仅要负责所在班级的教室清洁,每个班级还都有公共卫生区,但是这种做法在高校却很少见——似乎大学生的劳动能力已经很强,已经无需培养,抑或劳动并不是大学生应该做的事情,他们只需要负责“学习”就好。

即使存在打扫教室卫生等活动,亦变成了专门为贫困学生提供的勤工助学机会。

久而久之,大学生无须劳动渐渐成为心照不宣的传统,劳动与劳动教育也离大学越来越远。

  • 过度收费与服务品质下降

虽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针对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中早已强调:“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的方向,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并遵循教育规律。改革要有利于提高高等学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的负担,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有利于保证学校的发展和稳定”,但由于商业逐利的本质以及急于收回投资等原因,高校后勤社会化后一度出现过度收费问题,而成本则转嫁到作为高校后勤主要使用者的学生身上,偏离了高校后勤的教育属性。

例如,2019年9月,某大学秦皇岛分校有学生投诉,学校一处收取1200元住宿费的学生公寓,却要向学生收取高达14000元的服务费,和一些设备使用费。这一新闻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秦皇岛市政府为此成立联合工作组进行调查。最终工作组的通报称,相关公司存在收取增值服务费不透明、虚构成本、捆绑消费等问题。

与过度收费相伴随的一个反常但却相关的现象是,一些高校后勤服务的品质并没有随着后勤社会化以及后勤成本增加而得到提升。最为常见的一个现象是,不少大学食堂的卫生状况、就餐环境、饭菜品质与口味一般甚至很差,类似的吐槽在网上比比皆是,还有学生发出了“减肥全靠大学食堂”的调侃。

当然,这并不是说高校后勤社会化之后,必然会出现服务品质下降和价格上涨问题,而是说,现实中出现了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后勤成本虽然增加但服务品质却下降的问题。

  • 师生关系的疏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重要的教育力量,一定频率的师生交往是教育的必要条件。

被誉为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的梅贻琦曾在《大学一解》中说道:“古者学子从师受业,谓之从游。孟子曰:‘游於圣人之门者难为言。’间尝思之,游之时义大矣哉。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在以往由高校提供教师住房的情况下,很多教师住在校内,师生同在一个“社区”,见面的机会多,交流的机会相对也多。

随着后勤社会化渐趋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住在校外甚至其他城市,师生之间的交流往往局限在上课期间,那种于校园内自然而然“偶遇”后所进行的非正式交往与交流渐渐变得奢侈。

与此同时,随着一些高校停办附属幼儿园、附属学校,或将它们交给地方,其教师子女的入园、入学也变得更为困难,一些教师出于为子女发展着想而选择离开,造成了师资队伍流失问题。

9939c9deebe1ebfd210938f00a8d5e03.jpg

某大学秦皇岛分校一学期住宿收费1万6?当地回应:查!(来源:齐鲁壹点)

03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科学思考角度

关于高校后勤,哪些内容和事项需要社会化,以及这些内容和事项究竟要进行多深的社会化,不能仅仅只从减轻高校后勤负担的角度去谋划。

作为高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管理者应从服务学校和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考虑。

进一步而言,当前一些高校存在的后勤过度社会化现象,追根究底还是小部分管理者的懒政思想在作祟,没有真正从服务学校和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高校后勤与育人的结合问题。

  • 服务学校发展

关于高校发展的关键,梅贻琦曾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要向高深研究的方向去做,必须有两个必备的条件,其一是设备,其二是教授。设备这一层,比较容易办到,我们只要有钱,而且肯把钱用在这方面,就不难办到。可是教授就难了。”

归纳而言,高校发展的关键就是师资与经费这两个要素。作为高校事业的一部分,后勤应为引进和留住高水平师资、增加办学运行经费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从引进和留住高水平师资角度而言,教学与科研固然是高校教师的职责所在,但这些教师也同样要面临生存问题。

比如,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工资与其学术职业的属性并不匹配,很多教师要为住房等问题而忧愁。对此,高校如能为教师提供低于市场价的房屋,无疑可以缓解教师的生存压力、解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从而留住优秀师资。

再如,高水平的附属学校、附属医院等优质高校后勤服务不仅是高校品牌的一部分,而且是吸引高水平师资“来”与“留”的重要力量,因为子女发展和生命健康是人民极为重视的两件事。对此,从学校发展的长远发展角度而言,高校不仅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学术实力与水平,还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提升附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附属医院的医疗水平等手段来增加学校的整体吸引力,而不是一味将其视为负担,一甩了之。

从增加办学运行经费角度而言,世界一流大学往往拥有雄厚的财力,如哈佛大学2018年的捐赠基金规模就已达到383亿美元,超过世界上一半国家所拥有的财富。不仅哈佛大学“富可敌国”,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德克萨斯大学体系、密歇根大学以及西北大学等美国大学拥有的财富也均超过了世界上的许多国家。

要增加财力,无外乎开源与节流这两条路径,而得力的高校后勤就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高校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兴办一定的校办产业,使高校科研成果在转化为生产力的同时,也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高校还应充分认识到高校市场的价值潜力,加强对高校市场的营销管理,通过合适的方式引入银行、移动运营商、网络运营商等战略合作企业机构,由高校提供市场和优质的客户资源,而由企业机构提供相对应的学校发展资金。

  • 服务学生发展

高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专门机构,学生是其存在的根本,人才培养是其本质职能。因此,高校应利用自身所拥有的一切服务于学生发展。

对于后勤,有识、有为的高校多将其作为服务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或手段,下文提及的深泉学院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此外,日本绝大多数学校,不雇佣清洁员,卫生全靠学生们自己打扫,这样一方面体现学生对学校的感恩之情,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员。

至于我国,更有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优良传统。

除了本身是育人的重要途径以外,良好的后勤也是营造良好校园环境、保障学生安心学习心理氛围的必要条件。

最简单的一个道理是,吃得饱、穿得暖、睡得好、校园学习与生活有安全感,才有足够的精力和宁静的心绪投身学习。

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要像关心自己孩子的衣食住行一样,为学生做好优质、周到的“后勤”工作。

例如,英国雷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除为学生提供学业辅导以外,还提供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助学贷款、残障服务、朋辈支持、住宿事务、学生福利、签证移民,甚至孩儿托管、宗教服务等一系列服务内容,这就为学生安心学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再看一个反面案例,福建某大学把宿舍淋浴系统交给他人投资经营,学校是省了投资的钱,甚至还能从经营收入中分成。但学生就成了商业化经营的受害者,被迫付出更多的消费成本,对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宽裕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学习成本与经济负担。

04 后勤与育人深度融合的典范:深泉学院

深泉学院(Deep Springs College,也有人译为“幽泉学院”),由卢西恩·卢修斯·纳恩(L.L. Nunn)创办于1917年。一百多年来,深泉学院始终坚持创始人纳恩在建校之初所立下的“劳动”、“学术”、“自治”的校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劳动教育就是深泉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该校始终坚持着“劳动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的理念。所以走进深泉,你将发现,在这里读书,除了完成学业任务外,还要完成耕地、挤牛奶、饲养、除草等一系列劳动任务。

之所以说深泉学院是后勤与育人深度融合的典范,主要就在于其劳动教育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 学校卫生清洁、食宿与维修等事宜皆由学生完成

深泉学院地处美国加利福利亚州与内华达州交界处,不仅交通非常不便,而且十分偏僻。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其需要自力更生、自给自足,为此这个社区的每个人都应做出贡献。

深泉学院有自己的牧场和耕地,可满足学院自给自足的需求。学生除了日常清洁卫生工作外,还要分工负责早中晚三餐,甚至要参与耕种、放牧、修房子等,从而保证学校的正常和持续运转。

由此也可以看出深泉学院学生劳动的一个特点——非常必要,也非常真实,即学生所做的这些劳动,并不是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实习或者实训,而是保障全校师生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劳动。

没有这些劳动,师生可能就没饭可吃、没有牛奶可喝。一位学生就曾表示:“过去六个月,我一直负责屠宰加工牲口。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用的,深泉因此而自给自足,也正因为如此,这里的学习才是免费的,这在美国大学中非常罕见。”

  • 学生劳动并不是单纯为了解决后勤问题

在与世隔绝的沙漠深处,深泉学院要求学生除了进行高强度的学术训练以外,还要完成劳动任务,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劳动教育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深泉学院并不是技术学校,从事的是典型的学术型精英教育。如果说建校之初,该校因为条件恶劣,需要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劳作,还有情可原,那么,今天深泉学院依然这么要求的必要性已经大大降低。实际上,之所以一百多年来深泉学院一直要求学生同时进行读书和劳作,主要是其基于劳动价值所做的主动选择。

一是培养学生自律和吃苦耐劳的品格。

在人迹罕至的荒漠中学习、生活,同时又要从事高强度的劳动,坚持两年下来,绝非一般学生所能承受,而对于一直坚持下来的学生而言,其自律和吃苦耐劳之品格一定能在这个过程中经过磨砺和考验。

深泉学院创办人纳恩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将学生的个人品格和社会品格塑造起来,为学生之后登上更大的舞台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品格建设。

二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纳恩明确说到,深泉人到深泉学院学习的目的并不是要去追求物质上的成功,而是要将他们的一生投入到为社会服务中。

具体而言,在深泉学院,学生是否按时参加劳动以及劳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师生的生活以及学校的正常运作。例如,如果某个学生没有在清晨4点钟起来挤羊奶,那么早餐大家都没有鲜奶喝;如果你修不好拖拉机,每个人都吃不上饭。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发展起自律和吃苦耐劳的品格,也能意识到自己对所承担的工作、对深泉学院乃至对整个社会所肩负的责任。

a4f45465c0a34caf7f8433d7d8684a44.jpg

美国深泉学院的学生在劳动。(来源:美国深泉学院官网)

05 结语

高校后勤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科研等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质量和成效。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推行高校后勤社会化,至今已近40年,已到反思其利弊得失的时候了。

从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大背景来看,高校不能仅从减轻办学负担的角度去考虑后勤社会化问题,而应考虑后勤本身的育人价值。

从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高校应从服务学校、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高度,决定后勤是否需要社会化及其社会化的程度。换而言之,是否有利于学校、学生和教师发展,才是高校后勤的根本判断标准,而不是后勤社会化程度越高、速度越快越好。

References:
鞠传进.新时期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上)[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9:12.
雷泓霈.“盖房养牛”何以成为美国名校功课[J].教育与职业,2014(22):88.
刘海峰.深泉学院给国内教育的启示[N].光明日报,2014-05-28(002).
梅贻琦.大学一解[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41(00):1-12.
戴长模.现行政策约束下高校增收路径研究——以S高校为例[J].商讯,2019(15):6-7.
王洛忠,陈江华.服务与支持:英国里丁大学学生事务管理体系探微[J].教育研究,2017(2): 152-156.
陈乐.美国深泉学院的“参与式”教育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7,40(03):70-78.
求知,姜帅.深泉学院:“神秘”的“牛”校[J].教育与职业,2012(04):96-98.
铁永功.假如在中国办一所深泉学院[N].新华每日电讯,2014-05-23(016).
孙朝靖.纳恩教育思想与深泉学院[J].世界文化,2016(03):62-63.
刘海峰.美国深泉学院:一个世纪的坚持[N].中国科学报,2017-07-25(005).
孙雷.一流大学需要一流后勤[J].中国高等教育,2015(21):36-38.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一读EDU”。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一读EDU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一读EDU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反思高校后勤社会化:从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谈起分享二维码